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2-10-21许艳
许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放疗科,河南 洛阳 471000)
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中较为常见,其主要是指乳腺上皮细胞受到多种致癌因子的影响,出现增殖失控情况[1]。我国乳腺癌患病率由20岁之后开始逐渐升高,并在40~50岁达到峰值[2]。伴随临床新型治疗方案的全面应用,使得乳腺癌死亡率明显降低,并且当前乳腺癌已经是疗效较好的实体肿瘤之一[3]。乳腺癌在患病早期临床表现一般不明显,患者通常有乳晕异常、乳房溢液及乳房肿块等局部表现,因表现不典型,极易忽视。待疾病发展至晚期时,会有癌细胞远处转移,出现全身多器官病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同时还会增加其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当前临床针对乳腺癌多采用综合治疗方式,一般是在手术治疗后实施放化疗,进而提升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4]。近年来三维适形放疗在恶性肿瘤疾病手术后放疗中得到全面应用,医院通过计算机技术采集肿瘤及四周组织三维形态图像,将射线控制在肿瘤部位,进而降低正常组织照射剂量[5]。三维调强放疗属于三维适形放疗的高级阶段,其在放射野内能够对射线强度实施合理调节,对于不规则肿瘤,存在良好的适形性[6]。故而,该方式治疗效果良好。为了解乳腺癌手术后患者分别开展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效果差异,本次研究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开展上述放疗措施,现针对研究有关情况制定以下阐述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8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放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40例),试验组(40例)。常规组内,年龄31~65岁,平均(45.51±10.32)岁;病灶位置:左侧24例,右侧16例;TMT分期:Ⅱ期25例,Ⅲ期15例;疾病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0例,浸润性小叶癌10例;体质指数20.00~26.00 kg/m2,平 均(23.05±1.13)kg/m2。试 验组内,年龄30~60岁,平均(45.39±10.21)岁;病灶位置:左侧23例,右侧17例;TMT分期:Ⅱ期26例,Ⅲ期14例;疾病类型:浸润性导管癌29例,浸润性小叶癌11例;体质指数20.00~25.00 kg/m2,平均(22.96±1.08)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的分组方式存在可行性。本研究资料在本院伦理专家查看后允许继续实施研究。
纳入标准:(1)在开展临床各种检查项目后,患者均被确诊为乳腺癌[7];(2)均在本院开展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3)手术后临床肿瘤分期在T3~T4;(4)腋窝淋巴结检查呈阳性,需要开展辅助放疗者;(5)病理类型提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6)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主动要求参加;(7)KPS生存质量得分在70分及以上者。
排除标准:(1)存在肺结核病变者;(2)机体肺脏、心脏等重要脏器出现功能障碍情况者;(3)既往存在化疗、放疗治疗史的患者;(4)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肺转移、乳腺淋巴结转移或是其他远处转移情况者;(5)未开展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其他类型乳腺癌患者;(7)依从性较差,不愿意参与研究者;(8)机体凝血机制存在异常情况者;(9)存在急性感染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项目,并开展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同时进行化疗,选择多西他赛注射液(上海创诺制药有限公司,20 mg/0.5 mL,国药准字H20113165)及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10 mg/5 mL,国药准字H20093251]进行静脉注射治疗,使用剂量是75 mg/m2,1次/d,持续用药三周为一个治疗周期,两个治疗周期间需间隔一个月,在完成2~3个化疗周期后进行放射治疗。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呈平卧状态,告知其将患侧上肢举过头顶,开展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进行扫描,针对靶区开展三维重建勾画,后界、外界、内界及前界分别是与胸壁紧贴、腋中线、体中线、皮下4 mm部位,开展适当修正,靶区外放,采集计划靶区,肺、腋窝及胸骨开展5~7 mm外放,头脚选择8~12 mm外放,皮肤无需外放。将三维适形放疗应用于常规组患者中,选择常规切线视野,楔形板照射,四野照射(6MV-X),患侧乳腺通过95%剂量线开展包纳。将三维调强放疗应用于试验组患者中,将射野中心定在计划靶区中心,病灶处于左侧者,限定剂量,对侧乳腺剂量不超过5 Gy,心脏剂量不超过30 Gy,患侧肺相较处方剂量低,靶区剂量相较处方剂量低。全部患者处方剂量为25次50 Gy,每周5次,共治疗5周。
1.3 观察项目
(1)针对每组患者肺受量进行比较。(2)针对每组患者心脏指数进行比较。(3)针对每组患者靶区剂量进行比较。(4)针对每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比较。主要不良反应包含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白细胞下降及放射性食管炎。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22.0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通过%方式表达,以χ2检测;计量资料通过±s形式表达,以t检测,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肺受量进行比较
在V5、V10、V20、V30、V40及V50方面,常规组肺受量相较于试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受量进行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肺受量进行比较(± s )
单位:%组别 例数 肺受量V5 V10 V20 V30 V40 V50常规组 40 66.75±4.56 49.72±3.95 29.79±2.11 12.06±1.22 6.39±1.32 2.39±0.62试验组 40 57.91±8.23 42.32±5.66 21.62±2.53 10.62±1.01 3.20±0.42 0.91±0.21 t 5.942 6.781 15.685 5.750 14.565 14.299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心脏指数进行比较
在心脏V30、V40及V50方面,常规组心脏受量相较于试验组高;在对侧乳腺平均剂量方面,常规组心脏受量相较于试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脏指数进行比较(± s )
表2 两组患者心脏指数进行比较(± s )
?
