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阳明全集》看明代南赣地区省镇营兵将领建置*
2022-10-25肖立军
肖立军,乔 毅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387)
明代省镇营兵将领也称镇戍将领,两种提法着眼点不同。《王阳明全集》多处提到省镇营兵将领,据粗略统计,提及守备75处,参将42处,副总兵23处,总兵23处。(1)王守仁:《王阳明全集》线装书局,2016年。全文检索电子版见“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守备见卷9、10、11、12、13、14、5、16、17、18、30、31;参将见卷11、14、15、16、18、25、30;副总兵见卷14、15、18、30;总兵见卷9、10、11、12、13、17、22、26、29、31。省镇营兵制将领设置及其履职,反映了明代军制演变、地方治理、军政关系等问题。
一、明代南赣州县及卫所设置概况
众所周知,江西设立镇戍将领的主要地区是南赣,该地区包括南安府(治今江西大余)和赣州府(治今江西赣州市)。南赣处于江西、福建、广东、湖广四省交界,地形复杂,山川险峻,但又四通八达,为“四省咽喉,而粤则南贛肩背,郴、衡其左腋也,汀、漳其右臂也”,[1]2623易流民啸聚,是治安重灾区。明朝设南赣巡抚,管辖闽粤赣交界地区的南安、赣州、惠州、潮州、汀州、漳州等区域。
明代赣州府地区在行政组织方面,洪武初“改路为府,辖十县”。[2]隆庆三年,增设定南县;万历四年,增设长宁县,[3]31共12县,分别为:赣县(附郭)、雩都县(现称于都)、信丰县、兴国县、会昌县、安远县、宁都县、瑞金县、龙南县、石城县、长宁县(现称寻乌)、定南县。
南安(府)地区在行政组织上,共设置4县,“明太祖洪武元年改南安路为南安府,领大庾、南康、上犹三县”。[4]552正德十二年取大庾、南康、上犹的部分划分出崇义县,[4]552至此南安府辖4县:大庾县(附郭)、[5]南康县、上犹县、崇义县。
赣州地区在军事方面,共设置一卫、两守御千户所。赣州卫最早在元至正时期乙巳年(1365)设立,后可能短暂裁撤,洪武五年二月复设,治所在赣州府治东南。会昌守御千户所、信丰守御千户所都设立于洪武十七年,治所分别位于会昌县治东、信丰县治西北。南安府境内的南安守御千户所,设立于洪武二十一年,治所在南安府治西。南赣地区至迟于景泰年间设立守备,后一度设参将、副总兵,乃至总兵。
二、统领卫所等军队的省镇营兵将领设置
明廷在南赣地区设置省镇营兵将领主要为了缉捕盗贼,维持地方治安,省镇营兵将领包括总兵、副总兵、参将、守备等。《王阳明全集》所记载的省镇营兵将领部分事例与南赣有关,特别提到南赣守备。(2)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9《浰头捷音疏》提到“守备南、赣二府地方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指挥使郏文”。综合《明实录》、南赣一带志书等记载,南赣地区省镇营兵将领设置情况如下:
