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作业设计的改进方法
2022-10-21山东平邑县金银花实验学校
◇林 里(山东:平邑县金银花实验学校)
“双减”政策是国家近些年提出的教育改革政策。该政策主要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旨在要求该阶段教育组织及教职人员减轻学生负担,实现快乐学习。该政策的提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促使人们意识到当前教育给学生造成的负担过大,也改变了人们以往对教育的看法,即以往很多人认为,只有多学多做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果,并不认为教师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有任何不妥。但“双减”政策出台后,人们发现,予以学生大量作业,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负担,而学生面对巨大负担往往会出现消极的学习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说明这种方式不可取,教育必须改革。这一背景下如何贯彻政策目标,做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工作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于是,分层作业设计方法得到了人们的关注,理论上依靠该方法能够在不影响作业教育效用的情况下,减轻学生负担。故为了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该方法的作用,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题量过大
目前,依然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抱有多学多做的观点,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惯用“题海战术”,使得作业题量过大。以某教师连续三个月的作业设计成果为例,数据显示,该教师设计的作业题量平均在20~25 道。再通过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均值来看: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平均要消耗1~2 个小时。加之其他学习任务,足以证明该教师布置的作业题量过大。过大的题量会从三个方面给学生带来负担:第一,学生完成作业需要消耗比较长的时间,其间还需要专注于作业,十分消耗精力,因此会导致学生感到较大负担;第二,学生年纪尚幼,自控能力比较弱,因此在做作业时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想去“玩”,但在完成作业之前,学生想要“玩”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说明学生的意志与行为被迫相反,这种情况下学生内心会有被压迫的感受,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负担;第三,作业与其他教学任务会消耗学生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学生完成了作业与其他教学任务之后,已经没有精力与时间去“玩”,自身天性得不到释放,故学生会逐渐开始产生厌学情绪,该情绪下,原本就已经较大的负担还会进一步放大。
(二)作业难度不合理
无论教师如何设计作业,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难度,否则就无法实现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融会贯通的目的。但很多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成果都存在难度不合理的现象,即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会有意识地对作业难度进行控制,且教师有很强的控制能力。但是作业面对的是所有学生,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教师无法保证作业难度符合所有学生的需求。作业设计成果对于部分学习水平偏低的学生而言,可能会出现难度过大的现象,反之,可能在学优生眼中,作业难度过低,没有必要去完成。无论发生何种情况,都会给学生带来较大负担: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完成难度超出自身认知规律的作业十分困难,因此会有较大负担;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完成难度远低于自身认知规律的作业是在做无用功,重复这个行为会有心理负担。
(三)作业设计针对性不强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设计出统一的作业,出现作业设计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假设课堂教学讲解了“四则运算”,一部分学生对于其中加减法的了解比较深入,但对乘除法的了解相对肤浅,另一部分学生的情况则相反,统一的作业会导致某一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这说明作业没有针对学生能力结构来进行设计,具体影响与上述“作业难度不合理”相同。除此以外,缺乏针对性的作业还会弱化作业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如果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中有大量的加减法、少量的乘除法题目,那么擅长加减法、不擅长乘除法的学生,就无法通过作业来加强自身对乘除法的理解,反而要重复自身擅长的加减法训练。这也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负担。
二、分层作业设计的改进方法
(一)分层作业设计的基本概念
分层作业设计脱胎于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的“分层教育”思想,是一种按照学生学习情况等指标,对学生能力水平进行评估,然后依照评估结果,将学生划分为某个层次,最终针对各层次学生进行作业设计。层次一般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每个层次有自身的准入标准。教师根据评估结果可判断学生符合哪个层次,按照“能力相近”原则,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在这一基础上,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成果可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会导致同层次学生出现不适应感,自然也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负担。同时,“分层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主导,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工作,作业设计也要遵从“分层教育”的理念,结合学生需求去控制作业题量等,这样才能全面贯彻“双减”政策,让学生减负。
(二)基于分层作业设计的改进方法
根据分层作业设计概念,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和存在问题,下文将提出相关改进方法。共分两个步骤,分别是学生层次划分、不同层次数学作业设计。
1.学生层次划分
