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际问题的幼小衔接现状与解决方案分析
2022-10-24战楠
战 楠
幼儿一旦结束幼儿教育,就会迅速进入小学阶段,很快就会接触小学阶段的学科知识内容,融入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幼小衔接工作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难点环节,区别于幼儿教育的常规化内容。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务必充分遵循幼儿身心特点、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等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尽可能匹配幼儿认知的基础之上完成综合素养提升。此外,幼小衔接工作务必充分注重“适量”“适中”“适应”“科学”“合理”,且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具体要求进行。这是因为幼小衔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一旦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出现差异,幼儿教师没有把握到幼小衔接工作的内涵和概念,极易造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问题,不仅没有发挥出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价值,还把幼儿教育的本质推向了小学模式,形成了一种“拔苗助长”的情况。因此,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幼小衔接现状与分析是推动幼儿教育质量提高、优化幼小衔接工作内容、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幼小衔接的理论概念解构
(一)幼小衔接的概念
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小衔接工作是针对处于幼儿大班即将步入小学阶段的幼童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针对的是即将步入小学阶段学习幼童的身心发展推动、认知能力提升、适应能力构建等,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实施的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的目标是从幼儿的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学习思维、社会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等维度进行培养,确保他们能够在大班结束之后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能够尽快消除陌生感,培养良好的入学兴趣与愿望,建立向往小学生活的思想与情感。
(二)幼小衔接的实施理论
幼儿天性爱玩、活泼、喜欢新鲜,充满趣味、充满欢乐是幼小衔接顺利实施的驱动。所以,幼小衔接重点应当落脚于“发展”以及“趣味”,即依托教育衔接活动的趣味性、自主性有效激发幼儿的天性,让他们参与衔接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调动,这就赋予了幼小衔接实施过程的自主性理论和趣味性理论。同时,对幼儿教师而言,幼小衔接需要将幼儿园教育课程内容作为基础,基于幼儿教育特色,匹配幼儿身心发展和幼儿天性爱玩特点,且具备学前教育教学价值和小学教育内涵,契合幼儿学习综合发展的培养需求,整体过程需要凸显幼儿学习思维、幼儿学习行为、幼儿学习习惯等优秀学习品质的引导。所以,幼儿教师实施幼小衔接需要将幼儿作为主体,引导幼儿融入幼小衔接教育实施完整过程之中。
幼儿园教师要想顺利开展幼小衔接,还需要掌握幼儿发展的真实情况,了解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任务目标,即要使幼小衔接的实施充分贴合幼儿的综合素质情况,满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换言之,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务必以幼儿教育课程、小学教育理念为基础,衔接教育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幼儿,让幼儿带着兴趣和热情参与到衔接教育过程中,并从中获得学习趣味、身心满足以及自我认知发展。这样,幼小衔接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思维能力等发展是他们进入小学阶段进行学习的基础。而这些幼儿核心素养往往集中体现在幼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之中。这是因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完整过程往往融入了幼儿生活、幼儿学习、幼儿体育等内容,也包含了大量需要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认知的内容,需要幼儿通过自主思考才能获取。幼儿心智发展处于关键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念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同时,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内容,幼儿核心素养是幼儿往后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交流和学习沟通的前提,是学习效果提升的基础,也是综合素养的发展基石,更是幼小衔接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因此,依托幼儿幼小衔接实施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幼儿经常性和长期性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学会学习他人长处,思考自己缺点,积极提升自己,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通过幼小衔接的实施构建幼儿的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学习观,为他们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幼小衔接现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环境发生变化
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是幼儿园,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天性、探索天性、玩耍天性,大多数幼儿园都会通过一些色彩斑斓的卡片、形状各异的动植物进行装扮,且幼儿园中有大量的教学玩具、户外玩具用以满足幼儿日常教育活动、游戏活动需求。同时,幼儿日常生活涉及的饮食过程、睡眠过程、如厕过程都有生活教师进行照顾。所以,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相当舒适,所以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几乎完全实现了“寓教于乐”。但是,一旦幼儿结束幼儿园生活步入小学,大多数校园就不会有如同幼儿园一模一样的教育环境,且很多行为都需要独立自主开展,很多幼儿因为环境发生变化无法适应自身的身份变化。所以,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的首要挑战便是环境变化。
(二)教学模式变化
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实施教学是建立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指导性文件基础之上,充分结合起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的。整体而言,幼儿教育过程中主要是以启蒙性、趣味性、探索性的教育手段为核心,以实践活动、游戏活动等为主要教学模式,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而且,幼儿教育过程中大多没有标准化、统一化的教材,大多数幼儿园都是采取校本教材,根据本园幼儿需求和特征实施教学。小学阶段的教学开展是根据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且在教材选择上具有统一性,教学计划、教学系统也趋于完整和专业,且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开展是相对独立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规规矩矩”在课堂听讲,而且还要完成课后作业,并通过不同学科学习过程完成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学模式的转变成为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又一挑战。
(三)学习方式变化
幼儿接受幼儿教师的幼儿教育过程中,主要是以启蒙教育、引导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学习引导、学习启蒙和学习辅助。此外,幼儿天性爱玩,所以幼儿学习过程大多是在游戏化、趣味化、轻松化的过程之中。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守教师的课时安排、课程教学安排进行学习。且尽管现阶段“双减”政策实施,但是小学阶段的学习因为学科数量较大,学习过程压力依然不小。所以,对刚刚脱离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他们无法顺利适应小学学习和小学生活。
(四)衔接工作流于表面
