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
2022-10-20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
刘晓雁,陈前军 执笔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os lobular mastitis,GLM)又称乳腺肉芽肿性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本病1972年由Kessler等[1]首次报道,国内最早见于1986年马国华报道[2]。国外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GLM约占良性乳腺疾病的1.8%,地中海国家、西班牙裔及亚裔女性更易患此病[3-5]。2000年后,国内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总体上看,GLM患者近年呈明显增多态势。GLM的治疗方法多样,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治疗规范,常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抗生素治疗(包括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期待疗法等。中医药治疗GLM疗效确切,且具有一定优势[6]。为提高中医药防治GLM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规范中医内外治法在GLM中的运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牵头组织,专家组充分搜集和整理古今文献及专家经验,整合并吸纳国内外中医药防治GLM的研究成果,共同讨论和制定了本共识。
1 范围
本共识适用于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用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
2 定义
GLM是一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外周起病的疼痛性肿块,进展迅速,脓成后形成复杂性窦道,溃后经久不愈,部分患者可伴见肢体结节性红斑、发热等全身症状。
3 诊断和鉴别诊断
3.1 中医诊断 中医古籍对本病未有明确记载,依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中医“疮疡”或“乳痈”范畴,为与“急性乳腺炎”之“乳痈”相鉴别,专家建议将其命名为“肉芽肿性乳痈”。
GLM在不同阶段临床表现不一。初起以局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多伴有疼痛,局部肤色不变、肤温不高,肿块质韧硬,边界不清,肿块多外周起病,部分进展迅速,可短时间内蔓延至乳晕区,甚至波及全乳;成脓后易侵袭皮肤,可见皮肤潮红菲薄,易多处破溃、流脓;溃后仍坚肿难消,反复不愈;疾病好转后可能遗留乳房瘢痕、乳房萎缩等后遗症;部分患者急性期可有肢体结节性红斑、皮疹、发热、咳嗽等全身症状。
3.2 病理诊断 病理是诊断GLM的“金标准”,建议行空芯针穿刺活检,不建议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病理特征性表现为: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形成,伴有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可见多发微脓肿和脂肪坏死[7-8]。
3.3 临床诊断参考标准 GLM的诊断应基于病理组织学特征性表现,但是病理组织活检是一种有创性操作,且病理确诊受限于取材方法、取材时机、取材部位及取材量等影响,部分病理不一定能见到典型的组织学表现,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专家组认为可以根据该病特征性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等,建立GLM临床诊断参考标准,以指导临床诊治,具体如下。
3.3.1 特征性病史 1)多为育龄期女性,近期有妊娠生育史[7-9];2)多有导管内乳汁淤积或异常泌乳相关因素(如高泌乳素血症或药物相关性泌乳)[8-10]。
3.3.2 临床症状及体征 1)短期内出现的疼痛性肿块,多外周起病,进展迅速,可波及乳头乳晕后方,甚至全乳[10-11];脓成不畅,成脓后易侵袭皮肤,形成多发窦道[11];坚肿难消,易反复发作[7];2)可有乳腺外表现,如结节性红斑、关节疼痛、发热、皮疹等[12-13]。
3.3.3 检验检查 1)病情进展或反复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可升高[7];2)超声检查可见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无回声病灶,成脓时内可见运动的细小点状回声(脓肿),不同病变间可出现相连续的条状低无回声区(窦道);病变区可延伸至皮下或乳房后间隙;病灶或边缘常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14-15]。
3.3.4 排除如异物肉芽肿、结核性肉芽肿和韦格纳肉芽肿性乳腺炎等其他慢性炎性病变。
3.4 鉴别诊断
3.4.1 乳腺癌 GLM单纯肿块型在初起时与乳腺癌临床表现相似,临床容易误诊。两者均可见乳房单一结块,边界不清,肤色肤温可正常,质硬韧,可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彩超均可见边界不清的低回声肿块,肿块内部可见血流信号。GLM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尤其是近期有妊娠生育史者,伴有乳汁淤积或异常泌乳相关因素,肿块常伴明显疼痛且为短期内出现,进展迅速,可有红热溃脓等临床表现。对于无明显诱因或临床症状不典型者,需经病理检查排除乳腺癌可能[16]。
