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2-10-29关伟嘉陈建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8期
关键词:湾区粤港澳大湾

关伟嘉,陈建平,喻 青

(广州航海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725)

[关键字]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创新创业教育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空港群,借助区位、政策和“一国两制”优势,打造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的协同发展和分工明确的新型发达城市体系,其前景不可估量。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粤港澳湾区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领域技术的结合优势更加明显,交通行业的分工也越来越复杂,交通行业需要更多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也体现了交通领域内外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从国家战略到地方规划,无不投射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的重要的意义。我国已经构建了面向全民的创新创业教育高速公路,再结合粤港澳湾区经济发展背景,可以深刻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优势,即为推动当地相关教育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源动力,特别是交通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可以有效满足各项经济发展需求,为创业者提供良好条件。在建设湾区过程中,交通互联互通又是重中之重,那么湾区交通类人才的现状和培养无疑占有重要的位置。

本文以交通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例,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背景,分析其创新创业教育对交通互联互通的影响意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综述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如何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保障机制等方面充分发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类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建设湾区过程中,交通互联互通又是重中之重,那么湾区交通类人才的现状和培养无疑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作为广东高校,更应该从教育的角度来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契合的培养模式,这对在广州建设枢纽型城市过程中通过推动广州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交通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服务于湾区交通互联互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以学术的高度拓宽视野来对接国家战略布局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形式有了革命性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加强,我国也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广州,在我国经济、科技等领域都是重要的战略载体。交通类人才培养的教育过程就是学术交流、智库研究和政府决策等之间的全方位、高视野和超深度的融合过程,对形成理性的广州全球交通枢纽战略、谋篇布局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以知识的密度夯实基础来构筑广州城市枢纽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能体现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就是其在国际城市网络关系中的联系性。因此,广州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还是从国家战略性经济发展布局的角度看,都应该积极发挥其在国际城市网络关系中的关键作用。广州是我国华南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是重要的航空、航运和科技创新枢纽城市,聚集了较大规模的人力资源、金融资源、交通物流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和其他周边城市的关联性不断加强,在整个珠三角城市集群中处于重要的支配和控制地位,也是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的城市网络体系关键节点之一。综合交通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现代复合知识体系的产物,交通类人才培养教育问题的探讨,正是致力于“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培养的过程也是实现广州大交通所需要的知识密集、创新求新和创意创业的现实基础。

(三)以人才的厚度强化广州交通资源配置全球影响力

广州已经逐步融入国际城市分工体系,在未来要全面提升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积极参与和管理高层次的国际价值链分配,努力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高端资源聚集规模、质量和效率,体现城市发展的持续化竞争优势。人才的厚度决定了发展的力度和韧劲,广州城市交通枢纽地位的建立、巩固和强化需要足够的人才尤其是交通类人才厚度和梯度作为支撑。

二、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符合湾区建设和发展要求的互联互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尽管目前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被划入了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但在教学开展中都没有融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离开专业,离开专业教育谈何创新、创业,同时也违背了高校教育的根本。以交通类专业为例,由于专业能力体系建设不成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类别单一、数量不足,师资力量不完备,交通互联互通理念不清晰,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等问题的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并不顺利,阻碍了大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当地高校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过度关注教育教学环节,忽略了企业共建的社会对接和与香港、澳门等地的协同联动,这些问题的出现最终导致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成熟。

(二)缺乏粤、港、澳三地协同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性”课程保障机制

在政府扶持和风向投资等形式的社会各级力量推动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反倒是相关教育课程体系和铺垫课程的建设工作相对滞后。究其原因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教育界是新鲜事物,学生的受教育热情较高,但高校还没有构建足够扎实的基础课程、专业能力体系和质量管控机制,也就无法满足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没有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没有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多个机构和部门的有效对接与融合,高校交通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效果也难以保障。保障机制的缺失导致该专业大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创新前景相对黯淡,传统的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政策也格格不入,无法体现时效性,也起不到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作用。

