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如抚琴

2022-10-21夏磊

散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琴曲抚琴古琴

夏磊

文友徐先生去年送我一幅画,说此画专为我作,名字叫《江中酉邀明月》,画中一青衣学士坐在江边石矶之上潇洒抚琴,当时,明月初升,江潮涌起,画中人、手中琴、天上月与石下江潮,可谓动静相宜,而那缥缈在江天之中的古琴声正在使潮水安静下来。滚滚红尘里,如何让自己气定神闲,并由此让身处的四周也归于宁静,这不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吗?而这样情境的获得,有什么能比得上对月抚琴呢!

小的时候,乡村里颇有几个识得乐器的,夏日里在屋外乘凉,就能听到不远不近地传来他们用笛子吹奏的《姑苏行》,用二胡拉的《二泉映月》,这丝竹之声有时像清风吹过柳条,有时宛如流水滑过青石。这样的声音能让心境不再燥热,能让夏夜变得清凉。闭上眼睛,自己就仿佛是跳进了头顶上的银河,哪里还有多少暑热呢!于是就想着,这样的乐曲,要是能从我的手中奏出,那该多好啊。后来在古书中读到不少关于音乐的文字,比如《礼记·乐记》里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又如《史记·乐书》里说:“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忽而似乎明白了,音乐是出自内心的,好的音乐不但陶冶自己,而且可以教化人心,礼乐的盛衰所对应的,正是天下的兴亡。这就比较深奥了,不是我这样的乡下孩子能够识得的。可又一想,村里的那几个人也没见得是读书人,却如何能把几段旋律带进人的心里,并且在乡间的树丛茅舍间萦绕不绝呢?想不明白这些事,学乐器的事就这样放下了。直到现在,有人因我的文章而把我设想为江上抚琴的雅士,竟不觉有些汗颜,自以为写得几篇文章就悟得世间百味,却不知自己还不如乡野村夫对于生活乃至生命的表达,真该学学抚琴,弄弄丝竹,那样就等于掌握了一种语言,用这种语言可以穿越千年与圣贤交谈,可以在林中月下与自然对话,还可以在幽雅的气韵里与自己的灵魂相约,这该是何等的荣幸啊!

撇开天赋不说,学琴有如学书,还得从读书开始。《尚书·舜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里的“八音”就包含了琴。而《诗经》里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则直接说出了琴的实用价值,弹出《广陵散》的嵇康在《琴赋》里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由此可知,琴是与我们的人文祖先携手同行的,它从一开始就传达着我们民族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家国命运和兴衰荣辱。汉代蔡邕在《琴操》里写道:

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前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园下方,法天地也。五弦宫也,象五行也。

古琴的形制,除了文王武王各加一弦,几乎从未变过,而更加恒久的是,琴永远地表达着中国文人士子的操守以及儒家倡导的中正平和,它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我们民族的精神,浩荡走来。

《孔子家语》里描述了孔子学琴的故事。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师襄子说,你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学新的东西了,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节奏呢。又学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节奏了,可以学新的了,孔子又说,我还没有领会琴曲的内涵呢。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琴曲内涵了,孔子却说,我还没有悟出琴曲里的人呢。于是又学了起来。直到有一天孔子说:“我知道曲子歌颂的人了,他肤色黝黑,身材魁梧,胸怀广阔,拥有天下四方,这人如果不是文王那还有谁能有这样的境界呢?”师襄子大惊,拱手道:“您真是圣人啊,这首琴曲就是《文王操》。”

孔子学琴,竟然能在琴曲中感悟到曲中人的性情操守,可见一床古琴就是一条通衢,能够连接人的心灵,志趣相投的人在琴曲之中能找到自己也能认识他人。后来,孔子历聘诸侯,没能获得重任,途中被困陈蔡,绝粮七日,但依然“慷慨讲诵,弦歌不衰”,忽见“芗兰独茂”,感叹兰花“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于是作《猗兰操》(又名《幽兰操》)。唐代韩愈也写了一首《猗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韩愈在孔子的《猗兰操》里看到了孔子的郁闷和志向,再写《猗兰操》则是对孔子最大的致敬。韩愈极大程度理解了孔子说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一曲《猗兰操》,让两位圣贤跨越千年,他们共同把最好的语言连同音乐献给了心中的芝兰,真的是心心相通。而如今我们习练古琴,不也可以走进我们传统文化的殿堂,去听一听先贤听过或弹过的音乐,去感受这音乐带来的天地正气,从而找到我们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

