APP下载

“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
——“互联网+”与教学新模式的融合

2022-10-31刘珂珂孙守如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蔬菜栽培蔬菜教师

朱 磊,刘珂珂,孙守如

(河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蔬菜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培养优秀园艺人才和打造卓越园艺师的必修课,在园艺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发展的需求,园艺专业也在迅猛发展,对于学科的建设和革新也迫使课程改革走在了前列。刘芳等人探索了“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在“蔬菜栽培学”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朱磊等人创新性地将网络应用于“蔬菜栽培学”教学改革,杨有新等人对“蔬菜栽培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了全面优化研究。此外,其他学者也在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上对“蔬菜栽培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高校蔬菜栽培学相关的课程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相关的专业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就目前而言,互联网对农作物的种植有着很多直观的改变方式,例如新的教学模式,从而衍生了一系列教学新型考核体系。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与教学考核制度体系的完善,推动“互联网+”时代下“蔬菜栽培学”实践课程改革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分析

在以往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农林类高校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实践中遇到蔬菜种植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系统的解决。课堂上,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同时,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及各类手机软件的更新换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外界诱惑也随之增加。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甚至用手机打游戏、聊天,这些现象在其他类型的高校中也普遍存在,这导致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目的的严重偏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案例讲解和分析的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单调性、被动性、封闭性等特点,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完全调动,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传统课堂中由于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因此,为了达成教学计划,教师便会加快授课进度,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对于“蔬菜栽培学”课程而言,所使用的教材比较老旧,加之实践环节的安排较少,导致学生对掌握的课本知识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同时,由于“蔬菜栽培学”课程的基础性强,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内容比较单调,知识点繁多且细碎,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由于课后教师与学生交流较少,即使学生遇到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的迫切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改革模式的探索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互联网已经完全覆盖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途径,把互联网融入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些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主动接受。学生可以预习专业知识,通过相关的网络资源,如网络公开课、网络教学平台等途径进行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师生互动受限,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解答。在教学方面,教研室应将互联网与传统教学相融合,通过交流软件或学习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学生可以在群聊中发布问题及见解。

在“蔬菜栽培学”以往的实习过程中,教师有限,不能对每个学生实现完全指导。学生如果对于某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在线下交流时只能依次发言,那么在等待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消失。而在实习中应用互联网,将病害照片上传至某一平台,或者通过互联网向专业教师寻求帮助,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大家对某些问题有共同疑问,则那些提前被教师指导过的学生,可通过为其他同学答疑得到提升。教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结果,在提高答疑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录制网络课程来对一些重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这些问题理解得更加深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云教学——中国大学MOOC等软件逐渐流行起来,在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目前的教育机制,应积极开发微课、MOOC等教学资源,将这类教学模式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探究“互联网+”时代下新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能克服原先固有教学模式的缺陷,也能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简而言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时间,穿插科学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无形中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互联网+”与同伴学习法相结合,积极思考,拓展思路,集思广益。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基地,开展相关研究并进行实习,使学生眼界更加开阔,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全面锻炼综合能力。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知行合一,增加毕业生从事蔬菜领域行业的自信心。

三、新的模式与现行模式的融合与改进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理论的运用,才能使之成为优秀专业人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能力。为增强学生对蔬菜栽培学的学习兴趣,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分别针对两种教学方法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一)理论教学观念的转变,主动学习最关键

理论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首先,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当今大数据时代,蔬菜种植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旧版课本教材已跟不上数据的更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社会对现代化农业人才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站在农业科技发展前端,不断提升自己,增加知识的储备量。首先,教师可根据下乡的实操经验,在课堂中引入实际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理念及新方法。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多媒体和传统的板书。课件制作过程中,通过使用动画,视频等一些动态演示来引起学生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讲课时,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最后,理论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结合当前农业发展状况,对“蔬菜栽培学”课程的理论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蔬菜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不同于其他作物;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产生的影响;不同种类植物激素对果菜类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连续在同一土壤上栽植同种蔬菜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春夏类蔬菜秋延后的种植特点;现代化农业对蔬菜产业的影响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无性生殖对蔬菜品质的影响等。通过划分讨论小组,进行问题讨论。每组3~5人,随机对每组提出问题。经教师同意后,学生可利用网络资源如慕课、共享课等先查阅资料,并将相关内容制成课件由教师审阅批改。学生在课堂上先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由其他同学提问,互相交流讨论,最后教师点评讲解。

