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诊断
2022-10-20蔡卫民李佳肖
蔡卫民,李佳肖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引言
展览业作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助推器[1]。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起战略支撑作用,对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意义重大[2]。中部地区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现代服务业做出明确要求,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中部六省展览业起步较早,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存在自主创新不足、专业性不强、产业集群不显著等问题[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中提出需推动展览业创新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展览业转型升级。因此,探究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览业作为新兴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显著,备受国内外学界关注。国外展览业起步较早,学者对展览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互动展开深度思考,相关研究聚焦于经济影响[4-5]、互联网创新[6-7]、竞争力等方面,普遍认为科技创新为展览业发展提供竞争优势,且展览产生的商业交流促进知识传播,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反馈。国内展览业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8],已有研究主要涵盖展览产业互动效应[9-10]、发展水平评价[11-12]等方面。随着互联网高度发达及科技创新成果在各领域应用,展览业与科技创新互动作用逐渐显现,并上升为热点话题,学者就二者如何协调互动以助力展览业高质量发展及科技创新再创新高展开一系列定性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科技创新赋能展览业高质量发展,包括智慧化展览场馆建设、服务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创新,并就其现存问题和优化路径展开深度探讨[13-15]。二是展览业反哺科技创新,学者们将展览视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重要平台之一,将科技创新成果按照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并对其应用特点、呈现形式展开全方位解读[16-17]。此外,部分学者就展览活动对科技信息传播的影响进行系统性论述[18]。
纵观现有文献,有关展览业的研究已广受关注,但其与科技创新关系研究仍较为薄弱,存在进一步深化的空间:在研究区域上,多聚焦于个别省、市,缺乏中部地区新探索;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基于定性分析描述问题、提出对策,较少运用空间统计工具进行量化分析;在研究内容上,多基于管理学视角探讨其发展模式和优化路径,鲜有基于地理学视角从时空两大维度对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展开探究。鉴于此,本文通过构建展览业和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在阐释其作用机理基础上,借助耦合协调模型、空间分析工具及障碍度模型实证探究二者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和障碍因子。在理论上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补充;在实践方面以期为中部地区展览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一、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作用机理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协同的现象[1]。展览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二者呈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良性发展格局[19],其耦合协调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作用机理
(一)科技创新驱动展览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展览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赖于经济、政策、交通、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各方面支持。其中,科技创新起重要引领作用,为展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科技创新为展览业发展提供动力。科学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是对服务模式的新探索,其落脚点在于提高参展商和观众体验感、满意度,以培育和发展客源市场。此外,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提升管理部门组展、办展能力,提高项目运营管理工作效能。其次,科技创新为展览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科技创新加速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提高资源整合率和利用率,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与重组,助力展览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升级。再次,科技创新为展览业发展培育上升潜力,推动展览新业态加快形成。将传统展览与新兴数字展览有机结合、大数据与展览产业链实体有效整合,可以促进形成展览生态圈,更新传统发展模式。
(二)展览业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反馈效应
展览业依靠科技创新获得发展新契机、取得长足进步,反向倒逼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展览业发展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步伐。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展览业作为新兴产业,对科技创新依附作用较强,为科技成果提供广阔应用场景,特别是云展览、数字展览兴起有赖于科技创新支撑,拓展了创新成果应用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其应用效度。其次,展览业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新思路。展览业作为各领域最新成果的展示平台,前瞻性强,依托展览产业链举办科技型展览活动,促进科学知识与技术传播交流,不同行业、部门相互碰撞形成改进创新思路。此外,展览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客观要求科技创新向高层次发展以完善供给系统。再次,展览业发展丰富科技创新空间。展览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其发展与社会经济诸多方面密切相关,展览活动客观上要求相关领域科技创新跟进,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持续激发科技创新。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1.综合评价模型。在对展览业和科技创新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前,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进而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20],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法测算展览业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公式为:
