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库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2-10-28董耘李侠肖维柯丽娜李斌
董耘,李侠,肖维,柯丽娜,李斌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 妇产科,湖北 十堰 442000)
0 引言
妇产科学是一门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相联系的课程,因此,即使是在目前慕课盛行的时代,大多数的妇产科临床教学采取的还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ning,PBL)或以病例为基础的讨论式学习方法(Case-Based Discussion and Leaning,CDBL法),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以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线,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
但是,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在现行的CDBL或PBL教学中发现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比如:(1)病例讨论教材缺乏,没有正规的讨论模式及引导;(2)病例的选择随意性太强,缺乏针对性及整理,往往是随机选取临床病例或教师自行编纂简易病例;(3)随着医疗环境,医患关系及疾病谱的更迭,教学资源和临床工作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供医学生学习的典型病例相对有限,教学环境紧张,医疗纠纷频出;(4)课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基础理论准备不充分,课堂延伸学习受限,不能真正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实问题,学生仍以被动接收为主,缺乏自主思考和思辨能力。
因此,本文通过探讨临床病例教案的编写及教学环节的设计,以求提高教师素养及妇产科教学的同质性,规范临床病历讨论的教学模式,真正满足临床医学教育的需要。
1 妇产科学病例讨论库的建设
1.1 建立妇产科学病例讨论库的必要性
1.1.1 建立病例讨论库是开展临床教学活动的基础
新时代高等教育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要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为成为学习的主体,把灌输式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正在大量实践的微助教、雨课堂、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进,都是基于这一教学理念进行的教学改革[2]。而对于医学院校,特别是专科性实践性更强的妇产科学来说,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能有大量通俗易懂的、能拓展、能举一反三的实际病例进行要点学习,有效学习元素的设计是包括科学性、深刻性、探究性和针对性的。所以,教师必须依据《妇产科学》的教学要求,根据临床病例和大量的参考文献编写出既符合教学大纲,又能涵盖教学目标,同时又能体现妇产科常见疾病特征的病例资料库[3],来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效率滞后,以及走入临床科室实习期间或毕业后入职工作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4]。如果教师只是临时课前抱佛脚,引用的案例缺乏典型性、不能引起学生深度思考,教学效果势必不理想[5]。
1.1.2 病例讨论库的建设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创互享
目前,承担临床科目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临床老师,除了承担大纲要求的常规科目以外,还要承担临床大量的见习、实习等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繁重。建立了完整的病例资料库后,教师在平素备课时不仅节省减少很多的备课时间,且这些病例资源可以在校内甚至校际间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整体病例资料质量[6]。
1.2 病案及教学的编写思路
合理的病例及教案对于临床教学犹如剧本,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我们编写教案的前提。妇产科学是与临床病例紧密联系的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所以病案的编写要以学习掌握临床诊疗技能及临床思维为主旨,避免脱离临床教学内容及目标[7]。
病例讨论库的案例收集及加工案例的主要方式可通过一下方式获得[8]:
(1)临床病历摘要:可通过病案室,临床在院病案等,大量收集典型病例资料,并进行病例摘要归纳。同时,科普网站、专业医学网站等也能够搜索到大量关于妇产科的临床个案报道,为我们编写资料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
(2)手术所见记录摘录 此部分包括病理资料、文字资料、照片或视频资料。
(3)讨论内容及要求。
通过简要的临床信息,结合文字、图像及实体标本传递的病例信息,促进学生进行临床辩证思维和讨论。
1.2.1 病例的格式和讨论内容
1.2.1.1 临床病历摘要
1.2.1.2 手术所见记录摘要
此部分包括病理资料、文字资料、照片或视频资料。
1.2.1.3 讨论内容及要求
通过简要的临床信息,结合文字、图像及实体标本传递的病例信息,促进学生进行临床辩证思维和讨论。
1.2.2 设计教学环节
病例讨论课可独立设计,也可以穿插在授课学时中。根据病例的复杂程度,每次课选择1-2个病例进行深入讨论。
1.2.2.1 预习及提出问题
1.2.2.2 组织讨论
结合临床观察或手术,分小组展开讨论,互相启发,最终形成小组统一意见。
1.2.2.3 总结引导
教师总结并进行引导分析,学生完成课后讨论报告。