1.守备。宣德年间,明廷多次调派南赣地区及临近各卫所官军进行“捕盗”“巡逻”等活动以稳定地方。宣德五年十一月,“赣州卫指挥张俊领军三百赴茶陵捕盗”。[6]1684张俊作为赣州卫指挥领军捕盗。宣德七年十二月,因“赣州府会昌县贼徐仕荣等纠集广东、福建逋逃军民劫掠,被其害者数县。敕江西、广东二都司发兵捕之”。[6]2190宣德八年六月,“敕江西都指挥佥事吴坚领兵一千人,镇守赣州卫及信丰、南安、会昌千户所,往来巡逻”。[6]2304宣德九年十月,“瑞州府高安县强贼谢文彬、严牙仔等六十余人入南昌府奉新县,抢劫富家,杀死民人,烧毁县廨。已委署都指挥佥事吴坚擒捕”。[6]2545总之,这一时期南赣地区卫所官军的巡逻、捕盗等活动多为临时性措施。
明廷在赣州定设守备、参将等省镇营兵将领的时间应该在景泰以后。
(嘉靖)《赣州府志》七《秩官》记载历任赣州守备:“国朝方政(正统中以江西都指挥佥事莅赣)、 刘顺(正统八年以江西都指挥佥事莅赣)、冯广(存远袭父遇赣州卫指挥佥事职,天顺中巡抚韩都御史雍以威武才能荐升江西都指挥守备南赣)……”。[7]53
以上记载中,首任赣州守备是方政,正统年间任,但在《明实录》中未找到明确记载。方政的事迹见于何文渊《江知县平寇记》:“正统戊辰(十三年)夏六月,贼人邓茂七作乱于延平府之沙县……都指挥方政于县之新坊里后屯岭遇贼,为贼所攻”,[8]表明当时方政是以都指挥身份防御邓茂七。
刘顺,(嘉靖)《赣州府志》记载“正统八年以江西都指挥佥事莅赣”为守备。[7]53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十四年春正月,巡按江西监察御史韩雍奏,“赣州府龙南县贼盗生发,其备御都指挥佥事刘顺、按察司副使顾侃、布政司右参议罗宗闰、知府李聪等失机误事,宜治以罪”。[6]3344备御都指挥佥事与其他布、按两司同责,估计为临时性“备御”。
(乾隆)《石城县志》记载“明正统十三年戊辰福建沙县邓茂七自称闽王,江西都指挥刘顺,赣卫指挥冯广领兵一千来守。”[9]刘顺作为江西都指挥,与赣卫指挥冯广领兵守石城(今江西石城)。未见方政和刘顺等人守备的旁证材料。
到了景泰七年十二月,“升赣州卫指挥使冯广署江西都指挥佥事,守备长河峒等处地方”。[6]5766这是《明实录》明确记载的较早赣州守备,其中长河峒在赣州北雩都县(今江西于都)。
综上,(嘉靖)《赣州府志》卷七《秩官》所罗列的赣州守备名单中,冯广以前的方政和刘顺,在《明实录》中都未见记载,但冯广任守备在《明实录》有明确记载。冯广之后,任赣州守备一职者前后更代,《明实录》中保留有大量记载:成化十年二月,江西都指挥同知叚晟守备南安赣州;[6]2395
成化十四年二月,都指挥佥事武瑛备御江西南、赣二府;[6]3155
成化二十二年十月,江西都司署都指挥佥事谢智守备南安赣州二府;[6]4787
弘治元年四月,江西都司署都指挥佥事冯泰守备南赣等处;[6]315
弘治九年二月,江西都司都指挥佥事杨泰守备南赣地方;[6]1993
弘治十二年八月,湖广都司都指挥佥事陶玉守备江西南赣二府;[6]2715
弘治十八年二月,守备江西南赣等处都指挥陶玉以久病废事罢,升南昌左卫指挥使赵钺为署都指挥佥事代之;[6]4172
正德四年正月,大兴左卫带俸都指挥佥事胡玉守备南赣地方……[6]1051
其中,叚晟、武瑛两人不在(嘉靖)《赣州府志》七《秩官》守备名单中却载于《明实录》,《明实录》所载的人员沿革也比较清楚,信息比方志更多,但没有方政、刘顺任守备的记载,再结合上面的其他史料,关于(嘉靖)《赣州府志》中方政、刘顺为赣州早期守备的记载,可能指二人承担过赣州防守盗贼的军事行动,但未必是朝廷钦准的守备。
