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贵州省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2022-10-27赵莎
赵 莎
(贵州省检测技术研究应用中心,贵州贵阳 550014)
食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是国家重视的基础民生工程。贵州省食品监督抽检任务是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贵州辖区内食品安全的重要监督。对贵州省食品抽检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贵州省食品安全基本情况。本文通过研究2021年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所公布的食品安全抽检数据,了解2021年贵州省食品市场安全状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中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的食品抽检公告。数据时间为2021年全年,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2021年全年共公布抽检数据59期,其中第5期、第7期、第32期为专项抽检数据,不适于纳入日常性分析,故仅采用官网发布的56期公告进行汇总分析[1]。
1.2 分析方法
调查结果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其抽检时间分布、抽检食品种类分布、抽检不合格指标分布以及不合格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抽检时间分析
由表1可知,2021年贵州省全年抽检较少的月份为5月和6月。其中,5月抽检991批次,占比1.61%;6月抽检838批次,占比1.36%。抽检较多的月份为9月和12月,9月抽检12 373批次,占比20.05%;12月抽检15 643批次,占比25.35%。月份抽检批次的多少与抽检任务、季节性食品、假期分布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2021年全年不合格率较为稳定,虽然抽检批次数增多,但不合格率在变低,说明贵州省食品安全情况较为稳定,整体表现较好。
表1 2021年贵州省食品安全抽检时间汇总表
2.2 食品类别分析
由表2可知,2021年共抽检33个食品大类。其中,抽检较多的食品大类为食用农产品、粮食加工品、调味品、餐饮食品、饮料和酒类,而食用农产品、粮食加工品、调味品、餐饮食品这4类食品是贯穿于消费者生活中的日常食品,说明贵州省抽检种类批次的计划较为合理,符合市场与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由表2可知,抽检不合格率较高的食品类别为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饮料、餐饮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以及淀粉及淀粉制品,不合格率分别为6.98%、5.40%、4.12%、3.86%和3.86%。可以看出,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虽不合格率较总体不合格率而言较高,但由于不合格批次较少,建议可以针对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抽检和跟踪抽检,根据食品安全法以及相关法规对其进行食品安全处罚与监督,以降低此类市场食品的不合格率。对于饮料和餐饮食品两种食品类别,除企业自身和餐饮经营者应重视自身食品安全状况外,市场监督管理局可制定专项抽检计划,抽检范围可市场全覆盖。此外,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可选择包装信息完整以及餐饮环境干净、卫生的食品。
表2 抽检食品类别情况汇总表
(续表2)
2.3 不合格指标分析
由表3可知,此次抽检的61 701批次食品中,检出不合格指标为1 084批次,共涉及微生物、农兽药残留、理化、重金属污染物、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餐饮具洗涤剂超标、污染物、生物毒素以及非食用物质等9类不合格指标类型。检出不合格指标较多的是微生物指标、农兽药残留指标、理化指标、重金属污染物指标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指标[2]。
表3 不合格指标情况汇总
2.4 不合格原因分析
2021年发现不合格情况较多的食品大类不合格原因见表4。
表4 不合格原因情况汇总
3 结论
从以上分析数据来看,2021年贵州省整体食品安全形势偏好,总体不合格率较低。但应重点注意高风险食品类别,包括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饮料和餐饮食品;应重点注意高风险项目,包括微生物项目、农兽药残留项目、理化项目、重金属污染物项目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项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是保障消费者生命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其结果的分析能较大程度上代表市场真实的食品安全形势;也可为政府下一步食品抽检计划提供参考。因此,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对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具有较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