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图的优化 学习的进阶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新』与『实』

2022-10-23邹盛蓉

江西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进阶课标语文课程

■邹盛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新时代背景下语文课程实施、语文课程改革深化的纲领性文件。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新课标”的“新”体现在对育人目标的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的“实”体现在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进阶升级的“脚手架”。

一、培养时代新人,优化育人蓝图

作为教育者,我经常问自己:“学校是干什么的?”“育人的载体是什么?”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蕴含着育人价值和素养导向。“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是育人的蓝图,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新课标”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的蓝图。

(一)战略性和方向性的优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旧课标”)自颁布起已逾十年。十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做出全面系统的部署,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化,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都在“新课标”中有所体现。“新课标”的战略性和方向性都更明确了。

以课程标准前言部分的阐述为例,“旧课标”的前言是目录的组成部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项内容,“新课标”的前言和目录分设,前言单独成篇,且义务教育各科目课程标准的前言内容基本一致,充分体现了各科目课程标准的一体化设计思路。“新课标”的前言由指导思想、修订原则、主要变化三部分组成,体现了“新课标”战略性和方向性的优化,如修订原则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

(二)科学性、系统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优化

自“旧课标”颁布以来,不少课程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涌现,让广大一线教师受益匪浅。但同时,“旧课标”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标”则针对这些教育问题做出了有效回应。

以“整本书阅读”为例,“旧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一理念方向明确,但对各学段有什么阅读要求,学生该怎么落实,“旧课标”未给出具体的指导。在“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中,“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一项,对各学段的教学提示进行了细化,其指导更科学、更系统,更具有操作性。

(三)综合性、实践性、适宜性、时代性的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了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新课标”在综合性、实践性、适宜性和时代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

以评价建议为例,本次课标修订体现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最前沿的教育改革方案要义,明确了“评什么”“怎么评”“评价结果如何运用”等问题。教师更能明确:教学评价应基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完成情况,收集、分析学生的阶段性测试数据,及时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教学。

二、凸显学生主体,推动学习进阶

“旧课标”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出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了语文是实践性课程,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理念的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假合作、假探究,语文实践活动走过场等问题。“新课标”针对这些落地的“学”的问题,提供了多个实实在在的“脚手架”,进一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了学习的进阶。

(一)“新课标”“实”在学习目标的进阶——加强思想性

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的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语文课程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方面都体现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这一思想内核。

1.课程性质加强思想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课程总目标和学段要求加强思想性。“新课标”进一步强调了语文课程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特别是在学段要求中,除了在相应学段提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要求,还指明了落实以上要求时的育人导向,如第一学段在育人方面提出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初步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发对革命领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的要求。

3.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加强思想性。“新课标”还明确了课程内容的三个重大主题,分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体现这三个重大主题的作品占比要达到60%~70%。其他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比为30%~40%。在课程实施中要立足核心素养,彰显“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二)“新课标”“实”在学习导向的进阶——以核心素养为纲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中的又一重大变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源。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这一成果运用在“新课标”的修订中,表述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了“新课标”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有力回答。

2.语文学科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本学科的贡献。每个学科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价值,具体到语文学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的是什么贡献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学生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纲要,语文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三)“新课标”“实”在学习内容的进阶——设置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第一层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第二层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任务群;第三层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1.学习任务群具有主题性和实践性。学习任务群是一种围绕特定主题的实践活动,主题是语文性的主题,任务是实践性的任务,即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每个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的。

2.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和综合性。学习任务群以情境化的核心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并使学生经历完成任务的全过程。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她说一个个知识点好比盖房子的砖,关键的原理和概念好比承重墙,两者兼具,房子才建得好。房子建好了但和参观者没关系,人要进来生活,吃喝拉撒睡读书,处处都留下痕迹,房子才跟他有生命关联、情感关联,才能成为家。学生也一样,要完成这个承重墙般的核心任务,进入学习实践活动,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习才和他有生命关联、情感关联,才叫学习。

(四)“新课标”“实”在学习方法的进阶——让发现学习成为可能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师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这门科目的小型图书馆,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参与所学知识的体系构建过程,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知识。发现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

1.在主题学习中发现学习。“旧课标”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但并未深化,所以出现了许多假合作、假探究的现象。“新课标”修订的课程内容以任务群方式组织和呈现,为发现学习的落地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基于此,许多教师开始探索主题学习、群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发现式的学习方式,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经验。

2.在跨学科学习中发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科主体主动跨科,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南昌市青云谱区开展的学生“模拟城市规划提案”活动就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特点:真实的情境、问题的解决、开放的结果。

当然,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发现学习也离不开“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就是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发现学习要与接受学习相互补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新课标”“实”在学习效果的进阶——学业质量有标准

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是对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的整体刻画,反映的是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其目的是让学习的参与者不仅要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还要知道“学得怎么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形成育人合力。

“新课标”描绘了新的育人蓝图,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我们要领会“新课标”的“新”,践行“新课标”的“实”,让语文课程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做出独特的学科担当。

猜你喜欢

进阶课标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砥砺奋进“十三五”,看安凯客车“出海”进阶之路
Flying Forward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从萌新到大神,有些进阶秘籍你不知道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时髦进阶版法式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