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蔗区2022 年糖料蔗生产调查
2022-10-21邓宇驰刘晓婷黄莹樊保宁卢文张福健丁美花吴建明
邓宇驰 刘晓婷 黄莹 樊保宁 卢文 张福健 丁美花 吴建明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7;2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农业农村局,崇左 532100;3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南宁 530022)
甘蔗是中国最主要的糖料作物,近30 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居全国第1 位,产量占60%以上,甘蔗常年种植面积约80 万hm2[1]。崇左市是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蔗区[2],约占广西甘蔗的35%,蔗糖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特色优势产业,对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蔗农增收、稳定就业等均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全面地了解崇左市蔗区甘蔗苗期生产情况,预测和评估蔗区整体形势,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组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调查组,对该蔗区的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及植期等进行调研和评估。
1 调查的时间、区域与方式
调查于2022 年5 月29 日至6 月1 日进行。调查地点为崇左市的扶绥、江州、宁明、大新4 个甘蔗主产县(区)。共调查了4 县(区)11 个乡镇22 个村的90 个样本区(表1),其中新植蔗区23 个,宿根蔗区67 个。采用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面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实地调查内容包括各蔗区甘蔗苗数、株高、黑穗病株率、螟虫为害率等指标,数据收集包括统计各蔗区甘蔗种植面积、不同品种种植面积、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等。种植面积、品种结构的统计数据由各相关市、县糖业主管部门和制糖企业提供。面上调查包括听取各有关市(县)糖业局、农业局、制糖企业关于2022 年甘蔗整体生产形势、品种结构、田间管理、甘蔗生长等情况的介绍,以及甘蔗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对相关部门的建议。
表1 调查涉及的22 个村
2 调查结果
2.1 甘蔗种植面积及植期据初步统计(表2),崇左市蔗区2022 年甘蔗种植面积较去年略有增加,总面积27.08 万hm2,比2021 年增加0.74 万hm2,增幅2.81%,其中新植蔗9.51 万hm2,宿根蔗17.57 万hm2。所调查4 个县(区)的种植面积,除江州区比2021 年稍有减少(减0.02 万hm2)外,其他3 个县均比2021年增加,其中宁明县增加最多,增加0.32 万hm2,增幅7.60%。从植期来看,各县(区)的新植蔗种植面积占比均超过30%,其中扶绥县最高,达40.72%。总的来看,在政府和制糖企业各项政策鼓励和支持下,蔗农种植甘蔗的意向比较积极,甘蔗种植总面积稳中有升。
表2 各蔗区2022 年种植面积及植期
2.2 甘蔗品种结构总的来说,调查的4 个县(区)占比最大的是桂糖42 号,为58.90%;其次为桂柳05136,占比20.94%;再次为新台糖22 号和粤糖93-159,分别占5.90%、5.33%;桂糖46 号、桂糖49号也有较多种植,此外桂糖44 号表现较好,处于推广应用阶段。江州区、宁明县、扶绥县以桂糖42 号为主,其次为桂柳05136,新台糖22 号在江州区、宁明县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大新县则以桂柳05136为主,其次为粤糖93-159,桂糖42 号种植面积不大。
具体来看(表3),江州区蔗区,桂糖42 号占比最大,为66.49%,其次为桂柳05136 和新台糖22 号,其占比均为13.43%,其中桂糖42 号、桂柳05136 占比均略有下降,而新台糖22 号占比有所上升(2021年为8.36%);宁明县蔗区,主栽品种仍为桂糖42号、桂柳05136 和新台糖22 号,3 个品种合占84.77%,但桂糖42 号、桂柳05136 进一步增多,占比分别 为50.55%、27.15%(2021 年分别为35.39%、16.39%),而新台糖22 号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占比7.06%(2021 年为30.33%);扶绥县蔗区的品种结构与去年接近,桂糖42 号占77.99%,桂柳05136 占12.79%,2 个品种占比之和超过90%,新台糖22 号在该蔗区很少种植;大新县蔗区,桂柳05136 占比最大,为47.06%,其次为粤糖93-159,占23.24%,桂糖42 号占12.06%。
