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R技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与传播
——以《清明上河图》VR项目为例

2022-10-22

科技风 2022年27期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传统文化

纪 艺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一、VR的简介及优势

(一)VR的简介

虚拟现实(VR),又称灵境技术,基本特征为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它综合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让人可以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进行交互,且沉浸其中,创建了一种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利用VR技术可以让人们跨越时空走进另一个的世界,并通过感官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VR技术在诸多领域都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各大影视公司逐渐让这项新技术从理论走进现实,创建众多VR视频展示平台,向观众呈现出多种多样的VR短片。VR短片利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多维的空间中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既带给观众丰富的观影视角,还具备身临其境的用户体验。除此之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在游戏方面也十分突出,结合VR手柄操作和VR头显设备,使用户瞬间踏进游戏世界,体验感倍增。

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在娱乐方面崭露头角,在教育和文化领域也有着十分光明的前景。利用新技术的特性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也可以提高VR技术的内涵。

(二)VR的优势

第一,VR技术具有沉浸感。当人们戴上VR设备,即刻便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里,人们可以全方位观察场景的布置、触摸场景中的道具、感受事件的还原与再现。比如,龙窑(建窑)VR项目中,人们可以亲眼看到古代建窑的真实场景,窑头、窑室、窑顶、窑门等全部一比一还原,配以专业解说,让观赏者真切感受制窑过程及烧制原理。

第二,VR技术具有交互性。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识别人们的表情、动作等行为,有互动交流的功能。在观赏传承技艺的过程中,观众可以自由穿梭在虚拟场景里,不必始终跟随创作者固定的观赏路线。在观众眼神停留之处,自动弹出相关对象的讲解及历史背景,再加入一些互动小游戏,更好地提高观众对艺术、文化、历史的理解。

第三,VR技术具有想象性。当传统的二维画框失去意义后,多维立体的展现方式便给创作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采取散点透视法把北宋汴京繁荣的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但后代传播此画时却始终局限于固定的长宽平面中。乐视VR平台利用VR的技术优势将《清明上河图》“复活”,结合CG技术将真实的场景还原。

第四,VR技术具有远程性。无论跨越多少年相隔多远,通过网络及VR设备即可观看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正如时隔千年的《清明上河图》被VR技术重构创作,可以让人们穿越世纪,重新踏上那座古桥,走进那间茶楼,感受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繁荣与昌盛。

二、传统文化的发展瓶颈

(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单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大众娱乐手段日渐丰富,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当前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较为单一,大多以书籍记载、图片展示、影像表现等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在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下,公众号、短视频等新的形式也随之到来,然而,人们在看完这些内容后并非能够完全沉浸于历史文化中,更不能体会传统文化的艺术感染力,使传统文化的传播变得被动,从而影响其推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人们的智慧与佳作都值得被后世传颂赞扬,从书法、绘画、手工艺到民俗、习惯都应该亲身体验与感受,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属于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

(二)数字技术对文化内涵塑造缺乏深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时代的相关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为传统文化带来更好的传承优势,使传统文化不会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最不可或缺的是其原有的精髓与内涵,我们之所以保留优秀的文化一定是因其有值得永久铭记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在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始终坚守它的精神内涵。然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物质化消费日渐严重,“快阅读”“快时尚”等快文化逐渐流传,利用数字化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时,往往会忽略其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如何将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只有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才能让人们更好地去了解文化的真谛。

三、《清明上河图》利用VR技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

(一)历史的真实还原

1.艺术风格的保持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结合VR技术呈现时,往往要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分解与重构。在分解与重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在艺术风格上要与传统绘画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要在新作品中融入想象的新元素。《清明上河图》这部传世佳作将北宋时期大量的人物、牛马、城楼、船只、茶楼、桥梁等融入5米的长卷中,让观赏者通过此画看到汴京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然而,当平面的画卷转换为三维立体场景时,创作者不仅要顾及观者眼前的景象,还要将画作之外的场景一并具体描绘。《清明上河图》VR项目在原有的艺术风格上,将原本画中看不到的房屋、茶楼中的桌椅、街景的细节重新绘制出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众面前。此外,VR艺术作品的创作也离不开对作品本身整体风格的把握,使其还原度更高。《清明上河图》VR项目为复原出原作本身属于国画的灵动与秀气,创作者采用水墨滴于玻璃板上的方式,从其变化过程中吸取灵感,以此作为作品的天空色彩,极具国风韵味。

