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探讨

2022-10-24王文祥

考试周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中华校园传统

王文祥

一、引言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衍生,并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更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弘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人文环境,并实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学生的一言一行当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以此来实现当今以德树人的教育需求,落实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文章主要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展开相关的研究与讨论。

二、以教材为基础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要想有效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有效渗透,首先就需要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传授中华传统知识,使学生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正确的认知,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通常不够全面,甚至很难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因此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难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下去。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发挥作用,以教材为基础,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渗透与传播,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在扬弃中继承和发展,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教育当中全面实现以德育人的教育方式,确保学生的长效发展。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背景下,教师需要贯彻落实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遵循育人先育德的教育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正确了解,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使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能够与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全面融合,并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路径,使其能够在小学教育当中发挥作用,保障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帮助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一,以古诗词为切入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内容,也是诗人们崇高情怀的真实写照。以古诗词为切入点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渗透,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让学生全方位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题西林壁》这一首诗的教学当中,教师首先可以围绕诗人苏轼来展开相关的讲解介绍,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伟大的诗人苏轼,并站在苏轼的角度上对古诗词内容加以理解,以此来感受到《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中的意境,感受到其中包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它是一首典型的记游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以此来感受诗中所传递的情与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对庐山横看、侧看、远看、近看来表达出庐山景色的奇秀,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当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感受我国的壮丽河山,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而且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第二,以阅读内容为核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基于德育的基础上有所成长,成为社会、国家所需要的建设型人才。例如在语文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节课当中主要围绕周恩来的人生事迹展开相关的讲解,以此来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实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加强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决心,落实家国情怀教育,使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在这一节课的展开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加以细化,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从而更好地驱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在本节课当中需要学生做到正确地阅读文章内容,并对文章中的生字加以理解认知,同时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并对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以及远大志向加以理解。其次,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之下,通过新课导入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新课学习,同时对少年周恩来的形象加以认知理解。本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少年周恩来在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受洋人欺凌,无处说理的事情,以此来感慨出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现象,驱使少年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以此来表达出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以及远大志向,促进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提升。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过程当中,学习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环节,可以加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通过以阅读内容为核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做到积极主动地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能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现代教育以德育人的教育需求,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第三,利用语文教材插图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广下,语文教材插图也成为教材中极为有效的一项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中所传达的含义以及意境,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而且,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材插图也更加生动有效,能够更好地吸引小学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语文教学《少年闰土》一课当中就曾出现这样一幅插图:少年闰土穿着白色肚兜,身披破旧长衫,脖子上系着红色丝带,并高举着钢叉做出进攻的动作准备刺向猹,使少年闰土的形象能够脱离于文字表面,更加生动地站在学生面前。文章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与人物描写来表达出少年闰土朴实、机灵、勇敢的形象,将文章内容与教材插图进行有机融合,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教学内容,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教学内容中所传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不仅描述了作者与闰土的相识过程以及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更是通过讲述一些事情来传达出富有童趣的生活体验。通过劳动来创造美好生活,而这正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学习这一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第四,适当推进课外阅读深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课外教学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教学资源,对当前的小学教育来说,仅仅凭借教材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达不到现有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所以需要教师以学生为基础,对教学内容加以拓展,适当推进课外阅读内容,使学生能够深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例如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或者相关的文学著作,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而且这些文学著作当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其他教学内容不可代替的,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适当地推进课外阅读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提升学生的阅读涵养,还可以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地改变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从而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情感导向,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拓展课外资源积极开展传统教育文化活动

在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之外,教师还需要对课外资源加以拓展,积极开展传统教育文化活动,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以此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第一,充分利用图书馆等教学资源提供学习条件。对目前的小学阶段学生来说,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普遍较为薄弱,很难有效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充分利用图书馆等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地接触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布设读书角,并适当地融入我国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内容来加强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教师在拓展教学资源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上选择合适的阅读课本,并尽量选择与学生实际心理年龄相符合的装饰品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加强对阅读资源的学习,从而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展开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展开形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内容创建教学情景来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并在课后作业的过程当中设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例如在《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节课的课后作业布置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改变课后作业布置形式,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利用绘画、故事、写作等方式来对大自然的声音加以描述,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悟大自然的魅力,强化学生对祖国自然的热爱,以此来落实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第三,开设第二课堂,使书法课、国画课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与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相融合。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书法课、国画课等形式,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加以理解分析,加深学生的分析深度,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夏日绝句》这一首古诗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采用书法课或国画课的形式来展开教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识字以及练字能力,在练习书法的过程当中,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意境,以此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整个校园学习生活更加充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以此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有效传播,贯彻落实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创设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氛围

如果说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开设第二课堂可以为创设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奠定基础,那么合理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布置校园环境,并积极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课堂就是传统文化校园氛围的根基所在。它需要教师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全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有效传播。第一,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布置校园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国画作品、书画作品或者相关活动图片等内容收集起来,并全力打造智慧长廊,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传播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校园当中积极开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教育活动,例如演讲、绘画、书法、朗读等多项内容,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落实,全面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第二,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课堂。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并贯彻落实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实际想法并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指向,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调整学习状态,纠正自身不足。

五、善于利用传统节日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也要善于利用传统节日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传统节日周期性的有效复现能为巩固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提供有力的保障,对塑造民族品质、凝聚民族精神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利用传统节日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并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有效的延续。例如,在语文教学《传统节日》一课当中,教师就可以从我国的春节入手,通过向学生讲述年兽的故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了解,同时在教学当中向学生传授春节的相关传统民俗文化,如贴对联、放鞭炮、压岁钱等,并引导学生在课后作业当中以节日气氛为主题展开写作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写作当中进一步感受传统节日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传统节日为主题,与学生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例如以春节为主题背诵含有春节的古诗,或者和春节有关的歌、有关的故事等,不仅可以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节日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就要教师贯彻落实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以此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而这首先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以教材为基础,整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拓展课外资源,积极开展传统教育文化活动,创设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善于将传统节日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以此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有效渗透,从而完成以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中华校园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