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策略探讨

2022-10-22

科技风 2022年27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素养

李 嘉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高职院校在展开现代化的教学工作时,通常是将培育高素质、高技术的新型人才作为工作展开的目标。需要相关教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进行一定的完善与提升,带领学生们正确地意识到当前信息技术知识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可以利用这方面的学习内容,将现阶段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展开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现阶段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缺陷分析

(一)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差距拉大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政府所规定的各类教育工作,为更多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从而将自身的教学规模进行了一定扩展。扩招工作的推进,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进入大学之中接受教育。但与此同时,学生数量的增加,必然会为学校带来各个方面的教学压力。学生受到自身基础知识储备量、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影响,在新知识的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样,受到学生原有信息技术掌握水平、日常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对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需求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化。这为教师展开相应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增添了一定的全新要求和发展方向指标,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所以目前我国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教学方面,依然处于相对初步的探索阶段。

在另一方面,受到先前教育程度以及学习水平的影响,许多学生在接受信息教育的过程中,极易对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产生错误的认知与理解。这一类学生往往会较为片面客观地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展开与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学会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由于当前时代发展中,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学生过早地与这一类产品进行接触,会认为自己能够熟练使用电脑与手机,便是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各类知识。此类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在高职院校内对信息技术展开学习时,常常会对信息技术抱有一种忽视、不重视的态度。这一类问题如果长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观念之中,不仅会降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得不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方面差距拉大,造成学习方面的不平衡不均衡。

(二)信息技术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科学性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设置信息技术课程,带领学生进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学习时,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严重的不科学、不规范性。具体则表现为,多数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方面,会将信息技术强制分成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完成课程的分别设置后,高职类院校又会安排不同的教师来带领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实践课程。

不同教师在授课方面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差异性与个性化,这一种特性使得当前高职院校展开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时,常常会产生课程教学方面的差异化与不一致性,降低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同步性、相互完善性以及相互补充性。而在科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之中,整体的课程内容设置以及课程内容展开,应当是以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主导者,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以及参与者。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信息技术的初步理论知识学习工作后,应当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学习,利用这种方式来对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与完善。

例如,教师可以在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后,根据本节课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授课内容,来布置一定的课上作业,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效,还可以促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自我分析与消化。

但是在课上练习作业的设置方面,许多高职类院校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课上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并没有根据本节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来进行对应的实践练习。而是利用教材上现成的课后练习题,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课上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几乎与教师零交流,使得学生在出现问题时无法进行第一时间询问,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成效。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之中,则会使得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产生厌倦甚至逃避的心理,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之中的活跃性,同样也降低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实践主动性与知识拓展能力。

(三)信息技术的教学起点存在不合理性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许多初中以及高中学校,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一定的开设,带领学生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了相应的初步学习。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许多学生在初中与高中阶段,便熟练地掌握了部分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技术。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一些简单的办公软件操作,这一类操作内容能够完全适应学生日常生活之中的相应需求。而在这一类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我国针对初中与高中教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教育改革工作,将素质教育的地位进行了提高与巩固,利用这种方式来培养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在这一教学发展的背景之下,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更进一步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时,自身所具备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与相关知识也会随之提升。但是,在现阶段的高职类院校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对当前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学习需求进行调整工作,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所使用的教材较为落后,甚至部分学校依然在沿用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信息技术教材。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高职类院校在展开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更容易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掌握以及学习需求产生较大的割裂性。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高职类院校在带领学生展开现代化的教学工作时,应当充分对现阶段教学工作进行一定的研究,充分明确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相关需求,以此为基础不断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内容方面的调整工作。在这项工作的实际展开之中,高职类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负责人与教学工作人员,应当对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应用,把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操作方式与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以此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学校与教师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不但要对院校内已有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强化高职教学阶段信息技术知识与中学阶段信息技术知识的链接融合程度,还要根据当前高职院校所具备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对应的特色化调整和建设。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相应策略

