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对策研究

2022-10-29

戏剧之家 2022年30期
关键词:引导者欣赏课教学内容

赵 亮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高校音乐欣赏课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审美观念等内在素养,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针的指引下,音乐欣赏课得到了更多重视,在国内绝大部分高校中,音乐欣赏课程已经基本普及。但从现状来看,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与早期相比教学效果提升不大,这种现象引起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他们对此展开了多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不佳且难以改变的现状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教学模式陈旧、传统是代表性因素之一,因此,要想改变现状,有效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首要任务就是创新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

一、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特点及问题

(一)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特点

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为主,学生被动”,该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教学内容,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先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欣赏,因此,音乐是该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音乐欣赏课所播放的音乐由教师选择,例如,教师认为接下来的教学目标通过民族音乐比较容易实现,那么,教师就会选择民族风格的音乐,学生只能被动跟随教师所选择的音乐开展欣赏活动;其二是教学方式,在该教学模式下,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师普遍会根据所选音乐曲目预先设定教学计划、教学问题、欣赏思路等,然后在课堂中有序提出问题,学生则要跟随计划、紧贴问题,按照教师设定好的思路欣赏音乐,这样才能得到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又或者,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会预先提出一些欣赏音乐的要点,诸如应当保持良好的感知状态,不要有杂念等;其三是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设计由教师独立完成,学生必须按照这个流程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同时,该流程比较统一,这说明,所有学生的音乐欣赏课学习进度相同。

(二)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结合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三个方面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该教学模式存在师生地位不合理的问题,现代教学理念提倡“以人为本”,认为任何学科、任何课程教学都应当以学生为主导,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有充足的能动性去发挥自身的思维潜力和感知能力,教师则负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保持轻松愉悦、活跃专注的学习状态,避免出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现阶段,很多学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地位不合理,容易引发各种问题,这一点在近些年的研究与案例中已经得到证实:其一,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凭借自主意识选择的音乐未必与学生的意愿相符,有可能教师所选择的音乐学生不喜欢,比如,教师选择了民族风格的音乐,但学生更喜欢流行风格的音乐,此时,学生就很难在音乐欣赏课中保持良好状态,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学质量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其二,目前的教学方式或许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并不好,原因在于,该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意愿,当学生长期跟随教师安排进行学习时,其内心的想法、探索欲等得不到充分释放,这种压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就会对教师教学安排产生逆反心理,一方面拒绝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其他计划作支撑,学生很可能会放弃学习。除此之外,该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不充分,无法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学帮助;其三,高校教师在教学流程设计方面能力突出,主观上流程设计并无问题,但客观上不同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某些学生的音乐感知天赋较差,或者对音乐的兴趣相对较弱,因此,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力水平等不可能完全统一,此时,采用统一的流程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有不好的感受,这同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路与对策

(一)思路

结合现状,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创新思路的核心就是对师生地位进行重新定位,使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则处于辅助位置,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当达成这一目标时,其他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方法:其一,新教学模式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将更加符合学生的意愿、兴趣取向等,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即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也会在后续教学中消解,不会过度积压;其二,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因此,学生有充足的能动性空间,教师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欲望等,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并给予他们轻松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自发按照教师给出的建议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另外,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更加充分,教师可以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其三,新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秉持客观思想,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对应的教学流程,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欣赏课中有良好感受。

(二)对策

围绕创新思路,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对策如下:

1.加强课外交流,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意愿、兴趣选择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先了解学生具体的意愿与兴趣,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以获取对应信息。之所以要采取课外交流方式,而不是课内交流,是因为学生真实的意愿与兴趣取向基本只能在课外展现,教师在课堂内获得的信息往往是不准确、不完整的,因为学生会碍于身份地位,不敢与教师进行课内交流,尤其是接触过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甚至可以说,他们对教师有比较强的戒心,不愿意吐露心声。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时要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直接采取询问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正确的方式是与学生分享生活,先向学生展现自身的亲和力,这有助于达成“亦师亦友”的理想师生关系,随着这层关系的构建,学生会渐渐放下对教师的戒心,不知不觉间向教师吐露心声,这样一来,教师就能获取到准确的信息。

