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传统聊斋剧目考论

2022-10-21

蒲松龄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旦角老生聊斋

薛 治

(安徽出版集团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审校中心,北京 100011)

京剧的剧目,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东周列国》《封神演义》《说岳全传》《三言二拍》《施公案》等等;《聊斋志异》作为我国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也有诸多篇目被改编为京剧,本文即讨论京剧中《聊斋志异》(后简称《聊斋》)篇目题材的剧目。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探讨的范围,仅限于传统剧目,也就是新中国建立以前编演的剧目,故称为“京剧传统聊斋剧目”。

京剧传统聊斋剧目,据陶君起先生所著《京剧剧目初探》(后简称《初探》)收录,共38出,计为《庚娘》《大力将军》《崔猛》《婴宁一笑缘》《孝妇羹》《西湖主》《义烈奇缘》《聂小倩》《大男》《青梅》《仇大娘》《荷花三娘子》《青凤传》《画皮》《陆判》《莲香传》《孝友泪》《龙马姻缘》《田七郎》《梅女》《宫梦弼》《细柳》《粉蝶》《巧娘》《马介甫》《江城》《晚霞》《连琐》《金生色》《嫦娥》《窘得福》《花姑子》《伍秋月》《莲花公主》《势利眼》《虞小翠》《长亭》《胭脂判》。又据《京剧故事来源的初步统计》(后简称《来源》)中所列《聊斋》戏目,除少《长亭》外,其余与此一致,可见《初探》统计是可靠的。加之其他资料中记载的《辛十四娘》《红玉》,则京剧传统聊斋剧目至少有40出。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两出戏《勘玉钏》和《林四娘》,有时也被视为《聊斋》剧目,但实际上有待商榷。《勘玉钏》由荀慧生(1900-1968,京剧名旦角演员,“四大名旦”之一)先生创演,剧中女主人公名“俞素秋”,与《聊斋》篇目《素秋》中的人物名字相同,但实际上该剧的情节与《素秋》毫无关系,仅人名相同,并非改编自《素秋》。《林四娘》,又名《姽婳将军》,由尚小云(1900-1976,京剧名旦角演员,“四大名旦”之一)先生创演,演明末恒王妃林四娘杀贼事,而《聊斋》中篇目《林四娘》,则是讲林四娘死后之鬼魂事,虽然都是以林四娘为主人公,但这两个故事并非同一情节,只能说是分别对历史上的林四娘传说作了不同演绎,而不能说京剧《林四娘》是出于《聊斋》的《林四娘》。所以,笔者认为上述这两出戏不能算作聊斋剧目。

从京剧传统剧目的出处来看,据《初探》,《聊斋》剧目数量,仅少于《三国演义》《东周列国演义》剧目;据《来源》,《聊斋》剧目数量,仅少于《三国演义》《东周列国》《水浒传》《隋唐》剧目。实际上,所谓《东周列国》《隋唐》的剧目,多有其他出处,不一定都源于该原著。所以如果以出于原著的剧目数量来看,《聊斋》可能仅次于《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京剧剧目出处第三多的原著,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下面,首先以《初探》所载内容为基础,并辅以其它文献材料,对上述聊斋剧目的编演情况作一简要介绍。《初探》中剧目的序类,是以故事发生的朝代划分,聊斋剧目中,明确朝代的只有三出,归为“明代故事戏”的《庚娘》,归为“清代故事戏”的《大力将军》和《崔猛》,其余剧目都归为“朝代不明戏”。下文即按《初探》剧目顺序排列。

《庚娘》,又名《庚娘传》,出于《聊斋》篇目《庚娘》;贾洪林(1873-1917,京剧名老生演员)编演,荀慧生亦改编演出。《京剧之变迁》(后简称《变迁》)载,《庚娘》乃贾洪林排出。《观剧生活素描》(后简称《观剧》)载,《庚娘》原是贾洪林同余玉琴演唱,后王瑶卿(1881-1954,京剧名旦角演员)亦演出,再后王又传给荀慧生。《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后简称《史材》)载,王瑶卿曾于北京广德楼演出四本《庚娘传》。《京剧二百年概观》(后简称《概观》)载,陈墨香(剧作家,荀慧生的新戏大多由他编写)编《庚娘》,即荀剧。