2.参将及副总兵。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兵部议准,“设分守参将、兵备副使各一员于会昌县”。[6]161该参将时设时罢,嘉靖三十九年二月“复设”。[6]8029嘉靖四十一年六月,以副总兵代参将,于江西、广东、福建交界之处的“兴宁(今广东兴宁)、程乡(今广东梅州市)、安远(今江西安远)、武平(今福建武平)四县间建设镇城,赐名曰伸威,改南赣参将俞大猷为协守南赣汀漳惠潮副总兵,升宁国府知府方逢时为广东按察司副使整饬兵备,俱驻本城备盗。罢南赣参将,改设守备一员,添设把总三员分驻要害,悉听副总兵、兵备节制”。[6]8393俞大猷为南赣副总兵节制把总,统兵平盗。
3.总兵。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改伸威营副总兵俞大猷为镇守福建总兵官,令其仍驻本营,兼辖全省而以镇守福建,副总兵改为分守,听总兵节制”。[6]8468嘉靖四十二年十月,“福建巡抚谭纶条陈防海善后事宜。兵部覆行……副总兵戚继光宜擢为总兵,镇守全闽,仍增设坐营都司一员把总二员充其任使,其原设三路参将悉宜改为守备。总兵官俞大猷宜复还伸威营,与南赣军门事权为一,在福建止备汀、漳二府山寇……”。[6]8571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伸威营副总兵俞大猷为镇守福建总兵官,戚继光为分守副总兵,第二年戚继光为福建总兵,兵部议准总兵官俞大猷宜还伸威营主持南赣军务。
实际上,俞大猷在嘉靖四十二年前后还在福建、广东抗倭。嘉靖四十二年正月,巡抚福建都御史游震得奏称:“漳州月港亦通倭要地,并宜添设守备一员,即以指挥欧阳深升署都指挥佥事充之,而听节制于总兵俞大猷……兵部覆如其言,诏可”。[6]8485嘉靖四十三年三月,“广东东莞水兵徐永泰等四百人守柘林澳。五月,无粮皆怨望思乱,会领军指挥韩朝阳传总兵俞大猷檄,调戍潮阳海港……”。[6]8661所以说,俞大猷因忙于在广东和福建抗倭,实际无法分身回伸威营。
嘉靖四十三年二月,“改南赣守备驻信丰县,长沙营把总驻南安府”。[6]8636嘉靖四十三年九月,“命广东总兵俞大猷移住潮州,裁革南赣守备改设参将”。[6]8726
至此,南赣设有参将,总兵移往他处;守备取消,不过后来时而设立,《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五月戊午日提到“南赣守备何国典”。[6]3441
南赣省镇营兵将领设置情况,见表1:
表1 南赣省镇营兵制将领设置情况表
(天启)《赣州府志》卷一二《兵防志·军制》,对于南赣省镇营兵制将领曾有总结:成化二十三年罢守备,设参将“驻札会昌防御”。弘治四年,以地方宁息,裁撤参将,“照旧设守备官”。嘉靖十五年设坐营官于镇城“专司团练”。 嘉靖三十六年复设参将,仍驻会昌。嘉靖四十年改南赣参将为“伸威营副总兵”,会昌参将改设守备。嘉靖四十一年伸威营副总兵“为镇守总兵”,移驻潮州,重在防倭。嘉靖四十三年照先年复设参将,“专一防御山寇,仍听总兵节制。其南赣守备应行裁革。隆庆五年参将衙门移于赣州城”。[3]271有几个年份不准,嘉靖三十六年复设参将,仍驻会昌,应为嘉靖三十九年。嘉靖四十年改南赣参将为“伸威营副总兵”,应为嘉靖四十一年。
