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研
2022-10-25宿星杰安丽周萍
宿星杰 安丽 周萍
关键词:教育改革;临床医学;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社会需要大量的基础医疗资源作为保障。然而,我国目前的基础临床医学底蕴难以满足社会群体的医疗需求,尤其是偏远地区及乡镇(村)等行政层级的需求。2020 年9 月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系统的部署。《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开篇阐述在国家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医学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并就“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提出“提升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层次、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等建议。因此,各医学院校需要高度重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本文选择“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作为研究课题,希望为推动临床医学领域发展做出有益探索,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1.基本概念界定
(1)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2)临床医学本科。我国的医学院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一般以“5+3”统招(5 年专业教育+3 年住院医培训)为主。本课题研究中的临床医学本科是指5年专业教育阶段。临床医学本科课程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见习或实习)。对于医学人才的生成而言,临床医学本科是基础教育,也是成为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现代医学人才的起点。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对推动临床医学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理论概述
(1)国外理论研究概述。莫尔哈夫(Morhaf0AL0Achkar,2020)以美国3 所医学院为研究对象,选择439 个样本进行分析, 了解医学院在培养本科医学人才方面的现状、形式、问题及原因,他认为除专业技能培训外,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波基特(Pocket0Amyce0R,2020)以北美医院教育学院为研究对象,对医学院的课程设置、内容、交付、评估、应用等环节进行分析,明确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趋势。艾森巴赫(Gunther0Eysenbach,2020)认为在计算机应用不断创新的前提下,应将定位培训、定点培训、定岗培训结合起来,实现医学教育改革效益最大化目标。莉萨(Lisa,2021)通过研究“有效性参与策略网站”,认为应当加大社区实践力度,让学生进入一线社区实践锻炼,从而更好地成长。斯坦托克(Stentoft)以119 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PBL(Project-PBL)教学法,认为其教学效果要优于案例式教学法(Case-PBL),在医学本科教育中引入PBL教学法能够提升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意识。
(2)国内理论研究概述。黄俊飞、苗芸(2021)以53 个国家的问卷调查研究为切入点,对国内外临床医学高等教育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强调从人文和德育视角推动毕业生素养建设。刘琼(2021)认为在“健康中国”大环境下,应当为临床医学改革提供有利条件,坚持“以生为本”,构建能力、知识、素质“三维一体”培养模式。尤良顺、孟海涛(2021)从基础医疗视角进行研究, 认为当前的临床医学教育生成和分配机制存在问题,需要大量的“全能型”新医科毕业生作为补充。孙宝志(2021)以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教育为研究对象,认为现有的“5+3”培训体系有良好的适用性,但需要进一步端正教育目标,还要突出专科发展,重构知识体系,注重保障支撑,端正医德医风。耿丽梅、杨阳(2021)认为临床本科教育应当积极改革,缩短教育周期,延长实践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耿丽梅、杨阳(2021)以南通大学1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才培养方案,认为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人文医德、临床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尽快向社会需求释放力量。
(3)文献述评。国外理论研究大多具有系统性,量化特征明显,喜欢依靠数据进行分析,但在具体应用中存在欠缺。国内理论研究虽然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具体数据应用及分析上与国外存在差距。国内临床医学教育实践性较强, 任何理论及技术都能够实现快速转化,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应用领域。国内外理论研究应该相互借鉴,提高研究成果质量。
二、我国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存在滞后现象
当前,一些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比如,能力本位定位不突出,部分院校虽然强调“能力至上”,但在教育过程中并未体现“能力”牵引功能,仍然“穿新鞋走老路”。另外,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仍然以专业教育为主体,突出教育的综合性,不利于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
2.课程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课程内容优化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变革课程内容才能确保临床医学本科人才教育方向变革。当前,一些院校的教育方式仍以“理论+ 实踐”为主,虽然各层次都在提出“实用”标准,但并未在实践领域进行改革,只是简单增加实践的时间。另外,实验牵引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学校没能采取“项目主导”的方式培养人才,很难实现精英化培养目标。
3.教育方法时代性不够突出
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性、系统性、创新性、时代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而教学改革就是时代性的重要体现,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教学发展,但目前部分院校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方法的创新性不强、时代性不突出。比如,网络载体应用较少,应用案例过于陈旧、直观性较差,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同时,现代医学理论应用也存在不足,没能与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相融合,使得教育无法体现时代特征。
三、教育改革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
1.优化教学思维,突出能力本位
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必须将教学思维创新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将“能力本位”作为临床医学本科课程设计的驱动内核,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及教育标准。首先,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内容涵盖外语类、体育类、管理类、人文社科类、计算机信息技术、自然科学等内容,主要目的是帮助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奠定基本的学科认知基础,打牢医学传承底蕴。其次,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以专业、学科、实践等方面的教育为主,主要结合临床医学课程内容实施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及技能水平,确保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本职岗位。最后,综合教育。综合教育主要包括学术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和思想教育等内容, 重点在医风医德上下功夫,培养出能够为医疗服务做出贡献的人才。
2.整合课程内容,推动系统发展
“健康中国”的大環境下,医学院校必须加大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力度,坚持以“理论、技能、素质”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首先,要优化临床医学课程。可以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缩短临床医学本科人才生成周期,让他们能够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同时,要针对临床医学课程进行整合优化,以提高人才培养发展速度。其次,要加强实验系统改革。可以采取实验牵引或项目牵引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进程。由于实验教学涉及学科内容较多,而且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交叉点,可以考虑以项目拓展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牵引。最后,要注重综合技能培训。临床医学本科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学校可以围绕学科专业设计配套辅助课程,让所有教学内容都为学科发展服务,并通过增加临床实践时间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快速形成临床思维,加快人才生成的速度。
3.注重方法创新,优化现代理论
对于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而言,学校必须在培养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网络教学载体。可以选择国外医学数据库教育资源,让学生观摩学习各类手术现场视频,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据分析系统快速综合病患数据,做出初步诊断,以节省临床诊断时间。其次,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建立教学病例库,采用模块组合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开展教学,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进行PBL 教学。最后,要融合现代医学理论。通常,教学课程设计都是“先理论,后实践”,而真正的教育发展应当是“边实践,边理论”,将现代医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比如,有些学生寒暑假不回家,想进行观察、实习,就可以到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申请,以尽快提升自己的临床适应能力。或者,学生可以根据项目研究情况,申请特定导师的研究学科,以丰富自己的科研经验。
四、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效果分析
2020 年,课题组将上述人才培养策略应用于医学院和附属医院进行教学实践,历时6 个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教育观念显著变化
从教育改革视角分析,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关联主体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学内容供给关系发生了变化, 从教师决策转变为需求牵引,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评价方法由简单的结果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过程性、结果性融合评价;教学目标更加精准,以前是培养具备多样化适应能力的人才,如今转变为培养专科精英人才;教学环境的实践属性更强, 学生学习的自主特征更加显著,教育实践资源由配给制转变为申请制。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观念的变化, 是教育改革的根本,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变革教育思维观念才能取得实际行动的成功。
2.教学实践效果突出
由于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 并采取项目牵引方式组织教学,因此学生的成才周期逐渐缩短,尤其在学生临床医学思维形成上,由过去的3 个月-6个月缩短为2个月-3 个月。而且,实践效果更加突出,以往1 年实习达成的目标降至6 个月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践目标。目标只要在专业学科研究范畴之内,学生都可以选择。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大多比较努力, 他们一般将大量时间用于实践,对实践内容比较感兴趣,而“实践牵引”恰恰优于理论牵引和目标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