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时间的不同对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儿疗效的影响

2022-10-23何丽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变应性尘螨鼻塞

何丽玲

(中山市博爱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中山 528400)

变应性鼻炎也叫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过敏性疾病。引起变应性鼻炎的过敏原有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真菌变应原等。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是指由于机体对尘螨的敏感性增加而导致的鼻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1]。此病在儿童群体中比较常见。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儿的临床表现有打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案,但通过系统化治疗能对本病的症状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2]。目前,特异性免疫治疗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影响多因素所致变异性鼻炎自然进程的有效疗法,也是一种对症治疗手段。研究指出,特异性免疫治疗不仅能预防新的致敏情况的发生,还能在疗程结束后继续保持长期的疗效,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且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好[3]。本文主要是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时间的不同对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儿疗效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 例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年龄≤14 岁;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显示尘螨阳性(+);血清尘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0.7 kU/L ;具有进行免疫治疗的指征;近2周内未使用过鼻减充血剂、抗过敏药物或激素类药物;其家长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了相关书面协议。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持续性哮喘、恶性肿瘤或心脏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有药物过敏史;存在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治疗。按照治疗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1 年组(治疗时间为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和3 年组(治疗时间为2018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每组各有患儿50 例。在3 年组患儿中,有男27 例,女23 例;其中年龄最小者为4 岁,最大者为14 岁,平均年龄为(9.5±2.3)岁;其中病程最短者为1 年,最长者为4 年,平均病程为(2.6±1.0)年。在1 年组患儿中,有男30 例,女20 例;其中年龄最小者为5 岁,最大者为14 岁,平均年龄为(9.0±2.5)岁;其中病程最短者为2 年,最长者为5 年,平均病程为(3.0±1.2)年。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同质性。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通过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粉尘螨滴剂(生产厂家: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60012;规格:2 mL/支)的用法是:将此药滴于舌下,含1 ~3 min 后吞咽入腹。用药时间为每晚睡前30 min。在用药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过敏症状加重的情况,若有此类情况出现需将药物浓度降低3 级。连续治疗2 周后逐渐增加用药剂量,并对患儿鼻痒、鼻塞、流清涕等症状的控制情况进行评估,酌情增加对症治疗药物。共对患儿进行2 个阶段(剂量递增期及维持期)的治疗。在剂量递增期,第1 周用粉尘螨滴剂1 号(其中蛋白质浓度为1 μg/mL)进行治疗,第1 天滴1 滴,以后每天增加1 滴,第5 天滴6 滴,第6 天滴8 滴,第7 天滴10 滴;第2 周用粉尘螨滴剂2 号(其中蛋白质浓度为10 μg/mL)进行治疗,滴服的方式与第1 周相同;第3 周用粉尘螨滴剂3 号(其中蛋白质浓度为100 μg/mL)进行治疗,用药方法同第1 周;第4 周及第5 周均用粉尘螨滴剂4 号(其中蛋白质浓度为333 μg/mL)进行治疗,每天滴3 滴。在剂量维持期,从第6 周开始,持续使用粉尘螨滴剂4 号进行治疗,一直治疗至疗程结束。3 年组患儿治疗的时间为3 年,1 年组患儿治疗的时间为1 年。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参照2004 年兰州会议制定的标准对两组患儿的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4 项症状进行评分,具体的评分细则是:打喷嚏:3 ~5 次/d 计1 分,6 ~10 次/d 计2 分,≥11 次/d 计3 分;流 清 涕:1 ~4 次/d 计1分,5 ~9 次/d 计2 分,≥10 次/d 计3 分;鼻塞:有意识吸气时感觉鼻塞计1 分,间歇性出现鼻塞计2分,全天出现鼻塞计3 分;鼻痒:间断出现鼻痒计1分,鼻腔有蚁行感尚能忍受计2 分,鼻腔有难以忍受的蚁行感计3 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儿不适感的严重程度。VAS 的分值为0 ~10 分,患儿的评分越高表示其不适感越强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估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RQLQ 包括睡眠、情感、活动等评分指标,总分为150 分,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其RQLQ 评分呈正相关。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症用药率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包括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的情况[4]。参照2004年兰州会议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儿4 项临床症状的总分降低>65%。有效:治疗后患儿4 项临床症状的总分降低25% ~65%。无效:治疗后患儿4项临床症状的总分降低<25%。(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打喷嚏评分、流清涕评分、鼻塞评分、鼻痒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年组患儿的打喷嚏评分、流清涕评分、鼻塞评分、鼻痒评分均低于1 年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分,±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打喷嚏评分 流清涕评分 鼻塞评分 鼻痒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3 年组(n=50)2.0±0.50.6±0.22.2±0.50.6±0.12.1±0.40.6±0.22.1±0.50.7±0.1 1 年组(n=50)2.1±0.40.8±0.32.1±0.60.9±0.22.1±0.50.9±0.32.2±0.40.8±0.3 χ² 值1.1044.9030.9059.487<0.0015.8831.1042.236 P 值0.272<0.0010.368<0.0011.000<0.0010.2720.028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VAS 评分、RQLQ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VAS 评分、RQLQ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年组患儿的VAS 评分低于1 年组患儿,其RQLQ 评分高于1年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VAS 评分、RQLQ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VAS 评分、RQLQ 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VAS 评分RQLQ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3 年组(n=50)7.4±1.71.3±1.489.3±5.2122.3±4.2 1 年组(n=50)7.7±1.13.0±4.189.1±4.6108.3±5.3 t 值1.0482.7750.20414.639 P 值0.2970.0070.839<0.001

2.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对症用药率的比较

3 年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1 年组患儿,其对症用药率低于1 年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对症用药率的比较

2.4 两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此病患儿的病情在发作时会出现鼻痒、鼻塞、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变应性鼻炎的诱发因素较多,其中尘螨是最常见的一种过敏原[5]。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的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可对患儿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还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6]。研究发现,特异性免疫治疗可影响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的自然进程,能发挥对症治疗的效果,还可预防新的致敏反应的发生[7]。研究指出,在对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的数年内,仍可有效抑制其临床症状加重[8]。由此可见,尽早开展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显著控制此病患儿病情的进程,降低其鼻黏膜损伤,改善其预后。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尘螨以屋尘螨和粉尘螨为主,二者均可诱发哮喘,且常伴有交叉过敏的情况[9]。临床上对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发现多数患儿均对这两种尘螨过敏[10]。本研究纳入的病例均对这两种尘螨过敏。粉尘螨滴剂是一种典型的特异性免疫制剂,其作用机制是:可改变Th2 细胞与Th1 细胞的比例,Th2 细胞是主要的过敏性免疫反应细胞,可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等细胞因子[11];粉尘螨滴剂能通过对树突状细胞递呈的变应原进行诱导调节,使T 细胞及Th1 细胞的生成量增加,从而可抑制Th2 细胞的活性;Th2 细胞的活性下降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钝化,因而能够减轻过敏反应。吴峰坤[12]研究发现,粉尘螨滴剂能调节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的水平,因而可较好地抑制或减轻过敏反应。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通过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小儿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时,与治疗周期为1 年的患儿相比,治疗周期为3 年的患儿其临床疗效更好,在治疗的安全性方面二者相当,说明该疗法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变应性尘螨鼻塞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鼻内针刺联合揿针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变应性鼻炎行标准化舌下脱敏治疗的护理体会
跟螨虫在家做伴
告别浪漫“螨”屋
数码
如何除螨才有效
鼻塞总在一侧早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