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级《妙笔生花》教学课例

2022-10-24卞雯玉

江苏教育 2022年69期
关键词:习字落款临帖

卞雯玉

一直以来,除了书法课堂,我们对学生的写字更多的是渗透在语文学科:课堂上的写字指导,通常是教师范写一个,学生书写一个;课后的写字指导,更是结合《习字册》展开,通常是学生描红后再交由教师批改。每学期一次的“规范汉字比赛”,通常是学生临帖后上交,最后知晓自己的名次;每学年的书画作品比赛,通常是学生在作品纸上独立完成……如何让这些写字指导融合在一起?五年级《妙笔生花》这节书法课,恰是在这些指导上的“再出发”。

这节课,不再是单纯地取材于书法教材中的一课,也不再是停留在这节课堂上的书写,而是真正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充分运用与语文教材配套的《习字册》,进行临帖练习,并融入学校“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规范、端正、整洁、灵动地书写汉字的能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字育人,树立文化自信。从硬笔作品临帖创作、落款、钤印,体会如何书写一幅完整的硬笔作品,从而让学生潜心临帖创作书法作品,激发其书写兴趣。

【教学目标】

1.借助《习字册》掌握临帖的创作方法。

2.学生临帖创作,掌握汉字书写规范要求。

3.欣赏优秀的硬笔书法作品,培养书法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让学生临帖,强调汉字书写规范:正确、端正、整洁、生动。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优秀的硬笔书法作品,让学生了解一幅完整书法作品的构成要素,从而选择适合自己临摹的书法作品内容及形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习字册》、PPT、歌曲《中国娃》音频、范写汉字视频、书法作品集锦视频、红笔。

学生准备:各种作品纸、钢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课前播放歌曲《中国娃》)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是解晓东演唱的《中国娃》,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那么,你们认为我们为什么要练字?

生1:堂堂正正做人。

生2: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师(播放硬笔书法作品集锦视频):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临帖完成一幅作品。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写好中国字,做个正直人。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家硬笔书法作品,渗透书写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书写欲望。

二、感受临帖

师:临帖和摹帖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何为摹帖和临帖呢?摹帖,就是把薄纸蒙在帖上,直接描画,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字形结构。临帖,就是看着范字,照着去写。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分析,便容易掌握笔法结构,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只摹不临,虽然字的间架结构会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缺乏神采。两者各有所长,效果各异。

师:其实,我们每天都是书法家,都在做着“摹帖”“临帖”这两件事。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吗?

(师出示《习字册》)

师:《习字册》每一课的书写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

师(出示第一部分):这部分,我们通常称之为“描红”。

师:对单个字的书写,要做到书写上的正确、端正、整洁、生动。(见图1)

师:(1)规范:书写正确,笔画不多也不少,能按笔顺规则书写。

(图1)

师:(2)端正:字讲究法度、点画稳妥、布白均匀、重心平稳。

师:(3)整洁:纸面平整、整洁,字迹清楚,没有涂改的痕迹。

师:(4)生动:字的笔画有“锋”,字形整体自然连贯,有一定的“书法味”。

师:硬笔书法的练习,就是这样从字的笔画、偏旁部首、字的结构再到通篇临写。(见图2)

(图2)

师:正文是作品的主体,占据了作品的大部分位置,需作妥善安排,书写时应注意几点:(1)章法的安排。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生动。方格中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白。长条格中字走中心、错落有致、字距匀称。(2)字形的正确和风格的统一。既可以写规范简体字,也可写繁体字,但切不可繁简体混杂使用,因为繁简混杂被认为是创作者文化艺术素养不高的表现。(3)关于标点符号。可以不用标点符号,也可以不采用起首低头、空格和提段的书写规范;若采用打标点符号的格式,则所用标点符号既要正确又要以不损害幅面的完整、美观为原则。(见图3、4、5)

(图3)

(图4)

(图5)

师:我们可以这样来写。

(师播放范写视频,见图6)

师:请打开《习字册》,完成临帖书写。

(学生书写)

(图6)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习字册》出发,通过观察,师生总结提炼出在临帖过程中的相关习字要求,并通过课堂上的书写,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意识,引导学生由练字向书写作品过渡。

三、实践操作

师:硬笔书法艺术作品的内容是相对完整、健康、上进的。大家可以根据创作的目的选取现成的或自撰合适的诗、文、格言、短语等;也可以从纸幅的大小、拟写正文字的大小两个方面考虑选取所书内容的长短。(见图7)

(图7)

师:大家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法纸。硬笔书法格式大致分为:竖写(从右往左写);横写(从左往右写)。款式有(横幅、条幅、扇面等)。(见图8)

(图8)

师(总结):硬笔书法艺术作品相对于毛笔书法作品而言,其幅面通常很小,但常用的款式大致是相同的。除了通常无法写成大幅中堂以外,毛笔书法常用的款式如条幅、横幅、扇面、楹联、长卷等在硬笔书法作品的创作中都可以选用。

师:在确定了作品纸和正文内容后,一幅完整的硬笔书法作品还应包括什么?