《大力将军》,出于《聊斋》同名篇目;永春社(李永利创办的演出团体,成立于1931年,由其子李万春挂头牌)编演。

《崔猛》,出于《聊斋》同名篇目;该剧情节与原篇小异,略有删并,由荣春社(尚小云先生创办的班社,成立于1938年)编演。《京剧谈往录续编》(后简称《续编》)载,该剧由尚小云构思,家中文书执笔,编写而成。

《婴宁一笑缘》,又名《憨英娘》,出于《聊斋》篇目《婴宁》;斗山山人李准编,金少梅(京剧旦角女演员)演出。《概观》载,李(准)直绳为金编写该剧。《京剧谈往录》(后简称《谈往》)载,金少梅在北京城南游艺园演出自己的新戏《一笑缘》,该剧由斗山山人编。《续编》载,北京第一舞台举办的义务戏,金少梅于中轴特演该剧。《变迁》载,有《心欢乐》一剧演《婴宁》故事,但只演婴宁被鄂邵素调戏,遣蝎精蛰鄂一段;鄂应即原篇中西人子,此剧与金剧似非同一编本。

《孝妇羹》,又名《珊瑚传》,出于《聊斋》篇目《珊瑚》;汪笑侬(1858-1918,京剧名老生演员)演出,情节较原篇有所增改。《谈往》载,汪曾赴京演出,均为自己编排的剧目,即有《孝妇羹》。又载,天津尹澄甫编《珊瑚传》,交由鲜灵芝(京剧旦角女演员)排演。《史材》载,奎德社(杨韵谱等创办的演出团体,成立于1918年)曾于北京三乐戏院演出《珊瑚传》。

《西湖主》,又名《富贵神仙》,出于《聊斋》篇目《西湖主》;清末票友陈子芳、魏耀亭等编,荀慧生亦曾演出,奎德社亦演出,改名《湖天幻影》。《谈往》载,该剧由陈、魏等改编,名《富贵神仙》,穿插结构参考了昆曲《洞庭缘》。《续编》载,陈子芳以《富贵神仙》一戏出名,彼时堂会永有此剧。《变迁》载,此剧源于昆曲《洞庭缘》,陈子芳等编为皮黄,陈自演主角;该剧光绪年间风行一时,每有堂会必演。该剧风行一时的原因,应是剧名《富贵神仙》有吉祥寓意,可讨彩头,与《龙凤呈祥》《金榜乐》等戏类似。《概观》载,陈墨香编《西湖主》,即荀剧。

《义烈奇缘》,又名《向杲》,出于《聊斋》篇目《向杲》;情节较原篇有所增益,由乔荩臣、李毓臣等编演,杨小朵饰波斯。《概观》载,乔荩臣为清末老生票友,该剧系乔专为三乐科班所编,演向杲化为猛虎扑杀庄公子代兄报仇故事,乔自扮向杲。

《双妻鉴》,又名《大男》,出于《聊斋》篇目《大男》;陈墨香编,荀慧生演出,奎德社亦演出。《京剧谈往录四编》(后简称《四编》)载,夏家班曾于上海新舞台演出全本《大男》。《概观》载,该剧陈编,荀演出,名《双妻鉴》。

