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框架视域下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研究
——以重庆市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为例

2022-10-22谭钥予

传媒论坛 2022年15期

谭钥予

赛会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群体的主力军,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志愿精神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增加社会的凝聚力,缓和利益冲突引发的社会紧张,还体现在有效补充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中存在的资源不足和社会效益方面。近五年来,重庆市先后举办了近千场赛会活动,本研究以自然年为单位从中进行抽样,每年选取赛会志愿者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场,将其中的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作为样本。从新闻框架角度,对重庆市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进行研究,旨在探究赛会志愿者新闻报是否发挥了以下两个作用:一是培育人们的志愿服务精神,提高社会对志愿者的认同,引领更多人加入这个团体;二是提高重庆城市形象和助推重庆市赛会志愿者活动的发展。

一、高层宏观分析——主题框架的选择

(一)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的框架选择

在新闻框架的内在结构中具有高层次意义的,往往是对某一事件主题的界定,即戈夫曼谓之“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媒体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价值选择标准,在这一层框架得到体现。

对样本报道中报道主题的数据分析,以新闻标题和新闻内容中所含报道重点为判断标准,关于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主要围绕以下主题进行报道:志愿者人物报道、志愿者活动概况、志愿者筹备概况、志愿者相关政策、志愿者招募。志愿者人物报道:指新闻主体以志愿者个人或群体为报道对象,描述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行为、感悟等;志愿者活动概况:指新闻整理总结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服务岗位、服务位置、服务内容等情况;志愿活动筹备概况:指新闻报道内容主要关注志愿者筹备工作中的具体细节,如培训中的课程范围、培训师身份等,招募过程中对志愿者的招募要求、招募范围等。志愿者相关仪式活动:指新闻主要报道政府、官方指定的有关志愿者群体的仪式活动,包括志愿者参加培训交流会、表彰大会、上岗誓师会和座谈交流会等仪式活动;志愿者招募:指新闻主体为政府或官方或媒体本身发起志愿者招募通知,号召公众参与到志愿者行列中来。

本研究样本的报道主题数量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新闻报道主题数量对比(单位:篇)

任何文本结构均有主题形式,乃由命题组成。命题与命题会因为主题接近而形成较高层次的命题(即巨命题),通过低层次命题(或稍微命题)到较高层次的巨命题过程,便形成了新闻的核心意义(可视为同框架之概念)。志愿者筹备概况、志愿者相关仪式活动和志愿者招募均属于志愿者组织管理层面的报道框架,志愿者人物报道、志愿者活动概况属于志愿者群体层面的报道框架。在此报道框架下,志愿者组织管理层面的新闻报道为18篇,志愿者群体层面的新闻报道为16篇,可以看出媒体对志愿者组织管理层面和志愿者群体层面的新闻框架选择均衡。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主流媒体和高校媒体关于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的框架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表2。

表2 高校媒体和主流媒体新闻报道框架分布情况(单位:篇)

主流媒体在志愿者组织层面框架下的新闻报道数量为10篇,在志愿者群体层面框架下的新闻报道数量为5篇;高校媒体在志愿者组织层面框架下的新闻报道数量为8篇,在志愿者群体层面框架下的新闻报道数量为11篇。可以看出,两类媒体对于赛会志愿者的报道主题框架选择上有明显不同。

(二)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框架选择的原因探析

从议程设置的视角审视重庆市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主题框架的选择,此类报道的媒体议程设置和政府的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处于党管媒体的体制下,政策议程对其影响不容小觑。

与主流媒体相比,影响高校媒体关于重庆市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框架的原因除上述的政府议程之外,还受志愿者参与规模的影响。

高校媒体一般由学校宣传部门的干部教师负责日常管理,并组织大学生参与具体工作,主要报道校领导公务活动、师生学术动态等,报道主体均是针对该校师生。赛会志愿者主要来自各高校,是高校参与公共服务、经济建设、文化传承的载体,自然是高校媒体的热点关注。将各赛事参与志愿者的高校分布人数与报道匹配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事件参与主体所在高校的数量,影响着重庆市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框架选择。

二、中层整体展示——结构框架的构建

确定了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的主题框架之后,下一步即是围绕主体框架关注的焦点话题去组织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报道的焦点和事件的意义,就是构建这个框架所关注的。

(一)运用报道重心设置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框架

新闻报道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传播信息、宣传鼓励,以及舆论监督。同一新闻事件在不同阶段报道的内容所起到的作用不同,不同阶段报道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关于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中,在不同阶段对主要事件的内容选择体现出报道的独特性。

赛会志愿者是在有计划性的工作下形成的群体组织,赛会活动前后的时间阶段都属于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中关注的范围。赛会活动是一段持续性期间的活动,本研究将赛会活动开展期间为分隔段,将报道阶段分为前期、期间和后期。关于重庆市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的阶段性报道数量分布如表3。

表3 新闻报道阶段性报道数量分布情况(单位:篇)

重庆市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在赛会前期和赛会后期的报道篇数均为13篇,说明报道重点在赛会前期和赛会后期。