3.4.2 乳腺结核 二者均可出现乳房慢性迁延性脓肿窦道。乳腺结核临床少见,多伴有全身结核病史,局部脓肿窦道可见干酪样坏死及稀薄脓液,可伴有潮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结核抗体、分枝杆菌培养、结核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等阳性;病理抗酸染色可见阳性[17]。
3.4.3 乳晕下脓肿(Zuska病) 又称乳管瘘、伴有输乳管鳞化的脓肿。可见于各年龄段女性,常反复发作,病史较长。发作时同样可伴有红肿热痛、脓肿形成等炎症反应,溃后形成瘘管和窦道。但其发病部位为乳管开口处(输乳管、乳窦),范围多局限于乳头乳晕后方。患者多有乳头内陷或开口畸形,其典型表现有乳头粉渣样或白色膏状样分泌物。病理表现为乳晕下的乳管组织原有被覆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多有角化[18]。
3.4.4 乳腺导管周围炎 该病主要发生于中年或绝经后女性,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疼痛、乳头溢液,肿块多位于乳房近中央部,乳头溢液多呈淡黄色或黄褐色浆液性。超声可见低回声肿块影及乳腺导管扩张。其发病部位早期主要在乳晕下大导管,但后期可累及整个乳腺区段。多数人认为导管周围炎与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1)导管扩张期:主要表现为导管扩张,管内分泌物淤积;2)初期炎症反应期: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渗出,轻度纤维化引起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导管周围炎;3)慢性炎症反应期:病灶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此期常被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4)肉芽肿形成期:可形成假结核样肉芽肿;5)愈合期:导管周围纤维硬化[19-20]。
3.5 临床分期分型 GLM的自然病程相对较长,且有一定自限性。患者就诊时的病变范围、所处的不同病程以及临床表现,对其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专家组认为进行临床分期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3.5.1 根据临床病程分期 1)急性期:发病初期,疾病处于急性进展过程,局部肿痛明显,或形成脓肿,可有发热等全身炎性反应,多见于疾病前3个月。2)亚急性期:是相对于急性期而言,疾病持续一段时间后进展相对和缓,可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局部可表现为肿块、脓肿、溃疡多型并存,多见于病程的第3~6个月。3)迁延期:是指疾病渐趋痊愈阶段,病情相对稳定,以遗留的乳房炎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有经久不愈的溃疡或窦道,多见于病程6个月以上。
临床上每位患者的具体表现不同,且治疗方法对疾病的进程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每期时间节点的划分并不绝对,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义。
3.5.2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 1)肿块型:以局部肿块为主要表现,临床检查无明显脓肿。症见肿块边界不清,质硬韧,伴或不伴红热,局部疼痛或隐痛,无明显波动感。2)脓肿型:局部肿块已成脓,以脓肿为主要表现。症见肿块变软,局部潮红,肤温升高,按之应指。3)溃后型:脓肿破溃或局部切开引流后,以窦道、渗液为主要表现。症见皮肤一个或多个溃口,浓稠或稀薄脓液淋漓。4)多型并存型:指临床上肿块、脓肿、溃后(溃疡、窦道)多种型态并存,病灶广泛,交错复杂,多见于病情比较严重的弥漫型患者,或因失治误治、病灶蔓延而致[21]。
中医外科学中疮疡分“肿块型、脓肿型、溃后型”三型进行分型论治。GLM虽属于中医“疮疡”范畴,但不同于“乳痈”(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单一病程,病情易呈此处病灶缓解、彼处病灶新起的特点;GLM临床上各型表现并不完全独立,常见多型并存,但不同时期会有所侧重。因此,专家组认为可依据中医疮疡分型特点,并结合GLM临床表现特点,分为肿块型、脓肿型、溃后型及多型并存型。
3.5.3 根据病变范围分型 1)局限型:病变范围局限,病灶范围在乳房1个象限内。2)弥漫型:病变范围广泛,病灶范围达2个或2个以上象限。
GLM初起时以肿块为主,病情可迅速进展,甚则短期内波及全乳。不同的病变范围,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程的判断,均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专家组认为根据病变范围进行分型,进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4 中医治疗
4.1 治疗原则 内外合治,初期以消为贵,中期以托为法,后期以补为宜。
4.2 内治法
4.2.1 肿块型 治疗以“消”为贵,辨证联合使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疏肝行气法等。
