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生鲜农产品上行SWOT分析与对策

2022-10-21张玉华隋青孟一孙崇德

食品工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山东省

张玉华 ,隋青 ,孟一,孙崇德

1. 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南 250103);

2.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农产品贮运保鲜技术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103);

3. 浙江大学园艺产品冷链物流工艺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杭州 310058)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在发展农产品电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国家大力推进农村电商政策引领下,山东省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流通模式创新,积极创建农村电商示范县,连续3年获评国务院、商务部和财政部组织的全国农村电商激励县奖励。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平台对接,将潍坊、临沂、日照、菏泽等市打造成“中国农产品电商之都”。生鲜电商呈现“农产品上行+品牌培育”“物流企业+电商企业”“电商示范户+贫困户”等多方联动的发展态势。但山东省农村电商发展体系还不够健全,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工业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严重不对等,农产品线上销售的占比仍较小,部分地区农产品滞销现象比较严重,农产品上行通道还不够顺畅。山东省为农产品产销大省,农产品上行压力大,基于山东省生鲜农产品上行的调研数据,以产业链视角对生鲜农产品上行进行SWOT分析,并针对山东省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对加快生鲜农产品上行步伐、提升消费品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 山东省生鲜农产品上行SWOT定性分析

1.1 内部优势

1.1.1 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优质品牌众多

山东是我国农业大省,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农产品物种资源丰富,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等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居全国第一,拥有众多享誉全国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如烟台苹果、福山大樱桃、寿光蔬菜、莱阳梨、威海刺参、东营大闸蟹、大泽山葡萄、金乡大蒜、莱芜三辣、章丘大葱、沾化冬枣、胶州大白菜、昌乐西瓜、滕州马铃薯、马家沟芹菜等,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产品基础。

1.1.2 农产品电商发展基础良好

据山东省统计局《202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显示,2020年山东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36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全国占比接近10%。阿里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的《阿里农产品电商报告》[2]显示,2019年农产品电商销售全国50强县中山东占10个,与江苏并列全国第一,其中,烟台栖霞高居50强第三位,烟台樱桃占全国樱桃市场总量的30%。在“淘宝村百强县”中,山东有13个,淘宝村占全国总数的1/9。山东选取12个试点县启动“村播计划”,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开启“村播计划”的省份。2020年农产品电商百强县中山东依然是最多的,有20个。另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1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3]显示,越来越多的农民合作社与电商企业联合开展农产品电商业务,2020年全国有2 47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网络销售,其中山东有364个,网络零售额位居全国第二。

1.1.3 冷链物流体系日趋完善

山东省统筹考虑自身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优势特点,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区域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旨在补齐产地“最先一公里”短板,实现城市“最后一公里”低温配送。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约有冷库3 080座,低温储存能力超过903万 t,占全国的近20%,规模居各省之首。有货物专用运输冷藏车13 271辆,约占全国冷藏车辆的10%。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实施信息化项目88个。建成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等功能,并初步实现政府对冷链流通监控。在线企业117家,冷库743个,冷藏车1 195辆。涌现出一批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物流领军企业及示范园区,现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356家,5A级物流企业达到38家。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企业6家,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5家[4]。山东省日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为农产品物流创造有利条件。

1.2 内部劣势

1.2.1 生鲜农产品对物流要求高,品质难以保证

生鲜农产品上行物流是关键,生鲜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强、易腐、易损、物流损耗大、规格多样和质量差异大等特点,决定其物流具有不同于一般物流的特性,对安全性、即时性、技术性要求高,供应难度大,品质安全难以保证[5]。山东省虽为农产品产销大省,但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品控管理粗放,品质劣变严重,损耗大,影响生鲜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加之消费者对于生鲜农产品品质和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所以物流环节生鲜农产品品质控制愈发重要,电商物流各环节都面临着品质安全控制和管理优化的问题。

1.2.2 生鲜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程度低

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象征。农产品必须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展现其独特性,产生品牌效应,才能增加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6]。山东农产品虽品类丰富、产量高,然而在品牌树立方面意识淡薄,品牌化建设不足、品牌价值挖掘不够、品牌认知度低、品牌营销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农产品上行,导致其缺乏价格决定能力。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如烟台苹果、肥城桃、乐陵小枣、章丘大葱、日照绿茶、威海刺参、苍山大蒜、明水香稻等10余个,但远不足以体现山东农产品的丰富性。此外,农产品流通企业在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及品牌运作方面还需加强,农产品采收后按一定标准进行处理,形成自有品牌标准化的商品,掌握市场主动权,才能赢得消费者,把市场做大做强。

