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教考分离研究与实践
——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为例

2022-10-31马婷婷钟华锋卢福燊杨洪元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教考试题库超星

黄 峰,马婷婷,钟华锋,卢福燊,杨洪元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教考分离一直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新技术下教考分离的研究与实践。教考分离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课题,不仅在于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还涉及专业、课程、师资、教学硬件、生源等。截至目前,教育部并未对高等学校实施教考分离做出明确的要求,部分高校已经着手开展教考分离的探索与实践。2015年我院开展了教考分离的教改课题立项,“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考分离成为立项课题之一。

超星泛雅平台是超星集团旗下的一款教育产品,该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高校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求,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及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近年来在我国很多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食品微生物学”是我院食品加工、食品检测、食品生物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2000年“食品微生物学”列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改项目。

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借力信息技术的发展,“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团队对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教考分离有了一定的体会与思考,在此愿与同行们分享与探讨。

一、教考分离的意义

(一)有利于师德师风建设

课程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不仅与教师教学水平有关,也受到考评制度的影响。教考分离可以客观地评价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不仅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更好的鞭策,也有利于师德师风建设,更是符合准确把握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时代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习风气

教考分离能让学生认识到好成绩的取得只能通过平时的努力,而不能寄希望于考前教师的“照顾”,如划重点、有意或无意的帮复习等,或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日常课程教学活动,有利于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信息化技术的教考分离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步伐,赋予教考分离更多的手段。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无纸化考试替代传统的考试方式,次序打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考试作弊的发生,很大程度上自动评卷取代了人工流水评阅,过程评价也纳入成绩评价体系,等等。信息化技术的教考分离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二、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教考分离的实施

(一)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实施教考分离的基础。教考分离的核心在于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怎么评,而决定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怎么评的依据源自课程标准的制定;因此,制定课程标准时,在充分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的性质、定位、目标、内容、学时、教学评价等,从而解决了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问题,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

制定课程标准还必须给学科发展内容留有“接口”,避免因为实施教考分离而限制教师对知识的全面讲授,影响教师对知识探索与研究的热情,阻碍其及时更新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因应课程思政的要求,在“其他原核微生物”教学中增加了我国“衣原体之父”汤飞凡的讲述;在2021年春季有关“非细胞结构微生物”教学中,关于病毒的讲述我们引用了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案例,而不是沿用2003年SARS案例。

课程标准的制定不能依靠个人完成,不仅要包括不同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还应包括企业、行业的专家,并在教研室层面进行充分交流、研讨、酝酿而确立。

(二)建设试题库

试题库的建设是实施教考分离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教考分离的一项必要环节,关乎教考分离的成功与否。

1.试题库目录的建立。目录是试题库的基本骨架。常见的目录除了传统的章节外,还可以按项目、模块、工作过程、实验实训等进行分类。

目录必须是内容上可以相对独立的集群,并且根据随机组卷的需要,目录中同一题型还须具有一定题量,否则就失去了随机组卷的意义。根据“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我们在平台上按章节及实验建立了12个目录。也可以按照教学模块建立微生物的认知、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的危害4个目录。

2.题型的选择。超星泛雅平台提供了丰富的题型模式,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甚至连线题等共十多种,基本能满足专业课程表考试的题型要求。题型的选择不宜多,4~5种即可。根据“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实际,我们选择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这几种题型。

3.题目的确立与添加。如果说目录是试题库的“骨架”,那么题目则是试题库的“肌肉”。题目的确立通俗说即出题。对于教考分离来说,要求题库中题目的量要足够大、覆盖面要足够广,同时,还要兼顾到重点、难点,否则很难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

与制定课程标准过程中凝聚各类专业人员的智慧不同,出题工作必须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完成。与目录、题型不宜过多不同,为满足随机组卷并减少重复率的要求,同一知识点的题目类型、同一题型题目的数量足够多,才可以满足组卷的要求。如果目录下的题目量太少甚至只有个位数,那么组成10套以上试卷间的重复率就会较高。

在建好的目录下,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必须或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以各种题型呈现,即可根据选择的题型进行所在目录试题的添加工作。题目的添加通过手工输入进行,几百甚至上千的题量输入是一项不小的工作。教考分离通常要求每个试题库的题目量至少在300题以上,至少可组成10套以上的试卷,各试卷间的重复率应小于20%。由于同一知识点可以不同的题型呈现在试题库中,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完成一个300道题目量的试题库不是一个很难的工作。

以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内容为例,根据“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包括:(1)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4种方式及其特点;(2)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在出题时我们针对性地拟出的题目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近30题。

超星泛雅平台在题干框内提供了常用的特殊字符、公式、下划线,甚至可以将需要的图片上传至题干中,基本可以满足出题的要求。

(三)试卷的组卷与试题库的建立

衡量一份教考分离试卷质量的好坏、水平的高低,主要看试卷是否贯彻了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否涵盖了全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项目的实施与目标的实现等,而不是简单的试题罗列组合。