《青梅》,又名《才子佳人》,出于《聊斋》篇目《青梅》;王钟声演出。《谈往》载,刘喜奎(京剧旦角女演员)曾演出该剧。《史材》载,奎德社曾于北京中和戏院演出该剧。

《仇大娘》,又名《因祸得福》,出于《聊斋》篇目《仇大娘》;尹澄甫编。《谈往》载,由天津尹澄甫编,交给鲜灵芝排演。《史材》载,鲜灵芝同奎德社曾于广德楼演出该剧。

《荷花三娘子》,又名《荷花配》,出于《聊斋》篇目《荷花三娘子》;喜彩琴演出。《谈往》载,喜彩琴于城南游艺园演出该剧。

《龙马姻缘》,又名《极乐世界》,出于《聊斋》篇目《罗刹海市》,共八本,传为李毓如编,福寿班、同春班曾演出;又名《南安关》,罗瘿公改编,程砚秋(1904-1958,京剧名旦角演员,“四大名旦”之一)演出,该剧情节与《聊斋》原篇差异较大。《概观》载,该剧为李毓如为福寿、同春二班编写。《观剧》载,该剧福寿班曾演出,王瑶卿扮演洞庭君之女,罗又把龙珠的事摘出给程排演。《续编》载,罗帮程编写《龙马姻缘》剧本。《菊坛旧闻录》(后简称《菊坛》)载,程砚秋在庆兴社压轴演出新戏《南安关》。

《田七郎》,又名《义血酬恩》,出于《聊斋》篇目《田七郎》;该剧情节与《聊斋》原篇小异,李万春(1911-1985,京剧名武生演员)编演。《谈往》载,李万春排演新戏有《田七郎义血酬恩》。《菊坛》载,李万春演出该剧,打猎时唱曲牌,文武并重。《史材》载,李吉瑞曾于天津第一舞台演出该剧;又载,李万春曾于北京吉祥戏院演出该剧。

《梅女》,出于《聊斋》同名篇目;周蕙芳演出。《谈往》载,南方旦角周蕙芳来京,同翊文社演出该剧。《四编》载,高庆奎曾参演周剧。

《江城》,又名《兰闺鹰鹯》,出于《聊斋》篇目《江城》;奎德社编演。

《金生色》,又名《循环报》,出于《聊斋》篇目《金生色》;贾洪林曾演出。《谈往》载,该剧贾洪林排演。《概观》载,贾编演《循环新报》,较受欢迎,即该剧。

《窘得福》,又名《申氏》,出于《聊斋》篇目《申氏》;该剧情节与《聊斋》原篇不尽相同,末场有灶王与龙王大开打,俞润仙(即俞菊笙,1838-1914,京剧名武生演员)编演。《概观》载,该剧俞编演,演穷户申俊儒(即原篇中申氏)勇除泾河鼋怪故事。

《花姑子》,出于《聊斋》同名篇目;喜彩琴(京剧旦角女演员)演出。《谈往》载,喜彩琴于城南游艺园演出该剧。

《势利眼》,又名《胡四娘》,出于《聊斋》篇目《胡四娘》,奎德社编演。

《虞小翠》,出于《聊斋》篇目《小翠》;徐碧云(1903-1967,京剧名旦角演员)编演,毛世来亦演过。《四编》载,1925年,徐碧云分别在广德楼、开明戏院演出该剧,1927年,在上海大新舞台演出该剧,1929年,在上海舞台演出该剧;同年,徐与程继仙、萧长华在中和戏院演出该剧。可见该剧是徐的代表剧目之一。

《胭脂判》,又名《龚王氏》,出于《聊斋》篇目《胭脂》;孙菊仙(1841-1931,京剧名老生演员,“后三鼎甲”之一)曾演出,饰施闰章(即原篇中施愚山);小翠花(即于连泉,1900-1967,京剧名花旦演员)亦演出,以龚王氏为主角。《变迁》载,该剧是刘景然、孙菊仙等在四喜班时排出来的。《谈往》载,四喜班曾演出该剧。又载,孙菊仙演此剧时,施公宣判有大段念白,可演出时感觉“瘟”(指演出效果沉闷、不出彩),遂求助于一位御史名陈桓庆,改为唱一段念一段,获得观众欢迎,后在宫内演出,慈禧问戏是谁改的,孙未敢说出陈,称是自己改的。《史材》载,小翠花在双庆社曾于夜场演出该剧。