(万历)《大明会典》卷一百二十七《兵部十》记载,江西守备四员,包括南湖嘴守备,驻扎九江湖口;宁州守备,驻扎宁州(今江西修水),位于江西西北,靠近近湖广北部;鄱阳湖守备驻都昌(今江西都昌),在江西东北部。这三处守备当属江西巡抚辖区。此外,南赣设有巡抚,而另一员守备——万安守备当划归其管辖。(3)(万历)《大明会典》卷128《镇戍三·督抚兵备》记载,巡抚江西地方兼理军务一员,南昌兵备一员,“驻札宁州”,九江兵备一员,“驻札九江,分巡饶州、南康、九江,管理兵备。督理南康湖防,仍提调上江船厂辖安庆府”。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员,“所辖江西岭北、赣州道及广东岭东、惠潮道、岭南韶南道、福建漳南道、湖广上湖南郴桂道俱听节制”。包括江西南赣及广东、福建、湖广交界地区。
明廷在赣州设团操坐营官一员。(天启)《赣州府志》卷一二《兵防志·军职》记载,“南赣坐营,王勋,字世爵,由赣州卫指挥同知,嘉靖十五年任升江西都司署都指挥佥事”。[3]273王勋其人以及南赣坐营设立于嘉靖十五年前后,在《明实录》未见到记载,不过与(嘉靖)《虔台续志》所记倒能相印证。结合(嘉靖)《虔台续志》嘉靖十二年(议论)[10]125和二十四年(执行中有弊端)[10]151记载的相关事例,可能嘉靖十二年筹划,嘉靖十五年设立团操坐营官。
三、南赣地区诸“营”及其把总官
明代江西省设有许多“营”,有关此问题,于志嘉先生已有研究。[11]68-70这些“营”中驻有武装。明中后期,南赣地区各营多由把总等武官主管,下文试进一步梳理南赣地区主要营的设置。
1.长沙营。该营在会昌长河堡,宣德间曾有军驻守。关于长河堡位置,(同治)《会昌县志》卷四《城池志·附入疆域》记载,“重石墟在长河保,县西一百六十里……篔筜墟在长河保,县西一百里”。(4)刘长景,陈良栋,王骥:《会昌县志》卷4《城池志·附录》,清同治十一年刻本。长河保在会昌县西一百余里,长沙营也在这一带。长沙营附近有“河口巡检司”,[12]该“河口巡检司在(会昌)县西百十里”,[13]791说明长沙营在会昌县西110里左右。
关于长沙营的设立时间,(天启)《赣州府志》卷十二《兵防志·军制》及同书卷十八《纪事志》均记为“成化十九年”,[3]270,441但这一说法存在破绽,有待进一步考察。长沙营固然重要,但成化设立年的背景,与史实无法相印证。(万历)《江西省大志》卷六记载,“长沙营界会昌、安远二县之间,密迩赣之黄乡、闽广之象洞、背寨、溪南等诸寨洞,贼欲犯南赣,必从此入,今筑有城堡,设守备官驻札其地”。[13]791-792一般都记载成化十九年“闽广交界盗贼生发”。但据吏部尚书罗钦顺《长沙营记》记载:
已成化间庙堂深深,惟至计,特遣大臣建台于赣,以镇抚之,正德间复改授督军之章兼任抚循之……广贼王五、蔡子显等顷复乘间而岀,剽会昌掠信丰以及于赣……公于是按盗所由,知故长沙营之为要地,遂属薛君往经理之。营在会昌之南,长河之口,南通惠之龙川,潮之程乡、饶平,东达汀之武平、永定,乃数邑之交衢而赣之门户也。宣德间,始奉朝命兴筑。宿兵千人,统以参将,后更为守备指挥,堤防惟谨……。(5)黄瑞图,欧阳铎:《安远县志》卷9《艺文·记》,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营记中未明确提成化十九年设立之事,所载“广贼王五、蔡子显”之事发生于嘉靖间。[6]5302
(天启)《赣州府志》载成化十九年“长河洞余孽朱绍纲反,总兵官率兵讨平之,即其地立长沙营,添设守备官一员,统兵千人驻札其地……”。[3]271但朱绍纲反叛应发生于天顺间。《明宪宗实录》成化三年冬十月丁酉日记载,“追赏天顺六年擒获江西长河峒贼朱绍纲等功”,镇守太监、巡按御史、都指挥、布政使黄琛,按察使、副使、知府分别赏赐。[6]970
