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在辅导员管理育人中的应用
2022-10-22吴国军
吴国军,刘 烨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江西 鹰 潭 335000)
1 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的内涵
1.1 管理育人的定义
辅导员制度是高校实施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辅导员管理育人主要是指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辅导员需要积极发挥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辅导员和教师有所不同,其育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书育人,也就是通过书本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此达到育人的目的;二是管理育人,也就是本文所强调的内容,依照校规纪律对学生进行管理,以此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三是服务管理,主要指学校后勤管理以及教学辅助管理上的一些工作。
1.2 辅导员管理育人的作用
在高校教育中,辅导员作为和学生密切接触的管理人员,是管理育人工作的主要力量。辅导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能最先了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正是因为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方面有着超越任课教师的影响能力,故而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和思想观念都会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核心要求。
2 高校学生矛盾冲突的问题及原因
2.1 冲突问题
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多元的文化冲击着学生的价值观,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存在很大问题,如学习不积极;部分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来衡量个人的得失,从而容易和其他学生产生矛盾纠纷,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学生个体的发展。
2.2 冲突原因
2.2.1 心理因素
高校学生矛盾纠纷的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1)生活经验少,生命体验薄弱,看待问题片面性。现阶段,高校学生多是以00后群体为主,他们自身的经历较少,看待问题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2)环境导致的性格问题。00后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很多人在童年时期缺少玩伴,能够分享的朋友较少,很容易养成孤僻、沉默寡言的性格;同时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耐挫能力较差,意志力薄弱。现阶段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从而导致生存压力上升。很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当和他人相处过程中,没能获得预期的认可,比较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攻击的行为,导致学生之间的矛盾加剧。
2.2.2 情绪因素
情绪因素具有微弱性、弥散性的特征。高校学生矛盾纠纷的情绪因素主要表现在:(1)内心情绪得不到及时排遣,导致在一定指数下,会爆发出来;在高校复杂的环境中,很多学生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隐藏起来,自身的心理受到一定的刺激没有及时排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情绪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当学生在一些公共场合被批评或者讨论时,也非常容易出现纠纷;(2)学生接受能力强,容易受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一定影响,他们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对新事物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但是市场经济冲击了他们的思想,从而导致学生群体之间产生差异化的思想价值观。再加之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纠纷。这些问题进一步给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增加了难度。
3 人民调解和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的内在联系
3.1 人民调解在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人民调解强调“以和为贵”。在中国传统的理念中,“以和为贵”所依赖的是人与人之间联系较为紧密的社会环境,高校因地理位置原因,学生之间构成了一种相对紧密的“熟人环境”。学生、教师、学校这三者构成了联系的统一体,并且让学生处于主要的位置。人民调解作为一种机制,从法律角度来讲,调解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辅导员作为和学生联系紧密的成员,最先得知学生之间的情况,并及时介入学生之间,参与矛盾解决的过程。这实际上就已经具备了人民调解员的调解能力,故而这一行为可以作为调解的一种。除此之外,辅导员管理育人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在调解学生之间的冲突时,包括道德、校规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说服和化解的过程。
3.2 人民调解充实了辅导员工作的机制,完善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
人民调解制度本身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因而它可以作为学生化解矛盾纠纷的补充机制,进而完善学生管理的内容。当前大部分高校主要是由辅导员来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需要强化法律以及社会相关的知识能力,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利用多方资源来提高自身的调解能力。除此之外,人民调解机制的运用过程中,高校应该增加申述制度,进一步强化辅导员调解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这一制度的内容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处理事项、学生心理辅导、问题申诉以及解决等等,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矛盾纠纷的化解。故而辅导员在调解时需要充分利用好人民调解机制,重视其法律作用,为管理育人提供科学的观念。
4 人民调解在辅导员管理育人中的应用策略
4.1 以校规为基础,熟知法律知识
高校学生大多已经成年,辅导员需要围绕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辅导员可以将法律相关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讲授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规范,降低矛盾纠纷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需要将人民调解的相关内容融入校规班规中,以法律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此外,从辅导员自身来讲,通过强化校规和人民调解机制的内容,进一步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员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以及校规的内容,更加规范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就是根据人民调解中法律至上、客观公正等原则以及校规中学生行为处理和心理辅导等内容,根据具体的事件采取不同的调解方式。通过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在学生矛盾纠纷的事件中,寻找类似的情况,进而做到以理服人、以法服人。在化解矛盾纠纷时,需要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原事情的原本面目,从而寻找解决的方法,以此加强辅导员利用人民调解机制解决学生矛盾纠纷的能力。
4.2 强化社会联系,请教人民调解员
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是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基础,将人民调解应用在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中,需要辅导员主动向人民调解员学习请教,从而优化学生矛盾纠纷调解的过程,做学生管理育人工作的“佼佼者”。辅导员可以根据现代教育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等方式,向人民调解员学习,建立网络化的调解机制,强化自身的调解技能,提高专业能力。
强化专业信念。在进行调解时,辅导员需要具备专业化的工作信念,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为学生做好榜样。并且通过调解工作,认识到工作的主要目的,强化自身专业知识。人民调解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而高校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的内容也相对复杂,将两者融为一体,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故而辅导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辅导员需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调解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感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减少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强化专业能力。将人民调解应用在辅导员管理育人中,不仅要强化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提升职业技能,增加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个人的魅力。在调解学生矛盾纠纷时,需要运用专业的方法和学生进行合理的交流。表达清晰、逻辑分明,将问题简单化。同时增强个人的魅力,如亲和力、学问等等,通过自身的魅力和专业能力,提高调解能力,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
4.3 发挥带头作用,增强学生自治
一方面,辅导员需要强化调解技能的学习,定期开展辅导员培训工作,在调解经验中,不断反思,同时利用好学生的自治能力,更快地化解矛盾纠纷。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经验交流大会,聘请人民调解员或专家现场讲授学生矛盾纠纷处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进一步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供专业化的建议。再加之学生之间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建立学生调解队伍,强化学生之间的管理,在培训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学习调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运用在调解过程中,强化自身的调解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辅导员管理育人的路径。
另一方面,增加交流机会。在培训过程中,辅导员需要增加和专业人士、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积极了解学生群体中的问题以及诉求,向专家学习优秀的经验,向人民调解员学习调解方式,在不断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调解能力。与此同时,在沟通过程中,针对一些典型的事例,和各方共同交流讨论,分析事例原因、危害、调解方式以及解决效果等等,强化教育的手段,并且将事例记录下来,为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
4.4 做好反思工作,完善应急方案
在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这时候就非常考验辅导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但是当前很多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突发矛盾纠纷时,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需要积极学习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能够处理突发的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保证调解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客观。与此同时,在解决完学生之间的纠纷后,辅导员还应该做好复盘,积极反思调解过程的不足之处,学习人民调解员的经验和处理方法,在之后的调解工作中尽可能地完善整个调解过程,提升自身的调解能力。
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辅导员的管理育人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辅导员在运用人民调解机制解决问题时,可以在网络上多搜集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以此完善应急的方案。
5 结语
现阶段,人民调解在我国已经逐步网络化,在高校辅导员管理育人中的应用,进一步化解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且网络化的工作方式缓解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员利用人民调解机制来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时,需要遵循自愿平等、合情合法、尊重当事人权利等原则,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基础,融合校规班规,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以此提升自身的调解能力,从而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贡献力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