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路径研究
——以云南省双柏县为例

2022-10-25陈周昱黄元正倪天华

中国茶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茶树茶园茶叶

陈周昱,黄元正,倪天华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在我国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是地方将区域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和文化优势的核心思想武器与实践抓手[1-5]。全面深入贯彻践行该理念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学转化路径已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国情需求之一。

茶资源具有多元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中国是世界茶园面积最大的茶叶生产国、第二大茶叶出口国,2021年,全国茶叶产量约306.32 万t,总产值2 928.14 亿元[6],茶叶出口总量38.25 万t,出口总额25.29 亿美元[7]。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不仅仅局限于产业不断壮大、茶农持续增收、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等方面,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转化路径,全力助推我国广大欠发达茶区实现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有力抓手[8-9]。

尽管如此,中国传统茶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困境并存,面临诸多困境。数千亿的茶业生态产品价值亟待激活,对乡村振兴的支撑潜力亟待深入挖掘。究其原因,唯有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机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体领域之中,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战略指引力和实践推动力。目前,缺少科学的茶产业多维价值定量估算、多情景转化路径选择是普遍面临的决策“痛点”之一。

双柏县原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方实现脱贫摘帽,但如何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全县接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双柏县境内茶资源丰富,茶产业基础较好,是全国茶产业百强县之一,但茶产业依然面临种植规模相对较小、产业产值不高、品牌影响力相对不足等问题,导致茶产业对双柏县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10-11]。茶产业发展仍面临开发空间拓展潜力不清、发展路径选择缺乏合理性等问题。因此,以双柏县为例,探索基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路径,释放茶产业的巨大推动潜能,对于双柏县及其他相似欠发达茶区实现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与技术

1.1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茶资源开发空间可拓展情景分析

茶叶种植和生产规模是影响产业效益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摸清双柏县茶叶种植空间的“家底”,本研究首先开展了基于适宜性评价的茶资源开发可拓展空间情景分析。基于前人研究成果[12-14]并结合双柏县县情实际,综合选择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三大类11 项茶树栽培影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在空间上,基于双柏县比例尺为1∶500 000 遥感影像资料,应用克里金插值和空间重采样等方法实现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数据标准化,并基于双柏县现有茶园空间分布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了茶树种植适宜性与开发强度评估模型,技术路线图见图1。

图1 技术路线图

本文采用的气象、土壤基础数据分别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泛第三极大数据系统的《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和《中国土壤有机质数据集》,DEM基础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信息中心的高程数据。

1.1.1 气候因子评价指标

气候因子包括多年年平均气温、多年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3项指标。从空间特征上看,双柏西南区的卾嘉镇西半侧年均温最低,茶树栽培适宜面积最大;南侧边缘地区年均温偏高,部分镇区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年降水量基本呈现从东到西逐渐递减的规律,比较适宜茶树生长的相对湿度在40%~50%范围内的区域则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及西南地区[15-17]。

1.1.2 地形因子评价指标

地形因子包括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3 项指标。海拔高度直接影响着温度、降水、土壤等其他因子,海拔过高茶树成活率低,生长缓慢[18-19];地表坡度会影响水土的流失,影响茶树种植适宜的水土条件;坡向会影响茶树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和水分,茶树适宜种植在阳坡面,而坡顶或谷底由于容易受到冻害或积水的影响,不适宜栽种茶树。

1.1.3 土壤因子评价指标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pH、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侵蚀5 项指标。双柏县东北侧与西侧土壤pH 接近4.5~5.5[20],较为适宜茶树的生长。在双柏县西南侧域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较为适合茶树种植,其余区域有机质含量差距较小[21]。从总体上看双柏县土壤侵蚀程度由西向东加剧,西侧更适宜茶树种植[22]。从双柏县土壤类型与土壤质地分布来看,双柏县西侧与东北侧比中部更适合茶树生长[23-24]。

1.1.4 综合评价模型

不同评价因子对茶树生长的作用程度不同,各评价因子在评价模型中所占据的权重也不同,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专家校验打分最后确定各因子权重[25],评价模型如数学公式(1)所示。