(三)服务湾区经济发展的交通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构建不足

创业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但这一点在交通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没有显著体现。在目前的服务于湾区经济发展的高校交通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器等模拟类双创实践活动空间较少,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

三、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一)构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为导向;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粤、港、澳三地,课堂教学、实践平台、文化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的培养理念:即构建“一个导向、二个融合、三位一体、四个交通”的服务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交通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为导向,结合广东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模块。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在创新创业背景下还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专业课程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来构建以专业基础教育为根本、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湾区某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探索创新创业专业教学新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多层次、立体化、全过程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以湾区为导向的交通互联互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下交通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要求。2018年12月13日,全球化智库(CCG)在香港发布首个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人才发展”为主题展开圆桌研讨会。报告的发布,对于促进粤港澳地区人才流动和交流,协调大湾区人才一体化,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国际人才吸引力,并以人才为引擎助力大湾区经济建设,打造世界级湾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人才状况,研究对该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2.设计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创新创业教育“适切性”课程实施过程。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教学与产业联盟,建立完善的教学实践基地和加强各种竞赛模式,并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建成网络教学课堂。在教学形式上,既有课堂教学形式,包括一般课堂、讲座、研讨会、网络课堂等,也有主题实践式教学,如创业竞赛、商业创业俱乐部、企业实习等。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体验式、仿真式和项目式。在系统研究和设计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创新创业教育“适切性”课程实施过程后,重点探讨各项课程实施和开展的主要方法和采取形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动力,探索多种适合学校开展的有效的竞赛形式,比如创新意识竞赛和创业设计竞赛等。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建成网络教学课堂。在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之后,在“阶梯态”课程组织体系和“模块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针对交通互联互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具体的三级课程大纲体系,从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创新创业教育“阶梯态”课程组织体系。

(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及保障机制

针对湾区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已无法满足交通互联互通型人才的需要,湾区经济的发展急需新型人才的加砖添瓦,架构起有效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评价及激励机制,为湾区战略发展输送养料(如图2)。

图2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评价保障机制

1.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格”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是指在课程活动过程中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来评估教育目标实现情况的一种教学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过程化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评价要为每个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后的行为进行诊断性评价,通过和教学开始前的能力水平进行比较来判断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中规定的效果。本文构建一种短期评价和长效评价相结合的“主体格”课程评价体系,为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记录短期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今后就业和创业活动打好基础。创新创业档案能够体现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衡量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校加以改正。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校为辅助的自上而下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非常有效地评价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过程以及课程教学效果。

2.健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性”课程保障机制。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保障主要从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环境三个角度来设计。师资队伍的水平是课程保障的重点内容,可以从质量保障和进修保障两方面来研究。安排教师到创新企业实习和培训也是一种有效的进修保障措施,还可以通过建立师资评价和激励制度,调动高校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今后创新企业成败的关键点,可以从基础设备建设和实践平台搭建两方面来开展相关活动。教学环境保障则是通过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氛围来促进相关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构建交通类专业学生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模式

本文从横向、纵向和深度3个维度来构建交通类专业学生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模式。在横向维度中,利用校园内的创业园区合力建设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日常工作性质的创新创业平台。在纵向维度中,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利用政府和社会各界资源来发挥地方经济资源优势,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深度维度中,通过多领域、跨学科的课程共建,发挥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创业园、产业园区、科技园和经济开发区等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多领域的专业延伸探索。

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和交通互联互通建设相适应的就是交通类人才的培养。本文以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以及适应粤港澳湾区经济背景下市场竞争的需求,以加强培养交通类专业人才的国际视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为目标。根据粤、港、澳三地的地区定位和高等教育的各自优势,分析适应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所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导向、二个融合、三位一体、四个交通”的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最后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区位特色,架构大维度的创新创业模式。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区域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从而提升交通类人才培养质量,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猜你喜欢

湾区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