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模式用于急诊多发伤的效果分析

2022-10-30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人员病情

程 莹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出现2 个或2 个以上多个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1]。 该受伤部位可以是人体的任何部位,其损伤程度、抢救治疗、并发症以及预后都存在有一定的特殊性。 随着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情况的增多,多发伤的相关救治与护理措施引发了更多人们的关注。 一般来说,急诊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且危急。 患者在突发状况中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2]。 为保证治疗与护理顺利开展,提高抢救成功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则主要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多发伤中的应用效果。 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 年5 月-2018 年10月收治的84 例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入组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每组各42 例。 对照组42 例患者中,男性27 例,女性15 例,年龄22 -73 岁,平均年龄为(43.36 ±3.72)岁;其中,坠落伤17 例,交通事故伤21 例,其他伤4 例。 观察组42 例患者中,男性25 例,女性17 例,年龄21 - 72 岁,平均年龄为(43.62 ±3.43)岁;其中,坠落伤15 例,交通事故伤20 例,其他伤7 例。 比较2 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良好。 患者与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了解,均为自愿参加,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在其监督下进行。 (1)纳入标准:患者多处创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休克情况。(2)排除标准:受伤事件超过24 小时;合并恶性肿瘤;拒不配合。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应按照急诊流程进行分诊,并完善相关检查,具体如下:(1)生命体征检测。 包括神志、瞳孔、面色、体温、呼吸、心跳等;(2)评估患者病情。 包括患者损伤部位及伤口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感染、休克等症状;(3)对症处理。 为患者进行止血、包扎、静脉通道建立、吸痰、抗感染、镇痛等操作,并需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及术前工作准备。 观察组患者需在上述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加以人性化护理。 科室护理人员岗前需要接受专业培训,护士长应进行培训计划拟定,并组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应对人性化护理有正确认识,提高自身护理能力,并了解“全国护理工作总体要求”,包括服务改革大局,夯实护理基础,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同时,需要明确护理分级制度,将考核合格后的护理人员分为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明确自身职责。具体如下:(1)接诊。 责任护士与助理护士需要积极与“120”、“110”详细交接,了解患者院前处置情况、相关检查工作及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尽可能多了解患者信息,为患者赢得更多抢救时间,保证患者抢救、治疗与护理得到进一步延续。 (2)分诊。 护理组长需要依照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诊,对于患者与其家属提出的疑问需要耐心解答,引导患者有限就诊,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使存在的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3)就诊。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导其进行相应就诊。 Ⅰ、Ⅱ类患者,需进入抢救室抢救,抢救过程中,责任护士与助理护士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积极配合医生落实相关抢救措施。 Ⅲ、Ⅳ类患者需进入诊室就诊,助理护士应对其基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护理组长需要加强巡视工作。 (4)急救。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需为其提供优质急救护理干预,并协助医师对相应诊疗计划进行落实,助理护士需要保证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 急诊多发伤患者常因自身病情以及经济因素等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对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表示出尊重与关心,以患者利益出发,尽心服务患者,对其进行不良情绪的排解,并通过言语等方式给予支持和鼓励,提高患者求生意识与依从性。 ②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需注意对诊疗环境的管理,定期进行病房的清扫与消毒,保证病房整洁明亮、干净舒适。 并且,应经常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保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除此之外,应对相关部门指示标识进行完善,为患者检查、家属办理相关手续提供便利,节省更多时间进行有效治疗。 诊疗过程中,为保证患者隐私,可使用屏风等进行遮挡,使患者感受到尊重与保护。 (5)转运护理。 对于重症多发伤患者检查、住院时,护理组长需要提高对患者情况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 责任护士应在转运时全程陪同,并做好相应急救物品的准备工作,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转运过程中需保证动作轻柔,减少颠簸,并保证患者头部高位,给予患者舒适感。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密切观察,并关注呼吸器、气管插管、尿管等相关仪器的固定。 为急诊多发伤患者建立绿色通道。由于多发伤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医护人员应梳理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为患者提供快速、高效、有序、安全的服务。 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应立即进行救治,先处置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对于危重病人则应遵循优先抢救、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原则。 (6)交接。 急诊多发伤患者大多病情危急且复杂,责任护士需要做好与病房、ICU、手术室、DSA 室的交接工作,如患者的病情状况、检查结果、急诊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及用药等,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7)滞留人员护理。 若因某些原因导致患者滞留,无法进行搬运,责任护士需要落实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专科治疗与相应护理工作。 并且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当患者体征稳定后,及时安排转运。