其他,《陆判》,又名《十王庙》《如意簪》《奇医传》,出于《聊斋》篇目《陆判》;《青凤传》,出于《聊斋》篇目《青凤》;《莲香传》,出于《聊斋》篇目《莲香》;《孝友泪》,出于《聊斋》篇目《张诚》;《画皮》《宫梦弼》《细柳》《粉蝶》《巧娘》《马介甫》《晚霞》《连琐》《嫦娥》《伍秋月》《莲花公主》《长亭》,均出于《聊斋》同名篇目;这些剧目的编演情况,《初探》及其他材料都没有更多记载。

此外,还有两出聊斋剧目《初探》未载。《辛十四娘》,出于《聊斋》同名篇目,《谈往》载,该剧奎德社编演。《红玉》,出于《聊斋》同名篇目,《概观》载,该剧贾洪林编演。

通过以上的简要介绍,可以大体上了解京剧传统聊斋剧目的编演情况,以这些文献材料为基础,也能够对京剧传统聊斋剧目进行一些总结和分析。

关于剧目编演时间。以能够探知编演时间的剧目来论,可大体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清末同治、光绪时期;二是宣统至民国初年时期;三是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清末时期的剧目如:《窘得福》,俞菊笙编演,俞是同光时名武生。《胭脂判》,孙菊仙曾为慈禧演出该剧,应在光绪年间。《富贵神仙》,该剧演于光绪年间。《义烈奇缘》,乔荩臣编演;《龙马姻缘》,李毓如编,二者均是光绪时人。宣统至民初时期的剧目如:《庚娘传》,《观剧》载,该剧宣统初年王瑶卿曾演出,入民国后荀慧生亦演出。《大男》,《四编》载,1914年4月8日,夏家班曾演出该剧。《孝妇羹》,《谈往》载,1915 年汪笑侬曾演出该剧;《梅女》,同年周蕙芳曾演出。《仇大娘》《珊瑚传》,鲜灵芝排演;《青梅》,刘喜奎排演;《荷花三娘子》《花姑子》,喜彩琴演出;这几位都是民初旦角演员,可知大致演出时期。《江城》《势利眼》《辛十四娘》等,均为奎德社编演,该班社成立于1918年。《西湖主》,《谈往》载,荀慧生1919年于上海演出该剧。五四运动以后的剧目如:《婴宁一笑缘》,《续编》载,1921年1月8日,金少梅于第一舞台演出该剧。《龙马姻缘》(南安关),《史材》载,1922年3月12日,程砚秋首演于北京华乐园。《虞小翠》,《史材》载,1925 年 6月 6日,徐碧云首演于北京中和园。《庚娘》,《谈往》载,荀慧生于 1929年 10月 17日首演。《胭脂判》(龚王氏),《史材》载,1930年 10月19日,小翠花首演于吉祥戏院。《大力将军》《田七郎》,永春社编演,该班社创立于1931年。《双妻鉴》,《史材》载,1938年 5月 9日,荀慧生首演于北京长安戏院。《崔猛》,荣春社编演,该班社创立于1938年。

可以看出,清代聊斋剧目并不多,仅当时的演员或票友偶一为之。民国以后,出现了一次聊斋剧目的涌现期,主要是当时新生的一批坤伶(即女性演员,京剧早期都是男性演员,后来才出现女性演员,称为“坤伶”)旦角如鲜灵芝、刘喜奎、喜彩琴、金少梅等,以及新兴的班社如奎德社、城南游艺园等所排演,乃当时演出力求改良革新的风气所致。再有,则是当时已经成名的演员,如荀慧生、程砚秋、徐碧云、李万春等,为增强竞争力,排演过一批聊斋剧目。总体而言,京剧聊斋剧目大多是民国以后所编演,前朝遗留的传统剧目,也就是俗称的“骨子老戏”很少。换言之,京剧早期的剧目很少从《聊斋》中取材。简单分析的话,京剧早期剧目主要集中于帝王将相、侠义绿林、神怪斗法这类题材,这些剧目忠奸比较分明,冲突比较激烈,更易于演出表现,也适合当时观众的欣赏习惯;而《聊斋》篇目的内容大多是描写男女情感和市井生活,人物性格较复杂,情节转折较细腻,可能不太适于当时的演出环境。而到了民国以后,老戏已不能满足演员和观众的需求,加之涌现出一批新兴班社和演员,需要编演大量新戏,此时《聊斋》的篇目才进入编演者的视野。