1.试卷的组卷。(1)不同教学模块分数占比的确定。组卷工作必须由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一线教学人员来承担。组卷前,首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确定各模块即目录在一份试卷中的分数占比范围。根据“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我们拟定的模块及在试卷中的分数占比范围为:微生物认知45%、微生物代谢25%、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10%、微生物在食品中危害与食物中毒5%、实验实训15%。(2)试卷的随机组卷。在超星泛雅平台下“创建试卷”,通过“自动随机组卷”下的提示设置试卷的结构进行随机组卷。根据多数教考分离方案的要求,通常随机组卷的数量为10套。

试卷结构在很大程度是课程标准的集中体现。超星泛雅平台在题型分值的分配上可以通过题库、题库目录、难易程度进行。为了让课程标准能最大程度的在试卷中得到体现,建议通过题库目录进行选题组卷,目录下比较重要的模块、章节,其分值在一份试卷中的分数占比就高,反之,就相应地减少。

2.对随机组卷试卷的修订。在超星泛雅平台下根据试卷结构设置随机组成的试卷已经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课程标准。但是,由于是系统随机抽取题目,极有可能出现同一试卷中不同题目之间互为提示或答案(如多选题“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原核微生物,其菌体细胞的主要形态有〔〕”与判断题“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或者同一试卷中同一知识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如单选题“酵母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与填空题“酵母菌的主要繁殖方式〔〕”)。这样的试卷不是一份合格的试卷。为避免这样不合格试卷的出现,需要专业教师对随机组卷试卷进行修订,这样的修订并不违背教考分离的初衷,反而是必要的。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实施

超星泛雅平台有一个很好的成绩管理功能,可以设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的考勤、作业(实验报告)、章节考试测验、课堂提问及讨论的参与等课堂活动的权重,教师或平台对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评分,就会形成每位学生学习过程的成绩。

(五)无纸化考试活动的组织与试卷评阅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师教学工作包括讲课、考试及评卷环节。

1.无纸化考试的组织。在超星泛雅平台试题库中通常有10份试题备用于考试。为了保证试卷不被泄露,必须要求在开考时才可由教学秘书凭授课教师的教工号及登录密码进入试题库,随机选择其中一份试卷,设置考试班级、考试时间等必要信息后即时发布,考试班级学生的手机就会立刻收到考试信息,凭学号及密码就可以参与考试。开考前教师并不知道要考哪一份试卷,因此这样的无纸化考试可以确保考试试卷不被提前泄漏。

2.试卷评阅与课程的考评。在试卷评阅中做到客观、公正是教考分离的基本要求,无纸化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阅卷,极大提高了教考分离度和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但是,对于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主观题的评阅还是需要人工阅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考试的公正、客观。因为哪怕是填空题,包括超星泛雅平台在内的很多无纸化考试的试卷评阅都面临着系统对字符的识别问题,在评阅时对日常习惯的别字(如“绵兰”与“棉兰”“杆菌”与“杆形菌”)、同物异名(如“酒精”与“乙醇”)、大小写(A与a)甚至字符输入时多余的空格间隔等,系统都会当作错误看待,而事实上,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是掌握的。

课程的考评通常指的是课程成绩的总评。“平时成绩+实验+课程考试”是课程成绩总评的常见模式,传统的平时成绩更多的是凭教师印象或学生考勤。超星泛雅平台对课堂活动可以自动形成平台成绩,授课教师通过设置合理的权重,以平台成绩作为平时成绩,更体现学习的过程评价,较好体现了教考分离的初衷。以“食品微生物学”为例,课程总评成绩构成及其占比为:实验技能(20%)+泛雅平台(40%)+课程考试(40%)。

三、基于泛雅平台教考分离的思考与建议

(一)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基于泛雅平台教考分离的实施必须依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支撑。信息化技术的教考分离是一项系统、持续的工程,题库的更新、任务点的充分提炼、实验视频的制作等基础性工作都需要持续开展与不断完善。从近年来开展教考分离研究实践的教学经验看,教考分离的课程比较适合于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程。

(二)加大学校信息化教学硬件的投入

超星泛雅平台要求在教室、实验室、实训场所、宿舍等无线覆盖的场所,才可以实现学生免费上网进行线上学习。信息化教学硬件的建设,是无纸化考试的教考分离的有力保障。

(三)完善教学管理的配套制度

教考分离中涉及的课程考试的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的评价、无纸化考试的组织、课程成绩的自动化生成与填报等教学管理制度也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值得教务管理部门去思考。

(四)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

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教考分离模式需要学生通过线上作业、考勤、回答问题、讨论、测验等,检测自身的学习效果,巩固、加深课堂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不参与其中,哪怕再好的平台、再好的教学资源也是个摆设。

猜你喜欢

教考试题库超星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对标评价体系,促进教考一体
“教考分离”在体育院校田径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学校教考分离后试卷分析的重要性
基于Quiz Creator的“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随机组卷试题库的制作与研究
互动式大学物理教考分离题库设计
基于校园网的电磁学试题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