1.2.3 农民受教育程度低

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需要具备专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技术人才,而现实是农民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鲜事物与新技术速度较慢,未接受过系统化的学习,计算机操作与电子商务水平较低。当下流行的新媒体营销渠道,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不能灵活运用,农民群体未能树立生鲜产品现代化营销意识,同时也缺乏网络影响力及电商管理能力,因此农民群体的技术水平无法满足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需求。

1.3 外部机遇

1.3.1 政府支持扶植力度加大

中央一号文件自2014年以来每年都明确支持农村电商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印发《山东省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方案》,要求“构建普惠共享、线上线下融合、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畅通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2021年,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意见》,要求补齐物流设施短板,健全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健全农村流通体系,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产品流通新机制。从中央到地方政策的颁布实施为农产品电商指明发展方向,更对农产品上行提出期望。

1.3.2 农村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

早在2010年山东省就被科技部确立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试点,以此为契机,建成综合信息服务技术平台、智慧农业示范工程、以“三网融合”信息通道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等。截至2020年底,农业信息化工作机构已在全省17地级市健全,超过90%的县级地区已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农业信息服务站,并在管辖的乡镇配备专业信息员[7]。基层信息建设队伍逐年扩大。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多产业信息服务活动,实现信息化与产业化的有效融合。各种各样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站不断兴起,涉农的网站超过3 000个,村村乐、万村网、三农网、新农网、村村通网等逐渐形成自身核心资源。

1.3.3 知名电商企业抢先布局

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电商大会上盒马总裁侯毅表示,将加大农业全产业链投资,继续“重投入、扎硬寨、打笨仗”,盒马在全国已拥有550余个农业直采基地和超过140个“盒马村”。已建成可供应全国的常温仓、冷冻仓、果蔬产业园和鲜花加工中心,并有90多个省级仓、加工中心和海鲜暂养中心,盒马一端连着全国700多个生产基地,一端为全国上亿消费者提供服务,构建产、供、销三端全链路数字化,让商贸流通更高效稳健。同时,拼多多、京东、天猫、唯品会、苏宁、国美等企业也瞄准农产品市场,纷纷试水。全国首个“盒马市”落户淄博,阿里、京东、苏宁在山东设立83个省级、市级和县级“特色地方馆”。

1.4 外部威胁

1.4.1 生鲜农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

生鲜农产品大多种类相同,品质相似,且只进行初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经营商普遍缺乏品牌意识,未建立真正的标志性农产品品牌,大多只是产地效应,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不仅生鲜电商之间同质化,线上和线下生鲜也同质化,导致自我竞争、横向竞争激烈,产品低价竞争,利润降低。

1.4.2 冷链流通损耗大,成本高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附加值低、保质期短、损耗高等特点,其流通成本高,利润低。据统计,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易腐农产品的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损耗率小于5%,冷链利润率达20%~30%;而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仅20%,损耗率超过20%,冷藏车的成本比普通车辆高40%~60%,因此冷链利润率仅8%,比常温利润率低2%。并且一般冷链物流的运输终端用户较分散,这将导致运输成本和包装成本的提高,使农产品的利润降低,冷链物流成本高是生鲜农产品上行的最大障碍。

1.4.3 “最初一公里”仍是生鲜农产品上行的瓶颈

“最初一公里”依旧是制约当下生鲜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重要瓶颈。尽管山东省冷链基础设施位于全国前列,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需求,尤其是采收完的预冷环节,由于农产品不进行预冷,直接采用棉被加冰瓶或普通冷库预冷等方式,在流通环节果蔬损耗高达30%,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甚至更低。

2 山东省生鲜农产品上行SWOT定量分析

根据SWOT定性分析结果,分别建立内部因素评价模型(IFE矩阵)和外部因素评价模型(EFE矩阵),对山东省生鲜农产品上行的各种优势和劣势进行定量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利用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遇,避免或弱化劣势,规避或解决威胁。首先,根据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每个因素的权重,数值在0(不重要)~1(极其重要)之间,其中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外部因素机遇和威胁的权重之和均为1。然后,由20位农业、电商、冷链物流等领域专家通过分析、讨论、协商对各因素进行评分,其中优势和机遇为正值,分值在1~4之间。劣势和威胁为负值,分值在-4~-1之间,绝对值越大,强度越大。将每个因素的权重乘以评分,得到该因素对应的加权分数,分别将内外部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得到内外部因素总加权分数,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内部因素中优势总加权分数之和为3.1,劣势总加权分数之和为-2.8,两者之和为0.3。外部因素中机遇总加权分数之和为3.0,威胁总加权分数之和为-2.4,两者之和为0.6。说明山东省生鲜农产品上行发展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

