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2022-10-23李道东

新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首歌曲乐理音乐作品

李道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鉴赏水平的重要手段。虽然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重要价值,但许多学生似乎对欣赏课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学生鉴赏水平有限,无法完全领略音乐之美,自然对这门课的兴趣度比较低。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对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内容做出调整和优化,让学生能完全融入到课堂之中,感受音乐作品内涵美、形式美,并对每个音乐作品都有立体化的赏析。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音乐欣赏不感兴趣的最大原因在于能力有限、基础薄弱。学生音乐欣赏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乐理知识不扎实,对音乐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技巧、旋律、节奏等不够了解,导致欣赏起来难度较大;二是对乐器了解不够,对一些常见的乐器如京胡、月琴、手风琴、双簧管、长笛等不了解,无法辨析其音色和演奏特点。

第二,教学方法有所欠缺。目前的音乐欣赏课通常由教师主导,教师会将作品中涉及的知识点、音乐技巧一并告知学生,学生只需要聆听和接收即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缺乏独立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相应的知识储备也难以提升。

第三,自主欣赏时间较短。一直以来,音乐欣赏时间在整个音乐课程中占比较少,欣赏一篇音乐作品的时间也普遍较短。在这样的时间安排下,学生无法深入地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而教师所制定的完整教學方案也无法有效实施。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优化策略

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正视当下音乐教学的问题,从学校发展实际、从班级学情出发,做好音乐欣赏教学的备课工作,并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扎实有效地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去优化措施,让学生能真正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1. 打牢音乐基础,提高课堂效率。

乐理学习是音乐鉴赏的基础,也是学生接触音乐的第一道门槛。对许多音乐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学懂乐理知识是有效开展音乐欣赏的前提。对于学生乐理知识的培养,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将乐理知识讲解渗透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之中,同时以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将枯燥的知识变得丰富有趣,让学生能耐心地学懂乐理。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阿细跳月》这一课涉及的知识点是五拍子的韵律。在该乐理知识教学时,教师可引入肢体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曲子旋律做身体律动:前三拍高举双手拍手,后两拍拍膝盖。用这种肢体动作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基本保持和乐曲同步。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刚拍了几下手,拍了几下膝盖,分析共有几拍、强弱程度等,以此来加深对节奏的感知。通过这种身体韵律训练的方式,将枯燥的节拍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并且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节奏的变化,逐渐跟上歌曲《阿细跳月》的节奏。当然,考虑到这种拍打如果太久了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此时,条件一般的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力量拍打课桌;对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教师让学生在音乐教室拍打一些乐器也是很好的做法。在这基础之上,学生再去欣赏这首歌曲,就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感。

2. 优化授课模式,提高课堂质量。

优化传统的欣赏教学模式,要改变教师以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优化改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增强课堂体验感。在分析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可多用语言表达、视频介绍、课堂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融入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之中。二是加强师生之间沟通。师生多通过提问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一方面让教师了解学生的体会和疑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通过优化授课模式的方式,音乐欣赏课堂质量才能稳步提升,学生在课程中也能有更好的体验感。

例如,在欣赏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采茶舞曲》的时候,考虑到福建是茶叶生产、销售的大省,教师可介绍福建的茶叶产业情况,让学生对本省的茶叶有一定的了解,再告诉学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采茶舞曲》是采茶人唱的歌曲。此时,教师让学生聆听一遍音乐,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想象的画面,通过想象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茶园之中。接着,教师可以播放采摘茶叶的场景视频,让学生观察采茶的动作:手心朝上,大拇指和中指做采摘动作,翻一下手腕入筐。再接下来,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有过采茶的经历,并且给学生演示采茶的动作。可以说,这节课以真实再现的方式呈现采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采摘茶叶的艰辛,体会其中的快乐,再听这首歌曲的时候他们会更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欣赏。

3. 规划欣赏时间,提升欣赏水平。

足够多的欣赏时间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知音乐作品的魅力,但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欣赏教学的课时安排比较少,由此想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难度也比较大,所以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音乐鉴赏的时间分配。一是增加课堂音乐鉴赏的时间。对于一些音乐技巧比较高、欣赏难度比较大的作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预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作对该作品的欣赏,发挥出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二是适当安排课后音乐欣赏。教师可以围绕某个主题选择相应的音乐作品,安排学生在课余的时间聆听欣赏。这些作品往往难度比较低,加上教师的一些引导后,学生可以完成自主欣赏。

例如,以课后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安排一组歌曲赏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黄河大合唱》,这三首歌曲主题鲜明,同时许多学生对这些歌曲都非常熟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欣赏这些歌曲中不会感到太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欣赏。将这三首歌曲作为课后欣赏的曲目,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欣赏三首歌曲旋律的相似性,以慷慨激昂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不折不挠、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借助欣赏音乐的契机来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出音乐作品赏析的价值。此外,很多歌曲的欣赏要基于具体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多融入多元的欣赏方式。比如融入不同音乐乐器演奏的音乐情境,融入一些不同版本的音乐形式,让学生能聆听不一样的音乐,同时在欣赏时间上适当调整,多思考如何让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师应当关注学生音乐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现阶段音乐基础的薄弱点,并对症下药,巩固学生的乐理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精心安排音乐欣赏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利用情景模拟课堂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壶井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

猜你喜欢

首歌曲乐理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张傲全新单曲《爱我所爱》暖心来袭
陈曦全新单曲《不转弯》震撼发行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