(同治)《赣州府志》卷三二记载,“(天顺)六年八月,江西乱民朱绍纲伏诛。明书本纪:朱南郑之孙绍纲入信丰县,据新田里罗老营场为巢,大掠者十余载。新田约长黄习率乡勇捣其巢,擒绍纲于螺峰,斩之。至成化十九年,请即其地立长沙营,设守备统兵驻防,又于羊角水置堡,会昌千户所拨军防守。张志参信丰志李志按:绍纲伏诛本纪属天顺六年,谢志并叙入成化十九年,贻误。长河峒贼朱绍纲谋叛,郡县驿骚,按察使副使余复往赣督兵讨之,生擒绍纲等七十余人,贼平,赐彩币宝钞”。[14]此处指出了朱绍纲之事不在成化十九年,但也沿袭成说,与朱绍纲事有关,成化十九年设长沙营。
有关记载似乎比较牵强。目前所见资料,关于长沙营设立背景乃至设立于成化十九年之说,有待进一步考察。
成化二十三年南赣设参将,不在长沙营,而在会昌县。[6]161长沙营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是在嘉靖二十二年。据(嘉靖)《虔台续志》记载,嘉靖二十二年十二月,巡抚南赣汀漳都御史虞守愚疏称,此前“未曾筑有城堡,守备官升迁不常,兼之已后贼势猖獗,孤军无所凭藉,守备官寄居会昌城中,各军散寄民居,遂致颓圮不修,至今空有堤备之名而无防御之实。臣到任之日,访知其故,即行该道转行守备指挥金恩、会昌千户所千户石璧相度地宜,修复故垒。仍添砌墙垣一百五十余丈,盖营房,设衙门,迁守备官入居其中”。[10]147(天启)《重修虔台志》亦沿袭嘉靖二十二年“十二月,复长沙营”的记载。[15]105而《明世宗实录》记此事在嘉靖二十三年三月。[6]5508从当地角度,起草奏疏到上报朝廷,再到朝廷批示,文书程序也会费些时日,所以地方志记此事稍早,《明世宗实录》记此事稍晚。长沙营工事营建也是在嘉靖二十二年,(6)(嘉靖)《虔台续志》卷1《舆图纪·赣州府·各县关隘道路》记载,“本县羊角水堤备所及长沙营守备府,各于嘉靖二十二等年奏筑城垣各一座,戍兵防守”。后续是请示迁守备及巡检司于营中。
嘉靖四十一年,因设副总兵,“南赣参将改设守备,长沙营、羊角水堡各添设把总一员”。[16]444嘉靖四十二年,因“会昌壤地褊小,备、总三员丛集一处,非独将领权分,无兵可统,抑且供亿繁费”,[17]155于是南赣巡抚吴百朋奏准“改南赣守备驻信丰县,长沙营把总驻南安府”。[6]8636此事《明世宗实录》记为嘉靖四十三年二月,(天启)《重修虔台志》记为嘉靖四十二年十二月,可能后者所记有误。信丰在赣州南(今江西信丰),南安在赣州西南(今江西大余)。
嘉靖四十五年正月“参将标下续添募兵六百名,共足一千二百,坐营长沙营”。[17]172虽然长沙营把总移南安,但一度参将驻扎此营。
2.伸威营。该营位于赣粤闽三省交界处,即广东兴宁(今广东兴宁)、程乡(今广东梅州)、江西安远(今江西安远)、福建武平(今福建武平)四县间,当在广东平远县(广东平远北)。[17]162嘉靖三十九年会昌复设参将,嘉靖四十一年设伸威营副总兵,但俞大猷在此时间不长,其后任总兵戚继光辖区包括这里,设副总兵后取消参将,嘉靖四十三年副总兵移驻扎潮州,“裁革南赣守备改设参将”。[6]8726嘉靖四十五年正月,“革惠湖总兵俞大猷职闲住,命福建总兵戚继光兼管惠、湖二府并伸威营总兵事”。[6]8915(乾隆)《福清县志》卷十一《艺文志》,《瑞岩寺新洞碑》记载,“嘉靖四十三年丙寅秋九月,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府署都督同知奉勅镇守福、浙、广东、伸威营等处总兵官定远戚继光撰,吴郡周天球书”。[18]戚继光负责福、浙、广东、伸威营等防务,辖区包括伸威营。至隆庆五年,“参将衙门移于镇城”。[17]162镇城,指赣州府治。