现阶段社会、家长、幼儿园、小学都认识到了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且有大部分幼儿教师已经逐步开始实施幼小衔接工作,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没有达标,且衔接教育工作基本上流于表面,没有发挥出教育价值。比如,部分幼儿园为了协助幼儿教师进行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了小学教师模拟、小学校园参观、小学生活动参与、小学生学习心得讲座等活动。但是这些幼小衔接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且衔接工作的核心也没有围绕着幼儿实际情况,造成了幼儿对小学学习感触不深。尤其是小学生活动参加,极易造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三、幼小衔接现状中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突出教育主体
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幼儿教师务必将幼儿放在衔接工作的核心地位,所有的衔接教育理念、衔接教育手段、衔接教育活动都应当围绕着幼儿开展,且需要适当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要求和内容。同时,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的本质是承上启下和教育过渡,不仅是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幼儿快速融入小学生活、适应小学学习的关键。尤其需要注意,只有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小学学习和小学生活的适应,衔接工作才具有有效性和实践性,幼儿才能逐步培养起符合小学阶段学习需要的学习心态、学习习惯。
比如,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务必针对饮食过程、睡眠过程、如厕过程进行调整,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之上有策略地减少陪伴和引导,让幼儿逐步形成自我行为能力和独立动手能力,完成自我照顾、自我独立。同时,幼儿教师应当联合小学教师实施“教学观察”和“教学过渡”,让幼儿教育过程中小学教师可以参与进来,并配合幼儿教师打造幼儿的“小学生”属性,也让幼儿对小学教师产生初步认知。
(二)幼小教学互动
幼小教学互动是做好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也是防止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的重点。幼小教学互动更多在于幼儿教师引导幼儿与小学阶段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即通过“大带小”完成衔接工作,引导幼儿逐步形成小学生思维和行为。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可以选取本幼儿园步入小学阶段的低段小学生,以“幼小交流日”的活动形式引导小学低段学生回归到幼儿园和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幼儿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幼小交流日”的实施过程中,小学生充当“哥哥姐姐”,带领幼儿一同进行学习和生活,把一些优秀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等传递给幼儿,让幼儿的心理得到触动。
比如,“幼小交流日”开展过程中,由幼儿教师组织,小学生带领,大班幼儿参与,一起感受“升国旗”“做早操”等小学阶段学生参与的活动;尽量不体现教学内容的情况之下让幼儿感受小学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小学生带领学生进入模拟小学课堂。
(三)加强家校合作
根据幼儿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和小学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内容来看,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务必完成幼儿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务必树立家校合作意识,依托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合力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核心素养。具体来说,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结合现有幼儿教育内容和经过筛选搜集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内容进行创新,以确保幼儿教育活动既能满足幼儿园教育需求,又符合幼儿家庭教育需求。同时,注重教育活动内容实施是否迎合幼儿兴趣的激发和核心能力的培养,确保通过家园合作的实施让幼儿有所顿悟,逐步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意识。最为重要的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活动内容和教育内容需要在教师指导之下“适量”“始终”“适当”加入小学知识。
例如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数小鸡+数小鸭+简单数学”的教育模式,让幼儿在“数小鸡”“数小鸭”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小鸡或者小鸭的变化了解简单数学减法的意义,为幼儿步入小学之后学习数学奠定基础。而且,幼儿教师利用“素材+简单数学”的教育,让幼儿对简单数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也让他们明白了游戏和数学的关系,促进他们通过游戏和知识的结合过程感悟创新内涵。家庭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指导家长运用“鸡妈妈生宝宝”的故事教学法,让家长为幼儿讲述“鸡妈妈生宝宝”的故事,并在故事中渗透一些简单加法,让幼儿学会“数数”。这样,依托家校合作,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创新教育得到了保障,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质量得到了提升。
(四)打造融合课程
幼儿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从幼儿步入儿童的过程,也是由懵懂幼稚走向逐步成熟的标志。对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而言,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学习意识、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增强过程。所以,幼儿教师应当明确幼儿教育和小学阶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差异,重视起幼儿教育知识和小学各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打造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融合性课程,逐步培养幼儿自学能力,强调幼儿在幼小衔接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融合课程的打造,需要幼儿教师在课程内容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和知识发现,同时促进幼儿学习能力、行为能力的构建,逐步缓解幼儿进入小学学习的心理压力。
比如,传统幼儿教育中有“找朋友”的音乐教育活动,为了让“找朋友”具有小学教学特征,推动幼儿发展,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加入适量的故事内容、图片内容、音效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游戏化教学,让学生进行故事阅读、故事情感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想法表达,进而逐渐树立懂礼貌、讲文明的良好习惯。
四、结语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互关联且相辅相成的,且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往往扮演的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教师会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精神发育、认知发育都有着重要影响。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推进,已经逐步成为一种重要趋势和方向,实现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教育合力,有效推动了幼儿的综合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幼小衔接几乎已经成为现阶段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一项内容。幼儿教师务必认识到幼小衔接的概念和价值,从突出教育主体、幼小教学互动、家校合作实施、融合课程打造等维度实施教学,让幼儿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教育之下为步入小学生活和小学学习奠定基础,健康成长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