式中:Ui表示第i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Wij为第i 个系统第j 项指标权重;Fij为第i 个系统第j 项指标标准化值。其中,U值越大,表明该系统发展水平越高。
2.耦合协调度模型。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明展览业与科技创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协同发展程度,表达式为[1]:
式中:C为耦合度,值域为[0,1],C 值越大表明耦合度越高;D 为耦合协调度,值域为[0,1],D值越大表明耦合协调度越高;T 为综合协调指数;U1、U2分别为展览业、科技创新系统综合发展指数;a、b 为待定系数,且a+b=1。本文展览业和科技创新两个系统相互促进,故界定a=b=0.5。耦合协调度评价采用学界普遍认可的分类标准[21],如表1所示。
表1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3.趋势面分析。趋势面通过对地理要素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模拟,以从宏观层面把握其总体空间布局特征[22],本文通过趋势面分析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假设Zj(Xj,Yj)为j 省的耦合协调度,(Xj,Yj)为空间平面坐标,则:
式中,Tj(Xj,Yj)表示趋势函数,aj为自相关随机误差,采用二阶多项式对趋势值进行计算,趋势函数表示为:
4.障碍度模型。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制约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的显著障碍因子进行分析[23],表达式为:
式中:rij表示单项指标障碍度;Rij表示准则层障碍度;Eij为因子贡献度,即单项指标权重;Fij为指标标准值;1-Fij表示指标偏离度。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遵循系统性、全面性及可获取性等原则,在前人研究[1,24-26]及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作用机理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展览业系统划分为展览规模和展览效益两个子系统,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三方面综合衡量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具体衡量指标如表2 所示。展览业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19 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科技创新相关数据主要来自2011—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六省历年统计年鉴及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2 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衡量指标体系
三、结果与分析
(一)展览业与科技创新水平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得出2011—2019 年中部六省展览业、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指数,如图2、3所示。
图2 中部六省展览业综合发展水平
1.展览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空间异质性显著。2011—2019 年中部六省展览业发展水平由0.155发展至0.360,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阶段性发展特征明显,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7 年为波动发展阶段,2017—2019 年为缓慢下降阶段。从区域层面看,中部六省展览业发展水平呈显著不均衡态势,由高到低基本形成三个发展层次:豫—皖、鄂、湘—赣、晋。其中,河南、安徽、湖北三省处于平均水平之上,江西、湖南和山西则低于区域平均发展水平。河南变化幅度最大,一跃成为中部六省之首,特别是2017—2018年展览业发展水平直线上升,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主要得益于河南省政府加强对展览业的重视程度。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各部门重视展览业发展,助推大型展览场馆和项目纷纷落地,为展览业发展打下坚实根基。安徽、湖北和湖南三省起步较高,但整体变化幅度较小;江西和山西虽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但由于上升空间大,同样得到显著提升,且发展潜力大。整体而言,中部六省展览业发展水平经历了由波动上升到缓慢下降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凭一己之力带动了中部地区展览业发展,但区域发展不协调仍然存在。
图3 中部六省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
2.科技创新发展水平逐年提升,省际发展差距逐年拉大。2011—2019 年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水平由0.112 发展至0.491,与时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大致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11—2017 年为稳步发展阶段,2017—2019 年为加快发展阶段。2012 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应持续强化科技力量,各省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并加大投入力度,将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推向新高。从区域层面看,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科技创新水平较高,湖南处于平均水平,江西和山西为发展劣势区。在观测期内,湖北始终居于六省之首,为区域科技创新领跑者;山西发展水平较低,且变化幅度不大,呈缓慢发展态势。整体而言,在观测期内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水平得到较快发展,但省际发展差距逐年拉大,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愈演愈烈。
(二)耦合协调水平分析
1.时序演变分析。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据上述耦合协调等级标准对其进行划分,并参照前人研究对其协调互动关系类型进行具体划分[1],结果如表3所示。