3.羊角水营。羊角水堡在会昌县南百二十里,“旧名郎溪,东达武平,南达程乡,为本县襟喉”。[13]792
嘉靖二十二年十月,筑羊角水城堡。该堡初设时规模较小,且无专设将领,“先年置堡瞭望,属之会昌千户所,亦专为江西而设。缘置堡之初,主于瞭远,未暇虑及民居,其地有居民千家悉置堡外,堡中通无居民,止有孱军五十人,每贼一至,仅足闭门自守”。[10]142嘉靖四十一年,因设伸威营副总兵,取消南赣参将,改设守备。同年,羊角水堡与长沙营各自“添设把总一员”。[16]444至万历十五年十一月,还提到,“羊角水堡把总楼大有”。[15]206
4.长宁营。(天启)《赣州府志》卷十二《兵防志·军制》记载,“万历四年江都御史一麟剿平黄乡贼巢,奏设长宁县,议将长沙营把总调守长宁建营安插”。[3]271然而起初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不是迁长沙营把总于长宁。《潘司空奏疏》卷五《裁革小江堡疏》提到“黄乡荡平已建县治,又有把总谢勅统兵在县驻镇……见奉钦依分拨赣营官兵三百余名,设有把总在彼守御……。[19]长宁营军队来自赣营,应是指隆庆五年迁到赣州时,其官兵开始可能不是直接由长沙营兵调防而来。另外(天启)《重修虔台志》记载,万历八年十月前后,赣州“有南赣参将一员,团操坐营指挥一员,会昌羊角水堡、南安、长沙营、长宁各把总一员,而武平、南韶、郴桂各守备一员”;[15]199万历十二年三月,“虔镇之兵有四营,赣营二千名,长沙、长宁二营各三百名,而羊角水堡六百名”。[15]202两处记载都提到了长宁营设立后,仍存留有长沙营把总。直到万历十六年二月,长宁“设营兵三百余名,把总官一员统率”。[15]208而同年四月,兵部奏覆南赣抚按议岑冈善后事宜时提到,“赣镇长宁县新设营兵无几”。(7)《明神宗实录》卷197,万历十六年四月辛未。至天启时期,南赣地区各营情况如(天启)《重修虔台志》卷三所载:“赣镇团操营兵二千一百名,坐营官一员统领……长宁营团操兵五百名,把总一员统领。羊角营团操兵四百十二名,把总一员统领。南安营团操兵三百名,把总一员统领。万安营团操兵七百三十名,守备一员统领”。[15]31其中已无长沙营,可能后来长沙营裁撤,由长宁营取代。
总之,虽然资料记载万历四年议将“长沙营把总调守长宁建营安插”。然而起初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不是把长沙营把总迁到长宁,而是在长宁营新设把总。后来长沙营把总及守兵当撤防。
到了天启二年十月,“赣镇营兵仅一千八百余名……统以一参将,一坐营,一管操指挥,四千、百户,而听用名色把总等官又数员”。[15]243南赣参将自隆庆五年移驻赣州城,上述万历八年和天启二年所记载的情况,指赣州城参将、坐营同城,参将统南赣“所属团操汀漳、南韶、郴桂三守备,长河营、羊角水堡二把总”。(8)申时行等:(万历)《大明会典》卷127《兵部十·镇戍二·将领下》。此坐营当听命于南赣巡抚。汀漳、南韶、郴桂三守备分别在福建、广东和湖广境内,这也反映了南赣地区军事跨省界管辖的特点。
南赣地区景泰末年设立守备,成化二十三年于赣州府会昌县设立参将,弘治八年设立江西南赣等处巡抚,嘉靖四十一年六月设立伸威营副总兵取代参将,驻扎伸威营,以俞大猷为副总兵。当年十一月,俞大猷升为镇守福建总兵官,但因忙于抗击倭寇,无法分身管理伸威营事务。嘉靖四十三年九月,广东总兵俞大猷移驻潮州,裁革南赣守备,改设参将。(9)《明世宗实录》卷538,嘉靖四十三年九月癸亥。嘉靖四十五年南赣参将“坐营长沙营”,隆庆五年,赣州参将移驻赣州府城。
