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与成效分析
——以“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先期实践为例

2022-10-28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情境专业课程

魏 成

(包头师范学院 政治与法律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南京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社会工作专业作为典型的应用型专业,专业属性中的社会性、实践性、专业方法性致力于理解人与环境之间交互关系的复杂性,促进个人、社会和文化向更好的方向改进。[1]这便让社会工作教学的开展更加注重在真实情境空间中获取有益知识具有重要性。因此,一种联结课堂教学与情景教学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社会工作教学中,教材作为媒介的教学依然是当下的主流和传统教学方式,这为本科阶段学生构建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但因知识单向传输的刻板化,加之学生在没有情景感知社会工作实务操作的经验前提下,他们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理解力相对薄弱。社会工作教学者便借助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尝试将真实情境空间景象与专业知识融合,并进行反思转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的获取中将理论知识借以实践折射进行感知,达到对知识获取的感受性驱动。但案例教学呈现的是教师主体参与或者借以成熟案例的一种解读式教学传导方法,教学实施载体依然是传统课堂,是以一种情景空间再现进行的教学设计,对于真实情境中的社会工作知识承载点和专业反思,只能靠学生对教师情景的描述自我建构,这就失去了真实情境本应具有的直接感受性知识传导,对学生的促发仅停留在案例结果层面,对于过程中更容易导向的反思性能力培养相对较弱。因此,本文以项目式教学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先期实践应用,呈现出以项目式教学构筑起的真实教学情境,对于学生专业能力全方位提升所产生的效果,以及对基于项目式教学带给社会工作教师对于课程评价体系的再认识,以此为项目式教学嵌入到社会工作课程领域带来一些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启示。

一、项目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项目式教学立足于专业的应用属性,是达成课程学习目标的一种重新组合化的任务教学方法。该方法强调教师在项目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借助生活真实情境问题,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决策的培育,[2]具体教学设计在于依托课程教学目标转化为课程项目任务,实施一种以合作学习和自主建构为核心的教学模式。[3]项目式教学关注课程目标与具体情境的互构,可以是设计与制作一件产品、排除一个障碍、提供一项服务、解决一个或一系列问题。[4]在项目的整体性与过程性中呈现出对于特定课程设计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互构性、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以及教师角色多样性的特点。[5]通过对B高校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先期实践尝试,发现项目式教学具有现实情境联动专业教学的社会性、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互动多元性、教学投入与成果产出效能的整体性、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激发的反思性四个特点。

(一)社会性:以现实情境联动专业教学

项目式教学需要真实社会情境作为教学设计产出思维和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平台。情境的真实性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工作者对于其所关注的主体和区域内含何种自身与社会性的需要。将关注主体和区域的社会性需要与课程有效衔接,是将关注主体所呈现出的社会现实问题带入课程教学的一种有益素材,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应用型专业对于社会问题的分析和对社会效益产出的思考,能够把以专业教材为媒介的教学,拓展为教材+情景的媒介教学样态,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自我阐释与呈现。

(二)多元性: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互动

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聚焦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变现,注重围绕学生而构建出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多元主体互动带来满足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变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执行。在资源层面,教师作为教学设计的主导者,需要借助生活场域获取真实情境搭建情景课堂,以此为学生课程目标配以精准服务群体。在教学执行层面,教师连接着学生和情境课堂,在多元主体的教学互动中促发了教材媒介传达出的知识与真实情境感受性进行对话,促使学生对于专业的自我内化,进而使学生在获取专业技能的同时达到对职业的认同。

(三)整合性:教学投入与成果产出效益

项目教学的整合性是从知识的整合开始的,基于一门课程的知识是一个学科体系中不同知识的聚合,也是跨学科、交叉学科中对于知识的汇聚,目标在于通过项目教学达到对学生多层面知识的获取。整合性还体现在参与教学主体资源的整合,教师对已有知识的理解,项目式教学开展情境所提供服务与知识的互构,进而促成学生与教师在真实情境教学中对课程成果的产出。体现立足真实情境的项目式教学是带给学生专业思考与教师教学改革的一体化反思,有利于塑造并传递出专业内含的正向积极价值理念。

(四)反思性: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的激发

项目式教学可以是对一门课程的全过程安排,也可以是对某一主题的安排,过程阶段性让项目式教学在向好发展路径上使用了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两种评估方式。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过程,需要在观察设计、参与执行中不断对知识进行反思,借以项目评估达到对学生课程反思的考评。希望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依据教材理论和情境体悟做出对教学知识点的自我解读和深度反思,达到自身对于情境体验和学科知识的融合性思考,激发学生明辨性思维。

二、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实践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老龄化背景下分析老年群体所面临的风险,在掌握老年人心理、生理和社会三维特性应对的理论后,能够为老年群体提供有益的实务介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福祉享有。基于课程目标笔者于2018年在老年社会工作课程开课前,进行了先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组建了五人合作学习小组,尝试在B高校所在地QY小区开展以“无碍公服—老年友好型社区项目”作为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改革先期实践,为后续课程开设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执行路径。

