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疫情防控的西部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及问题研究
2022-10-25祁玲,姚静
祁 玲,姚 静
(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
当前公共卫生问题频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村抗疫短板明显[1]。2003年非典疫情后,有学者意识到了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性,提出在灾难面前,农民、农村、农业处于脆弱区。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补齐短板,建立防御机制迫在眉睫。本研究对宁夏农村所属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所有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提出相应的防御机制和优化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宁夏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人员。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第一步,在宁夏所属的22个县中每县随机抽取2个乡镇卫生院,在每个乡镇卫生院随机抽取5名工作人员;第二步,在上述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卫生室,在每个村卫生室随机抽取1名工作人员。最后,共抽取44个乡镇卫生院、88个村卫生室、308名卫生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统一发放并回收问卷,全部有效。
1.2.2 调查工具 为深入研究农村疫情防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课题组设计了4个层面的问卷,即农村卫生机构资源配置调查问卷、农村卫生人员一般状况调查问卷、农村卫生人员疫情防控能力调查问卷、农村卫生机构疫情防控能力调查问卷。经专家与同行评审后进行预调查,计算出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90,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1。问卷科学、规范,能全面反映农村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疫情防控各方面状况。
1.3 统计分析
对回收的问卷再次核对信息并编码,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医疗机构资源配置现状采用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农村卫生人员和机构疫情防控能力的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农村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情况
2.1.1 村卫生室 调查显示,88个村卫生室资源普遍匮乏,大部分没有诊查床、身高体重秤、心电图机、血糖仪、电脑、电话。服务人口分布不均,最少的辖区200人,最多的达402人,村卫生室面积与国家标准要求(不小于60平方米)相比差距较大(见表1)。
表1 村卫生室资源配置情况
2.1.2 乡镇卫生院 44个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不均衡,有些卫生院资源匮乏,没有药师和检验、影像技师,检查仪器设备如心电图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B超仪、麻醉机、救护车、洗胃机、尿分析仪、简易手术床等也不是每个乡镇医院都配备(见表2)。
表2 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情况
2.2 农村卫生人员一般状况
220名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和88名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一般状况见表3。
表3 农村卫生人员一般状况[n(%)]
2.3 农村卫生人员疫情防控能力
调查显示,基层疫情防控是否存在不足、专业知识和力量是否充足、是否接受集中讲授培训和线上培训、是否进行演示等因素对农村卫生人员疫情防控能力有影响(P<0.01),此外是否直接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是否参与组建疫情防控应急团队、是否定期接受疫情防控培训、是否定期对居民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是否进行演练等因素对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疫情防控能力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农村卫生人员疫情防控能力调查结果[n(%)]
2.4 农村卫生机构疫情防控能力
调查显示,农村卫生机构疫情防控能力受是否设置隔离病房、是否建立发热门诊、是否收治发热病人、有无常规化验检查设备、所需防护用品能否得到保证、所在地是否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另外乡镇卫生院疫情防控能力还受是否制定疫情防控相关制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农村卫生机构疫情防控能力调查结果[n(%)]
3 农村卫生服务现状对疫情防控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为了解农村卫生人员对疫情防控的影响,以年龄、工作性质、学历、职称、是否直接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专业知识和力量是否充足、是否定期接受疫情防控培训为自变量,以基层防控需求为因变量(否=0,是=1),引入模型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力量不足、定期接受疫情防控培训对农村卫生人员疫情防控能力影响显著(P<0.05,见表6、7)。
表6 农村卫生人员自变量赋值表
表7 农村卫生人员疫情防控能力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为了解农村卫生机构对疫情防控的影响,以有无常规化验检查设备、所需防护用品能否得到保证、人员排查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建立发热门诊、是否制定疫情防控相关制度、所在地是否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农村尚需解决的医疗问题等为自变量,以基层防控需求为因变量(否=0,是=1)引入模型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员排查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建立发热门诊、是否制定疫情防控相关制度、所在地是否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对疫情防控有显著影响(P<0.05,见表8、9)。
表8 农村卫生机构自变量赋值表
表9 农村卫生机构疫情防控能力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专业知识不足
西部农村由于受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等的限制,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吸引力小。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软硬件不足,卫生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且村卫生室一半以上工作人员为乡村医生,多数只负责辖区村民慢病管理,服务领域有限,专业水平低[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显得力不从心,短板明显。
4.2 基层卫生人员参加培训效果不明显
基层卫生人员参加培训形式大于内容。本次调查显示,乡村两级卫生人员参与集中讲授培训率分别为92.3%、89.8%,但上级对培训次数和效果没有硬性规定,只需要完成形式上的培训任务,不考虑实际教育意义,相关文献也有类似描述[3]。
4.3 应急物资保障不足,防疫物资短缺