2.3 两组患者靶区剂量进行比较
在V115、V110及V105方面,常规组靶区剂量相较于试验组高;在靶区适形性方面,常规组相较于试验组低;在均匀指数方面,常规组相较于试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靶区剂量进行比较(± s )
表3 两组患者靶区剂量进行比较(± s )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比较
常规组患者合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白细胞下降及放射性食管炎出现率相较试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比较[n(%)]
3 讨 论
乳腺癌是当前全世界女性重要的威胁性疾病,一般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当前临床在乳腺癌发病因素方面还未完全了解,且迄今为止还未能探寻到乳腺癌的明确致癌因素,但是已经发现多种同乳腺癌患病相关的高危因素[8]。伴随乳腺癌高危因素逐渐增多,其患病风险将会显著升高。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因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被忽视而未能及时就医。故而高危人群需要关注乳腺癌筛查工作,定期开展乳房自我检查和临床体检,若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及乳房包块等异常情况时,需要予以高度关注。
当前手术、化疗及放疗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式,其中放疗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尤为重要。在科学技术水平进步的同时,放疗技术也逐渐更新,三维调强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逐渐成为乳腺癌患者常用的放射治疗措施,在乳腺癌手术后患者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9]。因乳腺在形态方面不规整,在开展乳腺癌放疗时无法避免引起放射野中剂量不均匀。三维适形放疗仅在射束视野方向及靶区形态方面一致,但是三维调强放疗可以在三维适形基础上对射束单位剂量强度进行调节,同时适形优化[10]。在符李达[11]的研究中,其对乳腺癌根治手术后患者分别开展三维适形放疗与三维调强放疗干预,结果发现调强放疗组在V105%、V110%及V115%方面相较适形放疗组显著低,调强放疗组患侧肺、心脏、对侧乳腺和肝脏平均剂量相较于适形放疗组明显下降,同时在不良反应方面,调强放疗组较低。因此其认为将三维调强放疗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中能够发挥良好效果。通过开展本次研究结果后发现,在V5、V10、V20、V30、V40及V50方面,试验组肺受量相较于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脏V30、V40及V50方面,试验组心脏受量相较于常规组低;在对侧乳腺平均剂量方面,试验组心脏受量相较于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115、V110及V105方面,试验组靶区剂量相较于常规组低;在靶区适形性方面,试验组相较于常规组高;在均匀指数方面,试验组相较于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研究结果开展进一步分析,对于乳腺癌手术后患者而言,其开展三维调强治疗,在靶区剂量分布均一性及适形性方面均良好[12]。
实施三维调强放疗,可将辐射野划分成线束,针对辐射野中各个线束均可以进行优化布置配备,同时在剂量分布方面也更加准确,治疗计划精准度较高。三维调强放疗可达到生物学及物理学对靶区中及靶区边缘在剂量强度方面的需求,同时对于瘤旁器官,其所接受的照射剂量体积可以设定在合理范围中,进而使得肿瘤获得充分的剂量照射,并且射野中正常组织接受的辐射剂量尽可能降低最低,提升精确度,开展合理治疗,改善适形度,减少放射性损伤,在正常组织器官保护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13]。因乳腺癌手术后患者胸壁较薄,选择传统放疗技术极易发生心肺受量过高等情况,对患者心肺功能造成不利影响[14]。乳腺癌放疗患者心脏在冠脉左前分支部位会受到较大放射剂量的影响,极易引起该部位心肌灌注下降,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情况,在心肌梗死患病率及死亡率方面,乳腺癌放疗患者相较于非放疗者有显著升高[15]。在王向前[16]的研究中,其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分别开展三维适形放疗与三维调强放疗干预,结果提示三维适形放疗不良反应出现率相较于三维调强放疗有明显升高。故而,其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选择三维调强放疗能够减少放射性损伤。通过开展本次研究后发现,在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白细胞下降及放射性食管炎出现率方面,试验组患者分别是10.00%、12.50%、30.00%、2.50%,常规组患者分别是45.00%、47.50%、62.50%、25.00%,试验组相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研究结果开展进一步分析,放射性肺炎是乳腺癌手术后放疗患者常见的放射性损伤,患者可出现胸痛、胸闷及咳嗽等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还会有紫绀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胸片提示弥漫性片状高密度影,同照射野形态相同,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提示肺间质高密度对于乳腺癌放疗后患者而言,其极易导致放射性损伤出现,并且放射性损伤程度同机体所接受辐射剂量等有关[17-18]。乳腺癌放疗会导致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进而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故而临床治疗时,不仅需要确保放射治疗效果,还需减少放疗所引起的其他脏器放射性损伤[19-20]。
综上所述,乳腺癌手术后患者选择三维调强放疗,能够降低肺部损伤、心脏损伤及靶区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