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书法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2022-10-24

江苏教育 2022年69期
关键词:颜真卿笔画书写

李 军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研习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与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中小学书法教学的任务不是培养书法家,而是通过书法课程使学生充分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从而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特别是在当前“双减”背景下,书法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指导学生品鉴线条美

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每个汉字都是由数量不同、粗细曲直各异的若干线条组成的,它们合理的搭配,就形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汉字。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笔画,从提、按、顿、挫、转、折几方面体会线条美。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总结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掌握其中的规律,为今后高质量的书写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欧体楷书中长横的写法,应为“藏锋起笔—中锋行笔—顿笔回锋”。教师可以先出示笔法示意图,带领学生书空,边写边复述笔法要领,再通过描红及“双钩描肉”的方法深化学生对笔画形态的把握(图1)。学生经过练习后,对笔画的书写要领有了一定的理解,再动笔书写,效果自然就会有所提升。

(图1)

书法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形式,早期书法中线条的艺术之美主要来源于自然界。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帖时,要善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找寻身边相关的事物,巧妙运用“打比方”的方式,让学生更直接地体会书法线条之美。例如在教学笔画“长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其“顿笔起笔,向左下方行笔,提笔出尖”的书写要领,教师出示柳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进行对比。学生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对抽象的线条有了具体的认知,再由感性体验转化为理性认知,书写起来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图2)。

(图2)

再如,教师在讲解“捺”画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其“一波三折”的要领,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类似的事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到“滑梯”(捺身一波三折)、“长刀”(捺脚舒阔有力)捺画便有了更生动斩形象。这样学生不仅将笔画书写到位,同时还通过想象创造出有质感的线条。学生借助想象获得美感,以书写来形象地凸显客观事物的某种特性,完成了由审美到创美的过程(图3)。

(图3)

二、启发学生品味变化美

书法教材中除了讲解字的写法,会有许多名帖赏析的内容。教师应利用这个好机会,引领学生充分感受书法作品中的变化之美。

(一)结字的变化美

孙过庭《书谱》中说:“好异尚奇之士,玩体势之多方;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不同书体结构形成了不同书家的风格。其中的变化包括:点画的粗细、距离、角度、正欹的变化;变换部首的位置;增减笔画;一字异体以及多种书体糅合。例如在赏析第一行书《兰亭序》时,其中二十一个“之”字,无一雷同,各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教师可以将它们撷取出来,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其中的不同神韵,以感受不同“之”字的精妙之处(图4)。

(图4)

(二)章法的变化美

一幅书法作品,是由若干数量的文字组成的。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大小、间距、俯仰、斜正等组合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章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章法布局,体会其中的布白韵味,从整体上感知书法作品的魅力。在观察作品时,可以借助辅助线(水平线、垂直线、行列线、轮廓线),帮助学生准确赏析整体布局。例如怀素的《自叙帖》(见下页图5),章法结构新颖独特,在作品前面三分之二的篇幅里,文字盘曲错落,有行无列,尽显狂草简约、灵动的气势;而写到最后十行已经是无行无列,随心所欲,信手挥洒,显示此时作者进入了情绪激昂的境界,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如痴如狂的艺术境界。在日常的赏析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设计“拼图”游戏,事先将作品的局部按字拆分、打散,然后请学生上台在白板上拼合,再与原作品逐一对照,通过对比感受其章法布局的神妙;也可以采用“找相同”的游戏,出示同一作者的两幅不同作品,或者是不同作者但风格相近的作品,让学生从章法布局上找寻相似之处。

图5 怀素《自叙帖》局部

(三)节奏的变化美

每一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一幅书法作品也都有自己的节奏变化。笔画的粗细、长短,笔法的提按,墨色的浓淡,行笔的快慢等都会形成节奏。楷书作品以沉稳、规整见长,而草书则显得更为跳跃、灵动。教师课前可以精心选择各种节奏、风韵的古曲与相应的作品匹配,在组织学生赏析时作为背景音乐;或是在书写时播放相应的曲目,创设情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书法的节奏美。