我想起了书法。孙过庭说,书法需要书者调整呼吸,心态平和,方能身心松弛。而抚琴者也同样需要正襟危坐,心无旁骛。书法要求力能扛鼎,劲透纸背,抚琴则讲求按欲入木,弹如断弦。书法用笔讲究外圆内方,提按之间要顾盼生姿,古琴的徽弦和手法恰如执笔和用墨,散音好比横竖,提按则正像吟猱。同样,每幅传世书法巨作都是旷世奇文,而每首琴曲也都能配以诗歌。《梅庵琴谱》里的十四首琴曲,《关山月》《凤求凰》《平沙落雁》,哪一首不是意境深远的绝妙好词?白居易有首诗: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如听人弹。

抚琴与书法大概就有这点区别,书法是要挂起来给人看的,而古琴声音不大,是弹给自己听的。能够让别人入耳入心来听,就是传说中的高山流水的知音吧。它让弹琴的人把最美的心思流淌出来,然后又把它们注入自己和妙音的心田,滋养人的灵魂。

古琴的每一个音符都那么深刻地在中国文人的性格里打上了烙印,在我们的文学里随处可见古琴的身影。它那么优雅地让我们记住了那些作品,它让我们的民族个性里除了包容除了隐忍除了仁和还流露着多情。被称为“赋圣”的司马相如在他的琴曲《凤求凰》里有这样几句: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那日,临邛富人卓王孙请到司马相如来家赴宴,其女卓文君仰慕其才华,在屏风外窥视,司马相如装作不知,席间应邀抚琴,弹的正是《凤求凰》。此曲打动了卓文君,宴会后两人连夜私奔,后来二人虽在邛崃“当垆沽酒”,却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了一段佳话。一千数百年后,《西厢记》里的张君瑞也隔墙弹奏了《凤求凰》,同样打动了墙外的崔莺莺。“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这样的句子相比书中名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要畅达很多。而一首历久传递的琴曲,它表达的对于自由和爱情的追求,于今看来也同样是动人的。古琴和文学结缘,让彼此都获得了无尽的滋养和广阔的空间,古琴的生命力如同文学一样,只要人类还在,它就依然存在。

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把古琴说得最详细的该数《红楼梦》。“双玉听琴”这一段先是让黛玉细说了减字谱的识法,接着在宝玉的央求下,黛玉说道:

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仪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

黛玉的一番话最要紧的还是“琴者禁也”。说得直接点,就是抚琴先须正心,心正身正,抛去杂念,才可以曲从心出,抚出境界。下回书宝玉和妙玉走近潇湘馆,听得黛玉正在叮叮咚咚抚琴,三叠下来,当妙玉听黛玉吟道“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便说“恐不能持久”,而那边也正好弦断。在这里,琴就是命呢。

我也试着抚琴。那一次在扬州一位斫琴大师那里寻得一床古琴,桐木琴,体形圆润,轻抚一下,一缕清韵摇入心魄,早已是爱不释手了。好不容易看熟了“减字谱”,学会的第一首琴曲是清代的古曲《长相思》。《长相思》琴曲比较简单,没有泛音,但情感非常充沛,名字取自词牌,表达的或是旅人思乡,抑或思念故人。南唐冯延巳词作《长相思·红满枝》比较适合作为歌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恹恹睡起迟,闲庭花影移。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而纳兰容若的《长相思·山一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曲中每一个散音都仿佛是在诉说,而每一个按音也仿佛是在叹息。音节简短,不像是娓娓道来,却像是哽咽倾诉,可一曲终了心里却没有忧伤,有的只是安详和对生命的感恩。

我喜欢在静夜灯下轻抚一曲《长相思》,万千想念随琴声萦绕心头,这是一个很温暖很洁净很幸福的时刻,是一个能穿越时空回到最怀念的日子的时刻,也是一个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时刻。

猜你喜欢

琴曲抚琴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夜的钢琴曲(六)
寻访千年古琴
一曲低语诉衷肠
相如琴台何处寻
清明
竹里馆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趣趣相连赏古曲
古琴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