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超声在STN-DBS电极植入术靶点定位中的应用
2022-10-22阿不都拉艾沙魏汝锐郝梦蝶史有才
阿不都拉·艾沙 魏汝锐 王 霞 郝梦蝶 史有才
目前,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中电极植入靶点定位主要采用CT、MRI影像技术,以及术中微电极记录、术中测试等方法判断刺激电极靶点的精确性[1~3]。这些方法是基于电极植入前或植入后的验证手段,探讨一种电极植入术过程中可视的、实时的、简便的、安全可靠的定位方法是功能神经外科研究的课题。经颅超声可以观察到脑深部重要结构,如脑室、丘脑、黑质等脑深部结构,为帕金森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预测高风险人群的主要工具[4~6]。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利用经颅超声引导技术辅助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 STN)-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17例,其中11例经颅超声能够满意观察到黑质及异常高信号表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7例进行经颅超声检查,11例能够满意观察到黑质及异常高信号表现,纳为研究对象,其中帕金森病9例,肌张力障碍2例;男5例,女6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1.2 岁;平均病程为8 年。11 例(21侧)均在全麻下行STN-DBS,其中10例行双侧DBS,1例行单侧DBS。
1.2 治疗方法 按照DBS 常规术前准备,术前行CT、MRI 扫描并进行影像融合,靶点定位后常规进行电极植入术。手术使用Leksell G 型立体定向仪,术前安装头架时尽可能低的固定在颅骨上,以便给予超声探头足够的空间进行调整(图1)。采用Resona 7T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扫描深度16 cm,采集范围45 dB。在耳前区颞骨颧弓以上的典型颞骨窗部位进行操作。当测试刺激电极推进到目标点前分别6 mm和3 mm的位置时,用经颅超声开始进行定位并实时监测到达靶点位置。术后1周复查MRI,以了解电极植入后确切位置。术后3~7 d进行经颅超声核查,与手术前后MRI影像比较,判断电极位置的精准性。
图1 中脑MRI轴位辅助确定超声骨窗
2 结果
2.1 经颅超声检查结果 颞部耳前骨窗超声能够观察到植入电极的高强回声点状信号,可以观察到中脑周围与电极植入相关解剖结构,包括围绕中脑的基底池、大脑后动脉、黑质、第三脑室、红核等结构,以及与植入电极的关系。黑质高信号范围多呈不规则、带状或斑点状分布,但其形状与超声探头的角度变化有关(图2A、2B)。经颅超声显示,STN 位于高回声黑质的外、上方延长处,能清晰观测到直径0.8 mm的刺激电极,确定电极前端精准位置应位于高回声的黑质前方(图2C、2D)。依据经颅超声提供的电极与黑质关系的解剖信息,术后程控时首次选定刺激触点,获得满意效果。
图2 帕金森病经颅超声辅助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前后影像学表现
2.2 手术疗效 术后随访4~24 个月。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药物“关”状态25~80分,平均55分;药物“开”状态19~53 分,平均34 分。术后UPDRS 评分:药物“关”状态17~24 分,平均22 分,改善率为60.0%;药物“开”状态15~24 分,平均19 分,改善率为44.0%。2 例肌张力障碍病人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量表评分改善率为40%、80%。随访期间,2 例发生构音障碍,经程控后改善;1 例出现癫痫发作;无出血等并发症。
3 讨论
STN-DBS 中电极精准植入到预定靶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由于STN 体积较小,且与黑质的解剖关系紧密,其周围结构及功能复杂。目前,采用常规MRI(1.5 T)技术难于区分STN和黑质界线[7],从而无法判断植入电极位于两者之间的确切解剖位置。当采用全麻时,不能进行术中临床症状评估的情况下,若电极涉及到黑质,可能影响术后效果。经颅超声不仅能够显示黑质以及其强回声异常信号,可同时观察到第三脑室、红核等核团信号[8,9]。当显示位于高回声的黑质外上方及内侧红核前方的STN 时,通过这些解剖结构可帮助明确靶点的位置。
经颅超声的优点:①经颅超声可以提供植入的电极是否在黑质内部或黑质外部相关信息。临床已经证实,当刺激电极触电位于黑质内,临床效果差,若位于其外,则效果明显[10~12]。②STN-DBS 中采用经颅超声辅助,能对术中植入电极的靶点位置进行实时评估。③STN-DBS植入的电极Z坐标(深度)多发生偏下的倾向,采用经颅超声辅助可以得以纠正。④与其他神经影像技术相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是可移动的非电离可视性设备,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可重复、无创性、花费少等特点,可以成为STN-DBS 电极精准定位以及术后刺激触点选择的实用方法。
鉴于本文结果尚是初步的,我们建议适用于以下情况:①术前帕金森病诊断及鉴别诊断;②术前行经颅超声显示颞骨骨窗透回声满意时,能够观察黑质与STN;③年龄在60岁以下者,颞骨骨窗透回声比率高;④当STN-DBS 后程控效果不满意时,可随时复查经颅超声,了解电极位置,为调整刺激触点提供依据。
本文是在STN-DBS采用CT、MRI以及电生理监测等定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经颅超声技术与前者比较具有一定的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①颞部颅骨骨质密度、骨缝闭合等个体差异情况影响经颅超声的透声率及分辨率,脑深部结构显像效果不佳;②超声设备本身的性能以及图像的分辨率低;③操作人员对设备使用熟练程度、专业知识以及经验积累等人为影响因素,如超声伪影识别,超声探头倾斜度的操作,成像平面图像的实时测量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④本文病例数量尚少,需扩大研究病例进一步研究。
总之,与CT、MRI 靶点定位方法比较,经颅超声在STN-DBS 电极植入靶点精准定位具有其自身特点,将经颅超声图像与术前、术后CT、MRI影像进行融合将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与精准性,成为DBS 电极精准定位中一种有前景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