教师在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方法解决现状问题之前,应当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方式为:第一,教师要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估体系,该体系中要包含完整的评估指标,诸如学生作业正确率、学习效率等,同时各指标中还要有合理的评分机制,以便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标评估,然后计算总分,根据总分进行层次划分;第二,教师要掌握搜集学生评估信息的方法,即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为教师指明了评估方向,但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实际评估,就必须先获取各指标中的信息,因此如何有效地搜集这些信息是教师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统计,或者借助技术手段来搜集信息,这样才能得出实际结果;第三,根据评估结果,教师要遵从“能力相近”原则,并结合各层次准入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以某教师为例,该教师将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准入标准定为100 至90 分、80 至70 分、60 分以下,然后依靠评估体系与评估方法对某个学生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该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水平为71 分,那么该学生就可以被划分到“中”层次。以此类推。
2.不同层次作业设计
在学生层次划分之后,教师可以采取相关方法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作业设计,并借助这些方法解决现状问题。具体如下。
(1)合理把控题量
“双减”政策下,大多数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设置的题量较大,这是给学生带来较大负担的主要原因。故分层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对题量进行控制,确保题量趋于合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少题量才能算作合理当前并无定论,很多教师也因此而无法对题量进行合理把控。建议教师与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沟通,并结合自身平日对学生的了解,针对不同层次设置作业题量的合理区间。以“高”层次为例,该层次学生普遍具有学习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数学知识,那么对于该层次学生,教师就没有必要采取“题海战术”,而是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在不影响作业教育功能的情况下,以学生认为合理的题量为标准进行设计即可,面对其他层次的学生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对题量进行控制。这样既能保正题量,同时又能兼顾作业教育效用程度与学生需求,避免作业题量过大给学生带来较大负担,很好地贯彻了“双减”政策。
(2)调节作业难度
作业难度同样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给学生造成较大负担的原因。针对这一原因,教师应当紧贴分层作业设计的核心思想,针对性地调节作业难度。以“中”层次学生为例,该层次学生对于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基本概念已经成立,但普遍还不能熟练地运用知识,故相比于“高”层次学生,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在难度上要相对较低,但也不能让作业难度过低,一般建议设计一些基础的知识训练题。参照这种方式即可对作业难度进行合理调节,确保作业难度符合各层次学生需求,解决作业难度不合理且难以调节的问题。
(3)加强作业设计针对性
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当中,应当对学生个体差异情况有充分认知,要意识到即使是同层次的学生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作业设计当中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工作。为了实现目的,建议教师在学生分层之后,再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同样依据“能力相近”原则,将能力结构相同或相似学生分为一组,然后在作业题量总数一致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数量、难度进行调节。诸如某小组学生不擅长一元一次方程,那么这一类的题目在数量上就要相对增加,难度则要适度降低,其他学生擅长的题目可以在数量上减少,而难度要适度提高。
三、分层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非常复杂,且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所以为了保证作业设计符合学生需求,避免学生负担过大,建议教师开展两项工作:第一,定期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学情评估,根据每次评估情况对学生所在层次进行调节,这样能避免学生学情变化后针对性的作业设计跟不上变化的情况发生;第二,教师可以在各层次作业设计当中设计一个“非必做题”。这个题目要包含现阶段主要的数学知识点,因此这个题目相当于一个挑战,学生可以不做,也可以选择做。如果学生能够完成就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现阶段的知识,说明学生学情发生了变化,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地调整作业设计策略,诸如结合新知识进行作业设计。
其次,“双减”政策除了强调作业减负以外,还提出了实现快乐学习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要求,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当中,不仅要对题量、难度等进行把控,还要丰富作业形式。具体做法就是:在作业设计当中结合学生的兴趣取向,将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作业当中。这样的作业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其做作业的行为属于自发行为,而不是在教师要求下的被迫行为,因此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体验,实现快乐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提出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暴露出许多问题。问题的存在说明以往作业设计理念、方式不合理,不仅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还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对学生整体学习造成影响。为此,教师应当采取分层作业设计方法,遵从“分层教育”思想,提高作业合理性、针对性,让学生充分受到教育,并有良好的受教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