生:落款。

师:落款是指书法作品正文以外的其他文字,它主要是用来说明书写作品的作者、书写时间、地点等。这幅的落款是什么?(见图9)

(图9)

生:书写者的名字。

师:这样的落款比较短,称为穷款,也有长款(见图10)。落款还可以写某年某月某某书于某地。

(图10)

师:落款位置没有固定格式,也无绝对的位置,它与正文互为关联。落款内容视情形可长可短,但字体不能有大小悬殊,要有相应比例,款字的大小应与正文字的大小相协调。下面请同学们给刚才写的正文加上落款吧。

(学生在作品纸上写落款)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样宝物。它会让我们的作品锦上添花。这叫作——钤印(见图11)。它是硬笔书法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小印章,在硬笔书法作品中,用得好可以画龙点睛,用得不好,就会破坏整幅作品的气韵。

(图11)

师:硬笔作品所用印章分类:按其刻法可分为两类:阴文(白文)和阳文(朱文);按其所刻内容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名章,即刻有书写者姓名、字、别号的印章,一般为小圆形、小方形;二是闲章,包括年号章、雅趣章、斋馆章等等,大多为椭圆形、小长方形、葫芦形等各种好看的、不规则的形状。

师:钤印应做到不偏不倒,以能稳定字幅重心为妥。

师:盖印之前应认真地审视作品,确定印章的最佳位置。闲章,如果是引首章,就盖在作品的右上方。名章则盖在左下方落款的位置。印章大小应与款字及正文字的大小相协调。一般应与款字大小相当,切不可太大。太大显得笨拙,太小显得小气。一幅作品中,用印不宜过多,最多不超过三枚,用多了会分散欣赏者的注意力。(见图12)

(图12)

设计意图:从观察作品的布局到学生书写落款,再到教师示范盖印,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创作作品的意识,也让学生直观地体验了书法作品的书写。

四、作业表现

师:请你们也来试着写一幅完整的作品。写完之后我们一起来评一评。

(师出示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规范汉字书写评价表

设计意图:结合学校“规范汉字书写比赛”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既让评价变得更为接地气,又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书法作品的距离。

【教学小结】

书法作品离学生的距离有多远?通过这样一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就让学生了然于胸了。对他们而言,一幅书法作品成为“树上的那颗桃子”,学生努力去“够一够”,也是可以完成的。因为,书写的工具是他们熟悉的硬笔;书写的内容可以是他们最为熟悉的文本;书写的要求也是最为基础的。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幅书法作品是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的。

而这样一节课,也给作为语文教师兼职书法教师的笔者带来了一点思考:

1.挖掘现有教材,融入多学科元素

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了学生手边已有的教材,如语文书上《语文园地》中的“写好钢笔字”板块,如《习字册》上的“描红”板块,再加上“书法作品赏析”板块。将这些素材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的书法练习真正可以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由课堂上的教师指导变成学生在家的自我揣摩。这样的书法练习,就不单单是书法学科了,已与语文学科、美术学科等融合。

2.落地书写要求,勾连多角度评价

我们平时总在强调让学生写好字,可“好”的标准是什么呢?在这节课上,通过视频示范、要求分解,真正将“写好字”的要求落地。与此同时,对学生书写汉字的评价,也逐渐从单个字过渡到了一排字,再到一段字,直至一幅作品。以要求为抓手,促进学生学会赏析自己的作品。

3.渗透整体意识,提高多层次审美能力

在这节课上,笔者一直在强调的是作品的完整性。每一个过程的关注点,都是作品完整的一部分。通过赏析、书写、探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来了解一幅完整作品的涵盖面,从而提高了学生多层次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习字落款临帖
习字让生活更美好
浅议小学生习字入体方法
王献之依缸习字
落款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墨韵书香
中国画落款与钤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