良性发展态势明显,整体协调等级较低。由表3可知,2011—2019年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由0.335发展至0.612,整体变化幅度较大。协调水平于2012 年有所下降,2013 年得到改善,并逐年趋于良性发展。从互动关系类型看,科技创新滞后发展型与展览业滞后发展型交替并行。其中,2011—2012 年、2016—2017 年为科技创新滞后型。随着对外经济日渐繁荣,展览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加之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双轮驱动,展览业取得长足进步。2015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展览业的重要经济功能、现存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在各省积极贯彻落实下,展览业得到空前发展。2013—2015年、2018—2019 年为展览业滞后型。2012 年底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各大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培养并储备科技型人才,释放了产业发展动能,助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之2017 年底,党的十九大会议再次强调创新驱动重要战略地位,各省科学技术发展及创新水平取得阶段性进展。从协调等级层面看,2011—2015年二者处于失调状态,具体而言由轻度失调转向濒临失调;2016—2019 年失调局面得到改善,由基本协调发展为初级协调。观测期内展览业经历了由波动上升到缓慢下降的过程,而科技创新水平逐年提升,表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已见成效,并带动展览业,使二者达到协调发展局面。整体而言,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逐年改善,整体向好发展,但协调等级较低,亟待改善优化。
表3 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情况
2.空间演变分析。为探明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空间演变特征,分别测度六省2011—2019年耦合协调度,并以2011年、2015年和2019年为时间节点展开趋势面和空间可视化分析。
(1)趋势面分析。借助ArcGIS 地统计分析对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分析,以揭示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X轴呈现东西方向布局态势,Y轴呈现南北方向布局态势,Z轴反映耦合协调度。
图4 2011、2015、2019年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趋势面
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部凸起”空间布局态势,整体空间分异显著。具体而言,南北方向趋势面陡峭但变化幅度较小,在三个时间点均呈现“中部高,两端低”的倒U 型分布。表明在中部六省地域范围内,中间省份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显著优于南北两端省份,且南部优于北部。陡峭程度先加强后放缓,表明南北方向上空间分异程度先增强后减弱。东西方向趋势面较为平缓但整体变动较大,空间布局态势经历了由2011 年“两端高,中部低”的U 型分布到2015 年东高西低的一字型分布,再到2019 年“中部高,两端低”的倒U 型分布过程。整体趋势面有所放缓,但东部始终高于西部,表明耦合协调优势区由两端向中部地区转移,中间省份空间指向性逐渐明显,且东部省份良性互动程度优于西部。
(2)可视化分析。趋势面分析从宏观上把握区域耦合协调度空间特征,为探究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空间异质性,借助ArcGIS软件进行可视化表达,如图5所示。
图5 2011、2015、2019年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等级分异
2011 年,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较大,且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态势,协调度处于严重失调至濒临失调范围内。其中,河南、湖北和安徽三省协调水平优于其他三省,湖南次之,处于轻度失调阶段;江西和山西分别处于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阶段。表明在观测期初始阶段豫、鄂、皖三省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为其发展提供先驱条件,使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具备一定竞争优势。2015 年,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至初级协调范围内,整体水平有所上升,但发展差距尚未明显改善。具体而言,湖北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互动程度最优,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较2011 年已有显著提升,得益于当地政府政策支持。2015 年湖北省政府对展览业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提出打造武汉会展之都,展览规模和品质得到改观,加之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产出效能全面提升。河南和安徽次之,由2011 年濒临失调发展至基本协调,湖南仍处于轻度失调阶段,江西和山西二省失调水平有所改善。2019年,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至良好协调范围内,多数省份已达协调阶段。河南上升幅度最大,由基本协调发展至良好协调阶段,成为中部六省发展优势区,展览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推动协调水平趋向良好发展。湖北由初级协调上升至中级协调阶段,安徽和湖南达到初级协调水平,得益于政府政策扶持及科技创新环境改善。江西协调水平虽有所改善,但尚未步入协调发展行列。较其他省份而言,山西协调水平改善力度较小,且随着其他省份向好发展,对山西“虹吸效应”明显,使其逐渐发展为区域“凹地”。由此可见,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协调水平呈明显“豫、鄂—皖、湘—赣—晋”等级结构。
(三)耦合协调发展障碍因子分析
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时空特征,识别其障碍因子及变化对于区域展览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创新再创新高意义重大。借助障碍度模型,对障碍因子进行测算,准则层障碍度呈现展览规模>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投入>展览效益>科技创新环境的特征,根据指标层测算结果对各省前五位因子进行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2011—2019年中部六省不同时段协调发展前5位显著障碍因子
1.不同时段区域协调发展障碍因子差异分析。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障碍因子经历了由展览业系统主导向科技创新系统主导的转变过程,其中主要因素未发生明显变化,次级因素有所变动。2011—2015 年,技术市场成交额(V10)、专业展馆数量(V1)和专业展馆面积(V2)3 项指标出现频次最高,各出现6 次,对协调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作用,因此,可将这3项指标视为该时段制约二者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R&D 内部经费支出(V8)、展览面积(V4)和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量(V6)为次级因素,表明推动技术市场良性发展、完善展览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对于提升二者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较上一阶段,2016—2019 年主要障碍因子未发生变化,即技术市场交易额、专业展馆面积及专业展馆数量仍为显著控制因子。专业展馆作为展览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同时也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重要平台,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二者协调发展水平,因此,各省应牢固树立完善基础设施理念,为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提供充分且到位的物质保障。次级因素有所变动,R&D 人员全时当量(V7)、R&D 内部经费支出分别出现5 次、3次,在该时段科技创新投入准则层影响力较为显著,特别是R&D 人员全时当量对二者协调发展产生较强作用,表明近几年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系统内部仍存在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二者协调发展产生较大扰动作用。
