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站“C位”,唱响主角戏

2022-10-23尹璇

党员生活·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图钉柏林村民

尹璇

盛夏8月,晚霞映红了天空。红安县柏林寺村文化广场旋律悠扬,欢快的广场舞点燃了这个昔日沉寂的村落。

正如群众步入广场中央,随音乐翩翩起舞,黄冈市在推进“共同缔造”过程中,让群众站上“C位”,唱响了主角戏。

小图钉撬动“最大公约数”

“阳光好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聊聊天、下下棋,美哉!”黄冈市黄州区赤壁街道青砖湖公园小区居民何国堤开心地说。

今年春天,党员陈正义在小区“微心愿墙”认领居民心愿:希望能修建一座凉亭,方便居民歇息。

“这个想法好,夏季纳凉,雨天遮雨,我愿意出资!”“既丰富了文娱活动,又能增进邻里感情,多好!”小区党支部组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商议方案,自筹资金,在小区空地搭建起一座休闲凉亭,居民取名“福寿亭”。

“不止这个凉亭,小区名称、楼栋名,可都是咱们居民自己取的。”青砖湖公园小区党支部书记刘学贵介绍。

青砖湖公园小区由5家单位的宿舍区“破墙合体”而成,连片改造后,小区党支部发出“征集令”,小区名称和楼栋名称,由业主提议并投票决定。

2020年12月,这5个宿舍区有了一个共同的新名字——青砖湖公园小区。9栋楼则以“和”字为题命名。“我所在的原黄冈职院宿舍区1栋,现在命名为‘和泰楼,寓意‘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小区居民郭福洲说。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动员群众群策群力。红安县七里坪镇柏林寺村的文化广场,也是聚民智、解民忧的生动实践。

2017年,柏林寺村被列为住建部首批“共同缔造”试点单位之一。2017年11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团队进驻柏林寺村,刚入驻的规划团队没有急于画图纸、出规划。

两个月的时间里,村“两委”和规划团队挨户走访,收集120余条建议,集中呈现在一张村落鸟瞰图上。一张规划图,双色图钉,红色赞成,蓝色反对。村里建什么、怎么建?由村民来决定。

“按下这枚图钉后,我几乎天天都来这里看看。有啥困难、有啥需要,我也跟着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村中心的大塘黄格塆有个臭水塘,夏天臭气熏天,村民黄灿敏在这里按上一枚红图钉。

臭水塘上的红图钉数量最多,第一批改造工程也从这里开始。最初的方案是净化水塘,再建一座小桥,打造“小桥流水”景观。63岁的村民闵杏花提出不同意见:“家里的小娃娃经常来塘边玩,万一掉下去可咋办?而且,村里刘家河也有桥,我们不缺小桥流水,倒是缺个跳舞的小广场。”

经工作队勘测、群众投票,最终决定将臭水塘填平,改造成文化广场。昔日让村民避之不及的臭水塘,成了休闲娱乐好去处。

“一枚小图钉,撬动‘最大公约数,把投票权和决定权交给村民,才能找准群众的真实需求,调动最大多数群众的积极性。”柏林寺村党支部书记刘有福说,点子群众出、规划群众议、规矩群众定,群众共谋有位子,才能激发治理活力。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罗田县三里畈镇新铺村苍葭冲塆以耕读传家、民风淳朴而闻名,被誉为“荆楚家学第一村”,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

村民熊铁飞的家门正前方有个鱼塘,旁边古树环绕,风景绝佳,但因缺少规划,显得杂乱无章。看着村里游客常来常往,他萌生出改造庭院的想法。

恰逢其时,今年6月18日,苍葭冲农民创意季第一期之庭院改造活动拉开帷幕。“村民出点子,邀请高校导师指导、志愿者协助,动员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古村建设,共筑美好家园。”新铺村党支部书记欧阳罡介绍。