关于剧目编演者。从前文介绍可见,编剧者主要是当时的文人、票友或有编剧能力的演员。文人如李毓如、尹澄甫、李准、陈墨香等;票友如陈子芳、乔荩臣;演员如俞菊笙、贾洪林、汪笑侬、李万春等。而编演的主导者,基本上是班社或演员。在很长一段时间,班社为演出主导力量,他们聘请文人或票友编写剧本,作为班社的剧目演出,如《胭脂判》为四喜班排演;《义烈奇缘》为三乐班排演;《龙马姻缘》为福寿班、同春班排演;《势利眼》《辛十四娘》《大男》《湖天幻影》《江城》等为奎德社排演;《崔猛》为荣春社排演;《荷花三娘子》《花姑子》为城南游艺园(该组织也类似于班社)排演。还有演员为主导力量,主要是当时的名角,尤其是自己挑班的名角,为丰富独有剧目,或请人编写新戏,如《庚娘》《双妻鉴》《西湖主》为荀慧生排演,《龙马姻缘》为程砚秋排演,《婴宁一笑缘》为金少梅排演;或自己主导编写,如《窘得福》为俞菊笙编演,《庚娘传》《金生色》为贾洪林编演,《孝妇羹》为汪笑侬编演,《田七郎》为李万春编演。此外,当时曾成立通俗教育研究会,倡导编写新戏,《仇大娘》《珊瑚传》即此背景下由尹澄甫为鲜灵芝编写。

从数量来讲,以奎德社排演聊斋剧目最多,奎德社是杨韵谱等于1918年建立的坤伶班社,富于改良思想,排演了大量新戏,其中就包括上述若干聊斋剧目。从演员来讲,当时新出现的坤伶演员是聊斋剧目演出的一支主要力量,如鲜灵芝、刘喜奎、喜彩琴、金少梅等,奎德社的演员也均是坤伶。简单分析的话,比之男性演员,这些坤伶的女性意识更加突出,传统剧目中的女性形象已经不能满足表现需要,而《聊斋》中的很多女性角色,形象更加鲜明,个性更加独立,这恐怕是坤伶选择聊斋剧目的重要原因。

关于剧目剧本。《初探》中收录的聊斋剧目均有情节概述,本文篇幅所限,不必一一引述,总之从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聊斋剧目是按照《聊斋》原篇内容编写,某些细节有小异。有些剧目则较《聊斋》原篇有所改编、改动或增益某些情节。如《崔猛》,《续编》载,剧中有“庙会”情节;所谓庙会,可能是原篇土豪强抢李申之妻的段落改编而来。《孝妇羹》,《初探》载,剧中有珊瑚割臂肉为婆婆做羹情节;这也是该剧名所由来。《义烈奇缘》,《谈往》载,剧中有假扮头陀化缘行刺等情节。《窘得福》,《谈往》载,末场有灶王与龙王大开打。这些情节都为原篇所无,由此可略见改编情况。较《聊斋》原篇改动最大的,是《龙马姻缘》,据《初探》所载剧情,除马骏及罗刹国内容出于原篇,其余情节皆为新编;剧中还涉及夜叉国,但只用其名,与《聊斋》篇目《夜叉国》内容亦无大关联。《概观》载,李钟豫(毓如)所编该剧,为八本连台戏,演马骏讨伐萧太师、孽蛟事,情节颇离奇。《菊坛》载,程砚秋所演该剧,除马骏外,其余龙珠、龙凤、萧敬、何为仁等角色均为新增。可见该剧虽出于《聊斋》篇目《罗刹海市》,但几乎都是新编的故事。

