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年级《柳公权楷书欣赏》教学课例

2022-10-24纪惟娇

江苏教育 2022年69期
关键词:柳公权点画书法家

纪惟娇

小学书法欣赏要用书法大家及其经典作品来熏陶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鉴赏能力。同时应注意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走进书法世界。本课例选取了唐朝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其书法以楷书著称,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形成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的“柳骨”之风。其为人亦是刚毅正直、敢于直言。《玄秘塔碑》是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的一座里程碑,书体端正瘦长,刚硬遒劲又富有变化,被作为书法初学者的正字范本。

【教学目标】

1.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

2.了解“柳体”楷书的特点。

3.感受书法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柳体”楷书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播放歌曲):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刚才我们听的歌曲叫《中国字中国人》。中国是唯一把写字作为艺术的国家,这门艺术叫“书法”,它还是四大国粹之一。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书法家。你们知道哪些书法家?

生1:我知道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生2:我还知道王羲之、王献之、米芾、苏轼、张旭。

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歌曲的主题与本课内容相吻合。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书法的学习内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复习旧知

师:其中有两位书法家是我们已经认识的——欧阳询、颜真卿。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播放微课)

设计意图:以微课的形式回顾旧知,重温了两位书法家的基本信息及其书法特点。在教学环节上,微课内容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认识柳公权

师(出示图片):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这位书法家,他是谁?

生:柳公权。

师(出示文字):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他的文字介绍,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自由读资料)

设计意图:书法教学也需“知人论世”。由形象的图片展示到简要的文字介绍,学生初步了解了柳公权的生平、成就,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四、认读碑文

师:“柳字一字值千金”,柳公权的字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字。这是学习单上的两幅图。(见图1)

(图1)

(生自由读碑文)

设计意图:抓住人物介绍中的“柳字一字值千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对碑文的自由认读。

五、了解《玄秘塔碑》

师:同学们刚才读的这两幅字,出自柳公权的哪部代表作?

生:《玄秘塔碑》。

师(出示文字):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玄秘塔碑》的介绍,注意这里的三个人物:裴休、柳公权、大达法师。

(师指名,生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书法家作品的认识大多是贫乏的,需要教师补充资料,将他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教师应向学生重点介绍《玄秘塔碑》的创作背景,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

六、了解“柳体”书法特点

师:《玄秘塔碑》充分体现了“柳体”的书法特点。那么,“柳体”的书法特点是什么呢?世人所说的“颜筋柳骨”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观察(师出示人体筋骨图),“筋”就是筋肉,“骨”就是骨头,它们形象地表现了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特点,你们能结合图片说说两位大家的书法特点吗?

(生回答)

师(总结):颜真卿的字筋肉丰满、浑厚有力;柳公权的字瘦硬挺拔、骨力遒劲。“柳体”便是以“骨力”取胜,老师从点画、用笔和结构进行了这样的总结。(出示板书:点画棱角分明,用笔方圆并施,结构精妙)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颜、柳二人字体风格的差异,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柳体”的特点。接着从“柳体”的书法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七、结合例字,感受特点

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玄秘塔碑》,开启一场欣赏之旅。首先,我们来欣赏点画(见图2)。什么是点画的棱角呢?这是一个右点,观察点画的棱角。两处棱角在什么位置?在点画的什么部位?

(图2)

(师圈出“背”字)

生:背部。

师:老师从《学习单》的碑文中,找到了这样三个带点画的字(师圈出:“玄、必、海”),我们放大了来看看,这里有右点,也有左点。这些点画不仅棱角分明,而且富于变化。请同学们到《学习单》上找出点画棱角分明的字并圈出来。

(生动笔圈画并交流)

师:我们接着欣赏。老师还从《玄秘塔碑》中找到这样三个字:“太、夫、大”。请仔细观察这里的横画,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这里的横画都向上倾斜。

师:对照黑板上的三个特点,你们觉得这里的横画符合哪个特点?

