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年级《撇》教学课例

2022-10-24朱小飞

江苏教育 2022年69期
关键词:行笔柳公权运笔

朱小飞

《撇》一课是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上册第9课的教学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点、横和竖等基本笔画,初步掌握了毛笔笔画书写的基本运笔方法步骤。笔者基于学生已具备的书写经验,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教材编排体系以及本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设计了本教学课例。

【教学目标】

1.了解“撇”的形态,学习“撇”起笔、行笔、收笔的方法,练习书写“撇”。

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感受撇画的运笔以及在不同字中的变化。

3.培养举一反三的迁移学习能力,养成仔细观察基本笔画写法的习惯。

4.初步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在书法学习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撇”的形态,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感受撇画的运笔以及在不同字中的变化。

【教学准备】

毛笔、墨汁、米字格描红练习纸、砚台、教材。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笔画,导入新课

(一)复习

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悬针竖(见图1),谁来说说悬针竖的运笔方法?

(图1)

生:逆锋起笔,向右下按笔,提锋,转锋,向下渐按行笔,至中部,渐行渐提笔,出锋收笔。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用这样的笔法写出的悬针竖,形状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头部粗,尾巴尖,竖直向下。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注意书写姿势。

(二)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笔画,形状和运笔方法都与悬针竖有类似的地方。这个笔画就是——“撇”。

设计意图:撇画与悬针竖写法相近。通过复习,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悬针竖的写法,还能借助新旧知识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书法的信心。

二、观察比较,初识撇画

(一)介绍撇画

师:同学们请看图(见图2),撇画形状就像飘动的柳叶。撇画常常与捺画对称出现,可起平衡作用。(板书:撇)

(图2)

(二)比较发现

师:撇画和悬针竖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生1:这两个笔画都是前面粗,后面尖。

生2:它们在书写时都是先按笔后提笔出锋。

师:那么撇画和悬针竖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3:撇画是斜的。

生4:撇画还有点弯。

师(小结):对,撇画和悬针竖收笔都是出锋的,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要做到渐行渐提,力送笔尖。其实,练好了悬针竖,如果将它倾斜45度再适当加一点弧度就成了撇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联系大自然的柳叶,初步体会撇画的特点,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撇画与悬针竖的异同,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让书法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三、示范指导,学写撇画

(一)学习写法

师:怎样在写好悬针竖的基础上写好“撇”呢?书本上告诉了我们写好“撇”的小秘诀(见图3),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32页,读一读“写法提要”。

(图3)

(学生阅读。)

(二)弄清步骤

师:写好“撇”一共有几个步骤?

生1:五个步骤。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撇”的运笔过程,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五个步骤。

生2:第一步,逆锋起笔。第二步,向右下按笔。

师:这两步是撇画的起笔部分,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字“逆、按”。(板书:逆、按)

生2:第三步,提锋,向左下行笔。第四步,略有弧度,渐行渐提笔。

师:这是撇画的行笔部分,提锋是为了调整笔锋,做到中锋行笔。这两步我们可以概括为“行、提”。(板书:行、提)

生2:第五步,提笔出锋自然轻快,力到锋尖。

师:这一步是撇画的收笔部分,我们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出”。(板书:出)

师(指黑板):同学们请看,写好撇画的五个步骤我们概括成了五个字:逆、按、行、提、出。可以说这是写好撇画的五字要诀。我们一起来边念边书空。

师:现在请同学们蘸墨在练习纸上学写三遍“撇”,注意借助米字格的斜线把撇画写得飘逸自然。

(学生练习,师行间巡视指导,挑选展示作业。)

师(实物投影学生作业):请同学们抓住“撇”的起笔、行笔、收笔的书写要领来点评。

生1:这位同学借助米字格,沿着斜线,略带弧度撇出,写得飘逸自然。

生2:这位同学运笔做到先按后提,渐提渐行,力到笔尖。

师(出示一些问题作业):老师也发现了一些学生书写上的问题,如字体缺少弧度,显得僵直。

师(边示范边提醒):请同学们看老师书写。注意起笔的按笔力量要适度,避免钉头;调转中锋再行笔,避免偏锋锯齿;注意弧度,避免僵直;边行边提,控制速度,力到锋尖,避免鼠尾。请同学们再试着写几遍,提醒自己注意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自然飘逸的撇画。