(一)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目标改革,强化其完善性与时代性

1.因材施教,带动学生进行具有个性化的发展与学习

高职类院校如果想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行更进一步的提升工作,则需要充分调动现代化的因材施教方式,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个性化的发展以及学习工作。针对这一方面的教学展开需求,高职院校在完成新生的接收工作,并保障学生顺利入学后,可以组织全体新生进行一定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测试,利用这种方式来明确当前入学新生之中的整体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与实践水平。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后,学校可以根据考试中学生的实际成绩,结合学生入学之前所取得的各类信息技术奖项等,来对学生展开科学规范的信息技术学习小组组建工作。

展开这一类组建工作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进行高等教育之前所获得的各类信息技术奖项与成绩的不同,来组建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学习小组。例如,如果部分学生在国家级别的信息技术比赛之中拿到了优异的成绩,或者在信息技术摸底考试中拔得头筹,则可以让他们进行自主的小组组建工作,或者让他们自行选择,是跟随教师一同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还是进行自行的信息技术学习。而在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方面,这一类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计算机课程免修或者免考,让这一类学生能够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进行深入的信息技术学习。

在信息技术考试的过程中成绩相对较为优异的学生,则可以对其进行进修班的组建工作,利用这种方式对学生的综合信息技术素养展开提升。而在信息技术摸底考试之中成绩相对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则可将其分成普通班与提升班,利用这种方式来对这类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信息技术提升工作。

受到初中与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影响,高职类院校在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班级的划分工作之后,同一个班级内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与实践知识掌握能力差距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可以针对当前所在班级学生的整体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与学习能力,确定最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这种方式的推行,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类院校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资源利用效率,彰显学校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主体的办学理念,增强了信息技术教学自身所具备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

在这一过程中,进修班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在进行设置工作时,可以将网页制作、网站编辑、大数据计算方式等内容展开对应的设置工作,让进修班的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对现代化的各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应用。而普通班则可以把巩固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应用能力,作为学习展开的主要内容,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信息内容,构建相对较为完善的基础能力知识体系。

2.对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工作

高职院校在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展开设置工作时,首先应当根据现阶段国家与政府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标准,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一定的融合工作,以此为基础不断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展开创新工作。而在这一方面,教师以及高职院校领导人员,要提升当前信息技术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之间的链接程度,带动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习的实际成效;要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网络素养进行一定的强化工作,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网络素质。

针对这方面进行工作时,高职院校需要为计算机理论教学的相关教师,进行沟通平台的搭建,促使这一类教师能够与其他教师进行实际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互相交换教学经验,学习不同教师的教学长处。部分有着优秀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他们本身所具有的特长,来组织对应的教学讲座,为更多教师提供教学经验与方式的学习途径。

3.利用证书考试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动力

展开这一方面的工作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等方式,来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错误学习理念进行纠正或者消除。许多学生对证书考试存在着抗拒思想,甚至部分学生对正式考试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认知。由此,带动学生对证书考试进行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正式考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当学生能够主动对证书考试进行参与,并取得相应的优异成绩后,可以直接对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进行相应的强化。

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不同证书的考试内容进行了解,以此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考试目标与学习目标。学生在完成这一项内容的制定工作后,可以在教师的协同帮助下,制订全面完善的复习计划,提高最终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对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工作

许多高职院校在带领学生展开知识方面的学习时,往往过于重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忽视了学生相应的操作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把当前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学习模块,让学生对自身信息技术素养进行相应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在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时,还可以采用分模块分批次的教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素养展开更加深入的强化与完善工作。教师可以从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性以及学习难度,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教材展开内容方面的模块划分,随后再根据当前教学模块的课程学习难度,选定对应的教学方式与课程展开方式。推进这方面的教学工作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成效进行一定的分析工作,适当增加重点知识与内容的授课时长,减少不必要授课内容的授课时长。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相对简约的思维导图,将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之中所涉及的各项知识点进行概括,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知识点认知体系。随后,教师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预备难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本节课授课内容的相关知识点。

目前,我国高职类院校在展开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时,所面对的各类教学对象往往在基础能力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当前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及专业学习需要,将教学目标进行一定的调整工作。展开这一方面工作时,教师可以对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利用,通过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学习要求等方面的分析,来选定恰当的案例,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结语

在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进行策略方面的探讨时,可以从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目标改革,强化其完善性与时代性;对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工作等方面出发,以此来进行更加高效高质量的高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素养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