式中:Wi为评价因子权重,Xij为专家j给评价因子i对茶树种植适宜性的评分,n为参加打分的专家人数,m为评价所采用的因子个数。当评价因子i对茶树种植适宜地为绝对重要时,取值10;当评价因子i对茶树种植适宜地为明显重要时,取值7.5;当评价因子i对茶树种植适宜地为比较重要时,取值5;当评价因子i对茶树种植适宜地为同等重要时,取值2.5;当评价因子i对茶树种植适宜地为不很重要时,取值0。通过专家打分,运用公式(1)计算,得到了各评价因子权重(表1)。将各评价因子数据转换为30 m×30 m 的栅格数据,并基于ArcGIS10.8 平台实现不同适宜程度数据的无量纲化。本研究中,非常适宜、适宜、比较适宜和不适宜的空间属性数据分布被转换为100、75、50 和25,以完成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将相同比例尺、投影坐标系统和栅格单元大小的评价因子栅格数据进行叠加,以各栅格单元为评价基本单元,通过模型运算生成评价结果。在评价过程中,选用加权指数和模型对双柏县茶园适宜性划分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方法见公式(2)。

表1 评价因子相对重要性及权重

式中:Scorej为第j个评价单元的加权指数和,即评分得分值;Vi为该评价单元第i个评价因子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属性数值,Wi为该评价单元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值。

根据双柏县综合评价得分值对双柏县茶树种植适宜性进行了分区,将全县划分为茶树种植高适宜区、中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 个评价等级。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评价因子的适宜范围,剔除极端因子干扰,提出高、中、低3 种强度下茶树种植可拓展空间开发模式。

1.2 茶产业投入产出综合效益价值定量估算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各种产品与惠益,主要包括产品供给、调节、文化以及支持等直接和间接服务,是人类生存、福祉与发展的重要基础[26-30]。茶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同样也具有直接的物质生产功能(提供茶园初级产品的价值)以及固碳释氧、营养物质贮存、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间接功能。但是,茶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定量估算及其对转化路径选择支撑方面受到的关注较少,影响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心理念,从直接、间接的多元生态系统价值出发,并考虑茶园的环境影响、建设与运营投入、管护成本等因素,基于官方统计数据、文献调研等构建茶产业多维综合效益估算模型,为茶产业生态资源优势转化路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1.2.1 单位茶园直接经济价值估算

茶园单位面积茶叶经济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计算,即直接产生的生产物质产量和特定时空范围内其在市场上的价格估算。计算公式如下:

A=W×∑Ri∑(ri.j×Pricei.j)

其中,Ri为第i类茶叶产品占比(%)(i为普洱茶、绿茶、白茶、红茶、古树茶等)。W为茶叶产量(kg/hm2),ri.j为第i种类型第j档次茶叶产品的加工比例(j为毛茶、低档茶、中档茶、高档茶),Pricei.j为第i种类型第j档次茶叶产品的价格(j为毛茶、低档茶、中档茶、高档茶)。茶叶产品类型及不同档次茶叶的市场占比、价格主要通过昆明、楚雄及双柏县等当地茶叶市场调研及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得(表2)。

表2 双柏县茶叶生产加工消费状况

1.2.2 单位茶园间接经济价值估算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31],茶园间接经济价值包括正向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以及负向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即单位茶园面积污染治理成本[32-34]。其中各功能及其单项价值与计算方法[35-36]见表3。由于茶叶的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的茶叶生产状况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单项价值也有所差异。因此在计算直接茶叶生产价值时,需进行实地调研,以研究区域在特定时间的实际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单项价值作为计算参数,本研究采用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相应数据作为研究参数。

表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单项价值表

1.2.3 茶园建设投入成本估算

茶园建设初期需要购置种苗、药肥、开垦土地等,茶园的维护及茶叶生产也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茶园的投入分为初期投入及年维护成本。其中初期投入包括种苗购置、种植沟开挖及预整地、杀虫杀菌器械、初制所改造、初制所新建5 项,而年维护成本包含化肥施用、农药施用、机械投入、人力投入4项。

1.3 基于产业链延伸的茶旅融合深度开发效益估算

茶资源具有生态塑造与环境美化的作用,更承载了丰富的茶文化,茶资源多属性、多功能的特征使其成为一种附加值较高的旅游资源。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对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均具有促进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38-43]。

在探明双柏县茶产业发展潜力空间并进行生态价值估算的基础上,结合茶旅融合有关知识,综合考虑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及人文属性,进行低、中、高3 种开发模式下不同规划年限内的经济价值估算。

运营成本估算中,涵盖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包括工人工资福利、管理成本、税费,在运营前期取3年的平均值,后期保持稳定,取固定值;可变成本包括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按照收入乘以一定比例进行估算。

收入则包括游客在当地由于茶旅而产生的住宿、餐饮、娱乐及购物支出,茶旅游客量按照总游客量乘以一定比例进行计算,在不同开发模式下,由于投资建设及宣传力度的差异,茶旅游客占总游客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综合考虑建设投资、运营成本及茶旅收入,计算双柏县茶产业在低、中、高3 种开发模式下不同规划年限内的茶旅经济价值。