南赣一带诸营,包括长沙营(今江西会昌西110余里)、伸威营(今广东平远北赣粤交界处)、羊角水营(今江西会昌南120里)、长宁营(今江西长宁)、赣州营(今江西赣州)等,主要任务是维持治安。嘉靖四十三年长沙营把总迁到南安(今江西南安),万历四年新设长宁县,增设长宁营。后来长沙营取消。(天启)《重修虔台志》卷三还提到万安营,[15]31该营应隶属于南赣巡抚。
明代赣州府龙南县的武装力量主要是民兵和归顺的“新民”。龙南县是王守仁平盗的军事要地,(嘉靖)《赣州府志》卷六《戎卫》记载,龙南设“守备行司”,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也多次提到龙南,但是,明代龙南应未设卫所,应该只是一度选派其他卫所部分军队操守于此,[11]28-29“守备行司”为“行署”。(10)孙瑞征、钟益驭等:(光绪)《龙南县志》卷4《志营建》,《官廨·行署》记载,“守备行司行署在县治西南隅。旧为府馆,成化八年壬辰,署县事推官危寿始攺造以寓军卫部使。后罢,即其地改为都察院行署。”
正德十二年,龙南强贼突袭信丰,龙南县知县卢凤呈称“本县捕盗主簿周政,会同镇抚刘镗、千户洪恩,统领机兵、旗军,于本月十八日前去信丰县截捕。”[20]提到了龙南负有常规治安责任的镇抚和千户,未涉及省镇营兵将领(守备及把总等)。正德十三年,王守仁汇集众军围攻浰头贼,“指挥余恩兵从龙南县高沙保入,推官危寿兵从龙南县南平入,知府邢珣兵从龙南县太平保入,守备指挥郏文兵从龙南县冷水径入……臣自率帐下官兵,从龙南县冷水径直捣下浰大巢。”[21]64提到“守备指挥郏文兵从龙南县冷水径入”,但郏文身份是 “守备南、赣二府地方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指挥使”,[21]59当不专驻龙南,是在遇紧急情况下到这里执行任务。
明代龙南武装力量还有归顺的“新民”或被招降者等。王守仁在制定围攻浰头的军事计划时,曾提出用“龙南县招安新民王受、谢钺等兵共二千名”。[22]战后,又犒赏新民,“据招抚新民张仲全、陈顺珠等呈,解擒斩贼首池满仔、屠天佑等八名颗到院……为此牌差百户周芳前去龙南县,着落当该官吏,即将赍去银牌给与张仲全、陈顺珠,牛酒及赏功银两,照数给与部下有功兵众。”[23]
四、结语
南赣地区据四省形胜之地,南安府“控广引闽,据上流,遏边徼”,赣州府“交、广、闽、越铜盐之贩,道所出入”,[1]2621-2622一旦有流民作乱往往祸及四省,其治理也一直是明代的难题,设置省镇营兵镇守要地成为明廷治理南赣地区的重要手段。明初,南赣地区的军事力量比较薄弱,只有一卫三守御千户所。大致正统时期,叛乱屡发,明政府多次尝试在南赣增强临时性“备御”军事力量,至迟于景泰年间设立守备,后一度设参将、副总兵,乃至总兵,专设镇戍将领,跨省界管辖相邻四省军事防御,以省镇营兵为主的军事力量不断增强。到明正德时期平定南赣叛乱时,王守仁汇集的军队有几万人,嘉靖时期,俞大猷为总兵镇守南赣等地。随着军事防御重点的转变,各级省镇营兵将领时设时罢,隆庆以后,主要在赣州建参将防守南赣地区,直至明末。有明一代,南赣地区省镇营兵的建置及其演变,一直与南赣地区的治理情况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