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NKI数据库的万玛才旦电影研究热点及前沿探析

2022-10-22程娅娟

传媒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发文藏族民族

程娅娟

万玛才旦执导藏族题材电影,主要电影作品《静静的嘛呢石》(2005)、《寻找智美更登》(2009)、《老狗》(2011)、《塔洛》(2015)、《撞死了一只羊》(2019)、《气球》(2020)。他在近两年的创作中不断尝试先锋性和探索性,坚持在影片灵感与创作、诠释与解读层面下功夫,尝试探寻诸如《撞死了一只羊》中的藏地现代化主题,与非藏族地区受众对话,因此对万玛才旦的研究也在近些年来层出不穷。

通过探赜与万玛才旦电影研究焦点相关的波折变化和新兴趋势,打通在内视角、外视角兼顾创作下的藏族题材电影中,藏民族文化与现代主流文化关系的桥梁、中介,方能进一步转向对现代藏族文化主体本身的关注。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对万玛才旦的研究呈现开放式状态,以2022年3月前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445篇与万玛才旦相关文献为分析样本,包括涵盖的93篇来自核心期刊的篇目,文献研究整体水平较高,将近四分之一的权威学术期刊证明了万玛才旦在电影创作、影视传播、文化塑造等方面赢取了话题度。与此相悖,万玛才旦影视研究的跨学科分类发展不均衡,以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学科领域居多,高达38.03%,少有涉及信息科技、文化经济等门类,对其影视方面的研究尚未得到多个学科的关注。

(二)基于跨学科理论的文献计量研究方法

本文将跨学科的计量方式融入电影批评领域,择取文献计量与数据可视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中国知网系统信息可视化分析功能,对万玛才旦电影研究的主题、发文期刊、来源类别、发文量、核心作者、高频关键词共词等进行计量,厘清其研究趋势及发展前沿。

二、万玛才旦电影研究热点与知识发现

本文构建了题为“万玛才旦”相关研究的分布图、共现图、演进图。基于中国知网库,洞察其导演电影研究的“文献焦点的生长点”“研究创新点”以及形成特征。

(一)学术关注度

将检索出的文献按照在时间维度分布上的年度发文数量,得出发文量的分布图(如图1)。国内对万玛才旦电影研究始于2000年,发文量仅一篇,且为评析他的小说创作。2013年后的发文量猛速上涨。同时,在2019年、2020年的两年中达到发文数量持平。2021年,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曾预测万玛才旦导演电影研究的发文量值高达59篇,实则发出42篇;2022年,系统再次预测值达到45篇,发文境况呈微增长趋势。文献数量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万玛才旦的研究热度与上映作品话题度息息相关,真正走进学界市场范围的是电影文本范例。真正意义上最早的国内电影学术评论文章是2013年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芦辰芳硕士论文《静静的唐卡——万玛才旦电影作品研究》[2]等。基于可视化中呈现的电影《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万玛才旦早期将现实主义精神建构于西藏人民真实生活之上,后使得电影《塔洛》描绘出藏族人民在现代化转型时宣泄身份迷失的痛苦,电影不再是单纯借藏族景观发力,这彻底轰动了藏语、藏人、藏地三位一体的“藏地电影新浪潮”,藏族题材电影未来的研究发文量趋势有望勇创新高。

图1 在时间维度上的“万玛才旦”相关研究发文量的分布图

(二)研究核心作者及机构分析

2021年6月止,万玛才旦电影研究的发文量前五的作者:胡谱忠5篇(首都师范大学)、袁智忠2篇(西南大学)、杜庆春2篇(北京电影学院)、巩杰2篇(西北大学),国外作者研究发文量尽达30余篇。显然万玛才旦影视与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稍显不够,这是本土新锐导演起步时间较晚带来的结果之一,也是学界领域对传播藏文化广度的效果展现。

基于进一步对万玛才旦电影研究热点在国内电影学有关机构的引文数据探索,首当其冲的是北京电影学院14篇,对比以往的数据结果,其机构是在2022年之际反超原本首位的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发文12篇;后是青海民族大学发文量并列为12篇;排列第四的是中国传媒大学9篇,再是西藏民族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发文数量接近。这些机构均以我国北方地区高校为主,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和民族地域表征,但研究文献始终被囿于该民族电影作品的生产进度,滞后的电影生产速度不得不使万玛才旦电影研究的热度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这对大部分电影导演和电影产业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考验与冲击。

(三)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图2 国内“万玛才旦”研究的重要机构分布

中国知网库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主题关键词是万玛才旦(总次数:88),其余高频关键词还有塔洛(总次数:34)、撞死了一只羊(总次数:27)、气球(总次数:19)、少数的藏语电影及现代性、长镜头、作者电影为次要的文献主题,关于万玛才旦的研究关键词主要通过一种单向度的视角,从电影作品的研究层面去审视藏族地区的文化,再进一步探讨其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再诸如上述关键词涵盖的影像书写、电影叙事研究、空间叙事研究、作者电影美学研究,在中国知网库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的应用率形态丰富多元,研究方向多维立体,研究热词中以万玛才旦电影本体化、电影美学特征为主,少量内容开始触及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研究。这种荒诞性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寓言式故事的研究价值,正体现了万玛才旦电影中对藏群人民在现代社会中前进与发展时所创造出双重身份的过程,背后更是蕴含着对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主流文化呼应与融解的思索,也为推进影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局面。