生2:是“用笔方圆并施”。

师(出示横画解析图):这里的横画很有特点,它是头方尾圆。这就是“方起圆收,方圆并施”。(见图3)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太、夫、大”的撇画,里面也有“方圆并施”,你们能发现在哪个部位吗?

(图3)

生:在撇画的上面。

师(圈出撇画头部):是的,这里也有方圆,叫作“方中带圆,方圆并用”。柳公权的撇画可有魅力了。你们再仔细看这三个字的撇画,细细的,长长的,还带一点弧度。

生:像细长的叶子。

师:我们给它起个漂亮的名字——兰叶撇。老师又从碑文中找到这样三个字:“功、作、年”。你们看这里的撇画像什么?

生:像匕首。

师:跟尖锐的武器似的,我们给它起名——利剑撇。柳公权的撇画还有这样类型的字,如:“凡、风、成”。观察这些撇画,在收尾时,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有回钩。

师:收尾时都有回锋,我们又给它起名——回锋撇。我们把这三组字放在一起来看(见图4)。兰叶撇瘦而挺拔,利剑撇硬而有力,回锋撇骨力遒劲。这不正是“柳骨”的风格体现吗?

(图4)

(师板书:瘦而挺拔、硬而有力、骨力遒劲。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到《学习单》上找出相应撇画的字并圈出来。

师:当撇画和捺画组合时,又带给我们新的震撼。老师从《玄秘塔碑》中找到这样三个字:“夫、念、秦”。请同学们观察,它们的撇捺位置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低右边高。

师:从整体来看,这体现的是黑板上的哪个字体特点?

生:结构精妙。

师:这样的结构真是精妙啊!妙在“撇低捺高,险中求稳”。《玄秘塔碑》中像这样结构精妙的字还有呢,如:“紫、载、团”。你们看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

生:半包围、全包围。

师:笔画紧凑的部位在哪里?

生:在里面。

师(小结):这就叫“内紧外松,开张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扣“柳体”书法特点,结合典型例字,从点画、横画、撇画和结构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先读帖再调动想象力,最后总结特点。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相同类型的字,巩固课堂所学。

八、欣赏碑帖

师(出示作品图片):其实,欣赏一幅作品,还要从整体去感受。《玄秘塔碑》从整体上看,布局匀称又富于变化,难怪被人们称为柳公权的成熟之作。

设计意图: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在细品了一个个例字之后,还需从整体上来欣赏作品的章法布局,学生在一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中,感受到柳公权的行笔特点。

九、听故事,领悟道理

师:为什么柳公权的字写得这么有风骨呢?请大家来听故事——《“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师播放音频,学生听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讲述了正直敢言的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规劝穆宗“心正”治国,清正自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受到启发,开始思考写字与做人的关系。

十、练习巩固

师:写字和做人都要好,那才能被称为“大家”。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楷书四大家中的三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他们三个人的作品,猜猜这三幅字分别是谁写的?

生:第一幅是柳公权的。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从上面的“大”字看出来的。上面的横画方圆并施,撇低捺高。

师:下面加大难度,这里的三个“天道”也是他们的字,你们能猜出分别是谁写的吗?

生:第一幅是欧阳询的,第二幅是柳公权的,第三幅是颜真卿的。

师:你真厉害!怎么看出来这是柳公权的字的?

生:“天”字有方圆并施,“道”的点画棱角分明。

设计意图:根据作品猜书法家的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当他们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后,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而且还从中获得了成就感。

【教学小结】

书法教学首先是学会欣赏。本节课以了解“柳体”书法特点为主,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走近书法家及其作品。通过音乐、微课、故事及典型的例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身边的榜样来点燃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从课堂效果上看,学生大多能根据柳公权的书法特点判断出他的作品,从而培养了学生对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柳公权点画书法家
书法家周如璧
论晚明立轴行草书风在清代的衰落
小小书法家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小小书法家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拜师
七绝·春雪
小小书法家
柳公权戒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