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2020年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的Meta分析

2022-10-29李巧梅张亚南赵虹琳后亮瑛韵育娴丁国武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样本量异质性检索

李巧梅,张亚南,赵虹琳,后亮瑛,韵育娴,丁国武

1.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3.兰州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传染病防治素养是居民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的是居民对传染病防治相关信息的获取、理解和应用[1]。居民对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以及技能掌握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进展。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总体局势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小面积的流行趋势仍然存在。本文通过研究2016—2020年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加强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以“居民”“居民健康素养”“六类健康问题”“传染防治素养调查”“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为中文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Health literacy of Chinese residents” 、“Six types of health problems”、“Investigation of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iteracy”、“National Health Literacy surveillance questionnaire”作为英文检索词检索 PubMed及Embase数据库。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16年1月—2020年12月。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为:①将我国15~69岁常住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②以我国卫生部门发布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③纳入的研究要包含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总体水平以及城乡之间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④调查的时间为2016—2020年;⑤样本量大于100人;⑥纳入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

1.2.2 排除标准

文献排除标准为:①研究对象是特殊人群或者特定职业人群,如某地区大学生等;②综述等二次文献;③未报告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或只报告了知晓率;④调查时间非2016—2020年或未报告调查时间;⑤只报告了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总体水平未报告城乡之间水平。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与第三方协商解决。通过阅读文章题目以及摘要,进行初次筛选,进一步通过阅读全文确定是否纳入,筛选过程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

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地区及发表时间等;②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包括总体样本量、城市居民样本量、农村居民样本量;③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④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包括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总体水平、城市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以及农村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横断面研究的质量评价量表来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2]。量表共包括9个条目,回答“是”计2分,回答“否”计0分,提及但是未能详细描述计1分。评价总得分大于等于14分认为文献质量较好。

1.5 统计分析

运用Stata15.0进行Meta分析,选用的统计量为率和95%CI,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通过I2判断,若I2>50%,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选用固定效应模型。然后通过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法判断异质性的来源。采用Begg’s检验及Egger’s回归分析检测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通过检索数据库共获得5 620篇文献,去除重复文献后,有869篇进行题目摘要筛选,经过全文筛选,最终纳入研究50个。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的最大样本量为27 527人,最小为240人,总体样本量为206 903人,城市最大样本量为21 684人,最小为120人,总体样本量为105 192人;农村最大样本量为16 933人,最小为126人,总体样本量为101 711人。将纳入研究的文献数依据中国七大地理分区进行划分,依次为华东16篇[3-18]、西北10篇[19-28]、华中7篇[29-35],华北6篇[36-41]、华南5篇[42-46]、西南5篇[47-51]、东北1篇[52]。其中农村有3篇[25, 45, 47],城市有14篇[8, 9, 11, 12, 17, 26, 35, 37, 39, 40, 43, 46, 48, 50],城乡有33篇[3-7, 10, 13-16, 18-24, 27-34, 36, 38, 41, 42, 44, 49, 51, 52],调查时间多集中于2016—2018年,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的50篇文献的整体质量良好,其中有8篇[7, 11, 15, 18, 20, 35, 37, 38]得分17分,18篇[4, 5, 8, 17, 19, 22-26, 28, 34, 40, 43-45, 48, 50]得分16分,12篇[3, 6, 9, 14, 21, 29, 30, 36, 41, 42, 47, 51]得分15分,9篇[10, 16, 27, 31-33, 46, 49, 52]得分14分,3篇[12, 13, 39]得分小于14分(研究对象描述模糊,未提及质量控制以及应答率)。

2.4 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

2.4.1 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总体水平

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I2>50%,且P<0.01,提示各研究之间具有异质性,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量的合并。经合并2016—2020年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总体水平为23%(95%CI20%~25%),见图1。

图1 2016—2020年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森林图

2.4.2 城乡居民和不同地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

依据居民类型城市组和农村组[53]及研究的地理位置进行亚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为27%(95%CI25%~30%)和18%(95%CI16%~20%)。依据研究的地理位置划分为:华东、华中、华北、华南、西南、西北以及东北,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依次为:27%(95%CI23%~30%)、21%(95%CI18%~24%)、28%(95%CI10%~46%)、26%(95%CI24%~28%)、19%(95%CI13%~26%)、14%(95%CI12%~17%)和13.5%,见表2。上述亚组均进行异质性检验,所有亚组I2>50%且P<0.01,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量合并。

表2 城乡居民及不同地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

2.4.3 敏感性分析

删除3篇[12, 13, 39]低质量的研究之后,重新合并后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总体水平为22%(95%CI20%~25%),变化相对较小,提示结果比较稳定,敏感性分析森林图见图2。

图2 2016—2020年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敏感性分析森林图

2.4.4 发表偏倚

经过Begg’s检验显示漏斗图基本对称,Egger’s回归分析P=0.249 ,发表偏倚检测结果均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发表偏倚漏斗图如图3。

图3 发表偏倚漏斗图

3 讨论

3.1 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0年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总体水平为23%,但是与《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中提出的到2020年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提高到25%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54]。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对传染病的预防能力,低水平群体预防能力相对较差,会增加个人及国家的医疗支付[55],因此加强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是目前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3.2 城市与农村居民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远高于农村,这与其他研究结论一致[54, 56]。农村地区居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于传染病知识的理解、掌握会受到限制,同时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薄弱,健康教育资源短缺[57],这些会成为阻碍提升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的障碍。因此强化农村传染病防治干预,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普及力度,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传染病防治体系至关重要。

3.3 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居民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存在差异性。华东、华北、华中以及华南地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明显高于西南、西北及东北地区。主要的原因是华东、华中、华北及华南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健康教育资源的普及以及居民的文化水平等高于西南、西北及东北地区。因此如何解决西南、西北及东北地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偏低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3.4 研究不足之处,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由于地区之间调查人数,城乡研究数量以及调查形式等不完全相同,所以Meta分析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样本量异质性检索
异质性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冲击分析
基于收入类型异质性视角的农户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研究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真实世界研究样本量估计的统计学考虑
复杂抽样情形下样本量的确定
大学生群体调查中的抽样样本量讨论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A Study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he Rockwater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