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一线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影响分析研究

2022-10-26杨玲宋春明倪铁英张永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医务人员量表

杨玲,宋春明,倪铁英,张永玲

1.烟台市卫生健康综合服务中心,山东烟台 264000;2.烟台市120 急救指挥中心,山东烟台 264000

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和危害性的特点,医务人员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力量,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和义务[2]。在实际防控工作中,医务人员既要参与多重救治保障任务,也要面临被感染的风险[3]。对于这部分群体,由于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且承受极大压力,身心健康状况亟须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关爱。本研究于2020 年1 月—2022 年3月正式启动,通过调查烟台硫磺顶医院、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烟台市奇山医院等多家市直医院参与防控处置的782 名一线医务人员总体身心健康状况,旨在提出合理化保障措施和健康管理策略,提升医务人员的健康获得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含援助省外的医务人员782 名。主要采取问卷与健康体检结果相结合的方式。

1.2 方法

主要涵盖以下3 个方面。①群体性基本状况。②疲劳程度(包括躯体和脑力),依据英国King′s College Hospital 心理医学研究室研制的疲劳量表(Fatigue Scale-14,FS-14),FS-14 有躯体疲劳(8 个条目)和脑力疲劳(6 个条目)两个维度,共14 个条目。评分方式采用2 分制评分法,答“否”得0 分,答“是”得1 分,第10 条、第13条、第14 条反向计分,总分为0~14 分,得分越高代表疲劳程度越重。③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心理健康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进行评价,得分越高代表心理压力越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由公共卫生、临床医学、院感管理等专家共同制定,经征得一线医务人员同意后,组织实施。经统一填写、逻辑纠错、系统检查比对后,进行汇总整理。

2 结果

2.1 一线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一线医务人员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年龄方面,26~40 岁占较大比例;从学历分布来看,本科学历占比最高;从岗位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隔离病房、急诊急救及其他如样本采集等多个工作区域。见表1。

表1 一线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2.2 一线医务人员疲劳状况比较

结合国内相关文献中常模数据,一线医务人员疲劳量表总得分、躯体疲劳得分及脑力疲劳得分均呈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脑力疲劳,躯体疲劳程度更为明显。见表2。

表2 一线医务人员疲劳量表得分情况比较[(),分]

表2 一线医务人员疲劳量表得分情况比较[(),分]

2.3 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一线医务人员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类因子及总均分与常模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3 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医务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广大一线医务人员开展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是推进防控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如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状况受到不良影响,势必会对防控救治工作产生一定阻碍[4]。本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一线医务人员普遍存在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心理压力增大的表现,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维护一线医务人员的健康权益,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3.1 完善机制,加强健康动态监测

加强医务人员全方位健康动态监测,对保障防控工作的持续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定点机构应建立健康监测小组,除定时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样本检测、典型症状及流行病学史排查外,还要全面掌握其身体健康状况。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传播性高、防控时间长的特点,且部分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病情的复杂性和隐匿性,导致在一线工作中医务人员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5]。持续的心理压力势必造成一定的负面情绪,降低身体机能和工作效率。因此,要注重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通过科普宣传、合理减压等方式,缓解医务人员内心紧张的状况,坚定抗疫的决心和信心。

3.2 注重关怀,持续做好支持保障

长时间高负荷的防控工作,造成了一线医务人员的身心疲劳,将增加被感染的风险。要建立健全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的保障制度,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表扬奖励、外出进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6]。尽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多个国家部委发布了一线医务人员关爱关怀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多以解决当前短期问题为主,且从发布到落地实施需要一定时间,与一线医务人员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7]。要基于医务人员持续的关心关怀,防控处置期间做到合理排班,采取分批次及轮班制,特别是将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人员实行替班工作制,让每一名参与防控处置的医务人员能都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提升防控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8]。

3.3 教育引导,强化业务培训力度

一线医务人员掌握相关防治知识、熟悉防治业务,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前提。防控处置期间,应当依据医疗机构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要求,建立健全完备的医院内部院感防控体系,包括《医院感染防控手册》《医务人员安全防护要求》《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消毒管理实施方案》等,教育并引导医务人员科学、规范开展好诊疗工作[9]。要进一步加强培训考核力度,采取现场带教、视频演示等形式,对参与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样本采集等人员的操作程序和自我防控等相关工作开展培训考核,对考核合格人员准予参与防控处置工作。

3.4 统筹资源,实行扁平化网格化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期间,各定点机构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防控工作中,导致院内部分工作管理环节出现缺失的局面。因此,在不断细化防控各项环节,确保防控工作的全面性,做到防控处置高效、有序的同时,也应覆盖全院流程的医院管理网络,确保防控工作和业务工作两不误。进一步抓实抓细全院督查,成立医院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全力做好巡查督导工作,特别是要排查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开展扁平化网格化办公,不断优化服务流程,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暴露风险,保障疫情期间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10]。

3.5 科学应对,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一线医务人员应注重加强业务能力提升,及时掌握更新有关防控知识,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部分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等政策措施,从而减轻因知识缺乏而带来的心理压力[11]。要适当放松身心,如心理压力无法得到及时排解,可寻求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心理援助平台,缓解应激反应带来的心理压力。要做好生理调适,注意饮食均衡,确保营养充足。防控工作期间,如感到身体疲劳,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可短暂休息放松,尽可能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要随时注意自身健康状态的变化,当感受到身体过于疲惫或出现异常状态时,应立刻停止工作,及时向负责同志汇报,做好交接轮替。

综上所述,当发生大面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要关心关注一线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通过建立相关配套措施,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行业归属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防控处置事业中。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医务人员量表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通过图片看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