2.省域间协调发展障碍因子差异分析。整体而言,山西、河南和安徽三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协调水平主要受展览业系统影响,科技创新系统对江西省制约作用显著,两个系统对湖北、湖南二省约束作用不相上下。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中部六省协调发展等级呈显著空间分异,但障碍因子存在一定空间相似性。即不论协调等级高低,技术市场成交额、专业展馆数量和专业展馆面积均为制约各省发展的主导因子,次级因素略有差别。具体而言,河南和山西二省均受展览面积(V4)、R&D 人员全时当量(V7)、R&D 内部经费支出(V8)影响,江西与其不同主要在于展览面积制约作用不显著。除展览面积、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量(V6)对湖北和湖南产生共同影响作用外,湖北还受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V9)的制约,R&D 人员全时当量对湖南省产生一定作用。安徽受展览面积、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量、R&D 内部经费支出和人员全时当量阻滞作用明显。总之,应扩大展览规模,完善更新配套设施并确保其功能齐全,提高互联网宽带普及率,以提升展览业与科技创新配置效率,为二者协调发展营造优质环境。此外,各省协调发展水平受多因子共同作用且次级因子略有不同,应精准定位,采取差异化策略加以应对。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机理基础上,构建二者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测度两个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并探究其时空特征,借助障碍度模型分析制约其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得出以下结论:
1.展览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空间异质性显著。其中,2011—2017 为波动发展阶段,2017—2019 为缓慢下降阶段。从区域层面看,由高到低基本形成“豫—皖、鄂、湘—赣、晋”发展格局;科技创新水平逐年提升,省际发展差距逐年拉大。其中,2011—2017 年为稳步发展阶段,2017—2019 年为加快发展阶段。从区域层面看,各省发展不均衡现象愈演愈烈,由高到低基本形成“鄂、豫、皖—湘—赣、晋”发展格局。
2.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良性发展态势,在观察期内得到显著提升,由2011 年0.335 发展至2019年0.612,协调等级由轻度失调发展至初级协调,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耦合协调水平具有鲜明空间特征,区域不均衡现象显著,整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部凸起”空间格局;空间异质性显著,呈明显“豫、鄂—皖、湘—赣—晋”等级结构。
3.制约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在时空两维度呈一定相似性。准则层障碍度呈展览规模>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投入>展览效益>科技创新环境,指标层主要障碍因子始终为技术市场成交额、专业展馆数量和专业展馆面积,但不同时段、不同省份次级因素存在一定差别。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展览规模,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对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意义深远。
(二)启示
依托上述中部六省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得出以下启示:
一方面,推动建立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长效机制。鉴于展览业与科技创新存在明显耦合协调关系,各地应从经济、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为实现二者高协调性全方位保驾护航。注重两个系统同时发力,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营造良好适宜发展环境,优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展览专业型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组展办展效能。推动创新成果在展览业中应用,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展览专业化程度,促使其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科技创新驱动展览业高质量发展,以展览业反馈科技创新,深入推动二者体制机制改革,形成耦合协调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和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发挥区域优势,形成联动格局。展览业具有关联度高、辐射性强、影响面广等特点,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推动优劣地区互动共享,优势省份应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省市,推动形成空间溢出效应;协调水平较低省份在积极承接共享效益同时,应立足自身实际,突破核心制约因素,建立和完善协调发展保障机制,从政策、资金、公共服务、产业基础等方面进行引导和精准帮扶。此外,加快形成良好有序竞合机制,整合现有资源力量,依据区域特色打造中部展览业自主品牌,着力培养龙头企业,促进展览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形成展览产业集群新高地,共享资源设施,形成区域联动大格局,共同助力中部地区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
我国展览业发展空间差异显著,“北上广深”等地处于引领地位,中部地区与之存在较大差距。而科技创新以其强大动力助推展览业提质增效,数字化、信息化成果在展览业中的应用推动发展模式创新、为培育新业态释放动能,同时也为科技创新提供反馈效能。新冠肺炎疫情对展览业造成较大冲击,但“云上虚拟展览”“线上线下融合展览”乘科技创新之风就此孕育而生,后疫情时代中部地区需高举科技创新旗帜推动展览业转型升级。本文一定程度上为展览业与科技创新相关研究提供有益补充,为其高质量、稳健发展提供参考,但限于数据可获取性,本文从省域尺度展开探究,未来可从市域或县域空间单元着手对其时空演变规律展开纵深分析。此外,展览业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在新发展时段呈现新发展态势,因此,后续有待对其展开持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