1)清热消肿:适用于GLM初起临床症状偏阳证者,症见局部高肿疼痛,皮肤不红或稍红,肤温稍高,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为法,临床可选用仙方活命饮、柴胡清肝汤等加减[22-23]。
2)温阳消肿:适用于GLM初起症状偏阴证者,症见患部漫肿,皮色不变,肤温不高,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或迟。治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法,临床可选用阳和汤加减[24-25]。
4.2.2 脓肿型 治疗“以托为法”,包括托里透脓、益气托毒、温阳托毒法等。
1)托里透脓:适用于毒气盛而正气未衰,脓成未熟,肿疡尚未溃破或溃而脓出不畅之实证者,治当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临床可选用透脓散加减[26-27]。
2)益气托毒:适用于气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者,局部表现为疮形平塌,难溃难腐,或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者,临床可选用托里消毒散加减[28]。
3)温阳托毒:适用于阳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者,局部表现为疮形已成,但漫肿无头,疮色不红,化脓迟缓,临床可选用神功内托散加减。
4.2.3 溃后型 治疗“以补为宜”,包括:益气健脾、温阳消肿、益气养血等。
1)益气健脾:适用于溃后脓水清稀,伤口久不愈合,或局部肿块,伴疲倦乏力、食少纳呆者,舌淡苔白或腻者。临床可选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等加减[29]。
2)温阳消肿:适用于溃后伤口久不愈合,或患部漫肿平塌,伴口中不渴、四末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临床可选用阳和汤、神功内托散等加减[25]。
3)益气养血:适用于溃后脓水清稀,疮面不鲜,伴见面色萎黄、消瘦乏力、睡眠欠佳者。临床可选用归脾汤、人参养荣汤加减[25]。
4.2.4 多型并存型 治疗以托里透脓为主。多型并存型肿块、脓肿、溃后(溃疡、窦道)三种表现虽不完全独立,但在不同时期仍各有侧重,应根据标本缓急,结合临床表现辨证选择上述治疗方法。
4.3 外治法
1)贴敷疗法:适用于GLM治疗全程,但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所处疾病阶段不同而选择相应的药物。早期肿块期如疮形不高、痛而不甚、微红微热者,可选用冲和膏外敷患处;如初起局部疼痛明显,或成脓后局部高肿红热,可用金黄散、金黄膏外敷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如局部漫肿无头或溃后坚肿难消,则可选用阳和解凝膏外敷以温阳化痰散结[30-31]。
2)穿刺抽脓术:适用于成脓期,脓已形成,脓腔较局限者。
3)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术:适用于成脓期,乳腺深部脓肿或多房脓肿[31-32]。
4)切开引流术:适用于成脓期,乳腺浅部脓肿或脓腔较单一者,可行小切口引流,或与提脓药捻祛腐引流配合使用[30,33]。
5)祛腐清创术:适用于成脓期、溃后期,脓肿、窦道形成已有溃口,或配合火针洞式烙口/切开引流术使用[31,33-34]。
6)提脓药捻祛腐引流术:适用于成脓期、溃后期,脓成未透或脓溃后仍有坏死组织未能液化排出者[30,34-35]。
7)刺络放血术:适用于肿块期、成脓期,肿块初起或伴微脓肿形成者[36],可配合拔罐法使用。
8)生肌法:适用于溃后期,脓腔或窦道脓腐已尽,局部可加用生肌油纱以促创面愈合。垫棉加压术:适用于排脓术后或溃后期创腔较大者。可用棉球或棉垫压迫空腔,再予以加压或绑缚,以促进腔壁粘合[34]。
9)温熨术:适用于溃后期或迁延期,局部仍有炎性僵块,表面皮肤无明显红肿者。可用中药煎水温洗,药渣热熨或热敷贴、中药散剂加热后局部温敷。艾灸:适用于溃后期或迁延期,局部仍有炎性僵块,表面皮肤无明显红肿者,以温通散结。也可配合隔物灸(如隔姜灸、隔豉子饼灸)等使用[37]。
10)导管灌注:适用于肿块期或溃后期,伴乳头溢液者,溢液性状为油状或油脂样。可配合乳头拔罐使用。
11)窦道灌注:适用于脓肿期或溃后期。脓肿窦道已形成,经窦道行灌注、冲洗、引流,有助于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
5 疗效评价
5.1 术语及定义
1)临床治愈,即影像学不完全缓解(incomplete radiological remission,IRR):临床症状消失,原炎性病灶临床上不可触及,溃疡或疮口愈合,但影像学仍可见散在微小病灶。
2)痊愈,即达到影像学治愈(complete radiological remission,CRR):影像学检查提示无病灶残留)或达到临床治愈且维持半年无复发。
3)复发(recurrent lesions,RL):乳房内原病损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后连续随访半年以内,病损局部再次出现红、肿、热、痛、成脓、溃破等症状,或超声可见病灶,排除GLM以外的其他原因所致后视为复发。
4)新发(denovo lesion,DL):乳房内原病损区域以外(包括对侧乳房),出现新发病灶,该病灶并非原病损区直接蔓延所致,排除GLM以外的其他原因所致后视为新发。
5)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疾病活动指数(GMDAI):单一症状或指标很难描述GLM疾病的程度及状态, GMDAI是综合多项临床指标,用来评估GLM的炎性活动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详见表1。