项目式教学遵从传统课程以教材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出发,关注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和所在社区的公共设施老化,作为项目式教学开展的先期实践起点。基于项目提出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社区需要解决什么样的困境,在教师、学生、社区、老年人服务群体的多元主体间搭建了以专业视野和现实情境分析二维因素影响下的教学先期实践团队。将课程模块聚焦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与理论阐释、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两个方面,在课程教学大纲设定中予以应对,形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三维特性项目需求调研评估教学和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个案、小组、社区服务的项目教学模块。从教学大纲进行项目式教学方案设定,以关注老年人需要来回应老年人身体机能中心理、生理、社会的三维现实困境,从思考老年人身体机能缺失如何走向老年群体共享服务,作为项目式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为教师、学生、社区对于老年特性与项目资源拟合进行思考。在老龄化背景和需要为本视角下设计了“无碍公服—老年友好型社区项目”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尝试,其中涉及对项目的需要分析、服务方式与内容设定、执行资源获取、项目持续关照、社会效益五个模块,作为项目式教学改革先期实践框架(见表1)。

表1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模块、大纲与项目式教学的拟合设定

基于对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模块、大纲的分析,教师在细化课程模块和大纲指标后,基于对课堂文化的建设,形成了项目的需要分析、服务方式与内容设定、执行资源获取、项目持续关照、社会效益五维项目式教学的过程化指标路径,其核心围绕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的教学内涵要素进行课程与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拟合路径尝试实践。

(一)项目式教学目标契合课程目标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媒介,也是专业知识承载的重要载体,是对学生专业知识与价值传递的关键依托,也是学生了解、认识专业的窗口。教师在对教材做出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了围绕“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三维特性”和“社会工作专业与老年个案、小组、社区服务”的课程大纲。对于承载教学目标的项目式教学方案设计,则是在教学大纲基础上形成与之对应的项目模块,旨在教师指导下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于当下老龄化背景中如何依托社会工作专业达成老年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获取,也就是如何精准获取老年人对于当下生活的真实需求。在教师引领学生走入老年人的生活空间中,以观察者身份去体悟老年群体功能性特征中所折射出的需要指向,形成老年人因功能下降对于友好社区建设的需要,借以QY社区老旧小区的特性,从空间安全入手以居家安全和公共出行安全回应教材中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知识点的讲解。这就在分析老年群体具体需要中,找到了课程与情景的对接口,让学生在对教材知识汲取同时深入情景,有利于掌握目标群体的个体化需要,进而在个体功能缺失中看到群体共性,回应课程目标与项目目标的一致性,在教学与项目目标的拟合度中培育出学生依托理论知识析出服务群体需要的能力。

(二)项目式教学内容对接课程内容

以项目式教学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教学的核心,在于从项目执行中教授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知识,进而在实务知识层面上构筑职业技能。项目呈现的教学内容包括服务方式与内容的设定、执行资源获取两个方面。项目式教学在群体需要到公共共享需要析出后,明确以无碍公服为教学支撑项目,聚焦在老年人居家安全与公共空间安全主题上,居家安全从设计到执行主要考察学生将社会工作前置专业课程中的个案、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到老年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具体层面。转向到项目教学中,是通过健康安全、消防安全、电信安全和心理健康四个方面的设计来作为项目式教学课程内容来执行的,目标在于借助学生执行项目过程为老年群体在心理与行为上提升安全意识,降低因功能退化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借助社区工作方法是学生对老年体能缺失分析的基础上,延展出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需求的服务,在满足老年个体需要的同时延展社区养老的未来方向,目标在于教授学生能够关注到老年群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达成老年服务后自身满足与解困的具体措施。从项目执行中涉及的服务内容维度看学生借以项目内容达到对课程内容的有效理解和掌握程度。执行资源获取是对学生能够分析出老年无碍公服项目所需要的社会网络架构以及跨学科知识体系对于项目执行的支撑力度,通过对多元主体关注参与老年服务项目的各自利益予以阐释和学科知识对于专业知识的构建,在学生执行项目后能够在学科视角上给予政策引导带来完整专业知识运用的自我决策。

