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施影响因素研究

2022-10-29宋继耀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8期
关键词:范畴编码思政

荣 梅,宋继耀,刘 莉,苗 旺

(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山东 济南 250300;2.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3.云南财经大学 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课程思政建设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回答,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和思政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该讲话为高校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融合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各专业课和思想政治课关系以来,各高校围绕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成为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和研究热点。当前对课程思政实施的影响因素多关注宏观层面,而从课程思政实施主体——学生角度出发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学生视角,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实地访谈获取一手数据,探究影响课程思政实施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为课程思政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由Strauss和Glaser两位学者提出,是从实践中获取资料来构建理论,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概念的过程。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最核心的过程就是对访谈资料进行多重编码,其流程主要为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与选择性编码。通过编码,梳理出影响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影响机理。

(二)样本构成

高等学校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阵地,本科生是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受众,因此受访者为本科在校生。为确保选取样本具有普遍代表性和真实性,故选取“双一流”高校、普通本科、学院等不同学校,涉及经管、理工等不同学科。所选样本包括男生11人,女生11人;中共党员10人,共青团员12人;文史类专业11人,理工类专业11人。

(三)资料收集

基于深度访谈,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2021年5月~7月,研究团队随机选取22位高校本科生,访谈时间集中于15~30分钟,采用录音和人工记录,整理出2万字左右的资料,所得资料为本次质性研究的主要资料。在对访谈文本资料进行整理后,随机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分析和检验,其中用于扎根分析的样本为16个,用于饱和度检验的样本为6个。

访谈采取开放式问答,围绕“课程思政的实施”为中心展开,包含学校、教师、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态度以及课程思政实施的影响因素。访谈大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信息,其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政治面貌、受教育水平、专业等;第二部分为访谈问题,其包括:“您对课程思政是如何理解的”“您认为国家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是什么”“您了解国家、各高校如何推行课程思政吗”“您觉得您所在学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如何”“您觉得课程思政对您有什么具体的影响”“您学校课堂课程思政的方式有哪些”“您认为这些方式的实行效果怎么样”“您认为您更愿意用哪种方式自觉地接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知识”“您觉得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授课专业性如何”“针对亚文化及虚拟网络文化冲击,您觉得课程思政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您所在学校组织过哪些与课程思政有关的实践活动”等。

二、编码分析

(一)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将访谈结果的原始资料进行范畴化处理,将资料打散、赋能、重新聚合的过程。在编码过程中,对访谈资料逐字逐句解读与分析,摒弃个人的观点态度与预设想法,根据原始语句设置参考点,进行概念化与范畴化界定。上述开放式编码过程中,发现访谈对象诸多观点出现频率高达3次及以上,这表明原始概念与拟定范畴已经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应当将这些概念、范畴予以提出(见表1)。

表1 开放式编码的概念化与范畴化结果

(二)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对开放性编码提取的范畴词进行聚类分析,梳理各范畴词之间的内在逻辑,提取出主范畴词。通过分析,最终得到学校支持、教师教学能力、学生情感元素、学生能力元素四个主范畴(见表2)。

表2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三)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进一步分析各主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核心范畴,从而涵盖整个访谈内容。基于开放性编码的13个范畴和主轴编码的四大主范畴,确定“课程思政实施影响因素”这一核心范畴。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确保研究范畴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确定新样本不能提供新的概念或者范畴。对事先预留的6份访谈转录稿进行同一流程编码并进行饱和度检验,未发现新的范畴和关联关系,即可停止访谈,结果显示理论模型是饱和的、完整的。

三、课程思政实施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基于扎根理论的编码分析,梳理出学校、教师、学生是影响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影响的内在机理,即学校的支持会对老师和学生同时产生影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形成一种双向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给予评价和反馈,形成闭环的教学循环。具体的影响因素模型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实施影响因素模型

(一)学校支持

学校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阵地,学校支持会影响到教师对课程思政实施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态度。通过扎根理论分析、积极宣传以及恰当的实施形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主体的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从而使得学生群体更容易接受课程思政,进而更好地达到实施课程思政的初衷。

(二)教师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教学理念、专业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会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能力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课堂设计会影响学生课堂体验,进而影响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此外,课程思政实施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的,教师的教会影响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以及践行,学生学的效果反馈也会影响教师的教。

(三)学生能力

学生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另一主体。学生能力主要由外显的综合能力和内隐的情感元素构成,两者形成一种独特的辨识力,进而影响到课程思政的实施。

学生外显综合能力是由注意能力、接受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互相作用形成的。注意能力是一种稀缺能力,能否引起学生注意是课程思政实施的第一步;只有引起学生注意,学生才可能对课程感兴趣,并自觉接受课程传递的信息;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内化后外显于实践;实践能力会影响社交能力,相对于低社交能力,高社交能力更有助于课程思政的实施。

内隐的情感元素是影响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达的理念越与有着强烈的价值观念、爱国情怀、道德情操、社会价值感知的学生一致,越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同,越有助于课程思政的实施。

四、提升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学校支持力度

学校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起着制度安排和设计的作用。为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各高校应该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总体目标制定相关制度,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起到保障和激励作用。

2.创新宣传方式。借助抖音、微视等新媒体,拍摄红色题材微电影,将历史事件、时政热点连载成漫画或者编撰宣传稿等多样化宣传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引发情感共鸣。

3.丰富课程思政实施方式。积极开设课程思政第二课堂,通过党史问答、征文、演讲等比赛,或结合各高校独特的发展历程、校园文化等,设置各类比赛活动,如北京大学“知行合一”思政实践必修课、陕西师范大学的“师大演说家”等,实现与学生的强互动、强联系。

(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为此,要做到以下两点。

1.树立立德树人大思政育人理念,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充分意识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坚定政治站位,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提升教师素养。

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在对课程内容全面把握基础上,深挖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来说,课程思政要从学生身边事、学生感兴趣的事、国家事开始,使课程思政的实施起到润物细无声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提高学生的课上参与感和体验感,让学生具有获得感。

(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情感元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力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层面,可以引导同学,组织并参加诸如“话剧表演”“重走长征路”“校园快闪”等红色经典活动;教师层面,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注重学生的体验、反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学校、教师、学生是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学校支持、教师能力、学生情感因素、学生能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思政的实施。因此,高校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主阵地,学校在积极的宣传以及制定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方式外,还应该重视教师能力、学生能力、学生情感的培养,从而提高课程思政实施的整体质量与成效。

猜你喜欢

范畴编码思政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