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X线导管造影检查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2022-10-21郭佳孙囡王鑫刘真真陆林马慧洁程美英
郭佳,孙囡,王鑫,刘真真,陆林,马慧洁,程美英*
(1.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影像科,河南 郑州 450000;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超声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为临床一种良性乳头状病灶,多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为引起乳头溢液的主要肿瘤疾病[1]。相关数据表明[2],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位于乳腺导管末梢位置,癌变率可达10.8%~11.5%。因此,尽早明确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对降低其癌变风险具有重大意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较小,常规检查不易发现,因此常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案进行诊断,其中乳腺X线检查可观察病灶形态、大小等信息,且能显示病灶内细微钙化情况,但部分腺体较多、密度较高部位,常规乳腺X线检查难以有效发现其阳性征象,存在一定局限性[3-4]。乳腺X线导管造影为目前临床诊断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案,但目前临床大多采用单一影像学方案进行检查,有关分析两种影像学方案联合诊断是否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试分析乳腺X线、乳腺X线导管造影联合检查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的85例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年龄25~66岁,平均(44.82±6.12)岁;体质量指数20.3~25.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2±1.05)kg/m2。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伴有乳头溢液、溢血、乳晕区触及质硬、边缘存在肿块等临床症状;(2)知晓本研究,并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乳腺疾病;(2)图像信息未采集完整者;(3)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4)严重功能障碍者;(5)对造影剂过敏者;(6)合并其他恶性肿瘤;(7)合并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本研究者。
1.3 方法
1.3.1 乳腺X线导管造影
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全数字平板乳腺机,采用医用纱布擦拭乳头表面分泌物,采用乙醇棉签挤压患者乳头,寻找溢液乳管外口,用合适的平针头,将针头缓慢插入乳孔,进针距离不超过1.5 cm,将1 mL碘伏醇造影剂(20 mL∶13.56 g)缓慢注入。注射完毕后取出针头,采集乳腺斜位片及轴位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拍摄侧位片及局部点片。医护人员注意造影时需排空针管气体,以免造成导管内气体影致使充盈缺损,缓慢注入以避免患者乳腺导管损伤,患者发生疼痛时立即停止注射。
1.3.2 乳腺X线检查
造影剂注射完毕,用医用夹夹紧乳头,采用德国西门子全数字平板乳腺机进行检查。患者充分暴露乳房,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位于检查台前行双乳侧斜位、轴位检查,观察乳腺病灶信息及血管异常情况。所有操作均由同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技师和医师进行,结合患者具体临床体征进行综合诊断,当意见不一时经商讨后定性结论。
1.4 观察指标
(1)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乳腺X线导管造影、乳腺X线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联合诊断结果采用并联原则。(2)比较乳腺X线、乳腺X线导管造影单独及联合诊断效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比较行χ2检验,采用Kappa值检验乳腺X线、乳腺X线导管造影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其中Kappa值<0.4为一致性差,0.4~0.75为一致性较好,>0.75为一致性高。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乳腺X线造影影像特征
经乳腺X线拍摄后,发现导管内乳头状瘤存在充盈缺损,单发缺损位于主导管,呈类圆形、杯口形、米粒样等,最大为1.1 cm×1.3 cm,多数<1.0 cm,且导管具有不同程度扩张(0.6~0.8 cm),多发性充盈缺损多位于Ⅱ、Ⅲ级导管,导管壁完整、光滑,导管树走势自然、柔软。经乳腺X线检查显示,导管内乳头状瘤局部呈不规则扩张,乳腺组织中存在边界清晰结节影,乳头后缘呈细条状腺体致密影,乳晕区存在肿块影,部分乳晕下区或周围腺体存在小结节状腺体密度增高影。
2.2 乳腺X线导管造影结果
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5例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中导管内炎性肿块2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1例,乳腺导管扩张16例,乳腺导管内癌6例;经乳腺X线导管造影结果显示,炎性肿块2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1例,乳腺导管扩张22例,乳腺导管内癌6例,诊断准确率为83.53%(71/85),Kappa指数为0.762。见表1。
表1 乳腺X线导管造影结果
2.3 乳腺X线检查结果
经乳腺X线检查结果显示,85例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中炎性肿块2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乳腺导管扩张23例,乳腺导管内癌6例,诊断准确率为72.94%(62/85),Kappa指数为0.613。见表2。
表2 乳腺X线检查结果
2.4 乳腺X线导管造影联合乳腺X线检查结果
经乳腺X线导管造影联合乳腺X线检查结果显示,85例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中炎性肿块2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0例,乳腺导管扩张16例,乳腺导管内癌6例,诊断准确率为95.29%(81/85),Kappa指数为0.928。见表3。
表3 乳腺X线导管造影联合乳腺X线检查结果
2.5 乳腺X线导管造影、乳腺X线检查单独及联合诊断效能比较
以导管内乳头状瘤为阳性标本,与乳腺X线导管造影和乳腺X线单独诊断比较,二者联合诊断灵敏度(95.12%)(39/41)、准确度(96.47%)(82/85)较高,漏诊率(4.88%)(2/41)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乳腺X线导管造影、乳腺X线检查单独及联合诊断效能比较
3 讨 论
导管内乳头状瘤为乳腺常见良性病变之一,多由女性卵巢内分泌失调,雌性激素分泌旺盛致使乳腺组织发生病变引起,随患者病情进展可提高癌变发生风险,且其导管扩张等症状与其他微小病变相似,增加了诊断难度[5-6]。因此,积极探讨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诊断方案至关重要。
超声造影、乳腺X线、MRI等多种检查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乳腺检查中,其中X线可在导管充盈下显示病灶形态、位置等信息,且可明确显示病灶内钙化情况[7-8]。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乳腺X线诊断共检出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诊断准确率为72.94%,与病理诊断一致性Kappa指数为0.613,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国内一学者研究[9]发现,通过临床诊断早期乳腺肿瘤,8例乳头状导管癌患者经乳腺X线导管造影检查共检出6例,经常规超声检查共检出3例,该结果提示X线诊断价值优于超声。有报道[10]显示,X线对于钙化病灶较为敏感,且钙化与乳腺癌及导管内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对于微小肿块无法清晰显示。有报道[11]进一步说明乳腺X线对乳腺肿瘤疾病的诊断价值。
乳腺X线导管造影为目前检查乳腺肿瘤疾病方案之一,该方案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定位准确率高等优点,可清晰显示导管大小、形态、有无浸润破坏等[12]。本研究结果发现,经乳腺X线导管造影诊断准确率为83.53%,与病理诊断Kappa指数为0.762,一致性良好,可用于临床早期筛查诊断。研究表明[13],经造影显示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典型特征,充盈缺损呈现为不规则条状、圆形等,当发生阻塞时,可显示导管截断改变,呈杯口状,本研究与其结果基本一致。有学者[14]通过造影与乳腺X线联合诊断导管乳腺癌发现,诊断准确率可达97.42%,仅发生1例误诊现象。本研究发现,以导管内乳头状瘤为阳性标本,乳腺X线导管造影、乳腺X线联合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均优于单独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分析其原因发现,当具有微小钙化灶时,超声造影无法有效观察肿块信息,而乳腺乳腺X线可有效显示,当乳腺乳腺X线无法对良性病变定性诊断时,乳腺X线导管造影能弥补其不足,定性诊断[15]。
综上所述,乳腺X线导管造影与乳腺X线检查对于导管内乳头状瘤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