(三)项目式成效评估映射学习评价

老年社会工作项目式教学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与5名学生参与执行项目来共同产出项目,并体验项目对于课程中老年群体服务适应性和社会性的呈现进行反思性思考,为学生在现实情境下获取专业知识提供了渠道,并在项目执行中对参与学生进行过程学习和结果学习评价。项目式教学作为课程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汇聚了多学科知识的联结与运用,借助学科知识的交叉学习提高了学生以跨学科思维、方法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6]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走上职业道路中所必须拥有的专业技能奠定了基础。教师看似是对项目的评估,实则是对参与在多元教学主体中的学生予以项目设计、执行的评估,结果考评主要落在学生更好地在教材+情景载体上所能够获取的知识。过程考评看重在项目设计层面的考评,主要考核学生对老年群体服务供给的精准分析、方法运用和服务内容设计;在项目教学执行层面的考评,主要是对老年群体开展服务,是否能关注到老年个体到群体再到所生活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服务效果达成所作的思辨创新;在项目教学评估层面考评,主要看学生对于老年项目执行后经验性体悟与专业知识的思辨对话,是否形成基于项目的自我反思和专业知识构建。教师基于项目式教学中的项目评估也就很好地映射到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

三、项目式教学实践的成效分析

项目式教学是在动态过程中满足所有人的需求,通过细致周到的项目安排整合教学过程,使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达到激发参与项目教学主体对实践的反思。项目式教学是教师、学生、项目实施场域主体(包含教师与学生以外的主体)共同对教学设计、执行、成效的深度参与。项目式教学在课程教学成效上并非只让学生受益,而是立足项目实施场域,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发现、知识学习、协作喜悦更好地呈现出来。通过项目式教学在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设计、执行和反思的先期实践中应用,发现项目式教学有效融合了课堂学习与社会学习,清晰地回应了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三因素所构成的教学递进逻辑,折射出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能促型教法,其成效主要聚焦于项目在激发学生行动力的信念与价值观方面,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公约与规程方面,以及在情景学习支架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文化塑造上具有积极意义。

(一)信念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行动力

项目式教学成效的显著特征在于行动,由于教师在项目式教学中的行动引领,带给了学生参与项目式教学的强感受性,因此学生把教师视为学习上的伙伴和项目式教学旅程中的支持者。[7]教师在言语行为上,以积极正向的鼓励话语分析学生的优势和回应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渐进式激励帮助学生树立专业实操的信心,进而达成教师对学生预期目标的实现。教师在身体力行上,将学术概念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以浸润式理念培育学生的成长型思维,通过行动传达努力对于经验知识获取的现实价值。教师在态度行为上,有策略性地围绕学生关注的核心知识将社会工作专业在社交、情感方面的知识授业于学生,以合作式方法营造团体学习氛围,强化自我在合作学习中的价值,这是将信念与价值观在构建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回馈社会的内在驱力效应的有效呈现。

(二)公约与规程:构建学习共同体

项目作为教学执行的承载体,课堂公约汇聚了包括教师、学生和项目实施地域主体共同所珍视的学习内容,在彼此的约定中,课堂教学内容具有了理论与经验世界教学的目标性、知识的探索性,以及对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形成有助于促进主体间包容、尊重和公平的学习文化。[7]教师能够清晰理解自身在帮助学生方面的路径,学生可以积极为自我所需发声,在二者清晰表达各自目标时,一种回应式课堂被确立,这时学习共同体就会基于教学目标形成项目式教学规程。规程可以有效地将课程结构化,形成具体的教学操作步骤,让课程讨论聚焦在特定主题或问题上,同时促进学生的主动倾听和反思。这就将以学生为中心所需要的更多探讨更好地在参与项目过程中予以实现,因项目执行的地域存在,使得师生与项目实施地域主体展开圈里圈外的角色互换,并能够在同学间、师生间,以参与者、观察者角色提出更多问题,接受更多反馈意见,形成高效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三)情景学习支架:驱动以学生为中心

项目式教学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效融合,教师在老年社会工作教学设计和执行中,项目作为教学平台为学生在专业能力提升方面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支持。项目作为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学习支架,能够让学生获得专业技能,而非失去能力。[8]老年社会工作项目式教学中的项目设计过程,即主体人群界定、问题厘清、服务内容设置、社会效益的递进逻辑作为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性框架辅助支架,很好地展示了情景对于学生将课堂理论与专业技能有效衔接的辅助作用。加之项目式教学执行中存在课堂空间切换的复杂性和衔接性,这为学生在项目式教学参与中运用专业技能提供了实践、体验、矫正、更新的可能。有助于学生自身对涉及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需要的精准性分析,服务内容与方式的专业性探讨,社会效益产出的持续性惠及带来更多的反思与创新空间,成为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学生参与项目式教学来获取知识、理解知识、转化知识的学习助力器。

本研究是教学改革先期实践的经验反思呈现,仅仅是基于一个专业的一门课程而形成的个案分析,在持续对社会工作教学改革探索中,后续专业发展中是否能够将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融入型教学方法抑或主导型教学方法放置到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还需要更具有结构性的尝试与探讨。从当下项目式教学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改革的先期实践来看,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建立积极课堂文化来导引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项目式教学需要在真实情境中,形塑专业的信念与价值、构建传道的公约与规程、确立授业的情景与支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寻找到大家共有的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行为模式,才能真实地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扎根于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发展之中。

猜你喜欢

情境专业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