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城市广场公共艺术装置研究

2022-10-29徐筱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城市广场人文关怀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愈发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想要获得良好的生活体验。城市广场不仅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还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公共艺术装置作为城市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展现城市人文精神的载体。因此,立足人文关怀视角,分析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新态势,以及公共艺术与城市广场之间的关系,总结“为所有人的艺术”理念下公众对于广场公共艺术的人文诉求,并从选题、创作和选材以及表现形式四个方面对当代城市广场艺术装置设计展开思考。

关键词:城市广场;公共艺术装置;人文诉求;人文关怀

一、人文关怀视域下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新态势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和现代城市广场的新态势

人文关怀,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在当代社会,人文关怀就是认可人的价值并尊重人的主体性,从多方面、多层次关注人的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文关怀具有丰富内涵,不仅指物质层面的关怀,还指普世的关于人的精神价值关怀。

现代城市广场作为大众生活和城市之间的强力纽带,在保留传统城市广场空间形式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展现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态势:在展现城市生活和刻画城市形象的同时,不断地给城市生活和空间增添新活力。现代城市广场继承城市本身的历史文脉,展现出地方风情民俗文化和建筑艺术特色,逐渐向综合性和多样性方向发展,具有实用性、美观性、公共性、艺术性和纪念性的特点。

(二)公共艺术与城市广场之间的关系

公共艺术与城市广场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现代城市广场是孕育公共艺术的场所,公共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城市广场的兴盛和发达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公共艺术能够展现城市精神,丰富城市广场的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广场文化内涵,增强大众生活幸福感。公共艺术的介入成为激活广场公共空间活力的助推器,在展现城市文化的同时,又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给大众带来感官上的美好体验。

二、新态势下的现代城市广场公共艺术

(一)城市广场中不同形式的公共艺术有不同作用

城市雕塑、景观设施、艺术装置等艺术形式都属于公共艺术,都具有公共艺术的基本属性——公共性,但又各有侧重。城市雕塑注重凸显城市的历史性和文化性,往往以单一作品展示为主;景观设施则是为了服务大众,使大众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捷,具有休闲、装饰、照明等功能;艺术装置主要指设计师在一些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对大众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物进行创造性的利用、解构、改造和重组,使其呈现出新的文化艺术形态。简单来说,装置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公共艺术装置强调公众的参与,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二)公共艺术装置与其他公共艺术形式存在差异性

公共艺术装置与其他公共艺术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公共艺术装置作品中,多媒介元素被整合成一个与空间对话的艺术作品。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体验和理解作品本身,受众都成了解读艺术作品的主角,他们以日常体验为基础,站在文化和自我的角度感受作品传达的信息。城市广场中需要有温度的公共艺术装置来诗化人们日常生活,安抚人们的心灵,并利用艺术手段介入社会问题,使公共人群和公共空间产生互动与交流。

(三)城市广场要有满足人们需求的艺术装置

城市因人而生,城市广场是一个具有多个层次、多种功能的空间,它供人参观,还使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城市广场是人与人、物交流的场所,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在传统艺术中,艺术家是主体,艺术家的观点和态度通过作品向观众进行单向的传达。如今,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可以定义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廣场空间还是现代艺术,最终都要回归到人的需求和体验上。设计师在关注广场空间和艺术本身的同时,更要去关注它们与人之间的关系。

2021年,大型公共艺术装置“Please Be Seated请就座”在上海前滩太古里展出并向公众开放。此件艺术装置作品形似木制大波浪,拱起的部分可供人们穿梭其中,探索空间乐趣,弯曲的底部则成了人们休息放松的最佳落脚点。这个艺术装置不仅拉近了人们和广场的距离,更让人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艺术,享受生活,真正让现代广场成为让人们放松和愉悦的公共空间。未来,城市广场需要更多有温度的艺术装置,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为所有人的艺术”理念下的人文诉求

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在影响人的行为。人在空间中的心理需求源于人具有社会性,倾向于聚集在一起,互相交往,实现人际交流。因此,公共艺术装置作为在城市广场中一种与公众互动的艺术形式,是一种“为所有人的艺术”,要满足公众对空间的心理需求,增强公众的社会认同感和安全感,使其产生轻松愉悦的感觉。

“为所有人的艺术”理念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诉求。这些人文诉求除了公众对广场空间的心理需求之外,还包括在社会生活中的情感需求、自我发展需求等。求知求美求真向善是人的心理需求,通过审美获得新知、快乐、享受是人的情感需求,追求新鲜、个性、未知也是人的内心需求。现代设计主张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现代社会更是提倡人性化设计。设计师应坚持“为所有人的艺术”理念,使公共艺术装置设计充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除此之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向往也日渐强烈,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人类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结果。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亘古不变的议题,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嬗变。而公共艺术本身具有探索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人和自然关系变化的见证者,它身处公共空间,是传达和宣扬生态理念的重要媒介。

四、“为所有人的艺术”理念对城市广场公共艺术装置设计的启示

公共艺术装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态度,看待时间、空间的角度,以及对自我的思考。在人文关怀视域下,“为所有人的艺术”理念为当代设计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如何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诉求,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如何引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这些问题值得设计师深入探究。

