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商业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业务的几点举措

2022-10-24杜瑞岭

清华金融评论 2022年9期
关键词:纸币存款商业银行

杜瑞岭

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机构的共同推动下,数字人民币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进展迅速,已在多个地区成功开展试点测试,处于全球主权数字货币领先地位。本文结合其他支付方式特点对比分析了数字人民币的主要特征,讨论了其推广使用可能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如何开展相关业务给出了合理性建议。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支付结算需求变得多样化。为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工作。数字人民币具有信用等级高、安全可靠、灵敏便捷、成本低廉、智能可控等特征,推广使用将会对现代支付体系带来重要影响,进而引起业务模式和金融机构的重塑。商业银行能否抓住数字人民币推广普及的浪潮,对后期的发展至关重要。

数字人民币的主要特征

数字人民币是由央行研究发行的数字形式法定货币,与实物人民币(含纸币、硬币等,下文以纸币代指)等价,主要用于国内零售支付领域。人民银行货币发行流转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货币的分类与流转

数字人民币——法定货币,国家信用。从信用层面看,国内零售端支付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具有国家信用的纸币支付,常用于小额支付、网络环境差、老年人群体等场景;二是具有商业银行信用的存款支付(含第三方网络支付),以电子形式应用于大额结算、网络购物、小额线下购物等方面。按货币层次划分,纸币为央行负债,属于流通中货币(M0)范畴,存款为商业银行负债,属于M2(广义货币)-M0层次,M0信用等级高于M2-M0。数字人民币亦属M0范畴,具有法偿性,同时兼具电子支付的优点,拓宽了高信用等级货币的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为电子支付提供了国家级信用货币,填补了只能依靠银行存款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国家金融基础设施,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的数字化发展。

数字人民币——安全可靠,保密性好。安全性方面,纸币支付存在假币和交易抵赖现象,受害对象主要为幼老年群体;存款支付则存在账号被盗、系统故障等风险,安全性取决于服务机构运营管理体系及用户行为习惯。数字人民币使用数字证书、数字签名、安全加密存储等技术,可实现不重复花费、防非法复制伪造、交易抗篡改和抵赖等功能,安全可靠性得到充分保障。在保护隐私方面,纸币支付采用实物交付形式,保密性好;存款支付采用每笔交易电子留痕方式,有被用作商业目的的可能,保密性较差。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原则,按客户身份识别强度提供四类不同等级的钱包服务,如表1所示。该设计既可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的需求,亦会依法防范电信诈骗、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数字人民币支付所收集的交易信息少于存款支付,且不会被用于商业目的。

表1 不同类别的数字人民币钱包

数字人民币——流转便捷,适用广泛。纸币支付过程存在清点、辨伪、找零等手续,结算效率低;存款支付则需要较好的网络环境和终端设备。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采取松耦合,资金基于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转移,保留了存款支付优点的同时可支持离线交易。数字人民币实现了“支付即结算”功能,流通结算效率高,应用前景广阔。此外,央行和指定运营机构(有数字人民币运营资格的商业银行)将一起积极开发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全场景应用,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避免因“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障碍。丰富多样的数字钱包,将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数字人民币——成本低廉,普惠性强。纸币发行和流转要经过设计、印制、调运、存取、鉴别、回笼、销毁等过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社会成本较高。虽然纸币服务在客户端不收取额外费用,但存取和保管过程均须花费相应成本。存款支付则在收款端仍有部分收费情况,如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s,简称POS机)刷卡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提现等。数字人民币在人民银行发行和公众兑换使用过程均不收费,可实现机构运营和客户交易成本双降,绿色集约效应明显。另外,金融普惠性不仅体现在减费让利、提供低息贷款上,还包括金融服务的易获得性。数字人民币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情况下,为社会公众提供金融服务,其普惠性触角比商业银行延伸得更广。

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条件支付。数字人民币可通过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按交易双方约定的条件、规则进行支付,促进业务模式创新。智能合约具有透明可信、自动执行、强制履约等优点,给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带来无限可能,用于财政补贴、科研经费等领域,有效防范资金挪用,实现透明监管;用于消费红包、智能缴费等领域,实现定向促进产业发展;用于内外贸易领域,解决交易链互信问题;用于商业单用途预付卡资金管理领域,提防商家卷款跑路、服务质量下降。智能合约使数字人民币支付过程智能可控,是其他支付方式不具备的突出优点,符合未来数字化、智能化、万物互联时代的发展趋势。

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央行研发数字人民币体系目的在于创建一种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水平,提高支付体系运行效率。同时,央行将通过业务、技术和政策等手段,使数字人民币对现有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的影响最小化。尽管如此,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

支付领域重新洗牌,银行机遇和挑战并存。支付清算不仅是货币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国家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是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前提和基础。支付结算体系的变化,改变着金融系统的结构性特征。在现代清算体系中,商业银行是连接央行与社会公众的重要桥梁,也造就了银行存款的货币属性,使得“存款可以当钱花”。一方面,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将挤占存款支付市场,降低银行支付结算收益,甚至影响银行信用创造功能,对货币脱媒化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兴起,严重侵蚀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数字人民币的广泛应用,将打破第三方支付在零售领域的垄断地位,重塑零售支付市场格局,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遇。