(学生练习,师行间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撇画的形状和运笔虽然与悬针竖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其运笔进行详细的指导解析,帮助学生弄清其书写步骤和方法。在书写时,教师应加强示范指导,让学生体会书写时的提按、弧度和速度,利用米字格斜线,辅助学生控制好撇画的运笔方向,再针对问题进行示范矫正练习。

四、学写例字,体会变化

(一)观察

师:撇画的形态变化很多,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字中共有三个“撇”(见图4),仔细观察这三个“撇”,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图4)

生:有的比较直,有的比较弯,有的长一点,有的短一点。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啊,撇画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平,有的斜,有的直,有的弯。

师(小结):“香”字的第一“撇”,平而短,我们叫“平撇”;而“香”的第二“撇”是斜着撇出去的,就叫“斜撇”。“月”字的“撇”是竖着写至下半部才缓缓作弧向左下撇出,叫“竖撇”。“撇”的位置不同,“撇”的形态和方向也有变化。书写时要因势赋形,讲究变化。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两个字,体会撇画写法的变化。

(二)示范

1.示范写“香”

师:请大家先看老师写“香”字,跟着书空。

师(边写边提示要领):“禾”部宽,首撇平而短,次撇斜出,与长点呈对称之势,“日”部竖画左轻右重。

2.示范写“月”

师:请大家再看老师写“月”字,跟着书空。

师(边写边提示要领):“月”字竖撇是竖着写到下半部才缓缓作弧向左下撇出,横折钩横短竖钩挺直与竖撇呼应。

(三)练习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书写的步骤和方法,先描红两遍再临写一遍。大家还记得描红的要点吗?

(师出示课件:仔细观察、蘸墨适量、控制力度、注意提按、一笔完成。)

(生练习,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写字时都非常认真投入,在例字的练习中,体会到撇画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写法各异,把撇画写得自然飘逸。

设计意图:怎样教初学书法的学生学会观察,教师的示范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撇画在不同的字中或不同位置的形态变化。教师边示范书写边引导学生观察撇画的字形结构、笔画位置与其他笔画形成的对称关系,体会撇画的多种写法。

五、走近书法家,学做真人

师:柳公权是唐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传世碑帖《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师: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受世人钦佩。据说,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时,穆宗皇帝一边看一边赞叹地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不假思索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法得自心法,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番话的确说出了柳公权书法的“秘诀”。但柳公权显然还有弦外之音,他在告诉穆宗,治理国家和写字是一样的道理啊!

设计意图:书法教学不仅教学书法技法,还要有机渗透书法文化,学习做人的道理。此处教学意在以柳公权的故事,引导学生领悟书法的真谛,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小结】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毛笔字,由于毛笔笔头软,弹性大,学生对运笔力度和速度等控制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复习悬针竖的书写方法和形状特点,再引导学生比较撇画与悬针竖的异同,借助写法提要归纳出撇画起、行、收的书写要诀,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时,笔者发现,撇画的形状和运笔虽然与悬针竖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且变化多端。学生在书写时对起笔的力度、行笔的弧度、收笔的速度的把握还是有难度。此时,充分用好教材中的描红和米字格等辅助策略工具,是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具体的学情,充分用好教材提供的策略和方法,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同时,笔者还注意到毛笔书写学习的起始年级。学生的书写经验有限,对毛笔字的认识、了解也比较肤浅,虽然很容易发现笔画的形状特点,但要写出那样的效果却很难。因此,教师要将示范指导贯穿教学始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揣摩和模仿。我们常说“字如其人”,因此要在课上给学生介绍一些名家名帖、书法家故事等,让学生从中领悟学习书法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

猜你喜欢

行笔柳公权运笔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字钉运笔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拜师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浅谈水墨画中的“笔、墨”
王忠义教你写书法
柳公权戒骄
从“人”字书写时的运笔方式感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