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照隧道二衬结构病害原因分析与处治措施研究
2022-10-22龙晓毅
龙晓毅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200)
0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的发展,大量公路隧道经长时间运营后,出现二衬开裂、渗漏水以及掉块等质量问题[1]。二衬病害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3],如受到二衬施工质量、围岩强度、地下水作用等因素的影响[4]。本文以厦蓉高速公路鸡照隧道为例,针对隧道出现的各类二衬病害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研究成果可为其他隧道二衬病害处治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厦蓉高速公路鸡照隧道为双洞四车道分离式长隧道,长2 215 m,于2010年建成通车运营。根据原设计详勘资料及施工图设计文件,隧道穿越区位于构造隆升低山工程地质区,山体近南北走向,地势总体北低南高;隧道与山脊近于直交,沿隧道轴向山体两侧低、中部高;隧道进口地形较缓,坡脚约为22°,隧道出口地形亦较缓,坡脚约为35°。
隧址区有产状为85°∠75°的断层通过,断层产状在泥盆系泥质粉砂岩中,地貌上山脊鞍部呈线状分布。断层呈南北走向,向东倾,属正断层。断层破碎带宽20~30 m,为碎裂岩,断距7~27 m。隧道ZK175+100~ZK175+132段、YK175+165~YK175+185段与该断层正交,对该隧道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
2 隧道新增病害情况及原因分析
2.1 隧道新增病害基本情况
鸡照隧道已于2017年2~6月进行了病害处治,处置范围为左洞ZK175+420~ZK175+940(长520 m)与右洞YK175+560~YK175+980(长420 m),重建了部分仰拱与二衬。2021-03-19,日常检查发现鸡照隧道处治段落内部分二衬产生5处新增裂缝病害,且最严重的拱脚变形位置有发育现象,变形幅度逐步增大。具体病害位置如表1所示。
表1 鸡照隧道新增病害位置及状况分析表
2.2 二衬新增病害表现
(1)YK175+820~YK175+841段左侧边墙在2017年处治时未更换二衬,仅更换仰拱,完成后于旧二衬边墙的拱脚处抹约2 cm厚砂浆层保持外观。2021年4月调查时,因拱墙沉降不均,此砂浆层已开裂,形成30 m长贯穿纵向裂缝。
(2)YK175+970~YK175+985段左侧边墙拱脚起层、剥落。根据隧道施工资料显示,在2010年鸡照隧道新建施工时,YK175+970~YK175+985段左侧边墙的初支与二衬施工质量较差,混凝土强度过低,部分混凝土可用手捏碎,二衬厚度不足,且内部钢筋等结构材料缺失,导致整个初支与二衬质量较差。2017年对鸡照隧道进行病害处治时,此处二衬并未发现病害,因此未对此处二衬进行更换,仅更换了仰拱,并在两侧拱脚处打锁脚钢管注浆加固。2021年4月调查发现,该二衬拱脚混凝土因质量差破裂剥落,二衬厚度最薄处仅10 cm,无防水层,二衬混凝土含水率较高,劣化严重,二衬钢筋缺失严重。
(3)ZK175+770~ZK175+790段右侧边墙纵向裂缝。2017年处治时,ZK175+770~ZK175+790段右侧边墙未更换二衬,仅更换仰拱,二衬边墙的拱脚处抹约2 cm厚砂浆层保持外观。目前因拱墙沉降不均,此砂浆层已开裂,形成20 m长纵向裂缝,且在左侧拱腰处发现轻微错台等问题。
(4)ZK175+790~ZK175+830段左侧边墙段在2017年隧道病害处治时未更换二衬,仅更换仰拱,完成后于旧二衬边墙的拱脚处抹约2 cm厚砂浆层保持外观。此处位于仰拱更换段落与旧路的交界处,目前因拱墙沉降不均,此砂浆层已开裂,形成20 m长纵向裂缝,同时ZK175+805处拱腰位置局部隆起。
2.3 隧道新增病害原因机理分析
隧道病害是在地形地貌、岩土体条件和断层等不利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其病害的发展往往呈现初期较慢、中后期病害发育速度显著加快的特点。鸡照隧道于2010年建成通车,经过7年运营,隧道出现较严重的隧道病害,如衬砌开裂、二衬劣化、渗漏水等问题,于2017年对该隧道病害进行处治,2021年日常巡查发现多处新增二衬结构病害,归纳原因如下:
(1)施工原因。根据相关施工资料,新增二衬病害地段的初支与二衬施工质量较差,混凝土强度过低,部分混凝土可用手捏碎,结构层厚度不足,钢筋等结构材料缺失,二衬出露部分未见防水板,导致整个初支与二衬质量较差,加之受断层等不良地质条件影响,二衬加速劣化。
(2)不良地质条件。隧道新增病害段基岩为弱风化泥质粉砂岩,局部偶夹泥灰岩,岩质较坚硬,节理裂隙发育,节理多为张节理。同时受隧址区断层影响,隧道新增病害位置(ZK175+100~ZK175+132段、YK175+165~YK175+185段)与该断层正交,对该隧道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受沟谷地形地下水的影响,隧道病害进一步加剧。
(3)前期处治范围不到位。YK175+820~YK175+841段左侧边墙、YK175+970~YK175+985段左侧边墙、ZK175+770~ZK175+790段右侧边墙、ZK175+790~ZK175+830段左侧边墙段等地段目前开裂严重,前期处治过程中由于二衬开裂问题不严重,只更换仰拱,二衬表面仅采用抹浆处理,未对裂缝地段进行进一步安全性评价,随着二衬裂缝加速发育,导致二衬结构性病害进一步加剧。
3 病害处治设计以及处治效果
3.1 隧道病害处治设计方案
(1)对于拱脚变形、剥落的YK175+970~YK175+985段左侧边墙,其二衬厚度严重不足,二衬劣化十分严重,已经在前期治理中采取凿除整个二衬至初支部分(仰拱及锁脚钢管已经在前期治理中使用,不做处理)仰拱及锁脚钢管的方案,此次采取重新施工初支、防水层和重新装模浇筑边墙二衬的方案,于新旧混凝土处植筋连接,植筋长度为40 cm,如图1所示。二衬凿除段重新浇筑,施工期应根据裂缝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分块,并严格控制每次凿除长度,凿除前应做好临时保固措施,在换拱、衬砌拆除段前后3 m设置Ⅰ20工字钢钢支撑,间距为0.5 m,采用φ22 mm钢筋纵向连接。
图1 二衬拆除临时支护布置平面图
图2 粘贴钢带布置平面图(cm)
(2)对于宽度<0.2 mm,深度较浅的纵、斜向二衬裂缝进行表面封闭处理,裂缝宽度>0.2 mm时,采用压力灌浆法灌注处理。二衬裂缝灌胶密封后,对YK175+820~YK175+841段左边墙、ZK175+770~ZK175+790段右边墙和ZK175+790~ZK175+820段左边墙等处的斜向裂缝及纵向裂缝部位采用粘贴钢板进行加固,粘贴钢板采用Q345钢带(50 cm×370 cm,间距50 cm),钢带外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钢带与隧道二衬模筑混凝土之间采用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进行粘接,并用M24化学锚栓锚固。化学锚固螺杆型号为M24 mm×300 mm,钻孔直径为28 mm,钻孔深度为30 cm,单根锚固力≥100 kN。胶粘剂采用A级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见图2。
(3)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临时排水措施,同时对于二衬重建段需加强排水措施,确保二衬不会长时间受地下水影响,以增强二衬结构的耐久性。
3.2 隧道病害处治后效果
该隧道采用上述处治方案处理二衬病害后,后续运营期间隧道运行基本正常,未发现裂缝、混凝土掉块和渗漏水等现象,处治效果显著。
4 结语
本文以鸡照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隧道新增二衬病害的主要病害形式,并结合地质条件及施工资料,对新增二衬病害原因进行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为受断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以及施工质量等因素影响,使隧道二衬出现开裂,二衬严重劣化等病害,且由于前期处治工作不足导致隧道病害进一步加剧。本次处治设计中,针对隧道不同部位的病害程度给出了合理的处治方案,如采用注浆加固、粘贴钢板以及二衬重筑等措施进行处治,极大地提高隧道病害段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