三、带领学生品悟文辞美

书法作为艺术形式,不仅有绚丽多姿的艺术性,还具有表情达意的人文性。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书写技法的同时,还应结合学习内容深度挖掘背后的文化元素。例如被誉为“天下第一铭”的《九成宫醴泉铭》,不仅书体法度严谨、结构险峻劲峭,而且文辞简洁、立意深远。教师可以以“走进九成宫”为主题,发动学生通过网络或走进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全面了解《九成宫醴泉铭》的形成过程,再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成果。《九成宫醴泉铭》的撰文者魏徵是我国初唐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他领旨为醴泉撰写铭文,不负重托。碑文分为序文和铭文两部分,遣词造句,恰到好处,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味无穷。碑文中记述了太宗杖导醴泉的经过,描述了九成宫的建筑之精和园林之美,也歌颂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同时还告诫唐太宗“黄屋非贵,天下为忧”,要“居高思坠,持满戒溢”才能“永保贞洁”。学生通过对铭文的解读,了解唐朝时期社会的文化背景,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感受立论解说的逻辑性。这样学生在书写时,一个个文字自然就具有了思想温度,带有了文化力度,蕴含了历史的厚重。学生潜移默化地完成了由文字书写到文化传承的自然过渡。

再如,在学习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16课《写福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了解福字的演变历史及其背后蕴含的“福”文化。学生上网查找历代名家书写的不同书体的“福”字,深入挖掘“福”在当今时代的意义所在,并赋予它新的内涵。让学生将自己书写的“福”字送给敬爱的人,顺利完成了“说福—赏福—议福—写福—送福”的教学环节。

四、引导学生感受人格美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个人在书写时的心绪、心思,他的经历或由此而形成的信念都会在不知不觉间融进他的字迹,书写也就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个人的修养与气质。我们在日常的书法教学中,除了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技法外,还需要着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讲述著名书法家的生平往事,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面,笔者以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例,介绍一下相关的做法。

人美版三年级下册“读碑赏帖”“书法园地”中都有关于颜真卿的内容。教师可以布置“研学实践报告”,提前让学生分组上网搜寻有关颜真卿的生平经历和代表作品,通过筛选、汇总,将这位大书法家伟大的一生呈现出来(图6、图7)。

图6 颜真卿像

图7 《颜勤礼碑》局部

教师可以通过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引入,讲述颜真卿年幼时因为家境贫寒没钱购置纸笔,为了练字,他将黄泥水泼到墙上,再用树枝为笔刻苦练字的故事。

通过《乞米帖》(图8),讲述唐朝永泰元年(765年)春天,关中大旱,京城粮价飞涨,贵为刑部尚书的颜真卿因为平日为官清廉,只得喝粥度日,后来竟然连粥都无法供给了,只得硬着头皮向同僚李光进借米的故事。他当时书写的借条,被后人称为《乞米帖》。全文如下:“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干烦也。真卿状。”全帖虽仅44字,却彰显颜真卿一生忠贞刚烈,清正廉洁。

图8 颜真卿《乞米帖》

《奉命帖》(图9)是颜真卿的晚年作品,共69字。讲述的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朝廷派颜真卿前往劝降的故事。他明知此去九死一生,却写下《奉命帖》,命令家人买好棺材,慨然赴死。这充分体现了他刚正笃实、忠贞爱国的气节与风骨。

图9 颜真卿《奉命帖》

另外,在方正书法App资源库中,存有教师可以根据日常授课内容及需要灵活使用的30个书法励志小故事,可选用以榜样的力量浸润学生的心灵。

书法是一种行为,它使人淡定从容、严谨笃行;书法是一种意趣,它使人积极乐观、志存高远;书法更是一种生活,它使人不畏困难、砥砺前行。在我们的书法课堂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习得了技能,更学会了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方法。因此,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落实育人功能,是书法学科教育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颜真卿笔画书写
颜真卿拜师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找不同
劝学诗
书写春天的“草”
30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
添笔画等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