3 观察指标:观察2 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情况,以及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其中,焦虑、抑郁评分分别用SAS、SDS 量表进行测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4 统计学分析:研究中相关数据需进行统计学分析,软件使用SPSS24.0。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 以P=0.05为标准,若存在P<0.05,表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 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0.9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24%,观察组情况更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见表1。5.2 2 组患者SAS、SDS 评分情况对比: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分别为(48.23 ±2.71)分、(50.36 ±2.64)分,对照组SAS、SDS 评分分别为(51.66 ±3.42)分、(62.63 ±3.17)分,观察组患者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见表2。

表1 2 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n,%)

表2 2 组患者SAS、SDS 评分情况对比(±s,分)

表2 2 组患者SAS、SDS 评分情况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观察组 42 48.23 ±2.71 50.36 ±2.64对照组 42 51.66 ±3.42 62.63 ±3.17 t - 5.094 19.276 P - <0.001 <0.001

讨 论

多发伤是一种严重创伤,具有复杂的损伤机制,患者伤情凶险,其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常因损伤部位较多而互相掩盖。 因此,在对患者病情加强监测的同时,需要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以便及时进行有效干预,这也是多发伤治疗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3]。 既往临床工作中,常通过轻、中、重对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但这种方式比较粗糙,而且缺乏一定科学性,无法对患者伤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变化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临床急救护理工作中,护士通常也是按照医嘱所划分的轻、中、重、危等不同等级对患者进行划分,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 实际上,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划分而对护理工作量进行确定,常存在偏差,缺乏客观指标,会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甚至可能会使患者病情延误。 因此,为了使得护理工作安排更加科学护理,临床中常通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cutephysiology and chronice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 )评分系统进行判断。