2 在(一)的基础上,将传统教学法和现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在两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相同的前提下,安排临床带教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教师直接授课和进行病例总结、体格检查等的指导。
2.1 教学方法
根据妇产科学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课时。
2.2 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在妇产科实习的学生78人,随机分成2组,39人为观察组,期间采用基于病例讨论库平台建设进行教学;对照组39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两组间年龄、性别以及考试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研究方法
2.3.1 观察组
基于病例讨论库的课堂设计,主要分成两大部分:
(1)准备阶段 预先2周选择病例讨论库的相关教案通过学习通平台形式发到学生手中,并进行小组分组,4-5人一组,每个小组成员安排相关任务。
提前1周开准备会,时间大约20分钟,布置讲解教学安排,并要求按照病例资料库相关要求进行分工。
向学生推荐参考书及网址,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及检索文献。
(2)教学部分 包括复习知识点并布置任务,进行临床问诊和体检,小组讨论汇报等,最后进行教师总结点评。
复习及布置任务 对已安排的病例及涉及的疾病知识点进行复习,重点介绍学习任务及时间分解,同时进行专科问诊及体检。
(3)小组讨论并汇报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互相补充、启发,分析整合不同意见,形成小组统一的临床诊断及分析,并由小组代表进行结论汇报。
(4)总结和点评 教师根据各组汇报情况进行更正补充、拓展和总结;同时点评小组及成员表现。
2.3.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准备阶段:教师选择病房典型病例或标准化患者,要求患者病例资料齐全,同时把资料准备成多媒体形式
(2)发布教学任务:向学生发布准备的教学病例,对病例进行简短病史小结后,向学生分配相关任务,同时根据病例和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启发思路。
(3)小组讨论并汇报
(4)老师总结并点评
2.4 评估教学效果
学期结束后我们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两组考核均为百分制。理论考试侧重于基础知识和病例分析,重点考察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技能操作主要在于了解学生妇产科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1)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平均得分为(92.13±5.34)分,实践操作成绩平均得分为(91.61±4.98)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得分(80.61±5.42)分和(85.24±4.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各项考核评分对比( ,分)
表1 两组学生各项考核评分对比( ,分)
组别 理论知识 临床技能对照组(n=39) 80.61±5.42 84.24±3.49观察组(n=39) 88.23±4.34 90.74±4.58 T值 7.840 4.572 P值 <0.05 <0.05
(2)两组学生满意度对比
同样,我们对教学满意度也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学生满意度91%高于对照组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满意度对比
3 结论
病例讨论库的建设及使用规范化病例教学对妇产科的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见: 在规范了教师的教学病例及课程设计后,在影响妇产科实际临床教学效果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妇产科病例讨论库的建立和采用规范化临床病案的教学,其主要优点是:(1) 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主动寻求有效办法解决;(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创新意识;(3) 教学相长,从知识建设引导入能力建设;(4) 促进妇产科下属各目类疾病谱的健全,提高教研室资料总结、整合及科研水平能力。因此,建设临床病例讨论库是适合内、外、妇、儿等这些与实践技能密不可分的临床科目开展实施的。
4 总结
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对我们的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用较少的时间给学生较多的知识信息和能力培养,这是当代教育研究的一个紧迫问题[9]。虽然,利用完善的病例资料库提供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能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资源不足和不规范对学生的影响,并且能够帮助教师进行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帮助老师更好的获得临床教学效果[10]。但我们也要看到,要想真正的从教师走向学生,从课堂走向平台,不能简单的依靠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课件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走向开放、共享的信息化共建模式,如何建好平台,使用好平台是今后资料库完善建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11]。其次,目前资料库的形式尚较单一,来源有限,我们需要借助微助教、借助慕课、翻转课堂等更多的教学辅助手段,把“死”的资料通过多媒体、通过互联网、通过各种资源平台真正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为更多的学生带来更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