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灸十二井穴在脑卒中手指精细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研究
2022-10-22谷云青蔡雅文陈卓林
谷云青,蔡雅文,陈卓林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095
痉挛性偏瘫(spastic hemiplegia)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多表现为下肢伸肌和上肢屈肌的运动模式异常,下肢伸肌的痉挛随时间的进展有自愈倾向[1],但上肢屈肌的痉挛状态较难康复,脑卒中发病3个月后,约有55%~75%的患者伴有手功能障碍[2],主要表现为手指精细运动障碍,如手指掌屈,肌张力高、不能自主伸展,被动活动抵抗、废用性萎缩等。手部动作灵巧复杂,手精细运动约占上肢功能运动的90%,对提高患者日常自理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指精细运动时在大脑皮质层上的投射区范围大[3],受损后恢复缓慢,如何促进脑卒中手指精细运动康复是康复界的难点和热点。目前康复疗法包括运动、作业疗法及针灸等,疗效较为局限,且这些干预需依赖专科医生和治疗师完成,医疗资源消耗大且费用较高。麦粒灸是指用如麦粒大小的艾柱在穴位上施灸的干预方法,相比普通灸法,具有作用点精确、热力深透、刺激性强等特点,通过灸火及药物对机体穴位直接刺激,激发局部持续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促进人体免疫调节,具有祛寒温经、活血通络、消炎镇痛等作用[4]。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将麦粒灸十二井穴应用在脑卒中患者手指精细运动康复中,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入住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5]诊断为脑卒中;患者为首次脑卒中,病程在2周至3个月;患者上肢功能Brunnstrom分期[6]在Ⅰ~Ⅵ期;意识清醒,病情稳定;自愿加入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非脑卒中所致肌张力增强者;患者因外周神经损伤、糖尿病等非脑血管病变原因所致的手精细动作障碍;合并有出血倾向、骨关节病、精神疾病等任意一项者。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伦理科审批,伦理审批号:粤二中医(2018)伦审第010号。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续)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按针灸康复科常规药物干预,如降压、降脂、疏通血管等,实施二级预防。每日在治疗区进行康复训练,包括上肢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每次30~40 min,2周为1个疗程,连续训练4周。每日行针灸干预,辩证选穴如百会、内关、尺泽、十宣、委中、三阴交、足三里等穴,2周为1个疗程,连续针灸4周。避免在患侧肢体输液,予良肢位摆放,按摩患侧肢体,避免肿胀等。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麦粒灸十二井穴,操作由通过科室统一考核的主管护师实施,考核内容包括中医理论知识、麦粒灸操作手法流程等注意事项,以保证干预的同质性。每次操作前评估患者状态,避免在患者过劳、过饱、过饥、大怒、大渴时执行,引导患者宁静安神。麦粒灸制作:选用5年(蕲州产)陈艾绒,先将松散的艾绒压实,再取0.5 g搓成大小适合的艾团,用拇指、食指、中指将艾团搓揉成麦粒大小的纺锤形艾炷,确保每个艾柱密度、大小均匀(一般每柱直径约2 mm,高度约2 mm)。取穴:十二井穴为基础穴,辩证取配穴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等。施灸方法:用棉签蘸少许万花油涂擦于穴位表面,油剂可吸附麦粒灸贴合在穴位防脱落,然后放置麦粒灸,用细香点燃艾炷顶端,待患者局部灼痛或艾柱燃烧至2/5~1/5时,迅速用镊子取掉残灰,施灸下一个穴位,以此循环,每次每穴灸4~5壮为宜,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无皮肤损伤、稍有热感为度,操作完毕后每穴位涂予万花油,用于活血通络,预防烫伤。注意事项:操作者需密切观察施灸反应,当艾粒烧剩2/5~1/5,或患者呼“烫”,患者出现手指退缩颤动等本能刺激反应时,即刻用镊子拣除剩余艾火,并在施灸处涂万花油。操作者不可过分追求麦粒灸燃尽的强刺激。疗程:每日施灸1次,连续灸6 d,休息1 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施灸4周。
1.3 观察指标
1.3.1简易Fugl-Meyer评定量表(FAM量表)中的手指部分及协调能力与速度部分[7]
该评估内容包括手指功能评估部分7项,协调能力与速度功能评估部分3项,每项评分按肢体动作完成的程度分为0、1、2分,满分20分,分数越高,运动障碍越轻。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由专职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评估。
1.3.2改良Barthel指数
包括进食、穿衣等10个项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好。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由科室脑卒中康复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
1.3.3Brunnstrom手运动功能评定表(hand brunnstrom recovery stages,BRS-H)
采用BRS-H对偏瘫手运动功能分级进行评定。BRS-H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临床评定,共分为6个阶段,Ⅰ期:无任何运动或活动;Ⅱ期:出现轻微的屈指动作;Ⅲ期:能够全指屈曲,但不能伸展;Ⅳ期:能够达到侧捏和松开拇指的水平,手指能半随意的小幅度伸展;Ⅴ期:能够做柱状或球状抓握,能达到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小不等;Ⅵ期:能够进行各种抓握的全范围伸展,相比健侧,速度和准确性较差[6]。于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由专职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评估。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AM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FAM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BRS-H评定比较
观察组干预4周后BRS-H评定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FAM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BRS-H评定比较例(%)
3 讨论
3.1 脑卒中后麦粒灸十二井穴功效及作用机制
脑卒中后患者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临床上患者上肢功能康复,尤其是手精细功能康复明显慢于下肢,仅33%左右患者的手运动功能能够完全恢复[8],手精细运动障碍是导致患者残障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有较多相关研究[9-11]报道关于艾灸或麦粒灸用于痉挛性偏瘫肌力康复等,但鲜有将麦粒灸应用于脑卒中手精细运动康复的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麦粒灸十二井穴可改善患者偏瘫侧手指的协调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升Brunnstrom手运动功能,促进脑卒中后手精细运动的康复。中医将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归属于“痿病”“经筋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为神机失用、阴阳失调、筋失濡养,肝在体合筋,筋的功能依赖于肝精血的濡养,肝精血充足,筋得其养,运动则灵活有力,如肝精血亏虚,筋脉失养,则运动障碍。麦粒灸是用小如“麦粒”的艾柱放在穴位上施灸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艾绒燃烧有温通气血、通畅血脉、儒养筋骨之效[12],相比其他艾灸方式,“麦粒”般的小艾柱着肤所具有定位、定量、定穴准确,持续刺激强的特点。十二井穴位于四肢末端,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井穴为十二经脉连接点[13],为“根”之所在,内连脏腑,为气血流注的始末点,有沟通阴阳、接气通经的作用。以十二井穴为基础再配与辩证选穴施灸,可调理手指末梢气血、疏通经络、改善循环、濡养筋骨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艾柱着肤即将燃尽时所出现的瞬间灼痛刺激、热辐射刺激、局部灸疮效应,均可刺激改善手指末梢神经血运,手指末梢血运丰富,分布大量的神经,与大脑皮层连通,麦粒灸十二井穴可投影反馈于大脑皮层,从而促进手精细运动康复。
3.2 研究不足
本研究疗效显著,但该操作较费人力,完成1例脑卒中患者1次麦粒灸十二井穴约费时20~35 min,因此,今后拟探究智能化制作“麦粒”灸饼,以减轻操作人员耗时。此次研究样本量较小,且受时间、经费等因素制约,未对后续康复情况进行随访,有待下一步对其干预时机、作用机制等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