赛会前期,报道主题以志愿者相关仪式活动为主,其中,关于志愿者相关仪式活动的报道有6篇,以志愿者招募为主题的报道有2篇,志愿者筹备概况主题框架的报道5篇。报道重点是即是向公众传达志愿者赛前的集体活动。赛会后期,报道主题多为志愿者活动概况,对赛会志愿者在服务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其中,志愿者活动概况主题框架的报道有7篇、志愿者相关仪式活动的报道3篇、志愿者人物报道2篇、志愿者筹备概况主题框架的报道有1篇,报道体裁多以通讯为主。

主流媒体偏重在赛会前期和期间进行报道,高校媒体则更多地在后期进行报道,且后期报道多为活动结束后的一周进行发表,反映出高校媒体对赛会志愿者报道的滞后性。这样的重心取向反映出媒体对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在新闻价值、新闻敏感和新闻时效上平衡不足。主流媒体在报道中把准新闻时效和新闻敏感,因为此类报道多数是现场报道,传者和受者可以同时看到,这种现场感比语言更凸显新闻真实性的价值。这也符合上文论述的主流媒体高层次报道框架,以政府作为展示出重庆“热情好客”形象和志愿者“青春靓丽”形象。高校媒体则更看重新闻价值,在衡量新闻事件的社会效益、意识形态、审美学标准等标准后,结合新闻事实制作成新闻文本。高校媒体在赛会后期的新闻报道中都不同程度地挖掘了志愿者在赛会期间的代表事迹,该志愿者勇于担当的青年使命,即体现出学校育人成效,又对志愿者精神进行宣扬。

(二)从报道角度看新闻中层框架构建

围绕同一主题事件,媒体可以有不同的报道角度,或是对事件过程进行详细陈述,或是告知事件的结果,也可以对事件作出评价等。本研究从事件的口语反应、预测、评估、结果和历史几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

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中,记者担当叙事主体,选用描写、引用直接引语、场景设置等手法刻画事件中的生动细节。这样的新闻写作方式提倡客观报道精神。但即便是“口语反应”,也不仅仅都是简单的有闻必录,记者、媒体对信息依然进行了把关,他们将这种把关方式变得更为隐匿。例如引用志愿者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从中不难体会到,志愿者希望通过这样的直接引语来体现志愿者组织管理层面的作为对志愿者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实际上从侧面对志愿者组织单位起到了宣传、褒奖的作用,维护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形象,也提高了志愿者的媒介形象。

事件结果是媒体对主要事件成效的判断,这在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中表达比较明显。对于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媒体均强调赛会志愿者圆满完成志愿服务工作这一结果,并且以领导嘉宾对志愿者的评价作为体现该结果落脚点。除此之外,关于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媒体对事件的预测和历史背景会有所交代,但对其他而言相对较少。

三、低层微观构架——表达框架的构建

微观层面的分析是将媒体框架放在动态层面进行考虑,是臧国仁等学者所认为的新闻框架理论的低层结构,仍须通过语言或符号表现,即表达方式的选择与运用。通过分析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的标题构建、图片呈现和关键词呈现的运用,以此实现对上、中层结构选择的意图。

(一)标题构建:实题为主,范式单一

对于受众而言,新闻报道阅读重点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标题,标题是新闻的集中和概括,是新闻的眼睛,是吸引受众阅读或收听、收看新闻的重要线索。

标题有虚有实,实题的特点是纪实,虚题的特点是说理。对于重庆市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而言,由于主题框架的不同,新闻标题的具体操作上存在本质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据统计,重庆市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的标题类型数量如表4。

表4 新闻报道的标题类型数量(单位:篇)

重庆市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以实题为主,追求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描述。其中,大部分标题类型的实题的新闻报道具有相似的句式结构:××高校××名志愿者在×项赛会活动中完成了志愿服务工作,句式结构单一,标题形式固定,重点突出陈述客观事实。尽管部分标题以圆满、成果来描述志愿者工作成效,表达出对志愿者的认可,但过于生硬的标题无法使读者感同身受。虚题和虚实结合的标题共计17篇,与实题标题报道数量相同,反映出媒体对标题构建的均衡态度。

整体来看,关于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中,标题是模式化单一,采用对仗工整的形式,虽然看起来整洁明快,但是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志愿者组织管理层面框架对标题构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此议题报道更注重对组织单位作为的报道,所以标题十分谨慎,中规中矩表达。但志愿者新闻报道在志愿者形象塑造和发扬志愿精神方面的新闻价值不可忽视,为体现这一价值,应该从标题上下功夫,构建更走心、吸引读者的标题。

(二)图片呈现:多元化呈现,展示直观形象

图片作为对记者文字报道的解释和重要事实的补充记录,在新闻报道中起到重要作用。合适的图片不仅可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加新闻强度,吸引读者的目光,还可以起到证实的作用,从侧面证实新闻的可信度。

重庆市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中,以含有图片的新闻报道为主。含图片的新闻报道有24篇,纯文字的新闻报道有10篇。在图片报道盛行的读图时代,越来越多新闻媒体尽可能地增加图文报道的比例,关于重庆市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顺应着这个趋势。

