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遗背景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途径研究*
2022-10-21白莉
白莉
(烟台市莱山区文化馆,山东烟台 264000)
一、引言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是各民族人民代代相传,并当成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不同类型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实物与场所。截至2021年6月,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已经达到了40余项,是世界各个国家中申请成功数量最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多种多样,像民族传统舞蹈、民间手工艺、民间戏曲曲艺和文学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当下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度逐渐提高,有效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供了更多了思路与方法,同时也导致了文化传承的不顺畅,常见的如文化保护与开发方式欠缺合理性、未正确把控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点等。现阶段,我国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与传播我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基于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出发分析与研究民间舞蹈文化传承途径,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继承与传播民间舞蹈文化上发挥积极作用。在不同区域看来,应当要紧密联系自身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关键点,整合与分析不同地区民族舞蹈经典文化资源,构建满足实际发展需求的保护与开发方法,为我国各个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健康长久稳定发展与传承提供帮助。
二、民间舞蹈的传统传承方式与现代价值
(一)民间舞蹈的传统传承方式
顾名思义,民间舞蹈是产生于民间的舞蹈形式,它是人民大众共同创造与发展,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情感,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各不相同,人们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等也有非常大的区域,从而使得各个区域的民族民间舞蹈特征有着鲜明区别。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方式主要以“自然”传承为主。“自然”传承表示为人们在积极参加到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活动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实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弘扬与发展。民间舞蹈不单单浓缩了不同区域充满自身特色与风格的生活,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不同民族在各个民俗事项中具体活动内容。在端午节、春节、重阳节以及清明节等许多传统节日当中,民间往往都会举办较大规模的民俗活动,在这种类型活动中舞蹈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围观群众在感受到本民族亲切的旋律之后,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舞蹈队伍中,载歌载舞、自自娱自乐。在此过程当中,广大人民群众有效担当起了弘扬与发展传统民间舞蹈的重任,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动作与技术的逐步精进,会慢慢形成一种独特的舞蹈风格。另外,在这种涵盖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节日庆典和活动当中,还能够很好的发现一些拥有较高技艺的舞蹈高手。因为不能够对舞蹈过程进行摄影记录,使得这些武艺高超的民间艺人成了人们学习舞蹈的“范本”,他们构建舞队、教导徒弟、培养民间舞蹈接班人。依托于口传心授的途径实现民间舞蹈的世代传承,这也是传统民间舞蹈最为常见的传授途径。
(二)现代价值
在当下社会环境下,民族民间传统舞蹈传承与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民间舞蹈文化充分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效寄托了各个民族的特色精神。比如我国蒙古族人民常年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在这种生活场景下逐渐形成了极具自身特色的游牧文化,蒙古族人民性情豪爽,胸怀宽广,这样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在其舞蹈中得以充分展现,蒙古族舞蹈的舞蹈姿势十分的大气、奔放,表达出蒙古族人民对骏马以及雄鹰的喜爱,同时也很好的寄托了蒙古族人民对大草原以及自然环境的热情之情。另一方面,民间舞蹈在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民间舞蹈是在漫长历史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优秀文化,一般来自民间生活,充分展现人们生活的本质,这在民族文化分析与探究工作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并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弘扬与发展。比如,在当下开展的一些审美特征、生活习性等研究工作中,民间舞蹈都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机遇
(一)对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在迈入到新时代之后,我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意识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其的保护。例如,在2018年山西省为了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项目能够顺利建设,筹划并开展了非遗优秀项目申报和审核活动。在活动结束之后选取出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以及各个区域政府部门设定了专门的扶持资金来推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顺利实施。当下国家以及各个地方政府部门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这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途径与平台,并且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都成功入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云南傣族的孔雀舞、土家族的摆手舞以及福建汉族的采茶扑蝶等,既很好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传统民间舞蹈的喜爱程度,也使其在潜移默化当中树立保护与弘扬传统民间舞蹈的意识,有效推动传统民间舞蹈的持续发展与传承。
(二)提高了传统民间舞蹈的经济与人文价值,产生多方效应
随着国家级以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公布于众,一些申请成功的传统民间舞蹈受到了更多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一些地方政府也借此机会将其打造出本区域特色文化品牌与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传统民间舞蹈的经济与人文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各个地方政府部门在加强对其的弘扬与保护的基础之上,开始利用商业化道路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且依托于良好的品牌效应,利用本区域特色传统民间舞蹈文化来吸引更多外资,构建充分自身特色的旅游项目,促进本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民间舞蹈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
(一)一些地方未建立良好的民间舞蹈文化保护意识,偏申报而忽视管理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地方政府部门也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越来越多。一些区域政府部门将申报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成是自身重要的文化品牌。所以,从当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情况来看,一些区域政府部门往往只重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是在申报成功之后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与文化单位为了确保申报项目能够顺利通过,在前期会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开展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调查与走访工作。然而在申报成功以后,相关部门与人员开始放松对其的保护。在接下来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不管是传统民间舞蹈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还是完善档案、向外展示等都进度缓慢,没有获得有效的管理,与此同时还普遍存在管理资金缺乏、管理人员综合水平较低等问题。