2.历史内容的再现

大部分影视剧的创作都会加入创作者的灵感与想象,对其进行改编与再创作,而中国传统文化利用VR技术表现是为了更真实地还原历史本身,重现其场景、人物和历史内容,让观众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体会其价值。现如今,大多数与传统文化结合的VR作品都采用3D max建模、CG制作、引擎编程等技术完成对历史场景的再现,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充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来丰富和补充。比如,在《清明上河图》VR项目中,场景的建模、人物的勾画、后期的渲染都采用CG三维影像制作,为了使场景更丰富更具层次感,作品还加入了更多细节,如房屋、街景、人物动作等。此作品以一家人全天的生活为故事线,带领观者走进他们的世界,在这里,可以看到身为船夫的父亲在汴河工作,母亲在外做婚礼主持,茶楼上爷爷带着孙女小憩品茶,家中的奶奶忙忙碌碌,门外的弟弟与玩伴们嬉笑玩耍,虹桥下的车水马龙,街道上络绎不绝的行人与商贩以及河中来往的船舶。故事的最后,伴随着家人的团聚,夜空中孔明灯升起,观者真切感知到属于北宋时期的国泰民安、社会繁荣和家庭幸福,更深刻地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风俗与历史文化。这无疑也离不开创作团队对于历史知识的积累与把握。

(二)由观赏性到体验性的转型

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传统文化与VR技术结合,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更好地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利用VR技术可以创建一个虚拟空间,将人们带入这个“真实的世界”,去自由地探索和获取更多的知识,体会其中的价值,这也是VR技术优势带来的全新体验。

“沉浸感”是相比于以往传统文化传播最直接的转型,也最能直接弥补传统文化传播空间不同的问题。舒适的沉浸感带给观赏者更优质的临场体验,仿佛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以绘画艺术为例,当观众走进展览馆时,只能观赏平面的画作及其文字解说,或许有些展馆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作品会配上语音讲解,尽管如此,观赏者也只是停留在那一幅幅的绘画作品上。然而,VR技术可以直接还原画作的全貌,重现画家笔中勾勒的世界,让人们不再仅限于观赏作品,而是置身其中去聆听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受画家曾经的心境,体验绘画世界中人物的生活,从中发现和总结作品的内涵与意蕴。

VR技术带来的沉浸体验固然新颖,但运用不当也会给观众带来不舒适的视觉感受,因此,在作品时长、摄像机移动速度、视角选择以及视线高度方面要有所把控。《清明上河图》VR项目在这些方面处理得十分巧妙。首先,该作品时长控制在5~6分钟,不会过短地让观众还未感受到北宋人民的生活细节就戛然而止,也不会过长到让观众一直处于全景世界中而感到眼部眩晕不适。其次,传统电影中常常会伴随快慢镜头的结合使用,而VR作品对于摄像机移动速度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限制,《清明上河图》VR项目采用缓慢的移动速率,将观众的视线拉回到千百年前,娓娓诉说着合家团聚的故事。此外,该作品考虑到观众年龄的差异,选用第三人称的视角,从下船到城楼,从城楼到家中,从孔明灯到夜空,给予观众合适的心理引导。选择第三人称视角与视线高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是选择第一视角观看,那么小孩子的视线则会过低,周围的房屋建筑比例失调,所以选择合理的视线高度也能够给观赏者带来更真实的沉浸体验。

除了制作方面需要考虑的技术因素外,作品中的互动设计也能够增加“沉浸感”。如在作品中加入一些情景互动小游戏,既能让观众成为作品中的一分子,又能够使观众在玩耍之余体会到文化的价值,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VR技术对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一)VR技术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原性传播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延续,更体现时代的进步和新的时代精神。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原,就传统建筑文化而言,无法通过几张照片或几段影像资料来完美呈现其曾经的风采。而VR技术信息精度高,传播效果直观明了,能够为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播提供忠实可靠的技术支持。因此,VR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二)VR技术创造了“虚拟空间”的传播新形式

VR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个虚拟空间,实现观赏者在此空间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是一种兼具远程性与灵活性的传播方式。传统文化背后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背景、人文情怀、民俗习惯,大多数人们走进博物馆、文化馆或者是参观历史建筑与景观都是为了从中获取知识,了解其中的内涵,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视觉化消费。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VR技术的出现实现了让人们随时随地自由观赏传统文化项目,让人们“真实”地走进故事,走进那个时代,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感知、去遐想、去回味。这不仅为不宜复原的历史创造了技术条件,也为不便出门的人群提供了轻松有趣的观赏条件,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三)VR技术促进了文创产品的设计发展

VR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文创产品的设计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的衍生品与文创产品越来越多,其形式也尤为丰富,然而,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很难让人们第一时间理解,甚至需要更加充足的手法与表现形式配合讲解才能将其主题内涵诠释完整。通过扫描手机二维码获取文创产品的VR讲解,讲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产品的设计理念以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同时,人们在互动的过程当中也能够间接接受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文化内涵。如此,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创产品结合,不仅能增加文创产品的趣味性和益智性,还能拉近传统文化与人们之间的距离。

结语

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获取需求和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通过VR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更具文化创造力和可持续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只有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技术,不断创新其表达方式,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璀璨夺目。

猜你喜欢

清明上河图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