准确的信息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真实的意愿与兴趣取向,故教学内容选择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师直接按照学生意愿或兴趣取向来选择教学内容,很有可能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内容不符合教学目标等问题,例如,某学生只喜欢流行风格的音乐,那么,按照这一思路,教师就只能使用这种风格的音乐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就会使教学内容单一,同时,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流行音乐未必能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甚至会出现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不匹配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教师一定要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必要时,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创造教学内容,比如,假设学生只喜欢流行音乐,但本节音乐欣赏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更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背景,故必须使用民族音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先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民族音乐,然后发挥个人专长进行改编,将其改编为一种流行风格的音乐,再在课堂上展示,吸引学生关注,同时介绍其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最终恢复原曲进行教学。

2.注重教学引导,采取合作式学习方法

为了实现新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应当先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笔者建议教师将自身放在引导者的位置上,引导者是指不对被引导者思想、意愿、行为等强加干预,只提供正确、合理且与被引导者当前需求相符合的建议或思路,而是否听从建议,是否按照思路开展活动的决定权在被引导者手中,同时,因为建议或思路与被引导者当下的需求相符,所以,被引导者会得到引导者的帮助,并主动开展活动。根据引导者与被引导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将自身放在引导者的位置上,能够在不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采取引导式教学方式开展工作,这种方式有许多形式,比较普遍的是“问题思路”方式,即教师根据所选择的音乐曲目,先设计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与传统模式中的问题有一定区别,相对而言比较模糊,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面对问题时有足够大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便于他们发散思维与发挥想象力,同时,这些问题同样与学生的兴趣取向相符。以某教师音乐欣赏课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浏阳河》乐曲设计了“我们都知道《浏阳河》是我国经典乐曲,那么它成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至今被人铭记?”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设想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然后又设计出“《浏阳河》美在哪里?”等类似问题,最后,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沟通时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欣赏。

另外,无论教师采取何种引导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都应当在合适的时机采用合作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方法区别于常规的独立式学习方法,是一种让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的学习方法,其优势是能够集思广益,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音乐、感知情感,合作式学习非常适合音乐欣赏课这种教学内容相对抽象的课程。合作式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取向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如果学生兴趣相同或高度相似,可以把这些学生分为一组,然后,针对每个小组提出一个组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组内学生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对每个学生小组的讨论过程进行观察,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提供帮助,同时,教师可以同步播放音乐,在课堂上营造良好氛围,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讨论状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评估学生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因此,教师不能忽略这一事实,应当在教学模式创新中实施分层教学,而分层教学的实施有一个必要前提——教师必须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做到准确分层,所以,教师需要建立对应的评估体系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体系的建立目前还没有定式,但可以确定的是,评估体系要包含所有适用指标,从高校音乐欣赏课角度来看,适用的指标包括学生的音乐天赋以及共情能力等,这些指标在知识类课程中并不适用——教师要注意这一点。而后,教师应当针对每一项指标设定对应的分数,以打分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到教师个人可能无法充分了解学生每时每刻的表现,因此,建议教师协同学生家长,或者采取学生互评后再由教师总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另外,评估应当定期开展,原因在于,学生个人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定期进行评估可以把握这种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分层。

评估完成后,教师即可正式开展分层工作,该项工作需遵从“能力就近”原则,即不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有大有小,甚至大体情况完全相同(指学生评估所得总分完全相同),此时,如果将个体间差异较大的学生分为相同层次,然后采取统一标准实施教学,会导致部分学生不适应,例如,教师的教学进度偏向于同层次中得分较高的学生,那么,同层次中得分偏低的学生就会跟不上进度,相反,得分较高的学生会感到音乐欣赏课枯燥、无聊,因此,必须将能力相近、差异较小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分层之后,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并将教学流程融入新教学模式中,面对高层次学生,教师可以播放纯音乐(纯音乐因为没有歌词,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让他们欣赏,并提出一些难度更高的问题,由此加快教学进度;而面对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应当使用人声音乐,或者是音乐片段进行教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欣赏课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很大帮助,其质量应当得到保障,而传统教学模式对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有消极影响,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创新改革。创新改革后的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更符合现代理念,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保障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引导者欣赏课教学内容
正确把握教师角色转变合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