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2-10-27游平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0期
关键词:成形术椎体脊髓

游平波 陈 诚

1 乐平天湖医院,江西省乐平市 333300; 2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脊柱骨折是指上至颈椎下至尾椎之间的骨折现象,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者会出现瘫痪、感觉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手术是治疗脊柱骨折的主要方式,其中内固定术比较常用,且有一定的效果。但临床研究表明[2],内固定治疗过程中易出现松动或断钉现象,导致内固定术失败率较高。椎体成形术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或者人工骨,达到强化椎体的技术,且被成功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同时有研究报道[3],内固定术和椎体成形术可相互弥补缺陷,两者具有协同作用。鉴于此,本文为了分析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选取了112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2例脊柱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结合组,各56例。常规组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29~68(48.53±10.22)岁;病因:交通事故28例,高处坠落21例,重物砸伤7例;骨折至手术时间0.5~3.0(1.75±0.37)h。结合组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29~69(48.60±10.28)岁;病因:交通事故30例,高处坠落20例,重物砸伤6例;骨折至手术时间0.5~3.0(1.76±0.40)h。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依据《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内固定术中国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4],经X线、CT确诊为脊柱骨折患者,腰部伴有剧烈疼痛;②临床资料收集完整者;③具有内固定术、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指征;④知情本次研究者。(2)排除标准:①不能有效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者;②凝血障碍者;③免疫缺陷患者;④完全丧失感觉运动功能者;⑤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组应用内固定术治疗。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用西门子移动式C型臂X线机定位伤椎邻近椎段,利用克氏针进行体表投影定位,并标记伤椎邻近椎段的椎弓根中心点。然后在标记点外侧2cm处做1~1.5cm长的4个纵向切口,深度到深筋膜。接着把穿刺针置入椎弓根外缘处,再用C型臂X线机穿刺到椎体后缘,撤除穿刺引入导丝,沿导丝扩张钉道,置入椎弓根螺钉。最后安装固定棒,固定螺钉,利用撑开器撑开椎体至复位,拧紧螺帽,缝合切口。结合组应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内固定术同常规组,用C型臂X线机穿刺椎弓根到1/3伤椎段,缓慢抽出针芯,匀速注入硫酸钙粉末、固化液,直至注入物到达椎体后壁,停止注射,拔除穿刺针管,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患者随访6个月后无疼痛感,伤椎愈合,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判定为显效;患者随访6个月后有轻微疼痛感,伤椎基本愈合,对生活和工作有少许影响判定为有效;患者随访6个月后疼痛感严重,无法生活和工作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56-无效例数)/56×100%。(2)围手术指标: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总分10分),评分高低与疼痛程度成正比。(3)伤椎前后缘高度比、脊柱后凸角度:利用C型臂X线机测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6个月后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脊柱后凸角度。(4)脊髓神经功能[5]:利用中国人ASIA2000标准运动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6个月后的脊髓神经感觉功能(左右侧痛觉各56分,左右侧轻触觉各56分)、运动功能(左右各50分),评分高低与脊髓神经功能成正比。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随访6个月后,结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36%(χ2=7.049,P=0.008<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围手术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VAS评分相近(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结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合组的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脊柱后凸角度 治疗前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脊柱后凸角度相近(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明显升高,且结合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上下部脊柱后凸角度明显降低,且结合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2两组围手术指标比较

表3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脊柱后凸角度比较

2.4 脊髓神经功能 治疗前两组脊髓神经感觉、运动功能评分相近(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脊髓神经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相比常规组,结合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4、5。

表4两组脊髓神经感觉功能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和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和交通意外伤多发,使脊柱骨折发病率逐年增加。一旦发生脊柱骨折,患者局部会出现剧烈疼痛,并损伤脊髓神经,严重者会导致瘫痪,危及生命安全[6]。临床上治疗脊柱骨折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目前包括内固定术和椎体成形术,其中内固定术是恢复伤椎位置并进行固定,尽可能恢复椎体高度,但是由于治疗过程中脊柱需要承受较大的应力,且其固定作用的螺钉易松动、折断,易导致伤椎再次发生塌陷[7]。

表5两组脊髓神经运动功能比较分)

椎体成形术是把硫酸钙粉末和固化液注入伤椎内,增加伤椎强度,提高稳定性,发挥支撑作用。并且临床研究表明[8-9],椎体成形术能够提高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本文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后,结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分析原因:椎体成形术将硫酸钙粉末和固化液注入伤椎内,发挥支撑作用,有效降低螺钉应力,避免螺钉出现松动和折断;并且硫酸钙降低固化强度,减少活动性出血,促进伤口愈合,进而提高疗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疼痛。本文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结合组明显低于常规组;此外,结合组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与郭永刚等[10]的研究相符。

本文结果还显示,随访6个月后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明显提高,且相比常规组,结合组明显更高;上下部脊柱后凸角度明显降低,且相比常规组,结合组明显更低。分析原因:内固定术、椎体成形术起协同作用,椎体成形术能够加强固定,降低螺钉承受的应力;并且能够使得椎体高度保持正常,在短时间内椎体强度得到恢复;同时骨折处稳定性较强,加速恢复,促进患者康复,进而提高伤椎前后缘高度比,降低上下部脊柱后凸角度。同时脊柱骨折得到愈合,损伤脊髓逐渐修复,进而显著修复脊髓神经功能。本文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后两组脊髓神经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相比常规组,结合组明显更高。

综上所述,应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提高伤椎前后缘高度比,降低脊柱后凸角度,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成形术椎体脊髓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
新手术为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