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筑牢共同富裕坚实底板

2022-10-25张浩淼

中国民政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救助对象

☉ 张浩淼

2022年8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一系列重要工作,其中包括部署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的举措,兜牢民生底线。8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出席并答记者问,对低保政策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回答。由上可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以低保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因事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重要的民生兜底安全网,需要将其不断织密织牢。

我国目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正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这一目标十分宏伟,是一个包括共同富裕在内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困难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而帮扶保障困难群体离不开作为民生兜底安全网的社会救助制度。因此,共同富裕背景下建设高质量社会救助制度非常必要。

一方面,高质量社会救助可以为共同富裕筑牢兜底防线。在共同富裕背景下,社会救助的重要性并不会因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而减弱,反而会因救助对象向低收入人口拓展、救助标准提升等高质量发展措施而凸显其作为共同富裕的兜底性和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性,兜底保障的“底线”会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升。伴随着贫困治理任务从反绝对贫困转化为反相对贫困,社会救助目标需要提升,救助对象、内容、方式等也需及时调整。对于社会中总会存在的一些因身体、能力等原因难以依靠自身力量摆脱困境的困难群体而言,高质量社会救助制度通过资金、物质、服务等多种救助方式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可以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为困难群体编织了一张密实牢靠的民生兜底安全网,进而确保其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另一方面,高质量社会救助可以为共同富裕提供现实保障。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缩小困难群体和其他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这不能仅依靠物质和现金救助,也要通过各种服务救助来提升困难群体的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使其通过劳动就业来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高质量社会救助要发挥兜底保障和促进发展的双重功能。兜底保障是社会救助的基础功能,可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发展是社会救助的拓展功能,能够防止低收入群体被边缘化,使其获得发展能力和机会。为此,要推动社会救助的人力资本投资转向,既要通过就业介绍和推荐、培训教育等方面的积极救助措施来提升困难群体的就业能力,也要通过扶志扶智、宣传教育等手段树立困难群体摆脱困境的信心和上进心,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现实保障。

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应从社会救助的四大构成要素,即救助主体、救助对象、救助内容和救助方式入手,统筹救助资源,努力深化救助帮扶工作措施,着力提高救助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打造综合救助格局,筑牢共同富裕的坚实底板。

救助主体:多元化与相互合作

一方面,高质量社会救助要加强相关部门联动协作。社会救助管理需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体制,采取民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的适度集中管理方针,即由民政部门牵头,分类识别、统计社会救助对象,各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分类救助,以协调各项社会救助项目,使救助资源发挥合力。另一方面,高质量社会救助在政府主导的同时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慈善组织、社工机构、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是政府救助的重要补充。要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等多元主体在主动发现辖区内居民的生活困难和救助需求的优势,将政府与社会的救助资源、救助服务与困难对象实际需求进行匹配,形成政社互动互补的合力。要注意畅通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救助服务的渠道,培育社会力量参与的能力,将其多样化、个性化的救助内容嵌入到社会救助之中。

救助对象:精准化与灵活及时

要拓展救助对象并对其精准识别。高质量社会救助的对象不应局限于低保、特困等传统绝对困难群体,要逐步扩大范围,向低收入群体拓展,可建立多维判定标准,涵盖经济收入、日常生活、住房保障、劳动就业、健康医疗、教育负担、社会融入等多维度指标,并结合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立跨部门的信息比对机制,精准认定救助对象,合理区分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并给予不同的综合救助帮扶措施。同时,要加强救助对象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建设,适时动态更新,确保对象全面、数据精准、更新及时,切实做好相关信息的采集、录入、分析、更新、比对等工作,关注困难群体的困难情况以及困难程度变化,所需要的支持和服务的变化等,以提高救助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救助内容:类别化与丰富多样

高质量社会救助制度,首先应该解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困难,有效保障维持基本生活条件的需求。同时,社会成员由于医疗、教育、失业等多种原因,导致家庭陷入困境的时候,国家应给予针对性的专项救助,有效帮助其解决看病就医、子女入学、就业培训等实际困难,帮助其在维持基本生活之外促进其获得发展条件。此外,当社会成员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时,国家要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帮助其渡过难关。由上可见,高质量社会救助制度应包括三大类救助项目,即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和急难社会救助。其中,基本生活救助的标准要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升;专项救助要借助社会等多元力量参与来积极发展服务类救助,如建立和发展康复与护理救助、心理救助、看护与托管救助等,形成丰富多样的救助内容;急难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临时救助、受灾人员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的负担会随着基本生活救助和专项社会救助的完善而不断减轻。

救助方式:主动发现与需求导向

高质量社会救助要采取“主动发现+需求导向”的方式,主动地为弱势群体提供符合其需求的针对性救助。一方面,要建立完善主动发现机制。通过大数据监测预警,借助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的完善,打通教育、医保、住建、卫健、残联、慈善等多部门数据,实现困难家庭信息、财产收入、居家环境、致困因素、求助事项等关键信息实时数据的采集,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风险预警和快速响应机制。可组成由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负责人和基层救助专干等组成的困难群体评估小组,定期对因灾、因病等高风险家庭进行需求评估和入户评估,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难群众主动提供救助。各地要开通宣传社会救助热线或网上求助渠道,畅通困难群体求助及知情人士报告急难情况的渠道。另一方面,要构建需求导向的递送方式。通过社会工作者、社会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引入,转变社会救助递送方式,丰富服务递送内容,建立需求导向的社会救助递送模式,形成精准和温暖的“救助套餐”,以满足困难群体的异质性和复杂性需求,增强其获得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救助对象
《民法典》中紧急救助行为责任豁免制度研究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