表1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疾病活动指数
图1 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 NRS)0~10版本
5.2 疗效评价的内容 GLM疗效评价体系应考虑:疾病转归、治疗时长、乳房外形功能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
5.2.1 疾病转归 1)临床治愈(IRR):详见5.1术语及定义。2)痊愈(CRR):详见5.1术语及定义。3)有效 (responsive to treatment,RT):临床症状好转,GMDAI下降,包括IRR+CRR。4)无效(unresponsive to treatment,URT):临床症状无缓解,影像学提示对治疗无反应(稳定或病变范围扩大),GMDAI不变或增加。
5.2.2 治疗时长评价 GLM有一定自限性,病变经治疗后基本可痊愈。因此,临床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缩短病程。治疗时长应包括:1)至临床治愈时长(time to clinical remission,TTCR),为开始治疗至患者符合临床治愈标准所用时间。2)至痊愈时长(time to radiological remission,TTRR),为开始治疗至患者符合痊愈标准所用时间。
GLM的疗程长短与就诊时疾病所处分期、分型有着密切关系,故临床上比较GLM不同治法的疗程长短时,应在明确治愈及复发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就诊时临床分期分型进行分层分析。
5.2.3 乳房外形评价 评估时间:所有治疗完成后6个月。参照2001年美国放射治疗联合中心(JCRT)评价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共4种[38]。1)优秀:患侧乳房与健侧基本一样;2)良好:患侧乳房与健侧仅有较小差别;3)一般:患侧乳房与健侧有明显差别;4)差:患侧乳房功能障碍和美容效果很差。
5.2.4 乳房功能/再哺乳率评价 GLM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乳房的损伤程度不一。GLM患者多为年轻育龄期女性,部分还有再生育哺乳需求,因此,病愈后患乳再哺乳率是乳房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
5.2.5 不良事件/不良反应评价 完整准确地描述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采用不良反应评价标准(NCI-CTCAE 5.0)分级评价标准进行评定。
6 预防及调护
影响GLM发生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乳头溢液、异常泌乳相关性因素(高泌乳素血症或药物相关性泌乳)、饮食、情绪、外伤、过度劳累、妊娠/流产等[39]。针对病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改善预后、防止疾病反复,如高泌乳素血症者降低血泌乳素水平,垂体病变者治疗原发病,长期应用避孕药及精神类药物者咨询专科意见后停药或换药等。同时还需减少诱发因素,避免外力碰撞乳房、熬夜等。须做到饮食有节,起居适宜,劳逸结合,情绪调畅。
共识执笔人:刘晓雁(广东省中医院)、陈前军(广东省中医院)。
共识顾问组成员:林毅(广东省中医院)、陆德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唐汉钧(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共识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名):卞卫和(江苏省中医院)、陈红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黄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静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丽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楼丽华(浙江省中医院)、吕钢(重庆市中医院)、孟旭莉(浙江省人民医院)、裴晓华(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任黎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司徒红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宋爱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吴大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吴雪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夏仲元(中日友好医院)、谢小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昶(江苏省中医院)、张董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张士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希(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祝东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卓睿(桂林市中医医院)。