1.4 双柏县茶产业生态资源优势转化路径决策支持模型开发

为提高研究成果的现实决策适用性和业务化可操作性,设计开发了茶产业效益估算与多路径决策实现支持模型及应用软件,实现信息存储、动态更新管理、产业投入产出估算等管理与决策支持功能。模型集成内嵌了拓展空间潜力、生态服务价值、投入产出、茶旅融合效益等估算模型及复杂的计算过程,同时将复杂的公式计算转化为简单的参数输入并实现了软件操作的可视化呈现。软件界面友好,易于决策过程中业务化应用,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

2 研究结果

2.1 双柏县茶资源开发模式

基于茶树种植适宜性评价结果,双柏县茶树种植高适宜区集中分布在鄂嘉及法脿两镇,中适宜区聚集于县域东北角,低适宜区在全县的分布较为零散。针对各区域茶树种植适宜性单要素空间叠置分析情况,参考吴明龙等[12]和余卓亚[23]的研究结果,结合双柏县实际提出高、中、低3 种茶叶开发模式。

以双柏县相关茶园多年测算结果及文献为基础,开展不同茶资源开发模式下的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与环境损失价值的估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i为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或环境损失价值,S为预期开发面积,Ri为多年试验实测、文献调研记录所计算得到的茶园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或环境损失价值,N为参与计算的Ri所包含的年限。

茶产业综合价值计算公式为:

P=Pd+Pi-Pe

其中,Pd为直接经济价值,Pi为间接经济价值,Pe为环境损失价值。

基于《双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双柏县“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双柏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分析未来双柏县旅游区位提升及茶旅融合开发潜力,高、中、低3 种开发强度及模式,开展茶旅融合投入产出综合效应估算。

最后,综合叠加茶产业直接、间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投入及环境治理成本、茶旅融合产出等各项目效益估算结果,最终获得双柏县不同开发强度情景下的产业综合效益预期值(表4)。

表4 低中高3种开发模式下双柏县茶产业开发投入价值估算

2.2 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转化路径

基于双柏县低、中、高3 种模式下茶树种植的可拓展空间,统筹考虑直接和间接效益、成本,以及茶旅融合开发的不同情景模式,提出双柏县的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转化路径及主要对策。

2.2.1 低强度模式

该模式下,茶资源开发模式相对较为保守,以现有茶园整治升级与潜力深挖增效为主,完善设施建设,产品类型与结构优化并行。低强度模式中,着力开发茶产业拓展空间评估模型结果中茶树种植高适宜区,同时对现有低产茶园进行改造更新。在此转化路径下,双柏县茶产业效益预期达到16 279万元/年。

2.2.2 中强度模式

该模式下,茶产业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均衡优化。在低强度模式基础上,继续开发茶树种植中适宜区,以茶园面积的适宜扩张、适中的成本投入以及鄂嘉镇旅游项目开发来实现双柏既定的两个“万亩茶园”目标,打造“哀牢山鄂嘉生态文化旅游区”。在此转化路径下,双柏县茶产业效益预期达到18 765万元/年。

2.2.3 高强度模式

该模式为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采取最基本的环保措施,优先开发茶园用地。通过扩张茶园面积,增加投入成本,深度开发县域内茶园和建设茶旅名胜旅游区。做到适宜空间充分开发、茶旅融合成熟化、高投入长周期高收益。此转化路径下,双柏县茶产业效益预期达到25 234万元/年。

3 结论

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经济资源以及文化资源,茶资源在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中有着独特价值与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基于对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的内在联系认知,通过GIS 地理空间分析、茶树生长适宜性评价及多强度开发模式划分、茶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茶旅融合投入产出效益估算,以及决策支持模型软件开发,在县域茶产业尺度上,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由科学理论到管理实践的茶产业转化路径与决策实现系统解决方案。目前,研究成果已得到双柏县农业农村局的充分肯定和应用,为双柏县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白竹山、鄂嘉镇两个万亩有机茶园改造升级,茶旅融合规划项目优化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切实的管理决策支持。研究成果得到了四川省雅安市和乐山市两个产茶大市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

本研究为我国广大茶区实现茶资源科学开发及产业提升决策提供了可借鉴和可推广的有益探索,为助力后脱贫时代欠发达茶区实现从“外源输血式”向“内生造血式”的乡村振兴转变具有切实的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茶树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周宁生态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茶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