为了提高对急诊多发伤的护理质量,需要先了解其特点:(1)不同器官存在相互影响情况,会加重损伤反应;(2)伤情较为严重、复杂;(3)伤情变化快,具有较高死亡率,患者出现休克、低氧血症、并发症概率较高,且容易出现误诊、漏诊;(4)抢救时,各部位伤时常出现矛盾。 除此之外,多发伤患者有3个阶段为死亡高峰,需要格外注意:①伤后即刻。 这种情况一般为严重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窒息、心脏大血管损伤等;②伤后早期。 即伤后1 -3 天,这种情况患者多为失血性休克、颅脑损伤、张力性气胸等情况;③伤后中晚期。 患者大多存在继发感染、严重脓毒症、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 通常情况下,急诊入院的多发伤患者一般处于伤后早期,其特点为病情危急、变化快、死亡率高,这也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的难度与工作量都有所增加[4]。 急诊护士是接诊与抢救患者的“前哨”,护理人员对创伤患者情况评估的准确性及紧急处理工作情况,与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及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急诊多发伤患者很容易出现多器官损害、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所以,为使得护理工作能顺利进行,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贯彻人文理念,且需要做到清楚交接、准确评估、快速处置,将创伤抢救由被动变为主动,并充分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与尊重[5]。 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进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具体包括前瞻性病情分析,如观察患者神志、精神状态、心率、脉搏、血压、瞳孔反应、四肢肌力等;及时处理医嘱,包括配药时间、配药核对、抽血至送检完成时间、影像学检查是否陪护等;护理急救操作,如心肺复苏、电除颤等。 随着护理理念不断创新,人们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愈发关注。 人性化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方式可以使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且能够提高其相关理论水平,及时对相关疾病做出有效判断,做好前瞻性护理干预工作[6]。 与此同时,人性化护理干预下,利于引导患者保持平稳情绪,提高依从性,促进护理与治疗工作顺利开展,进而对患者病情轻重尽早判断,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严格执行医嘱,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而且可以及时提醒临床医师补医嘱,规范护理书写,为患者抢救赢得更多宝贵时间。 急诊多发伤患者对护理工作有较大需求量,且引起病情变化较快,导致病死率较高。 特别是对于进入抢救室的患者来说,其病情危重,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生命体征监测,而且还需要各种高难度侵入性护理操作干预,比如留置胃管、导尿管等;抢救工作量也会有所增加,比如出血性休克的病人需要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呼吸衰竭病人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等。 与此同时,基础护理工作也占有较大比重,包括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口腔护理、清理身上血渍/污垢、更换床单等。 尤其是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更换导管固定带等干预,通常需要2 人协同完成;对于身上携带有监护仪、多种管道的患者,或者四肢、脊柱、骨盆伤及胸外伤的患者翻身,可能需要3 -4 人协同完成,也会占用护理人员大量时间。 由于多发伤患者损伤存在于多个部位,往往需要多科室进行会诊,护理人员联络也需要耗费一定时间。 且急诊多发伤患者病情重,起病急,家属对于这种威胁生命事件的发生缺乏心理准备,加之对医院各种程序并不十分了解,常会出现焦虑、恐惧、无助负性情绪。 这种情况下,患者家属通常会出现一些特别的行为,比如多次向护理人员询问病情、不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大吵大闹、围在患者周围影响抢救等。 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同时,也需要处理与家属的关系,有序疏散家属,为家属进行思想指导[7]。 人性化护理干预下,护理人员能够更加关注患者与家属的心理状态,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保证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对急诊多发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影响其急救效果的因素,相关数据表明,损伤部位数、呼吸系统感染、低体温、就诊时间、出血为影响急诊多发伤患者急救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患者就诊时间对急救效果及其生存质量是具有一定影响的。 分析原因,患者就诊时间越短,抢救越及时,护理人员就越能够迅速对患者损伤部位进行查看,并对出血量、有无低体温、有无休克及休克程度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8]。 患者损伤部位越多,表明患者受到创伤越严重,急救也就越困难,不利于康复。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低体温、出血情况,会使得患者创伤加重,机体能力减弱,导致不良反应增加、生存质量下降。人性化护理干预下,患者与其家属心理状态可得到显著改善,利于提高依从性,对于促进急救工作顺利展开具有理想效果,可节约时间,方便急救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对致命伤优先进行处理[9]。 而且,救治过程中,需要将挽救生命作为出发点,并将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中,包括查看伤口、抢救休克呼吸道清洗、急诊手术迅速处理伤口、止血、控制感染等为后续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以维护生命体征平稳,提高护理质量。 为使急诊多发伤患者就诊时间有效缩短,需引导其优先就诊,在其入院后第一时间进行病情评估,同时应明确患者院前时间、致伤原因,并且需要对患者与其家属情绪进行安抚,保证就诊顺利进行。 对于就诊不及时者可开设绿色通道,为抢救争取更多时间。 若患者损伤部位较多,应加强病情监测,详细查体,避免遗漏较为隐蔽的损伤。 若患者存在出血情况,需立刻止血,减少出血过多情况出现。 若患者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吸痰,且需保证吸痰动作轻柔,避免对气道黏膜造成损伤,加强湿化干预,避免形成痰痂。 同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体温状况,对于体温低于36℃者应及时复温,可通过输注37℃生理盐水加盖棉被、使用升温毯提升其体温。多发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而且多数多发伤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伤势复杂,较容易出现并发症。 以往,临床中常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然而从长期护理情况来看,存在忽视患者心理状态等情况,整体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人性化护理是将患者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对基础护理进行强化,对护理专业内涵进行深化,使得各项护理工作得以全面落实,以此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近年来,在急诊多发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效果理想。 护理工作的职业道德就是要尊崇人道注意、关爱生命、维护健康。 人性化护理是将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个人隐私为中心,是一种个性化的、创新的护理模式。 通过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措施,为患者营造出安静舒适的诊疗环境,使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与尊重,极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使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证[10]。 本次研究在对急诊多发伤患者的护理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 从抢救成功率来看,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0.95%(34/42),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24%(40/42),观察组情况更好,差异显著(P<0.05);从护理后患者SAS、SDS 评分情况来看,观察组评分分别为(48. 23 ± 2. 71) 分、(50.36 ±2. 64)分,对照组评分分别为(51. 66 ±3.42)分、(62.63 ±3.17)分,观察组患者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数据均具有统计性差异。 由此可见,急诊多发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宝贵抢救时间,有效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急诊多发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知识与娴熟的操作,为患者建立了治疗信心,有利于患者配合度的提升。 (2)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人性化护理中,将患者作为护理核心,为患者提供系统、优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措施应用到急诊多发伤护理中,不仅可以提升抢救成功率,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使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人性化护理人员病情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THE FAREWELL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听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