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教育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2-10-21甘肃兰州市金城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小学生

◇苏 蕊(甘肃:兰州市金城实验小学)

一、情境教育与小学高年级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

课标(2011年版)中针对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情境,通过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理解数学知识,在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对数学知识的热爱,逐步培养空间意识、几何直观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要通过不同的情境,让小学生在情境中不断深入思考。特别是高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了前几年的数学知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数学推理分析能力,通过这些直观、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进一步巩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情感和热爱,让高年级的小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不断获得正能量。他们在这些情境中,不但能学到知识,还能不断获得情感体验,持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有效创设情境教育的原则

(一)情境创设需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高段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教育方法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明确此教学方法首先是为数学教学服务的。这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标充分备课,应该知道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是为自己的教学内容服务的,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的。笔者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很多小学高段的数学教师为了给学生创设情境,可谓绞尽脑汁,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创设的情境未必适用于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学的重难点也没能得到突破。这样的教学情境是无效的,学生无法在这些无效的情境中有效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自然也无法实现。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一定要选取有效的情境,应与课本知识紧密相连,在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热情的基础上,让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能凸显。

(二)情境创设需契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小学数学教师在选取情境教育方法教学、创设数学情境时,会从小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和发掘情境,比如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游戏,将学生带到知识学习中;为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情境,学习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不管是哪一种情境教育方法,都要将小学生置于首要地位,都要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原则。这主要体现于教师设置的情境,一定要是小学生能理解的,是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规律的。若是设置一些小学生不能理解的情境,就会阻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会让他们觉得数学知识很难,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这就要求不同学段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实际水平,在选取情境教育素材时,能符合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让不同学段不同认知水平的小学生都能在情境教育中汲取知识养料。

(三)情境创设需有真实的生活因素支撑

高效的情境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特别是来源于小学生生活的情境更是拉近了小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其从这些真实的情境中可以实现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对话,觉得数学知识并不仅仅存在于课本上,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结合数学知识对这些真实情境进行提取和再创造,可以带小学生进入一种很熟悉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并对这些情境中的知识进行再加工,让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强大的欲望,从而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这些真实的情境,提高了小学生对真实生活的敏感度,激励他们更加用心地观察生活,提取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小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积极应对生活,在生活现象中获取一些数学知识,丰富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四)情境创设需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运用情境教育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情境素材的多样化,丰富情境教育的方式。因为单一的、格式化固定化的情境教育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课标也强调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化知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过程,为小学生创设灵活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些多样化的情境中能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灵活运用课堂所学,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多样性的情境教育中还得注意情境之间的连贯性,为小学生通过行云流水般的不同情境,流畅地进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通过层层递进的情境,通过教师的逐步拓展,带领小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学习中,让小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充实,目标更加明确。让小学生在多样化的、流畅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学习的命脉,不断提高各项能力和素养。

三、创设情境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教师对这些生活经验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选取流畅化的情境教育素材,可以让高年级小学生始终保持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以实现培养其数学学科素养的目的。那么,该如何创设符合上述原则的情境?

(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境教育知识,确定高年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一章的内容中,为学生设计了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符合六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这一单元的内容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生活素材,让这些情境素材在教学中连贯起来。但是教材中呈现的多是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的情境素材,根据教材,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这一单元应该培养小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应该如何培养这些核心素养,从而让情境教育的方法能够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

充分掌握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喜好,调动学生积极性。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知识,还要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设计能够让学生“活”起来的情境,引起其共鸣,使得整个课堂中的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从而让情境教育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堂。

(二)注重提高教学趣味性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情境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比如生活情境、游戏情境和故事情境。这三种情境在具体的实践中是比较有效的,且是能让小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的情境,是能够升华高年级小学生情感的情境课堂。

趣味化的生活情境。运用生活化的情境,可以让小学生在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自由想象和思考,通过触碰这些真实的生活情境,自己探索生活中的规律,探索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要让学生感到这一探索是新奇有趣的,从而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当然,这些趣味化的生活情境一定是要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相关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例如比例、分数、方向等这些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再现,自己探索和获得这些知识,会比教师单纯地讲解更吸引学生,更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生动的故事情境。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可以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来实现。比如在讲解圆周率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古今中外科学家比如阿基米德、祖冲之等的故事来展开。通过这些科学家对这一数值的研究,不但让小学生知道这一数值的来历,还让其能够得到对自己的启示: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发现,是对科学探究最起码的尊重。从而启迪小学生:学习榜样的力量,在学习中不断进取、努力奋斗,方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趣味的游戏情境。要在游戏中为学生制造数学的悬疑和冲突,鼓励小学生探究发现,从而培养其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游戏,学到知识,活跃思维,保持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喜欢上数学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三)注重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

为了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到位,教师应该注重引导。而为了实现有效的引导,教师在情境教育过程中,先要对课堂做好预设,预设课堂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学习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表现与教师的课堂设计存在一定偏差时应该如何应对等。通过提前预设,教师就可以轻松应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走出误区。比如在对百分数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可能理解上有难度,教师就要提前预设问题,从而在课堂上为学生做出有效的指导,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道路。

当然,在预设问题时,教师不但要预设与知识相关的问题,还要预设与能力和素养有关的问题,注重高年级小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比如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超市打折等问题,点燃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培养其运用百分数解决打折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高年级小学生的生活正能量。

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师在情境教育过程中,要实现得当的引导,切忌长篇大论、啰里啰唆。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探索未知,遇到小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予以恰当的提示即可,以便为小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

(四)注重情境之间的过渡和关联

在运用情境教育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创设的情境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如果是多个情境时,要注意情境之间的过渡和关联,尽量不要出现情境混乱、不连贯的场面。因此,教师在运用情境教育方法时应充分掌握好“度”。也就是说,教师创设的这些情境,要服务于课堂和学生,要注意适度,尽量不要过多。因为过多的情境可能会让小学生的知识学习陷入混乱,使他们没有太多时间沉淀和思考、理解和消化知识。

通过情境教育的方式教学,可以促进高年级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情境创设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与学生同学习、共进步、跟时代、同创新、齐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