另外,有些剧目不只有一种编本。如《庚娘传》,贾洪林编演,此一编本;王瑶卿亦编演过,此一编本;荀慧生所演,陈墨香改编,此另一编本。《概观》载,该剧民国初年由贾洪林、王瑶卿编为四本演出;后王与金仲仁合演时,删去武场子,改为两本演出;再后荀慧生演时,王与荀又改编为一本演出,内中词句穿插与原本不同,由此可略知该剧改编过程。《珊瑚传》,鲜灵芝所演,尹澄甫编写,此一编本;汪笑侬所编演,名《孝妇羹》,此另一编本。《西湖主》,荀慧生所演,陈墨香编写,此一编本;陈子芳编演,名《富贵神仙》,此另一编本。《来源》中则将《西湖主》与《富贵神仙》分列,可见这是两种编本。《大男》,夏家班所演,此一编本;荀慧生所演,名《双妻鉴》,陈墨香编写,此另一编本。《龙马姻缘》,福寿班、同春班所演,李毓如编写,此一编本;程砚秋所演,又名《南安关》,罗瘿公编写,此另一编本。《谈往》载,该剧源于观剧道人编的《极乐世界传奇》,李毓如摘取其中一段编成;又载,程砚秋该剧,是摘取《极乐世界》的另一段,与李本不同。这些不同的编本,虽然剧情都是由《聊斋》篇目而来,但由于编演者不同,则情节与侧重也有所不同。

关于剧目角色。其中具有决定性的是主角,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一出戏的编排,首先要考虑主角的行当和风格,以此来选择剧目和编写剧情;上述聊斋剧目中,能够知道主角演员的,即可知剧目主角行当,及剧目大致风格。其中,旦角为主角的剧目为多数,如金少梅演《婴宁一笑缘》饰婴宁;荀慧生演《西湖主》饰公主,《双妻鉴》饰何昭容;刘喜奎演《青梅》饰青梅;鲜灵芝演《仇大娘》饰仇大娘,《珊瑚传》饰珊瑚;喜彩琴演《荷花三娘子》饰荷花三娘子,《花姑子》饰花姑子;程砚秋演《龙马姻缘》饰龙珠;周蕙芳演《梅女》饰梅女;徐碧云演《虞小翠》饰小翠。也有老生为主角的,如乔荩臣演《义烈奇缘》饰向杲;汪笑侬演《孝妇羹》饰陈炳顺(即原篇中安大成);贾洪林演《金生色》饰金生色。还有武生为主角的,如俞菊笙演《窘得福》饰申俊儒;李万春演《田七郎》饰田七郎。这些剧目,显然是演员根据自己的行当和特长来选择相应的篇目来编演的。其中有些剧目,主角与原篇有所区别,如《西湖主》,《聊斋》原篇中陈明允是主角,但由于是陈子芳、荀慧生这样的旦角排演,公主就成为了主角;《孝妇羹》,《聊斋》原篇中珊瑚是主角,由老生汪笑侬排演,则陈炳顺为主角;《龙马姻缘》,《聊斋》原篇中马骏是主角,但由旦角王瑶卿、程砚秋演出,则龙女、龙珠分别成为主角。另外,京剧剧目有时主角亦非固定,而是视乎哪位“角儿”来演;例如《武家坡》,老生和旦角的比重差不多,如果是名老生出演,则为老生戏,如是名旦角出演,则为旦角戏,而观众的欣赏侧重也就随之偏移。聊斋剧目中也有此类情况,如《庚娘传》,贾洪林曾演出,贾是名老生,则此戏必然是老生戏,即以金大用为主角;后来王瑶卿、荀慧生也分别演出,王、荀均是名旦,则必然是旦角戏,即以庚娘为主角。再如《胭脂判》,孙菊仙和小翠花都曾演出,孙是名老生,则此戏为老生戏,即以施闰章为主角;小是名花旦,则此戏为花旦戏,即以龚王氏为主角。

总体来看,京剧聊斋剧目还是以旦行主角的为大多数。简单分析原因的话,一则《聊斋》较广为人知的篇目中,主人公多为女性,即使男、女主人公比重相当的篇目,也多以女性形象更为鲜明和富有戏剧性;二则当时的名演员中,以旦行为大宗,所以编写的剧目也以女性为主角的居多,故而在剧目的选择上,体现出旦行主角较多的特点。