三、研究热点及前沿探析

万玛才旦影视研究相关的主要、次要主题均包括民族题材电影、视听语言、身份认同等议题,焦点主题演变发生质的递进飞跃。

(一)导演论——藏族电影创制力量的培育与发展

以“万玛才旦”为第一关键词的主要主题篇目共88篇,占总主题的27.24%;次要主题篇目共148篇,占总主题的42.05%。万玛才旦可以称为中国居于首位在国际、国内备受关注的藏族题材电影导演。以“万玛才旦”为次要主题研究之多是在于“作家导演”电影下涵盖的新维度:民族电影+文化身份书写,他在作品中力图实现藏族文化身份的建构,为其电影注入了源头活水。除此之外,藏族导演团队的创制已具有清晰的谱系化表征,出自本土的导演对影像中的故事会抒发明显的辽阔感,他们为非藏族人民提供了透视藏区的文化视野,在这点上,亲身的本土化培育路径将进一步带动人们与藏族电影文化的交流。在尊重民族文化的前提要求下,非藏族地区的创作人员开始有意走进该民族影视环境,建立起某种“去身份化”的观察策略,为当代影坛激活新兴力量。

(二)电影文本论——影像符号与主体信仰的解码

中国知网中数据分析得出《塔洛》(发文量34篇,占10.53%)、《撞死了一只羊》(发文量27篇,占8.36%)、《气球》(发文量19篇,占5.88%)、《静静的嘛呢石》(发文量6篇,占1.86%)。位居前列的具体电影作品与文化传播之间联系紧密,研究从电影文本出发,这表明学术界对电影作品水准和电影艺术性都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尤其在乡愁叙事文本与现实主义的层面上,乡愁的书写实际上是西藏民族的多重焦虑,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乡土文学或者藏语电影爱好者所处时代里的信仰指数。这种信仰不再是狭义的宗教文化,而是从叙述民族主体表达到共述母体普世的价值观念,它触碰到了当前的中国社会的信仰症结。

(三)藏文化——去宏大化叙事下文化意指的回归

文献研究中的主要主题并非藏文化本身,而是附载于其中的主要主题。万玛才旦既关注民俗风情本身,又放眼于藏文化的广泛传播。如果说导演在电影文本中所有关于藏民族符号的表达,包括喇嘛、灵塔等,旨在建构藏族图景和藏族形象,那么在藏文化影响下群体与个体的人类现实生存境况,更是引发民族思考的终极命题。基于此,民族符号的呈现都寄托在民族文化表述中,是在转向对藏族文化主体本身的关注和抚慰,对民族主体情感的维系和感悟。

四、讨论:“发展意识”与实践导向

关于现代文明的发展,不仅通过意象和指涉的符码不断影响着西藏人民认识理解宗教传统文化的过程,而且改变着西藏的世俗生活和精神境界[3]。万玛才旦曾自诩电影有反叛的意味,暗示本民族将对某些传统有一个终结,这流溢着未来更广的藏语电影中不断寻找纯粹、活力的民族生命力的激情。而进一步追踪万玛才旦电影的研究趋势的变化,揭示万玛才旦电影研究的广泛关注大致分为三层导向:第一层是最早研究风情民俗的写意式电影作品;第二层是呼应文学创作,考究创作出发点,延续了学界对其作品改编的电影背后的藏文化关怀;第三层是探索先锋影像,关注族群现代性,即转向对现代藏族文化主体本身的关注和抚慰,使得民族电影文化表征日趋显现,维系群体身份归属感。

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传播的对象、观念、渠道等来看,作为民族文化品牌符号的电影应当响应国家电影的方针政策、文本故事与藏族风情的艺术结合、扩大多元化形式的媒介传播手段。学术界对藏族甚至其他少数民族电影传播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影作品、电影叙事转型和国家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象征意义上,对民族影视创作者的关注相对较低。例如藏族,目前仅有松太加、张扬数个名导,他们的创作团队需要培养更多本土影视人才,学术研究可以挖掘更多藏地文艺作品,含蓄地表达了外视角导演下的民族认同和文化地位,为西藏电影的身份表达和艺术生存提供了新的道路。

当前,藏族乃至其他少数民族领域的影视作品尚未成为主流,市场收获未呈现良好趋势。在媒介助长的少数民族地区影视行业的网络化、数字化会逐渐延伸,如何更好地适应媒体时代?笔者认为应该大力发挥媒介的优势,拓宽影片良性营销市场。并且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多立足于考察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电影如何对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进行多维度地传播,凸显少数民族电影参与国家主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开拓其发展的政治与文化空间,进而适应全球文化的融合。

五、结语

可以预知,在数字人文交汇的创新引擎下,藏族题材电影乃至我国少数民族电影领域的研究成果会不断摸索、不断更新。目前,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小成本藏族题材电影研究热衷于显露当前藏区面临的身份焦虑与现代意识,完成其转向对现代藏族文化主体本身的关注和抚慰,民族电影文化表征日趋显现,重在维系群体身份归属感。日后,对藏族乃至其他少数民族电影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热点,将会随着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构建,逐步寻找到打通民族文化与现代主流文化关系的桥梁,而不断变化多端。

猜你喜欢

发文藏族民族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The Light Inside
MINORITY REPORT
《演变》《藏族少女》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传承 民族 文化
论藏族题材电影文化主体性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