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护理中疼痛护理效果分析

2022-10-25

人人健康 2022年19期
关键词:疼痛感血氧饱和度

陈 娟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宿迁 223800)

新生儿由于言语功能、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均未得到完全的发育,治疗过程中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治疗时如果未重视新生儿疼痛状态,受疼痛刺激,新生儿会表现出明显的应激反应,这是由于新生儿已有感知疼痛能力[1]。所以,新生儿临床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疼痛护理相关问题,积极开展疼痛护理干预,才能使临床各项治疗按预期完成。新生儿临床救治过程中,为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新生儿存活率,很多治疗和护理操作,无法避免地会有致痛性操作[2]。在操作过程中开展疼痛护理干预,能利于患儿顺利配合,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具有积极影响[3]。疼痛护理的实施对于减轻新生儿应激反应、减轻患儿的痛感、提高配合度具有显著作用,本研究将新生儿抽取两组后,其中观察组增加疼痛护理内容后,应用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于2020 年2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患儿中抽取68 例,均为新生儿。按双盲法将68 例新生儿资料分作2 组,每组34 例。

对照组男女性别比19:15;月龄0.1 个月~2 个月,均值(0.87±0.22)个月;体质量2850 克~7159克,均值(4187±668)克;疾病类型:新生儿肺炎15例,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10 例,其他9 例。

观察组男女性别比18:16;月龄0.1 个月~2 个月,均值(0.88±0.20)个月;体质量克2861~7165 克,均值(4175±679)克;疾病类型:新生儿肺炎17 例,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11 例,其他6 例。

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排标准:入选新生儿监测结果显示,各项生命体征状态稳定,在出生时体质量均在2500 克以上;家长知情下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消化道畸形、严重感染、颅内出血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儿开展舒适护理,调节暖箱内适宜温湿度,将患儿卧于鸟巢内,头部、四肢摆放成舒适的体位,同时加强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疼痛护理内容。具体如下:(1)提高疼痛控制意识培训。对护理人员安排各项培训和学习,通过训练、宣教,提升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意识的水平,以此确保各项护理操作动作放轻,所有护理操作技能水平、操作熟练度要不断提升,才能在对患儿护理操作过程中减轻患儿的疼痛感[4]。(2)改善环境干扰。如果仪器报警声过大,室内噪音过大,光线过强,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影响患儿的状态,使患儿产生应激情绪,面对各项治疗和护理,疼痛加剧,产生抵触情绪和严重的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可以在病房播放舒缓音乐,调低各种仪器设备的声音,使用暖箱遮光帘调节光线,调节暖箱内适宜温度,使患儿在身心舒适状态下接受治疗,减轻对各项护理操作的抵触情绪,从而减轻患儿的疼痛感。(3)体位干扰。护理人员将新生儿置于鸟巢被窝中,头俯屈,面颏贴近胸壁,保持脊柱略弯,四肢屈曲于胸腹,按患儿状态适当变换成俯卧体位。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头、手等部位进行抚触,以此为患儿心理提供安全感[5]。(4)采血干预。在对患儿采血时,要避免对足跟处进行频繁的采血,采血次数不多时可选择静脉采血,需要反复采血时可为患儿留置静脉导管。(5)非营养吸吮干预。可为患儿口中放安慰奶嘴,患儿做吸吮动作,可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以此减轻疼痛感。(6)疼痛预防方案。治疗过程中,按患儿治疗方案,确定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可能产生的疼痛感,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确认,在每项操作中可以干预的改为无痛方式,取代可能会对患儿产生严重疼痛的方式。对致严重疼痛的治疗操作,要提前制定应对措施,结合患儿具体情况,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感,逐步调整护理方案,以此减轻因护理对患儿产生的疼痛感。操作后,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按医嘱及时使用镇痛药,以此减轻患儿的疼痛感[6]。(7)完善疼痛评分制度,强化疼痛操作管理。重视疼痛管理评分制度,护理人员按新生儿疼痛表现、评估方法和干预流程开展工作,制定科学的干预计划,按计划开展疼痛管理工作。护理人员加强疼痛管理训练,防止操作时导致患儿疼痛,减轻患儿的心理应激反应。通过定期、不定期考核,对护理人员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并及时改进,确保后续疼痛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对于治疗和护理操作致患儿疼痛的情况,通过护理人员的及时安抚可对患儿心理应激反应进行缓解,安抚患儿情绪,减轻其应激行为,对其疼痛能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

1.3 观察指标

疼痛控制总有效率[7]。显效:治疗期间未出现应激反应,未影响治疗;有效:治疗期间有轻微应激反应,但未影响治疗;无效:治疗期间有严重应激反应,对治疗产生影响。疼痛控制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根据VAS 疼痛评估量表,对两组新生儿在治疗时、治疗10 分钟后疼痛评分进行评价,0-10 分,得分高表示疼痛严重。护理刺激前后统计两组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与血氧饱和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SPSS22.0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t 值检验。P<0.05说明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分析疼痛控制有效率

观察组疼痛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疼痛控制有效率对比[n(%)]

2.2 分析治疗时、治疗10 分钟后疼痛评分

治疗时、治疗10 分钟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时、治疗10 分钟后疼痛比较(,分)

表2 治疗时、治疗10 分钟后疼痛比较(,分)

组别 治疗时 治疗10min 后观察组(n=34) 3.92±1.48 2.58±1.13对照组(n=34) 6.79±2.47 5.26±2.19 t 5.811 6.341 P 0.000 0.000

2.3 分析刺激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

护理刺激前,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刺激后,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波动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刺激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

表3 护理刺激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血氧饱和度(%)护理刺激前 护理刺激后 护理刺激前 护理刺激后 护理刺激前 护理刺激后观察组(n=34) 133.48±5.97 138.23±6.22 85.23±9.48 89.27±7.33 83.29±1.13 85.32±1.86对照组(n=34) 133.26±5.85 152.27±10.23 85.30±9.12 95.27±8.40 83.24±1.20 91.55±2.87 t 0.153 6.837 0.031 3.138 0.176 10.621 P 0.878 0.000 0.975 0.002 0.860 0.000组别

3 讨论

疼痛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主要针对新生儿疼痛方面的护理服务,以患儿为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提供科学的干预,以此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将患儿摆放舒适体位,增强患儿内心安全感,配合按摩、轻拍等动作,缓解患儿的疼痛感[8]。

新生儿临床治疗护理接受的各项操作,可能会产生短暂的疼痛刺激,使患儿产生应激反应,对血糖平衡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机体免疫力,导致代谢酸中毒、电解质功能紊乱。同时,对患儿正常进食、睡眠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研究发现,疼痛会导致新生儿产生急性生理应激应,严重时还会引发脑室出血,对新生儿正常的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对早产儿影响尤其严重。由于疼痛的刺激,还会使患儿行为发生改变,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社会功能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与常规护理比较,在接受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从疼痛控制效果、治疗时疼痛评分等各项指标评价,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与他人结论一致[9]。可见,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意识水平的提升,从而动作更熟练、更轻柔,有效减轻患儿疼痛感。配合手抚触,为患儿提供温和刺激,减轻应激反应发生。同时,控制采血频繁选择同一部位,也能减轻因采血导致的强烈刺激感。在治疗和护理操作时,为患儿使用安慰奶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也能减轻患儿应激反应,提高患儿的疼痛阈值。疼痛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帮助患儿消除疼痛感,使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顺利完成,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疼痛感血氧饱和度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