(二)民间舞蹈开发利用不合理,过分商业化运作降低了自身的文化品质
在当下旅游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文化旅游是十分热门的旅游方式。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性、民间歌舞等都是展现自身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能够对广大旅游人员产生较大吸引力。比如,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老师在云南民间舞蹈的基础之上创造了《云南印象》舞蹈作品,该作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不仅成了云南旅行的重要文化精神,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赏。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的传统民间舞蹈为当地居民带来了较多的经济资源,然而由于过度的商业化运作,使得一些优秀的传统民间舞蹈逐渐丧失了原生态的文化品质。一些地方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确保创作的舞蹈项目能够符合大众审美,开始对传统民间舞蹈进行商业化包装,使得传统较为粗犷生态的民间舞蹈逐渐转变为精致优美的商业表演。在平时许多民间舞蹈演出中,人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被重度商业包装的民间舞蹈,已经没有了自身原有的特征与风格。比如,我国一些部门创作的藏族改良舞蹈中,表演人员的服装从以往的藏族特色水袖和长裙变化为短裙,并且舞蹈动作更加夸张,从中无法体会到藏族舞蹈特有的潇洒质朴之美。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路径
(一)加强民间舞蹈普查和记载工作,重视保护人员团队建设,完善保护体制
一方面,政府有关单位与人员应当要积极开展传统民间舞蹈的普查工作,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推动传统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开展传统民间舞蹈普查与记录工作过程中,应当要充分意识到民族舞蹈自身的特色,并采用“内外相联系”的手段。其中“内外相联系”表示的是传统民间舞蹈普查和记录工作应当要同时注重舞蹈自身性叙述及文化内涵的审查,充分促进两者紧密融合,以此为前提系统全面的开展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合。在实际开展记录工作时,应当要尽可能的运用朴素易懂的语言来准确叙述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和形态,假设记载的文字偏向于华丽的文字叙述,必然导致民众不能够充分认识到民间舞蹈的原汁原味形态。另一方面,重视保护人员团队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保护体制,这也是确保传统民间舞蹈文化能够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高水平与高文化素养人员的参与,同时要构建相应的保护体制作为工作开展准则。值得注意的是,民间舞蹈传承是一个系统的、漫长的过程,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保护人员团队,培养更多拥有较高专业水平与文化素养的人员,积极参与到传统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同时构建健全保护体制确保传承的有效性。比如,完善民间舞蹈传承人保护体制,提高对民间舞蹈传承人的保护,防止民间舞蹈文化散落、没落在民间。
(二)进一步加强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保护思想
为了确保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保障传统民间舞蹈可以健康、长久发展下去,还应当要进一步加强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推进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有效开展,推动不同区域民间舞蹈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还需要树立良好的传统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第一,将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弘扬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紧密联系起来,提高民间舞蹈文化宣传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各个区域可以将自身独特的民间舞蹈拍摄成短视频,将其上传到新媒体、抖音等多种新媒体平台中,依托于新媒体受众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能够很好改善传统民间舞蹈传承效果,尤其可以激发现代青年群体弘扬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增强传统民间舞蹈的社会感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工作,吸引其主动参与到文化弘扬与保护工作中。第二,地方政府部门应当要积极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比如说开展传统民间舞蹈进城市、进学校等多种类型活动,进一步丰富传统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路径,不断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让人们充分认识并领悟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弘扬与发展的意义与巨大价值。第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逐步养成“四个意识”,确保各级工作人员在实际开展传统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可以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民间舞蹈文化的弘扬与保护,精准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落实方法与途径,并从自身意识层面充分关注申遗成功的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确保各项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弘扬工作都可以保质保量的执行下去。
(三)重视对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开发的保护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人们在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之后,开始积极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创设“旅游+文化”产业模式逐渐成了许多区域旅游建设的关键发展方向。为了避免传统民间舞蹈被开发与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在实际进行传统民间舞蹈弘扬与创新时,还应当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在针对具体民间舞蹈进行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需要建立在充分认识传统民间舞蹈文化本质、发展历史等因素基础之上,充分了解不同民间舞蹈中所寄托的人文情感与思想,准确把握民间舞蹈能够运用的主要范畴,探讨传统民间舞蹈的表现方式和关键性内容,归纳与挖掘传统民间舞蹈的思想内涵与核心文化要素,在充分了解与领悟传统民间舞蹈各方面因素的前提之下,逐步拓展民间舞蹈的动作、形象以及表达手法等,并保证维持传统民间舞蹈原有的思想内涵与文化精神,积极引入现代化新型的编制手法,推动民间舞蹈和当下思想文化建立紧密的联系,不仅有助于将蕴含在传统民间舞蹈中的文化内涵原生态地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传统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中,确保民间舞蹈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与传承。
结语
传统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不仅寄托了各民族精神,同时也真实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生活的本质。在非遗保护视域下,传统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实际进行民间舞蹈传承与保护中,应当要牢牢抓住发展机遇,不断解决其中的问题,推动我国传统文化持续获得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