线上运营模式凸显,促进业务创新升级。纸币存取业务是银行营业网点的基础服务,实物交付限制了其数字化进程。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广泛应用,商业银行纸币业务量将显著降低,面对面的营销途径逐渐弱化,线下揽储业务向线上迁移,以网点服务半径为依托的业务拓展模式将被打破。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及获客渠道将被重新塑造,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升级,业务智能化程度稳步提升,数字化转型步伐加速。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从网点服务转向线上体验,核心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数字化生态体系的建设。此外,当业务增长动力不再依赖线下,营业网点或将加速收缩,进而可能引起银行间的并购。

资金流转效率提升,纸币运营成本降低。负债方面,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较低,公众主要是为了获取灵活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而持有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数字人民币支付较存款支付有一定优势,将使得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量有所下降。同时,数字人民币提高了资金流转效率,会促使货币向定期存款及理财业务沉淀。费用方面,由于数字人民币对纸币的替代效应,将使纸币在银行内部流转的运营成本降低。同时,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模式,商业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和众多应用场景建设均须进行相关硬件和系统的开发。综上,在成本费用方面,数字人民币业务将使商业银行运营成本降低、研发费用提高。

战略转型风险提高,流动性风险加剧。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涉及核心价值观、产品、运营、财务、技术、人才等方方面面,转型难度不言而喻,加之数字人民币推广对业务重塑的影响,商业银行战略转型风险攀升。从流转模式上看,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采用非实时兑换模式,商业银行持有库存数字人民币,使得数字人民币发行总量相对稳定。由于数字人民币不付息,公众通常没有大额持有意图,但当商业银行出现恶性负面事件时,客户将集中兑换数字人民币,形成挤兑现象。即使央行向运营机构放开数字人民币兑换通道,由于兑换过程消耗准备金存款,商业银行亦将面临存款准备金不足的处罚。鉴于数字人民币兑换速度远高于纸币存取,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将加速。当商业银行体系出现极端信任危机时,虽有央行救市,金融体系仍将面临脱媒重挫。

商业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业务的举措

数字人民币较其他支付方式有明显的优势,加之政策的扶持,未来势将得到广泛应用。商业银行应开拓进取、勇于变革,以积极的应对策略拥抱数字人民币时代的到来。

积极开展筹备工作,获取运营机构资格。商业银行参与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发行,及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须经央行授权确认为指定运营机构。截至2022年7月,指定运营机构共10家,包含6家大型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邮储),两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招商、兴业),两家互联网银行(网商、微众)。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指定运营机构将持续扩容,但可以预见获批数量会远低于纸币。稀缺的运营资质,是商业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相关业务的前提,对前期获取客户、抢占市场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在数字人民币赛道上的竞争力。商业银行须从技术、研发、运营、合规、风控等方面积极开展相关筹备工作,争取早日获得指定运营机构资格。

提升金融科技实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业务,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也将带动银行整体运营模式的变革,安全、智能、便捷的业务特性凸显,数字化转型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数字化转型虽不是简单金融科技的提升,但每个创新设想的落地都要靠金融科技实现。商业银行应坚持技术和数据“双轮驱动”强化金融科技实力,持续加大人才创新和软硬件研发的投入力度,夯实技术底座,提升数字化创新能力。同时,成立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宣讲团,对业务人员开展知识普及工作,培育良好数字化思维,激发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速度。

组建数字人民币研究团队,引领业务发展方向。一方面,在指定运营机构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服务层,央行对技术的选择持开放态度,给机构预留了足够创新空间。商业银行应在实现数字人民币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保持持久的创新力,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系统开发升级、场景拓展、市场推广等方面。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的设计研发采用“长期演进”理念,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营机制。数字人民币运营规则的细微变化,可能给金融机构带来重大影响,如央行向机构兑换数字人民币的规则和频率、数字人民币计息规则、钱包交易限额等方面调整。商业银行应对数字人民币运营机制、发展方向持续跟进研究,稳抓市场机遇,为业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抓住市场变革机遇,拓展支付结算业务。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会替代部分纸币使用,并挤占一定的存款支付,同时也将创造出新的交易需求。数字人民币支付业务普惠特性明显,对银行利润贡献度低,但却是开展其他业务的基础。支付结算业务路径依赖性强,客户黏性高于财富管理、零售贷款等逐利型业务,是获取活期存款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应把握数字人民币起步阶段的机遇,以客户为中心,提升数字人民币支付新体验,加快零售业务数字化升级,释放数字人民币推广的“外溢”效应,挖掘数字人民币的综合效益;放眼未来,应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愿景,放弃每笔盈利思维,注重开发硬钱包设备,丰富支付生态体系,把拓客引流、成就客户、服务社会放在首位。

注重品牌建设,加强流动性管理。数字人民币在未来市场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公众对支付方式的选择。由于现代金融体系健全稳定,公众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认可度均较高,在日常使用中未对两者加以严格区分。为维护在公众中的形象,商业银行应加强全面风险管控,注重品牌建设,保持稳健经营,促使数字人民币向存款转化。此外,由于央行对库存数字人民币不付息而对准备金存款付息,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兑换数字人民币,不仅会消耗准备金存款、降低放贷能力,还会减少利息收入。商业银行应在满足业务需求条件下减少库存数字人民币持有量,获取更多的准备金存款。为此,商业银行须加强库存数字人民币管理、调配能力,分析数字人民币客户兑取习惯,建立数字人民币监测统计系统,提升流动性综合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纸币存款商业银行
存钱意愿不减,前5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消失的纸币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猜纸币
Value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