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2022-10-27邱丽浈曾宇婷刘宇平刘钰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0期
关键词:肠癌外周血淋巴细胞

邱丽浈 吴 博 曾宇婷 刘宇平 刘钰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 健康管理中心 2 检验科 3 病理科,广东省广州市 511300

作为临床上人类的高发癌症,结直肠癌现今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研究认为多与不良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遗传和基因突变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近年有研究结果提示,结直肠癌患者其病情的出现与发展均离不开体内免疫系统的紊乱,同时还有研究结果证明患者机体内的炎症反应亦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情[1]。作为调节患者机体内免疫细胞中调节免疫的重要细胞,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重要物质[2]。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清免疫相关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肠癌组,慢性肠炎患者40例为良性组,另选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肠癌组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62±8.89)岁。良性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67±8.21)岁。健康组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74±7.82)岁。肠癌组均经病理学确诊,临床病理分期(TNM)Ⅳ期6例,Ⅲ期8例,Ⅱ期17例,Ⅰ期11例。诊断标准:肠癌组的病理诊断标准参照《肿瘤病理诊断规范(结直肠癌)》[3],临床分期参照AJCC癌症分期指南第8版。良性组纳入标准参照《内科学》第8版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存在其他部位肿瘤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等。所用标本为常规诊疗完成后的剩余空腹静脉血标本,冻存时间不超过30d内备用,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及符合医院伦理要求。

1.2 方法 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8+CD28-、CD8+以及外周血NK细胞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免疫相关因子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2(IL-22),白介素-8(IL-8),取2ml外周血标本以3 000r/min离心12min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指标水平。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三组受试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8+CD28-、CD8+)及外周血NK细胞含量。(2)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免疫相关因子:(包括血清IL-22、TNF-α、IL-2、IL-8、IFN-γ)水平。(3)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8+CD28-、CD8+)及外周血NK细胞含量。(4)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免疫相关因子水平。

2 结果

2.1 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外周血NK细胞含量比较 患者的外周血CD8+、CD8+CD28-含量均以肠癌组最高,良性组次之,健康组最低;NK细胞、CD3+、CD4+含量均以肠癌组最低,良性组次之,健康组最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组血清免疫相关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血清TNF-α、IL-22、IL-8水平以肠癌组最高,良性组次之,健康组最低;而血清IL-2、IFN-γ水平以肠癌组最低,良性组次之,健康组最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三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外周血NK细胞含量比较

2.3 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在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间比较 患者外周血CD8+、CD8+CD28-含量显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外周血NK细胞、CD3+、CD4+含量显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各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三组血清免疫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表3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在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间比较

2.4 不同临床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免疫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患者血清TNF-α、IL-22、IL-8水平显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IL-2、IFN-γ水平显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各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血清免疫相关因子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间的对比

3 讨论

早期结直肠癌并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致使患者生存周期缩短。有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既与细胞内基因表达失调密切相关,更与细胞本身所处的肿瘤微环境具有密切关系。构成肿瘤细胞微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包括肿瘤宿主的免疫状况,而T淋巴细胞是能反应肿瘤宿主免疫状况的指标之一。

T细胞中CD8+细胞对于机体内的杀伤细胞(细胞毒T细胞)及免疫细胞(CD8+CD28-调节性T细胞)均具有一定的表达作用,CD3+是成熟T细胞,代表了人体的总免疫状态;CD4+在机体内多用于辅助机体进行关于肿瘤的免疫性问答[4-5]。NK细胞同样作用于抗肿瘤的免疫问答,其可通过杀伤肿瘤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当其水平越低则对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作用越弱,从而致使结直肠癌患者病情加重。本研究结果显示,肠癌组外周血CD8+CD28-、CD8+含量较健康组和良性组相比更高,NK细胞、外周血CD3+、CD4+含量则较低,TNMⅠ~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8+、CD8+CD28-含量均逐渐升高,NK细胞、CD3+、CD4+含量均逐渐下降,提示检测机体T淋巴细胞可辅助预测及诊断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情,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与张帆[6]研究结果一致。IFN-γ可通过增强机体内肿瘤细胞对应标记抗体的摄取功能,还可通过提升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从而产生免疫调节作用。IL-22主要由CD4+细胞中的Th22细胞分泌的细胞免疫因子,可通过活化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当机体内IL-22水平过高时可与相关受体结合转导活化信号,促使机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致使结直肠癌患者病情加重。IL-8是Th2细胞克隆分泌,可抑制Th1细胞对IFN-γ和IL-2的合成和分泌,目前发现,其与支气管原位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肠癌组血清TNF-α、IL-22、IL-8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健康组,血清IL-2、IFN-γ水平则较低,结直肠癌患者TNMⅠ~Ⅳ IFN-γ、IL-2水平均逐渐下降,血清TNF-α、IL-8、IL-22水平则逐渐升高,提示检测机体免疫相关因子可有效预测及诊断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郭小艳[7]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NK细胞、CD3+、CD4+含量和血清IL-2、IFN-γ水平越低;外周血CD8+、CD8+CD28-含量和血清TNF-α、IL-22、IL-8水平越高,均提示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越大,临床可通过检测外周血NK细胞、CD3+、CD4+、CD8+、CD8+CD28-含量及血清TNF-α、IL-22、IL-8、IL-2、IFN-γ水平的变化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预测及诊断,有利于在该病初期即进行相应的有效干预,可能对提高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猜你喜欢

肠癌外周血淋巴细胞
牦牛转移因子对藏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一周五天吃烧烤, “烧烤达人”患肠癌
大便带血与肠癌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情况分析
滴鼻净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肠癌筛查的效果被高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