(一)在题材选择上,回归人的生活,满足人的需求

在“为所有人的艺术”理念下,设计师回归生活,寻找创作灵感,把满足大众的需求作为创作出发点。大众有休闲放松、休憩娱乐的需求,因此,设计师可以从让人产生愉悦联想或得到心理安慰的题材入手,比如沙发、游戏、音乐等,进行公共艺术装置设计。要想增强大众的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满足大众的情感需求,可以选择有关城市集体记忆的题材进行艺术装置设计。每个城市的记忆都是独特的,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徽派建筑的马头墙、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此外,童年时期的跳皮筋,巷子里的自行车、糖葫芦,这些事物也都深深留在一代人的脑海中。让过去的回忆与当下现实进行融合,能有效增强大众的文化归属感,引发大众情感共鸣。巨型橡皮鸭艺术品“大黄鸭”系列就是著名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以儿时经典浴盆黄鸭为原型创作的,它让人回忆起童年,向人传递童真和幸福,让人感到喜悦,而这种情感共鸣正是“大黄鸭”系列作品成功的关键。

科技时代的到来满足了大众追求新鲜个性、探索神秘的内心需求,太空、微观世界、海底世界等话题存在着太多的未知,变形金刚、洲际飞船、平行世界等充满想象力的话题为大众生活带来新的刺激与活力。如今,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热门话题,不但符合大环境背景下的时代发展理念,还契合人深层次的发展需求。只有从日常生活出发,回归人的生活,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公共艺术装置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出的公共艺术装置才能真正走入人们的心,受到人们的喜欢。

(二)在创作过程和材料选择上,要简单纯粹,使作品具有温度

受“為所有人的艺术”理念的影响,设计师在确定选题并展开具体创作的时候,从功能性、趣味性和安全性三点出发进行综合考量,避免过度设计和重复设计。单纯展现技法没有意义,为了创作而创作只会拉远大众和公共艺术作品的距离。越简单的东西越深入人心,应减少对外观标新立异的设计,将重心放在空间氛围的营造、提升艺术装置互动性、丰富艺术装置功能等方面,并考虑城市广场公共艺术装置的社交属性,使儿童、老人等人群也能乐在其中,使人们生活充满活力。

在2020年西班牙洛格罗尼奥国际建筑与设计节上,KOGAA工作室设计了一个200平方米的光环装置“Circo Aéreo”。4米高的充气艇由帆布制成,可用于投影并能在夜晚发光,还可以在炎炎夏日起到遮阳作用。充气艇是设计团队用回收的材料制成的,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同时以气球的大小代表一吨的二氧化碳含量来警示人们,从而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反思当下的生活方式。

材料的选择也是公共艺术装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石头、钢铁等硬性材料会让人产生尖锐冰冷的感觉,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柔软、天然、舒适的材料更容易触动人们的内心。比起陌生的新型材料,为人所熟知的材料更适用于公共艺术装置,所以应从人们日常生活与健康安全的角度进行选材。后疫情时代,大多数人有着很强的环保意识,对绿色材料的使用接受度和关注度较高。此外,材料的颜色和肌理能增强公共艺术装置的表现力,结合创作理念,选择合适的材料,最终创作的公共艺术装置才能受到人们的喜欢,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在表现形式上,注重沉浸式体验与多媒体交叉融合

公共艺术装置要兼顾实用性、互动性,让各类人群不管性别、年龄、性格都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比如由加拿大设计团体Daily Tous Les Jours创作的音乐发光秋千,这个艺术装置由一系列秋千组成。参与者晃动秋千,预设的旋律便可播放,秋千之间的协作会创造出一些特别的旋律。该装置能使人产生一种空间归属感,能使不同年龄层、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合作演奏这巨大乐器。在夜间,秋千的发光装置还会划出一道道闪亮的弧线。

在设计公共艺术装置时,注重沉浸式体验的打造和多媒体的交叉融合,可以打破语言的隔阂,进一步调动参与者的感官,更好地促进人们感知和理解公共艺术装置的内涵。可以在公共艺术装置上增加音乐元素,通过音乐载体使人与人、公共艺术装置进行互动,进行精神交流。在公共艺术装置设计中,光的使用也会吸引人们的眼球,还有助于营造氛围,增加光影的变化是提升公共艺术装置互动性的渠道之一。声、光、电的综合运用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感官,让他们获得听觉体验、视觉体验、触觉体验。将科学技术与公共艺术装置设计相结合,可以使人们和公共艺术装置产生更多的情感交流和对话,满足人们的深层次需求。公共艺术装置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公众的介入和参与是公共艺术装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共艺术装置本身具有开放性,所以在设计时,可以大胆考虑各种媒体的运用,可以将电影、戏剧、散文、摄影等与公共艺术装置进行融合。

五、结语

现代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中富有艺术魅力、具有公共性、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和人文关怀的户外空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广场公共艺术装置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载体,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人文关怀视域下,现代广场需要更具温度的公共艺术装置,而只有真正具有人本主义底色的公共艺术装置才能拉近人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本文立足人文关怀视角,分析了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新态势,探讨了公共艺术与城市广场之间的关系,总结了“为所有人的艺术”理念下公众对于广场公共艺术的人文诉求,并从选题、创作和选材以及表现形式四个方面思考“为所有人的艺术”理念对当代城市广场公共艺术装置设计的启示。新时代,设计师应坚持“为所有人的艺术”理念进行公共艺术装置设计:在题材选择上,回归人的生活,满足人的需求;在创作过程和材料选择上,要更简单纯粹,使作品更具有温度;在表现形式上,要注重沉浸式体验与多媒体交叉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城市广场公共艺术装置,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胡晓斌.现代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探析[J].设计,2017(1):148-149.

[2]贝林特.艺术与介入[M].李媛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格鲁.艺术介入空间[M].姚孟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赵志红.当代公共艺术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5]顾海青.装置作为公共艺术的呈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1):147-150.

[6]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徐筱,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广场人文关怀
南宁市城市广场绿化景观提升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