热烈盛夏,万物繁茂,苍葭冲的庭院改造开展得如火如荼。和导师充分交流后,熊铁飞家敲定“山水田园人家”庭院改造方案:门前一汪碧泉,以大石造景,条石做凳,茅草为檐,既可乘凉观景,又可娱乐休闲。

方案一出,全家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搬砖运料、后勤保障,一家四口分工明确。每天清晨5点,一家人就出发去山上捡鹅卵石,熊铁飞因腿脚有疾,行动不便,担心影响进度,还特意把住在外地的弟弟叫回来帮忙。

“一砖一瓦,都是我们一家人搭建起来的,现在游客都来我家门前拍照打卡。”门前屋后古朴雅致,绿树碧泉相映成趣,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小院,熊铁飞成就感满满。

“做群众所需,听群众所想,建设项目凝聚了村民的经验共识,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才能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柏林寺村党支部书记刘有福表示。

2019年,柏林寺村大塘黄格塆建设污水管网,除了几名专业技术工外,其他都是村民自己投工投劳。施工过程中,由于大部分都是地下工程,为了原材料更坚固,几十号村民到后山拾碎石,一筐筐抬到村里。

施工初期,由于路面下沉,窨井与实际要求相差了2厘米,有村民发现后立即返工。“工程受益人是我们自己,当然要保证质量,让大家放心。”村民黄新祥说。最终,预算78万元的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实际只花费32万元。

美好环境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在麻城市龙池桥街道城西社区刘家畈小区,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施管家、人人夸”,这说的就是“小巷管家”施兴娣。

48岁的施兴娣是街坊邻居公认的“爱管闲事的热心肠”,经过群众推举、社区评选,她成了小区的一名“小巷管家”。除了以身作则管好自家事,基础设施改造、矛盾调解、防疫值守……哪里都有她的身影。

在刘家畈小区,像施兴娣这样群众信得过、叫得应、指望得上的“小巷管家”还有3名。他们每人负责一条主巷,每天一次走访巡察全覆盖。

“热心群众任‘小巷管家,让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老旧小区,从‘失管到‘共管,居民正逐步成為家园治理‘主人翁,奏响共管‘大合唱。”城西社区党委书记刘杰说。

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

美好环境,从房前屋后做起。但进行环境改造,总有个别村民不太上心,如何才能让每位村民都积极参与、主动维护?柏林寺村把各家各户的小朋友组织起来,组建起一支特别的“裁判员”队伍。

8月25日,烈日高照,一大清早,柏林寺村的中小学生集合在文化广场,有序开展一月一次的“小手拉大手”房前屋后环境评比活动。13名环保小卫士逐户查看,对照评分,最终评选出十户“卫生文明家庭”。

“小孩子的评判更直观、公正,不掺杂人情世故,用纯粹童真触动大人们的心灵,还能巧妙提醒家长增强卫生意识。”柏林寺村妇联主席郭莉说。

1600多人的柏林寺村,常住人口仅占三分之一,且多为老人和小孩。作为一个老龄化、空心化严重的村落,柏林寺村聚焦“一老一小”,发动村民捐地捐资,共建起一个面积近200平方米的幸福食堂。

“村里75岁以上老人一日三餐免费,60岁至75岁的老人进餐一天只要5元。”村民黄福和承包经营幸福食堂,除了留守老人就餐,还能承办红白喜事、接待游客,一年下来能赚四五万元。

新铺村苍葭冲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文创旅游。近年来,苍葭冲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农户产业”,确定“一户一业、一户一味、一户一品”发展目标,海燕油面、丁豆府、举人酒坊、田园餐厅、苍葭集市陆续兴建,实现发展成果群众共享。

“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新铺村党支部书记欧阳罡介绍,昔日的“空心村”如今烟火气越来越浓,不少村民回乡当起了专业合作户,2021年户均增收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万元。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在“共同”上做足文章,真正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黄冈市用一根“红线”串起珍珠无数,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猜你喜欢

图钉柏林村民
柏林Wilmina酒店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当气球遇到图钉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巧取图钉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巧取图钉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