表3 各蔗区2022 年主栽品种及种植面积
2.3 总体苗期根据表4 可知,2022 年崇左蔗区苗数足够,较2021 年多,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平均苗数分别为10.44 万株/hm2和11.13 万株/hm2,分别比2021年多0.60万株/hm2和0.85万株/hm2;平均株高分别为29.9cm 和55.3cm,分别比2021 年矮4.8cm 和13.2cm;枯心苗率分别为0.38%和1.83%,分别比2021 年低0.60 和3.46 个百分点;黑穗病株率分别为0.12%和7.63%,分别比2021 年低0.39和高2.84 个百分点。枯心苗率和黑穗病株率均为宿根蔗比新植蔗高。
表4 2022 年崇左蔗区苗情
苗情总体较好,苗数够,但株高较2021 年矮,主要是由于前期雨水多,出苗好,但连续多雨低温寡照天气,导致甘蔗生长慢,植株矮;病虫害方面,枯心率比2021 年低,处于较低水平,说明螟虫防治措施得当,新植蔗黑穗病少,但宿根蔗黑穗病株率高,比2021 年更严重,主要是因为蔗区的主栽品种为桂糖42 号、桂柳05136 和新台糖22 号,这3 个品种均易感黑穗病,加上蔗地多年连作,病原菌连年积累,导致黑穗病发生率居高不下。
3 调查结论
3.1 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崇左蔗区总面积比2021 年增加0.74 万hm2,增幅2.81%,除江州区比2021 年稍有减少外,其他3 个县均比2021 年增加;这与广西2020 年3 月出台《广西糖料蔗良种技术推广和食糖商业储备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有一定关系,良种新植补贴政策等各项政策的引导及支持,以及“退蕉、桉还蔗”等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保障了甘蔗种植面积的稳定。此外,香蕉、柑橘等其他作物投入高、风险大,长期种植收益与甘蔗基本持平甚至更低,也使得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种植销路更稳定的甘蔗。
3.2 苗情总体较好,但宿根蔗黑穗病高发崇左蔗区苗情总体较好,苗数足够,但阴雨寡照天气多造成株高较2021 年矮;病虫害方面,螟虫为害率处于较低水平,新植蔗黑穗病少,但宿根蔗黑穗病株率高,且逐年愈发严重,需引起重视。宿根蔗黄化病情况显著比往年轻,可能与雨水多有关。
苗数够的前提下,蔗农管理的意愿比较积极,如后期天气好转后各蔗区做好中、后期管理,生产形势可观,且蔗区种植面积略有增加,预计新榨季甘蔗产量将比上季有所增加。但5-7 月降雨量大,且仍有持续降雨的可能,要考虑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3.3 甘蔗生产成本高甘蔗生产成本高已成为制约广西甘蔗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3]。糖料蔗收购价格多年不涨或涨幅很小,生产资料和人工成本却上涨较快。甘蔗生产主要投入在机耕、蔗种、肥料、农药、砍收(人工、机收)等环节上,不算土地使用费,糖料蔗种植成本约为1500 元/667m2,而甘蔗人工砍收费用就占全部投入的45%以上。目前各蔗区机械收获率均在10%以下,大部分仍以人工砍收为主,在劳动力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还将持续增长。
4 建议
4.1 加快优良甘蔗新品种的培育及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是甘蔗优质高效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是蔗糖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4],不断选育、推广应用优良新品种可增加蔗农和制糖企业收益、提高甘蔗产业竞争力。除高产高糖外,目前应重视甘蔗品种的抗黑穗病、抗倒伏能力,而抗黑穗病尤为重要,该病害高发引起宿根苗数不足,最终导致减产,缩短宿根年限,已成为目前蔗区2 个主栽品种最致命的缺陷,急需更多更好的品种。同时,还应做好桂糖44 号、桂糖55 号等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制定适合当地的配套栽培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优良新品种。甘蔗品种的区域适应性不同,本次调查发现大新县蔗区的品种结构与其他蔗区差异较大,也说明了各蔗区引进、试验新品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2 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研究全程机械化是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目前发展瓶颈在机械收获环节[5]。应继续加强适应全程机械化生产甘蔗品种的选育和配套农艺栽培技术的研究,并加大相关机械设备尤其是小型收割机的研发以适应坡地、小面积地块等不同蔗区,加快推进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