本研究还对单篇报道中的配图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5。

表5 单篇新闻报道配图数量情况

单篇报道中,配图数为3-6张是重庆赛会者新闻报道中常见的配图数,这既避免了图片数量少显得新闻事实太单薄,又防止了图片过多而给视觉造成累赘。

报道中的图片内容尽管多种多样,但具有一个共同点:几乎都是以赛会志愿者为主体。照片中呈现的多是志愿者的形象或是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某一瞬间,或是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前后的一次合影,或是志愿服务活动培训的照片等,图片聚焦在志愿者本身。样本报道中共有102张图,每张图也呈现出媒体不同的报道倾向。将图片内容分类为志愿者形象,志愿者服务场景、志愿者培训场景、合影和无志愿者,统计结果如表6:

表6 新闻报道图片主题呈现分布(单位:张)

志愿者形象和志愿者服务场景是重庆市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中图片呈现常见内容,多以自然随手拍的图片为主,还原现场实况。这类照片聚焦于赛会志愿者最直观的形象图片,使志愿者的种种良好形象被公众看到,弥补赛会期间报道不足的缺陷。志愿者形象的照片中,拍摄内容多为志愿者的笑容、志愿者端正的姿态、志愿者统一的着装、志愿者热情的面貌、志愿者投入的状态等。

合影图片在样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这类图片的主体不仅仅是志愿者,更多突出领导嘉宾和横幅所展示的内容。赛会志愿者受到市级各界的关注,对志愿者表示关心慰问的人群有赛会邀请的嘉宾、重庆市委市政府主持该项工作的领导、招募高校的相关领导,他们从不同层面给予志愿者重视关注,表达出对志愿者的认可。

关于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图片呈现所构建的低层次框架弥补了其主题框架的不足,将关注重心放在志愿者整体形象上,突出刻画志愿者青春靓丽、默默奉献的形象,用于加强读者对志愿者精神的认同。

(三)高频词呈现:吻合报道主题,突出报道倾向

高频词采用python数据分析所得,在所得出的高频词中选取具有相关概括意涵的高频词,并将其分为三类,用于辨别其传达的主题价值。对志愿者管理组织的介绍:培训、招募、团市委、上岗、选拔;对志愿者的认可:专业、能力、添彩、负责、慰问、使命、付出、圆满;对志愿者形象构建:蓝精灵、微笑、快乐、风采、风景线、靓丽、魅力、饱满、热情。高频词出现频率分布如表7。

表7 高频词呈现及频率分布(单位:次)

根据高频词可见,重庆市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的表达框架层面和主题框架层面导向一致,着重关注赛会志愿者管理组织层面的相关事件。团市委作为统筹重庆市赛会志愿者工作的机关单位,是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在赛会志愿者工作管理中,团市委组织大量工作,包含全面宣传招募、规范招募流程、高要求选拔标准、开展体系培训、动员激励志愿者上岗,这些作为呈现出重庆政府形象。

志愿者群体层面的高频词,与图片呈现结构有相当高的关联度。报道中图片呈现的志愿者整体形象为统一的蓝色短袖上衣,白色休闲裤与运动鞋,报道本文中也反复出现以“蓝精灵”代指志愿者,构建出青春靓丽的志愿者群体形象。图片呈现的志愿者特写,最多的画面则是志愿者灿烂的微笑,进一步说明新闻报道中文本和图片的相互补充功能。

前两个层面是对志愿者组织单位和志愿者本身的形象构建,社会认可层面则是对以上两个层面的证实。政府的作为呈现的政府形象和志愿者作为呈现出的志愿者形象是否与其真实形象吻合,社会认可层面的高频词对此作出肯定。嘉宾、观众、媒体对赛会志愿者活动的评价被用于新闻报道中,他们评价志愿者专业性强,以负责的态度勇担新时代青年使命,圆满完成志愿服务活动,为赛会活动添彩。

四、结语

结合上文对重庆市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进行框架分析与特点总结后,发现媒体在对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紧跟政府议程,报道内容平衡了新闻事实和新闻价值,报道呈现做到了多样化。在研究中,也发现重庆市赛会志愿者新闻报道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标题范式单一、志愿服务精神主题报道不足等,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是均衡主题,注重挖掘志愿服务精神。

二是改进文本“冷硬化”,引发公众情感共鸣。有的媒体缺乏有温度的新闻素材,所以侧重陈述事件事实。有的媒体能够掌握一手的新闻素材,但写作文本缺乏感情色彩,以一种生硬的口吻将有温度的新闻素材进行表达。这使得公众感到缺乏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触动,难以产生共鸣。

三是提升报道时效性,加强宣传作用。重庆市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作用在于塑造良好志愿者形象和政府形象以提升重庆城市形象和发扬志愿者精神,两个作用都属于媒体发挥宣传作用的体现。而在重庆市赛会志愿者的框架研究中发现,媒体在赛会期间的报道明显少于前期和后期,说明新闻记者对赛会志愿者的新闻报道不具备强烈的现场意识,导致赛会志愿者新闻滞后,错过了赛会活动这一媒介事件有利时机,媒体报道的传播效果也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