表1 山东省生鲜农产品上行SWOT评价矩阵

3 山东省生鲜农产品上行对策

3.1 提高生鲜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水平

山东省农产品均以大宗原产品为主,初级加工产品与低档的农产品较多,高商品化、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在市场流通中比例较低。因此,应努力提升农产品的商品化,以提高山东省农产品在全国的知名度与竞争力。首先,在产区周边建立形成专业而完善的果蔬采后服务体系,配备预冷、防腐、分选、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设备,采后处理时间缩至最短,使农产品保鲜效果达到最佳,在产地进行处理以达到商品化要求并贮藏后进入市场。其次,构建果蔬产地商品化处理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预冷、清洗、防腐、分选、包装等环节主要支撑技术,构建相应的技术规程和研发多样化的技术,提高商品化处理水平。

3.2 加大农产品电商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生鲜农产品电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支撑,培育一批扎根本地、真正了解电商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核心。一是采用定向委培方式培育农村高端电商人才,优选特色农产品优秀企业电商从业人员,根据学员整体能力测评,量身打造培训内容,培育适应经营管理岗位职能要求的电商人才。二是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商学院,构建“传统电商+社交新零售”人才培训体系,与阿里商学院、京东商学院等新零售培训机构合作,进行专业化知识普及和实操培训,快速提升电子商务人群的认知度。三是发挥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阿里、京东、苏宁平台作用,面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及电商化等知识培训。四是积极组织本地电商专家、成功创业青年、有经验的政府工作人员等建立本地“电商教练”队伍,以身说法,为电商创业人员和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提供指导。

3.3 进一步推进冷链物流技术体系建设

以农业农村部实施的“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为契机,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实现生产端与各类电商平台、零售终端、生产企业的高效联通,达到“质量管控源头化、标准生产源头化、品牌建设源头化”的目的。根据山东省农产品产地上行的品类和温控供应链要求,重点加强城乡一体化的冷链设备、保鲜工艺、智能信息和供应链信息集成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衔接,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具有冷产、冷储、冷运、冷销的安全和温控双追溯监控体系。扩大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规模,搭建集制造、贮运为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3.4 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品牌集群生态体系

通过农产品流通协会与组织、大型经销企业、金融保险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冷链运输企业等,连接省内外、上下游环节,解决资源分散、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倒逼农产品供应链企业升级,逐步形成集产、供、销、金融、品牌、媒体等全要素于一体的S2B供应链生态体系。将这一生态体系与平台结合,整合山东省绿色农产品资源,助推优质农产品走向世界。推进电商资源、农村合作社、线下实体、商流聚集仓储,仓储聚集物流、供货商、代理商、会员体系形成合力,帮助企业提升种养殖、加工、包装、品牌、销售、物流全链条能力;通过智能技术,实现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发布、运输价格、仓储物流全程监控和智慧化决策,向构建“产、加、储、运、销”一体化农产品温控供应链服务体系发展。

3.5 加强农产品品牌与标准化体系建设

由政府和消费者等多个主体实施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工作,没有标准体系,就没有分级识别,也就无从谈起品牌的质量保障,无法避免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标准体系应涵盖农产品的培育标准、加工标准、品质标准等多个方面,让品牌化的口碑有标准可依。强化农产品电商品牌建设,加强品牌设计与运营,通过品牌设计赋予农产品人文方面的附加价值,通过运营拓宽农产品的价值增值渠道。采用信息化手段,借助电商平台,建立品牌农产品生产的追溯渠道,通过赋予农产品身份标识,实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可记录、可追溯、有预警、有跟踪。鼓励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体打造自己的品牌,推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8]。

4 结语

山东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电商基础良好,冷链物流体系逐步完善,为农产品上行创造良好条件。但仍存在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在各级政策引导下进一步加强冷链物流技术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电商品牌,打造专业人才队伍等,从而综合优势与机遇,克服劣势与威胁,推动山东省生鲜农产品上行持续健康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山东省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生鲜灯的奥秘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山东省即墨市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