通过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学生能够主动提前预习专业知识,查阅园艺产业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极大改善了学生课下不复习的现象。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增多,有助于思想交融,思考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另外学生上台讲解,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也锻炼了胆量魄力。教师最后的补充,让学生讲授内容更加精炼,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通过师生同台互动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学以致用是王道

理论与实践二者缺一不可,实践教学意义在于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操作过程中,可以极大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以往调查研究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参与积极性低、动手能力差等。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因为学生实践的兴趣、动力与成就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1.提高实践教学效率。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要有积极的态度,并进行充足的实践锻炼。教师安排理论课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应把蔬菜生长发育的季节性考虑在内。如露地环境中,根据各种蔬菜不同的种植时间进行种植,一般前六个月种植茄果类和瓜类蔬菜,绿叶菜类蔬菜则在秋季种植。上课时教师要对基地所栽培的蔬菜进行讲解,使学生视听结合,将所学的内容灵活贯通,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学生把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就是教学目的所在。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而且能够快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将5人划为一组(男女混组),组员相互配合,完成从选种、整地、苗期管理、田间定植到田间管理的整个蔬菜栽培周期。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求助他人,互相交流,最终确定每个月适合种植的蔬菜种类。在管理过程中,通过设置试验田进行试验,如不同的整枝方式(单干、连续换头、不处理)对番茄品质的影响、使用不同的植物激素对瓜果类蔬菜性别分化产生的影响、无性生殖方式对蔬菜产量的影响等。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运用知识。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努力解决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先统一整合起来,在教师的带领下讨论并解决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2.课外实习。实践教学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工作岗位技能提升的关键,通过校外基地实习,极大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实践课教师安排学生在假期实习,实习期为8周,按照学生的兴趣安排到相应地点进行学习交流。在提升学生实操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为改变学生对传统农业的刻板印象,引领学生走进智能温室,领会先进科学技术在蔬菜栽培中的应用,如无土栽培、水培、机械化栽培等,让学生看到蔬菜产业的前景。

3.考核模式的改进,团队协作才高效。由美国的尔利博士和英国的托平教授提出的同伴互助学习法在教学改革中被借鉴使用。同伴互助学习法是同伴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彼此促进、共同学习的一种方法。目前,同伴互助学习法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很常见。在蔬菜栽培学理论与实践中运用同伴互助学习法,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积极讨论的能动性,还能在合作竞争中实现双赢。

在这种新型学习模式下,可以利用小组考核的方法进行提高。首先由小组组长对组内成员打分,然后由教师根据各组表现给出相应分数。小组成员实践表现得好坏与考核成绩密切相关。无形之中既能让学生快速适应这样的模式,又可以增强学习积极性。同时,此教学理念和模式也能更好地得到普及,从而达到改革的目的。

结语

在新媒体和互联网大环境下,河南农业大学作为传统的农业院校需要主动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合理地应对教育教学存在的诸多机遇与挑战。理性地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互联网技术,扬长避短,将有效的信息资源与实践课程衔接,实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形成传统课堂、线上学习和实践融会贯通的三位一体化模式,最终达到合理的教学方式、良好的教学质量和优秀的教学成果等目的。

猜你喜欢

蔬菜栽培蔬菜教师
最美教师
奇怪的蔬菜
关于影响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的相关因素研究
蔬菜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阳台蔬菜栽培及意义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
蔬菜也“疯狂”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