至于剧目其他角色,有些可从文献记载探知一二。如《庚娘传》,《史材》载,天庆社曾于广德楼演出该剧,演员有王瑶卿、张荣奎、谢宝云、金仲仁、王惠芳。推测角色的话,王应饰庚娘;张工老生,应饰金大用;谢工老旦,应饰耿夫人;金工小生,应饰王十八;芳工旦角,应饰唐氏。《向杲》,《谈往》载,乔荩臣饰向杲;杨小朵饰波斯。杨工花旦,可知波斯行当。《大男》,《四编》载,夏家班曾演出《大男》,演员有毛韵珂、夏月珊、夏月润。推测角色,毛工花旦,应饰何氏;珊工老生,应饰奚成列;润工武生,应饰大男。《双妻鉴》,《史材》载,庆生社曾于长安戏院演出该剧,演员有荀慧生、金仲仁、陈喜兴等。推测角色,荀应饰何氏;金工小生,应饰大男;陈工老生,应饰奚成列。《龙马姻缘》,《菊坛》载,程砚秋演出该剧,程饰龙珠,王又荃饰马骏,荣蝶仙饰龙凤,马连昆饰萧敬,张文斌饰何为仁;王工小生,荣工花旦,马工花脸,张工丑行,可知各角色行当。《金生色》,《变迁》载,该剧贾洪林饰金生色,田桂凤饰金妻,赵仙舫饰奸夫,余玉琴饰邻妇。田、余皆工花旦,赵工丑,可知各角色行当。《虞小翠》,《史材》载,荣华社曾于开明戏院演出该剧,演员有徐碧云、姜妙香、雷喜福、萧长华。推测角色,徐应饰虞小翠;姜工小生,应饰王元丰;雷工老生,应饰王太常;萧工文丑,应饰王给谏。《胭脂判》,《史材》载,双庆社曾于吉祥戏院演出该剧,演员有小翠花、萧长华、马富禄、尚富霞、贯盛习。推测角色,小应饰龚王氏;萧工文丑,应饰宿介;马工文丑,应饰毛大;尚工小生,应饰鄂秋隼;贯工老生,应饰吴南岱。

关于剧目影响。我们必须承认,这些聊斋剧目大都是民国时期编演新戏的风潮中所编排上演,多为班社吸引观众的营业戏,或知名演员彰显能力的创新戏,经过年代的冲刷,真正能成为经典保留剧目或者某演员代表剧目的并不多,这也是那个时期所编演的新戏的普遍状况。也正是由于如此,京剧传统聊斋剧目的相关记载较少,本文参考的文献资料中也都是一鳞片爪,鲜有集中介绍的文字。

当然,有几出聊斋剧目,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如《孝妇羹》,这出戏是汪笑侬先生的代表剧目之一,汪是清末民初老生的扛鼎人物,该剧由汪亲自编演,很好地融入了汪派老生的特色,戏中二黄导、原板“母有言儿遵命怎敢不写”也是汪派的代表唱段之一,后世流传有该唱段的唱片。再如《虞小翠》,这出戏是徐碧云先生的代表剧目之一,徐曾与四大名旦齐名,该剧是徐新排剧目的代表作,演出往往以此剧作为号召,戏中南梆子“这几日艳阳天愁怀无奈”唱段,后世有唱片流传。此外,《庚娘》《富贵神仙》《龙马姻缘》《胭脂判》等剧,当时也都曾流行一时。

总体而言,京剧传统聊斋剧目虽然数量不少,但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剧目确实为数不多,尤其在当今的京剧舞台上,更是难觅踪迹。当然,不仅是聊斋剧目,大量当年很盛行的常见传统剧目,如今也很难见于舞台,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猜你喜欢

旦角老生聊斋
探究戏曲旦角身段艺术特征
聊斋书介
戏曲扮相的“变”与“常”——从清代至民国的女子发式与旦角容妆
聊斋书介
施光南在京剧创腔领域的探索——对现代京剧《红云岗》旦角唱腔的颠覆性设计
Songs from the Past
京剧行当——老生
梁素珍广东汉剧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简析
读破聊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