西部农村卫生机构发展相对落后,应急物资供给不足,储备少[4]。在疫情初期,农村地区防控物资短缺,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隔离衣、医用口罩、防护鞋套、帽子、护目镜等供应紧张,医用器材如红外线测温仪、加压输液袋等不足都是不争的事实。且农村卫生机构调配能力弱,效率低,完全依赖上级政府支援。
4.4 应急制度不完善
基层医院应急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卫生保障体系不健全,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如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不完善,在整个疫情防控中处于被动状况,监测机制不到位,对人员排查存在漏洞,这也是农村疫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的重要原因。再如缺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信息库;在处理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法律漏洞明显,可操作性不强,与相关报道一致[5]。
5 建议
5.1 推进西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城乡统筹发展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体系的中间力量,但从目前来看,存在基础设施缺乏、运营管理落后、医疗人员水平低、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一些乡镇医院在撤乡并镇后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相应配置和服务也跟不上。村卫生室资源配置远远落后于城市,20%的村卫生室占地面积未达到国家的要求(不得小于60平方米)[6],各乡村医疗机构间缺乏交流平台。西部地区农村要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应动态、灵活、合理配置并利用医疗资源,改善服务方式,加大对农村医疗硬件和环境的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设施,补齐短板[7-8]。
5.2 制订农村卫生人员培养规划,提高服务能力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普遍不足,尤其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服务不到位,短板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应制订适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培养计划,培养满足公共卫生需求的人才。积极引进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在技术人员编制中,可纳入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提高薪酬待遇、开展继续教育、拓宽职业发展路径等吸引优秀人才,让他们愿意扎根农村,从而稳定农村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完善乡村医生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考核标准,对在疫情防控中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定期培训,并组织考核,避免培训与实际需求脱节或流于形式,促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另外,调查发现部分乡镇卫生院虽然配备了检查设备,但缺乏操作人员,导致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因此相关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也是基层医院努力的方向。
5.3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御体系
(1)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各类疫情防控小分队,明确人员职责,分别主管公共卫生、医疗、医院感染、后勤物资保障、培训等工作,建立沟通群。成立专门的应急团队,成员各自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统一领导,统一协调。
(2)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联合乡镇、村委会、街道派出所、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建立专用联系通道,发挥社区居委会、政府、民警、群众各方的力量,在跨部门协调上实现联防联控。
(3)健全决策机制,厘清各方的主体责任和权限,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对乡镇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事业进行精准帮扶和指导,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4)完善农村机构突发卫生事件物资储备制度,从政府层面提供财力保障。在物资储备上,从个人防护用品、医用器材、后勤保障装备到现场采样设备、消杀器械和药品,储备能使该医疗机构满负荷运转一个月所需量为宜[9]。
(5)建立信息预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早期监测和预警能力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建立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②发挥好基层哨点作用。村卫生室是卫生健康系统防范疫情最基层、最前沿的力量,主要作用是就近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通过发挥与居民熟识的优势,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监测,在早期能够识别感染的特征,及时报告和转诊。乡镇卫生院在疫情期间应加强就诊村民的预检分诊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③完善公共卫生风险评判、决策机制。通过提升基层卫生人员防疫知识水平和能力,强化风险意识,在应急风险中能科学、精准地收集信息,并对危机进行评估。从技术上,要能对当地居民生存环境、卫生利用度、经济等各方面进行精准评估并制订方案。
(6)建立基层公共危机教育机制。将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意识普及教育纳入乡村战略规划中,因地制宜开展多媒体融合传递危机信息。借助新媒体推送公共危机文案,通过微信、短视频等增强群众的危机意识。也可通过宣传页、手册、画册等形式在田间路头等村民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防灾减灾、抗击疫情等知识宣传教育,让村民认识到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同时,危机教育要走进村民家庭、走进社区、走进养老院、走进农村中小学,定期组织不同群体观摩学习,开讲座,全方位落实,全面增强农村人群的危机意识。
(7)借助“互联网+”建立农村公共卫生基础平台。建立乡镇所有居民信息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共享,可动态、持续、全程了解和跟踪每一位村民的健康状况,也能第一时间传递公共卫生信息。
(8)健全法律机制。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社会各个层面,也涉及法律层面的政策和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乡镇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明确每类传染病防控的法律常识,明确机构应承担的责任,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提供保障。此外,加强基层干部和村民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明确他们在疫情防控中的权力和义务,对违反规定者界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积极引导村民增强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